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甜甜蜜蜜的糖果》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或许你需要"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甜甜蜜蜜的糖果》"这样的内容,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学习活动:甜甜蜜蜜的糖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糖果的特征及形状。
2、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糖果、糖果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感知糖果的特征了解作用游戏巩固
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李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呀?(糖宝宝)
今天糖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二、幼儿感知糖果的特征、形状。
1、找糖果
你们看,这里有许多糖宝宝,我们每个人找一个糖宝宝做好朋友,看看你的糖宝宝是怎样的。(幼儿自己说或说给旁边小朋友听)
2、幼儿自由感知糖的形状、特征
1、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看看你的糖宝宝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颜色,上面有什么美丽的图案?
2、摸、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你来摸一摸,糖宝宝摸、捏上去是怎样的感觉?
3、剥糖果,了解糖的外型、颜色
我们来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的味道
请你来闻闻糖宝宝是什么味道的?
5、尝尝糖的味道
尝尝糖宝宝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师将糖的外型、质地、形状、味道小结一下。
三、了解糖的作用
糖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我们饿了、头晕了可以吃颗糖舒服些,但不能多吃糖,会长蛀牙,每次吃好糖要漱口,保护牙齿的健康。
四、游戏巩固我们来做跳跳糖
幼儿一起做跳跳糖,要求跳的方法不一样。

fwR816.cOm同步阅读

小班主题教案《甜甜蜜蜜过新年》


活动目标:

1.体会过年吃甜食的吉祥意义。

2.知道吃过多甜食的不良影响。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过春节的传统甜食,如八宝茶、桂圆茶、八宝粥等

活动过程:

1.拿出几种过年时常吃的甜食,问幼儿:这些是什么?你吃过么?

2.请幼儿尝一尝这些春节传统甜食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这些食物好吃么?

他们是什么味道?

你们知道这些甜食都是什么时候吃的么?[.教案网出处](告诉幼儿:过年时,吃点甜甜蜜蜜的东西,祝福来年生活甜美)

过年时你还吃过什么甜的食物?

4.再引导幼儿讨论:吃甜食虽然可以占喜气,可是吃得太多会怎么样呢?

5.提醒幼儿甜食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吃完要记得漱口,保护好牙齿。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甜蜜蜜的聚会


目标:

1.感知各种甜食的种类,初步学习分类。

2.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准备:

1.每位幼儿带一种甜食来园。

2.桌子排成回字形,室内挂些彩带,以增添气氛。

3.教师自制分类标志(如下图),分别放在每张桌子上。

4.轻松活泼的音乐。

过程:

1.参加甜蜜蜜的聚会。

——幼儿拿出自带的甜食,向同伴、教师介绍它的名称,并说说是什么味道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

——为甜食找家。幼儿根据分类标志,将食品分类放在相应的桌子上。

2.交流品尝的感觉。

——幼儿品尝自己带来的甜食,可以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品尝。

——你吃的是什么?甜吗?

建议:

1.认识糖果之后,甜食自然成为幼儿探究学习的对象。甜食有不同的种类,将分类与“甜蜜蜜的聚会”的情境相结合,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

2.鼓励幼儿来园后自己保管带来的食品,初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与意志力。

3.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可把甜食分成糖类、饮料类、水果类、糕饼类四大类。

4.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常见的甜东西,如白糖、红枣等放入品尝区,以丰富幼儿的经验。

中班主题教案《甜甜的糖果》4篇


主题名称:甜甜的糖果

主题目标:
1、学习用语言描述糖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表达自己对糖果的喜爱。
2、欣赏糖果美丽的包装,尝试用糖纸制作漂亮的小物件。
3、愿意与同伴分享糖果。

主题内容:
周一:社会《甜蜜糖果屋》
周二:艺术《棉花糖》
周三:语言《云朵棉花糖》(脱班)
周四:健康《摘糖果》
周五:科学《小狗糖果屋》


社会:甜蜜糖果屋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语言描述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表达自己对糖果的喜爱。
2、愿意与同伴分享糖果,知道不乱扔糖果纸。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幼儿自带23种不同的糖果来园,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发幼儿吃糖的回忆和感受。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糖吗?吃过哪些糖?看到过什么糖果?自己最喜欢什么糖果?
2、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幼儿从带的糖果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糖果。
请幼儿介绍最喜欢的糖果,幼儿阅读用书第1314页,自由交流。
教师小结:有各种各样的糖果,如棒棒糖、棉花糖、跳跳糖和巧克力糖等,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软的,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等等。
3、尝尝糖果。
大家一起来吃糖。剥下的糖纸请幼儿拿在手里。
提问:你吃的糖是什么味道的?糖在嘴里有什么变化?
幼儿同伴间相互交换糖果,知道不乱扔糖纸。
讨论:什么时候不能吃糖?
4、布置糖果屋。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糖纸布置一个糖果屋。


