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们都是小作者》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你也许需要"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们都是小作者》"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幼儿学会做书,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2、 丰富幼儿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整理书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剪刀、胶水、各种图片、空白图片、彩笔、彩纸、订书机

活动指导:

1、以小猫口吻引入:小猫的书店要开张,但是一本书也没有,请小朋友都来当作者帮小猫出版一些书。

2、幼儿分组活动,让幼儿做各种书籍,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1) 数学组:做一本关于数学的书。

A、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列出学过的算式,用小图片表现出来,并装订成册。

B、 对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让其根据老师列好的算式排上小图片。

2) 常识组:

A、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认识所提供的各种图片,(教案出自:)并能用自己喜欢的图片装订成册。

B、 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

C、 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能大胆的使用图片做书。

3) 语言组:

A、 师重点指导幼儿能将自己制作的书按顺序讲述出来。

B、 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能使用老师提供的图片制作图书,并简单讲述出来。

3、引导先做好的幼儿可以再到其他组做书,教师也可让先做好的幼儿将做好的书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4、让家长与幼儿一同使用借书卡玩借书的游戏。

fwR816.cOM品读分享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泡茶小实验》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泡茶小实验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知觉,观察水的冷、热对泡茶的影响

2.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观察到的结果

活动准备:两个透明茶壶、一壶热水、一壶凉水(凉白开)、一些菊花茶,幼儿水杯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提问:我们平时喝的茶是热的,还是凉的呢?泡茶一定要用热水吗?凉水行不行?用热水和凉水有什么区别呢?

2.与幼儿一起做实验,用相同的程序泡茶,不同的是一壶用热水、一壶用凉水。

3.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两种结果,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有什么不同呢?

4.用完整话说出来,两种泡茶的区别。

5.结论:泡茶一定要用热水。

效果评价:

此次活动的过程和效果都很好,孩子们从头到尾都很投入。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们的新班级》


我们的新班级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了,有光荣感。
2.感知新班级的环境,体验升级的快乐。
重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新教室的环境。
难点:能自由组合小组,排列座位,讨论并商定生活,游戏,学习的新常规。
解决难点方法:通过谈话让幼儿喜欢并了解自己的新教室,知道自己是这个集体的小主人,并且与幼儿一起共同制定新教室各个活动区的规则。
活动准备:
1.教师布置好各个活动区角。如:美工区、科学区、数学区、图书角等。
2.按个子高矮排座位,了解自己长高了,是大班小朋友了。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认识新班级:幼儿自由地分散观察新教室内的环境。幼儿一起讨论:我们的新教室是怎么样的。我们教室的墙上有些什么?教室里有哪些活动区,在这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在活动区我们都要遵守哪些规则?我们的桌椅有哪些变化?新教室和以前的教室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通过看看谈谈,了解自己班级的位置,班内的设施,设计班内的区域分布及墙面布置等。
3.引导幼儿观察室外活动场所。
提问:我们幼儿园操场上有哪些变化?我们幼儿园走廊上有哪些变化?大厅里有什么变化?还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班级的邻居是谁?
3.介绍新同学,让幼儿懂得要爱新同学,关心新朋友,做个大班的好孩子。
2.游戏:找朋友
(1)请小朋友自己找朋友组成六人一组,要求每组必须有男孩又有女孩。幼儿自由结伴,大家相互观察,是否都符合老师的要求。
(2)请每组小朋友自己比一比,排一排,矮的小朋友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3.游戏我的东西在哪里:
幼儿分男女两组,分别挂毛巾和放杯子,然后贴上自己懂得标记。说说自己的东西在哪里。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我是大班小朋友(语言)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较有感情。
2、对做大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
活动准备:配乐的诗歌朗诵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教师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一天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参观,碰一个小朋友正在帮弟弟妹妹穿衣服,我问他:你是哪个班的?他自豪地对我说:'我是大班小朋友!'我夸他真能干,他说'这些是我应该的'。他还朗诵了一首诗歌给我听,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两遍。
3、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诗歌里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4、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两遍,学习新词夸奖
5、分句练习。老师一句,幼儿一句,也可反过来。
6、将幼儿朗诵的进行录音,并欣赏。最后请声音响的大声朗诵一遍。

活动内容:我是大班小朋友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会做很多的事情。
2、能大胆地连贯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3、萌发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会做好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样。
重点: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会做很多的事情。
难点:能大胆地连贯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小班新生刚入园时的哭闹图片或视频资料。
2、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并交流
1、教师:我们现在都长大了,是大班小朋友了,你觉得在幼儿园里(大班、中班、小班)谁可以做大哥哥大姐姐?(是我们大班小朋友)
2、交流:那我们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会做那些事情
二、出示小班小朋友的图片或是视频
1、欣赏图片
2、提问: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班的新生哭着不肯上学)那我们作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怎样区帮助他们呢?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动物我们的朋友》