美术:棉花糖
活动目标:
1、了解棉花糖的制作过程,认识棉花糖的特性。
2、乐意参与手工活动,尝试运用棉花粘贴的方法表现棉花糖。
活动准备:
1、挂图2号。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水彩画笔(记号笔),一把剪刀、一支固体胶(胶水)。
3、棉花若干,教师刨好的蜡笔屑若干。(各色颜料每桌一盘、棉签)活动过程:
1、提问引题。
小朋友,你们见过棉花糖吗?为什么取名叫棉花糖?棉花糖吃起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棉花糖是用棉花做起来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挂图和视频,了解棉花糖的制作过程。
结合挂图、视频进行讲解。
3、教师示范做棉花糖。
今天我们用棉花来做各种各样的棉花糖。讲解:首先是在白纸上画出棉花糖的形状,接着把画好的形状沿轮廓线剪下来;然后在图形中均匀地涂满胶水;再把把棉花均匀地粘贴图形中,这样棉花糖就做好了。
4、幼儿学做棉花糖。
幼儿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如何均匀地涂满胶水,如何把棉花均匀地粘贴在图形中。
完成作品的幼儿可以在棉花糖上撒上蜡笔屑,用手轻轻的搓揉,把白色的棉花糖变成彩色棉花糖。
活动反思:首先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和原教案有一定的改变,把固体胶改成了胶水,因为用固体胶的话黏贴的牢度不理想,棉花容易掉,第二个把蜡笔屑改为了颜料,让幼儿用棉签来涂抹到棉花上,棉花糖这一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并且通过观看视频,直观感觉上更觉得棉花糖的神奇和美味,为了提高孩子的构图能力,我没有事先框死轮廓,而是在示范中讲解画法,虽然有些孩子画的形状比较小,但是我启发他可以多画几根棉花糖,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大多数孩子能自主完成棉花糖轮廓的构图,本次美术活动在动手能力上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大的提升,不仅接触了多样的绘画形式,打轮廓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健康:摘糖果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起跳用手摘糖果。
2、体验和教师、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绳3根。一根不挂任何东西;一根挂着自制的超级大糖,一根挂着真正的糖果。
活动过程:
1、情景引题。(出示挂着超级大糖的绳子)快来看,那儿有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摘到糖果?请个别幼儿示范摘糖果的各种方法。
2、幼儿练习双脚起跳。
教师示范双脚起跳。(重点指导做了示范,幼儿也不能马上学会,一个是因为幼儿不理解图意,不知道每个小兔碗里应该补齐四颗糖果,老师虽然做过解释,但幼儿仍不能马上理解,不过我对正确率没有做硬性规定,因为本身小班幼儿对数的增减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范文:好吃的糖果


这篇《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范文:好吃的糖果》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好吃的糖果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糖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家长协助提前一天带幼儿去超市参观糖果区。
2.活动室中布置各种糖果的图片,各种有趣的糖纸、糖果包装盒等。
3、各种糖果许多。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昨天去参观过什么地方吗?你找到了什么糖果?我们教室里有吗?(幼儿自由交流后个别介绍,并指出相应的糖果)
洋洋: 我找到了水果糖。
一诺:我找到了巧克力糖。
嘉源:老师还有QQ糖。
玉启:我找到了棒棒糖。
分析:通过回忆、交流、能大胆、清楚地说出糖果的名称。
2、(1)师:这么多的糖果一样吗?请你摸一摸桌上的糖,每次拿两粒,说说谈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 摸糖果,教师注意观察,引导幼儿从糖果的形状、品种、颜色几个方面来讲述。)
双泽:这个水果糖是圆的,瑞士糖是方的。
祥毅:棉花糖是软软的,水果糖是硬硬的。
雨涵:这两粒水果糖的颜色不一样。
宇飞:这粒糖大,这粒糖小。
分析:通过游戏“摸糖果”感知各种糖果的特点。
3、(1)师:这么多好吃的糖果想不想来尝尝?你可以一边吃一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我吃的是什么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2)集体交流:我吃的是什么糖,是什么味道的。
振宇:我吃的是小白兔糖,很甜的。
双泽:我吃的是瑞士糖,它的味道又酸又甜,还有点桔子味道。
嘉源:我吃的是薄荷糖,味道凉凉的。(边说边把小舌头伸了伸,表示凉凉的感觉)
红岩:我吃的是棉花糖,甜甜的软软的。
凤婷:我吃的是跳跳糖,它会在我的舌头上跳,还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有点辣的
分析:让幼儿吃糖果是他们兴的事,每个孩子的脸都象糖果一样甜甜的,他们通过吃糖果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感觉与同伴分享。
师小结: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圆的,有方的,有硬糖,有软糖;有各种颜色的糖;还有各种口味的糖,有甜的,有酸的,有凉的,有又酸又甜的……
【延伸活动】
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用橡皮泥制作成各种有趣的糖果。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叶子

一、主题的由来
带孩子们去水东电站花圃秋游。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美丽的叶子,有又硬又厚的剑兰的叶子、紫红色和带花边的观叶花卉、高大的柳树上细细的叶子、长长的棕榈树的叶子、坚硬的铁树的叶子。幼儿通过看、摸、闻感受叶子的饿不同形态和质感,特别想知道叶子的秘密。因此,小朋友和老师就确定叶子的主题。

二、主题网络

三、活动一:叶子的秘密
活动目的:
1、对探究叶子的秘密感兴趣
2、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
3、感受不同形状、颜色叶子的美。
活动准备:去户外场地上的树下安全查看、小塑料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叶子。
(1)出寻叶子、提出疑问:你们猜猜,我这片叶子是从哪儿找来的?
(2)交代去户外活动的注意点。
①注意安全、不乱跑;
②注意虫子。
(3)幼儿寻找不同的叶子。
①观察形状不同
②观察颜色不同
③了解叶子是什么树的?带着问题回去找资料查询。
2、回教室后。
(1)数叶子
(2)叶子分类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竹

产生背景:
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因此,我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开展准备:
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关于竹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实践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
3.墙面布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画、图片及幼儿绘制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
4.区角布置一些关于制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制品展示角。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记录:
1.社会:《参观竹林》、《参观竹器店》
2.语言:《谈话:节节高》《谈话:竹子的生长过程》《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熊猫一家》
3.科学:《妙用竹竿》《竹篾制品》《竹浑身都是宝》《有用的筷子》《笛声悠悠》
4.计算:《数竹筏》《测量》《高矮长短比较》《5以内的加减》
5.美工:《绘画:竹子》《吹画:翠竹》《竹叶贴画》《制作:风筝》《制作:扇子》《欣赏:竹篾制品》
6.音乐:《熊猫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赏:筷子舞》
7.体育:《竹高跷比赛》《跳竹竿》《骑竹马》《放风筝》
8.家园开放日:《调查:有用的竹竿》《班会:竹子发布会》《亲子游戏:跳竹竿舞》《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

活动具体开展过程:
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
设计思路:
方案活动的第一天,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公园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孩子们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孩子们兴奋的玩耍着,时不时的有很多孩子跑来问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记了下来,请来了护林员叔叔为大家作答,孩子听的可仔细了。
活动进展:
教师联系附近公园的竹林,带领幼儿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发现认识竹的外形、构造(笋、竿、叶、竹节、竹膜等)听护林员叔叔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种类。
幼儿表现:
孩子们边玩边提出了许多关于竹的问题:
洋: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啊?
飞: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
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竹子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又叫竹子呢?
超:叔叔,我也有一个问题,种了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啊?
陵:我知道竹笋可以吃的,我最喜欢吃竹笋烧肉了。
教师回应:
听了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关于竹的问题,发现孩子们对于我们大人平时很常见的竹观察很细致,充满了好奇。在护林员给小朋友做介绍的时候,孩子们对于竹子更是有很强的探讨兴趣。因此,我决定从幼儿的观察与兴趣入手,开展此方案活动。

活动二:《绘画综合活动:竹子》
活动进展:
孩子们已经参观过竹林,对竹子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他们对竹子的直观感受如何呢?大家决定把它们画下来。首先是写生活动,在小朋友画好初稿后,再进一步体验竹,近观的欣赏一些竹子的结构布局等,最后用水墨画表现竹子的乐趣。
子活动一:《竹林写生》在校园里观察竹林,对竹子进行铅笔写生活动,要求仔细看一看竹子的叶子和竹竿的样子。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上回我们一起去了竹林,还听了叔叔给我们介绍关于竹子的生长过程,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下竹子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吗?如果有些忘了,没关系,我们大家看看幼儿园里的竹子是什么样的?请你仔细看看竹叶的形状和竹节和竹竿有什么地方不同?
幼儿表现:
明:我发现竹叶是长长的,象带子一样,一端是圆圆的,一端是尖尖的。
华:我发现有的竹叶两边是卷起来的。
利:我看到竹叶上面有条纹,正面和反面的颜色也不同,正面的颜色比较绿,反面的颜色比较浅。
飞:我看到竹节是凸出来的,摸上去毛的,有点扎手。
子活动二:《欣赏国画:梅兰竹菊》欣赏一些大师级画家笔下所描绘的竹的形态,主要欣赏一下竹子的动态和布局。听教师讲一讲四君子梅兰竹菊中竹的气节。
幼儿表现:
伊:我觉得那个竹叶好象有风吹过来飘起来一样的。
昊:我看到那棵竹子有点弯,那棵竹子很直,我觉得弯的竹子一定是年纪大了,象我们人一样,人老了背也会弯的。
翔:我看到那画上的竹竿,一节与一节的地方,为什么没有连起来,是断的啊?
玮:我喜欢那和竹笋,我觉得它在用很的力量往上长一样。
谦:我发现竹竿也是下面有点粗,上面有点瘦的。
子活动三:《水墨画:竹》在充分感受竹后,用水墨画的方法,画一画自己眼中看到的竹子,注意用墨的深浅来表现竹子间的距离远近关系。
教师回应:
我班是国画班,对于水墨画有一定的功底。而作为国画竹子,小朋友们一直都想尝试。于是我就让他们先观察竹子,进行写生。然后欣赏一些大师画家笔下形态各异的竹子,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素材后开始画竹子,兴趣很浓,把竹子的各种形态都画出来了。

活动三:《音乐综合活动:熊猫咪咪》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竹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都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那熊猫什么竹子都吃吗?竹子到底有多少种呢?就让此活动为幼儿揭开这些谜底吧!
活动进展:
在这一活动中共进行了五个小活动。首先小朋友提出熊猫喜欢吃竹子,熊猫到底喜欢吃什么竹子呀?于是我们大家决定先来研究一下,竹子到底有多少种。接着我们又进一步研究竹子和熊猫的关系,使小朋友对熊猫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唱唱熊猫的歌曲表演一下熊猫的故事。最后让小朋友展开想象为熊猫设计一个安全的美丽的家园。
子活动一:《认识竹子的种类》请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关于竹子的资料,认识各种各样的竹子。让幼儿回忆护林员讲的关于竹的生长过程。
子活动二:《谈话:熊猫和竹子的关系》认识熊猫所吃的竹子,讲讲竹子开花后给熊猫带来的不幸命运。
子活动三:《歌曲:熊猫咪咪》听一听歌曲《熊猫咪咪》中唱到的相关歌词,学唱歌曲。
子活动四:《角色扮演:熊猫的故事》幼儿自行分组设计熊猫的头饰,安排熊猫故事的情节。创编熊猫一家在竹子开花,找不到竹子吃了,于是很痛苦的样子,然后表演人们关心竹子保护竹子的情形,最后熊猫为了感谢大家为人们表演节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表演展示。
子活动五:《想象画:美丽的家园》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我们都知道熊猫是我们的好朋友,可现在熊猫却越来越少了,变得很珍贵了,原来是熊猫的家遭到破坏,我们大家来为熊猫想一个好办法,怎样来保护它们美丽的家园呢?
用七彩画笔给熊猫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园,相互讲讲自己画的内容。
教师回应: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发现利用家长资源对与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家长从网上找来了很多关于竹子的资料,有的家长特意去书店给孩子买了关于竹子种类的书,还有的家长到图书馆为孩子寻找一些关于熊猫和竹子的生态变化图片资料等。这些知识不但丰富了幼儿,对与教师的知识面也是很大扩充。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与熊猫,已由起初外形体态憨厚的喜爱,逐步变成对它们生存环境的担心,而产生的关爱之情。幼儿情感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四:《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竹器店》
设计思路:
有一天,吴婧怡小朋友问我:为什么长在泥里的竹子是绿的,而我家的竹竿是黄黄的啊?我回答道:那是因为竹子经过了加工啊?她有问:怎样加工啊?到哪里加工啊?是不是到厂里啊?她的问题给了我很大启发。于是我就和社区的竹器加工店联系,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加工竹子的过程。
活动进展:
带领幼儿去社区附近的竹器店看加工竹子(用火把弯的竹子熏烤,使其变直),幼儿观察熏烤时工人的操作过程和竹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言行:
孩子们边看竹器店的师傅进行操作,边问了很多问题:
成:为什么要把竹子放在火上烤啊?
师傅:因为要让长的弯的竹子变直了。
雨:让竹子变直了有什么用啊?
师傅:直的直竹子有很多用处啊,就拿我们这里加工的竹子来说吧,它们是用来运往工地,造房子的时候做脚手架用的。
文:看,那个竹子烤黑了,快点拿掉。
师傅:别急,看,工作人员弄一些水浇在上面,让竹子冷却下来。
文:我闻到了一股味道。
玲:叔叔,我看到竹子出汗了。
师傅:哈哈,那不是汗,那是竹子在经过火烤后流出来的汁液。
玲:那汁液为什么用罐子装着呀?它有什么用啊?
师傅:你观察的真仔细,那汁液可是个宝,可以用来治病的。小朋友不是会经常咳嗽痰多吗?喝了这个汁液就会好的。
教师回应:
在参观回来的路上,孩子们兴奋不已,各个唧唧呱呱的讲开了。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发现通过这次参观,孩子们确实懂得了不少。由于自己亲眼看见了,所以话题就多了,连平时不大说话的孩子这时候也说个不停。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回家后能主动的讲去看竹器加工店的事情了。看来多让孩子走出去感受,比在课堂上教育的效果要好的多。

活动五:《家园开放日活动:有用的竹竿》
设计思路:
方案活动进行了一阶段后,我想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活动,一起来感受竹文化。我就先从调查入手,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关于竹子的用途;然后再请幼儿来讲讲自己一家人发现的各种竹子的用途;接着让家长一起来玩竹子的游戏,让他们也回到童年;最后一起来制作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
子活动一《调查:竹竿的用途》既然加工竹子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生活,那么在我们生活中竹竿到底有些什么用呢?请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竹竿的?并用图记录下来。
制作《竹子的用途调查表》
幼儿姓名:
你知道竹子有哪些用处吗?
是用了竹子的哪一分
请用你的画笔画一画吧!
子活动二《班会讲述:竹子发布会》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由幼儿代表自己的家庭介绍自己家了解到的竹竿的用途。
幼儿表现:
玉:我知道竹竿可以做鱼竿,我爸爸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就自己做鱼竿的,在竹子细的一头丝线系好,另一头系上鱼饵。鱼竿做好后就可以钓鱼了,把鱼竿放在水里,鱼吃东西的时候鱼竿上的线就会动,然后一拉就钓到鱼了。
峻:我家的梯子就是竹子做的。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家具,我阿姨家的地板就是用竹子做的(妈妈补充:竹地板是一种新的装修材料,它是经过高温加工处理的,防蛀防潮,有经济美观)
蝶:上回竹器店的那个叔叔告诉我们竹竿可以晾衣服、造房子、架桥呢!
平: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乐器,我家爷爷会吹笛,那个笛就是用竹子做的。
越:我看到过用竹子做的竹筏船的,有一会我们到浙江玩的时候就是坐竹筏在水里漂流的。就是有很粗的铁丝把竹竿一根一根绑起来,放在水里也有水冒上来,我当时很害怕,后来爸爸告诉我没关系的,不会沉的。后来我就走了上去,真的不会沉,太好玩了。
杰:我们吃的筷子就是用竹子做的,还有牙签,我家里的笔筒也是竹筒做的。
军:我看到用竹竿撑着保护树木,还有用竹竿做篱笆的。
家长表现:家长在教师的鼓舞下给大胆讲述幼儿的幼儿发奖。
子活动三《亲子游戏:跳竹竿舞》
请家长给幼儿讲一讲少数民族中利用竹竿进行的娱乐活动。踩竹高跷、爬竹梯、跳竹竿舞等。邀请家长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学一学跳竹竿舞的步伐。由我们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分组听音乐跳竹竿舞。
子活动四《品尝:竹筒饭和竹笋做的菜》
请幼儿园的厨师为大家做竹筒饭和各种用竹笋做的菜。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用餐,品尝用竹子做饭菜的不同风味。请幼儿讲一讲竹筒饭和我们平时吃的饭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现:
雨:我闻到竹筒饭很香,比平时吃的饭要香多了,今天我吃了两个的。
文:我觉得竹筒饭吃在嘴里粘粘的,很香。
蝶:我看到竹筒饭上有点黄黄的,为什么呀?
嘉:我知道那是竹子的颜色染到饭上去了。

活动六:《音乐综合活动:牧童短笛》
设计思路:
蒋宛平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一根笛子,可是他怎么吹都吹不出声音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就小朋友来探索一下,这样让笛子发出声音来。
子活动一:《认识:笛》出示各种笛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辨认哪一种是竹笛?看一看竹笛的构造。听一听竹笛的声音和其他乐器的不同?
幼儿表现:
茂: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脆,很响亮。
亮:我听到竹笛的声音有点象小鸟的叫声一样。
风: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
子活动二:《实验:不同材质的笛膜》想一想竹笛是如何发出声音的?用不同材料制作笛膜,试一试竹笛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表现:
杨:笛子上那么多洞洞有什么用啊?
平:我看见爷爷用手按在洞洞上就会有声音了。
菁:我按了呀,可还是没有声音呀?
平:要用嘴对着这个大的洞洞的用力吹的。(只有吹气声)
平:哦,我知道了我看见爷爷吧这个洞洞贴了一张纸的。
幼儿试用不同厚薄的纸贴在洞洞上,有了发现:
平:我知道了要用薄的纸才行的。
最后大家知道了用竹子的膜是因为竹膜很薄的原因。
子活动三: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笛声给人们带来的优美的旋律。
教师回应:
一开始我只是想让幼儿认识笛子,感受优美的笛声的,后来发现在活动的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笛子如何发出声音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对不同材质的笛膜进行比较,有欣赏活动扩充到科学实验。我觉得在任何活动的安排中要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应变的作调整,发挥幼儿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七:〈科学活动:竹的变形竹篾编织〉
设计思路:
在古代人们就发挥聪明才把智竹子做成竹篾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竹子的神奇用途,我安排了这个活动。
活动进展:
请幼儿参观区角展示台中陈列的各种竹编制品(竹帽、竹箩筐、竹席子、扇子、竹床等),教师介绍竹篾的加工工艺。看录像《竹编工艺》,学习编织方法,动手尝试用纸条编织。
教师回应:
当孩子们看完录象后都开动脑筋,想自己家中有的竹篾编制的物品,结果大家讲出很多的物品,远远超过我们收集的一些编制品。而且在孩子们自己亲自动手尝试用纸条编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看看简单的竹篾条,可到了自己的手中就是不听话,很多小朋友没有问成任务,最后放弃了,。虽然他们觉得很困难,但他们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些工人的灵巧双手和智慧了,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毅力的培养。

活动八:〈综合活动:风筝〉
设计思路:以前的风筝都是用竹篾和宣纸制作的,现在的风筝又是什么样的呢?我设计了该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风筝的简单变迁。
子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风筝〉幼儿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涵:我家有塑料的蝴蝶风筝的,它的翅膀可以折叠的。
风:我的风筝是我外公给我做的,用竹篾,还有我外公画的孙悟空图案呢,我最喜欢了。
明:我有一个蜻蜓风筝,它的眼睛会发光的,它可以在晚上放的。
乐: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蜈蚣风筝很长很长,也很重,要很多人抬的。
豪:我还看到世界上最小的风筝的,只有我们的小指甲那么大。
看录象《潍坊风筝节》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风筝艺术。
子活动二:〈制作风筝〉
教师引导语:
在很久以前的风筝都是用竹篾编制的,首先把竹篾削成很薄很薄的竹条,然后把它弯曲成各种形状,用线缠起来固定,接着在宣纸上用毛笔画上各种图案粘到编好的竹篾上面,还要调整重心。这样才做好一个风筝。
出示自制风筝,教师示范用竹篾扎制风筝的方法,幼儿动手为风筝设计造型(画和剪)
子活动三:〈放飞风筝〉把做好的风筝一起那到户外放飞,体验如何把风筝放到天上去。
教师回应:
以往每到春天的时候,孩子们会让父母买各种漂亮的风筝,通过这一活动孩子都愿意让父母一起制作风筝,在共同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家庭的亲情。
活动反思:
方案活动开展近2个月,从幼儿的观念与行为来看,我们的预设目标达到了,幼儿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1.选择主题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与幼儿一起成长,幼儿在探索,教师也在探索。教师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不是都清楚,在寻找资料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 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沟通、分析、讨论等,主动探索精神有充分的表现,能力提高的很快。
2.在活动中,家长的参与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家长协助我们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帮我们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参与我们的家园开放日活动等。可以说,我们的方案活动能顺利开展下来,离不开家长热心的支持。活动下来,发现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的参与性更强,他们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与另外一些幼儿相比,他们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往往较好。
3.利用较多的社区资源使我收益非浅。幼儿在活动中到公园竹林参观,到竹器店看竹子的加工过程,听那里的工匠师傅介绍等等,他们不但直观的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学习如何跟别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恐龙》


一、恐龙主题活动的由来:
幼儿园为每个大班提供了两只恐龙玩具.当我将两只恐龙玩具领回到班里时,孩子们立刻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讲:刁老师,这是给我们玩的吗?这是马门溪龙这是角鼻龙对,没错.能给我摸一下吗?能给我玩一会吗?让我先玩?真没想到,这两只丑陋的恐龙会这麽吸引幼儿,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孩子,也伸出了小手.针对这种情况,我同班上的另外两位教师进行了讨论---充分利用园里发的两只恐龙玩具,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开展恐龙主题活动.以下小结几个案例,把我在主题活动中如何渗透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几个案例整理介绍给大家.
二、主题活动的开展:
(一)谈话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
根据幼儿喜欢的恐龙能引申那些活动?
1.目标:
⑴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内容通过语言大胆表达出来.
⑵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
2.过程:
⑴两只玩具大恐龙放在桌子上,询问幼儿:你们这麽喜欢恐龙,在班里想做一些关于恐龙的什麽事情?
⑵幼儿动脑思考后举手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⑶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活动在班里什麽位置开展较好及还需要什麽活动材料?
⑷建议幼儿带一些恐龙书籍及玩具.
⑸确定恐龙子课题内容.
3.反思评析:
这节谈话活动让我了解到孩子们的兴趣点,为我们师生共同建构下一步一系列活动开了个好头,这次的教学活动,是在思想上作功夫.让儿童有思想的机会,不要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陈老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这次的活动里胆小内向的孩子讲话既清楚又明白,了解的恐龙知识竟比我还丰富.首先勇于表现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对恐龙极高的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开个恐龙消防队(正在消防主题活动中)开个恐龙幼儿园恐龙大家庭恐龙电影院恐龙小舞台平时不好自我表现的幼儿,也将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恐龙是生活在白垩纪的,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那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我妈妈带我去参观过恐龙博物馆,里面有特别大的恐龙骨架。孟婧也一改以往的内向,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在古动物馆里的所见所闻.逗的其他孩子哈哈大笑。看来从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出发更能促进幼儿能力上的养成与发展,也许他们的思想不一定正确,但我们教师应从旁指导幼儿应该怎样思想。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
(二)创设丰富的相关环境:
1.丰富的语言物质环境:
要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恐龙图书,并经常利用过渡环节讲解书中内容。幼儿便可以从书中吸收词语、句型,学习表达各种恐龙内容的语言。
根据恐龙主题,我们建议幼儿从家带来相关书籍及玩具。我们教师也利用午休时间制作手工,将幼儿不易操作的部分做好。然后,幼儿自己能够做的,我们让幼儿自己做,这样幼儿在作的过程中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从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做事的兴趣就会越做越浓,做事的能力也会越做越强。我们将幼儿动手制作的恐龙时期的蕨类植物投放到语言区的恐龙小舞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利用家长资源扫描下载有关恐龙的彩色图片及打印恐龙名称,投放在语言区及恐龙知识角,掀起了幼儿前识字兴趣。
2.和谐的言语交往环境:
陈老曾说: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表扬,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人家骂他,这种心理人人都是有的。我利用这种心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意说,无论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怎样,我都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甜甜蜜蜜的糖果》”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甜甜蜜蜜的糖果》”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园大班主题班会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