一、主题目说明:
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尊重和珍惜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哪怕是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也就是尊重和珍惜我们自己。
幼儿特别喜欢动物。向5~6岁幼儿介绍不同种类动物的生长史和生活形态,既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到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初步理解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热爱之情,从小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等环保意识。这正是我们编制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的用意所在。

二、主题目标: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常见动物的多样性,了解简单的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
2、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建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3、喜欢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乐意接纳同伴不同的观点。
4、乐于同伴一起进行探究、操作、实验,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环境创设:
1、活动区环境:
(1)纸板拼画
玩法:先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然后用碎纸板片按照这个图形粘贴好,在粘贴好的图形中用颜料刷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2)钟表店
玩法:现在白纸上设计出自己想要设计的钟表。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来制作自己设计的钟表。然后在进行更精致的装饰。
(3)快乐书吧
玩法:请幼儿在区角内安静的看书,
(4)动物回家
玩法:在小动物的背面写上计算题,房子上写上答案,根据计算题的答案将小动物送回自己的正确的家。如小兔的背面是5+3(=8)就把小兔送入标有8的房子里。
(5)陶吧
让幼儿在陶吧这个区角里制作一些造型,同时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创作
2、墙饰
(1)海底世界:将幼儿画画的海底世界的画贴到主题墙上,让幼儿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妙。
(2)、瓢虫:让幼儿目测徒手撕瓢虫,将瓢虫黏贴到画纸上,并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最后贴到主题上展示。
(3)动物的分类:将幼儿收集的各种小动物的图片按类布置到主题墙上,如:鸟类、昆虫类等。
(4)宠物大聚会:将幼儿绘画的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美术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
3、资料收集:收集各种动物图片

四、家园共育:
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热爱之情,从小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等环保意识。

五、亲子活动:制作动物画册
请家长与孩子在平时生活中一起留意收集动物的画报、图片等,准备一本小册子,并把图片等按类分好贴上去,制作成动物画册。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会说话的小青蛙》


幼儿园大班手工教案:会说话的小青蛙

设计思路:
1、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干》这两个主题,选择了这样既符合季节特征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
2、班级里幼儿喜欢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有先有后地做好一件事情。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材料,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所以起这个名字会说话的小青蛙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意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
活动流程: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 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 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
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
三、尝试操作
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
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3、大家折好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她是怎么折的?你们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把小手伸进去试一试,能不能一张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经做好了,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小朋友们一定要一边看好图示,一边摆一摆,想好了,再粘贴。看看谁做的小青蛙最可爱。
5、注意粘贴的时候浆糊不要粘太多,要涂均匀。
四、体验成功
1、小朋友来试一试手里的小青蛙会说话吗?(呱呱)
2、如果你是一只小青蛙,你会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青蛙呢?(幼儿回答)小青蛙们再来说一说美丽的春天。
五、延伸活动
1、春天真美丽,小青蛙出来玩了,看看还有那些动物也来了?(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制作)
2、这些小动物和刚才做得小青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原来它们的嘴巴都可以一张一合,好像会说话。回去再做更多会说话的小动物,这样表演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胖熊的小礼物》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会尊敬、关心妈妈,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故事《胖熊的小礼物》、日历、熊玩偶、盒子、心型纽扣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三八妇女节:
1.教师出示挂历,询问今天是几月几日?(2010年3月8日)
2.师:那你们知道3月8日是个什么日子吗?(幼儿回答)
3.教师向幼儿介绍:3月8日是妇女节,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
4.提问:妇女节是谁的节日?哪些人可以过妇女节?(幼儿思考后回答)
5.教师小结:哪些人被称作妇女,第一要是女的,第二要是大人,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就被称为妇女。3月8日是妇女节,是老师、阿姨、奶奶、外婆们的节日,也是妈妈们的节日。
二、妈妈爱我,我爱她:
1.妈妈爱我们,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呢?(给妈妈捶背、给妈妈拿拖鞋),对幼儿爱妈妈的行为设想给予肯定。
2.当幼儿说到要送妈妈礼物时,可引导幼儿讨论:送怎么样的礼物最合适?
三、倾听故事,学会爱妈妈:
1.(出示胖胖熊)教师讲述故事《胖胖熊的礼物》,幼儿倾听。
师:妇女节快来了,我们来听一个关于胖胖熊的故事,听听看它和它的妈妈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提问:
(1)胖胖熊的秘密是什么?胖胖熊想用一块钱干什么?
(2)一开始它想打算送妈妈什么?可为什么没有送呢?
(3)胖胖熊只有一块钱,最后胖胖熊用一块钱买了什么?
(4)妈妈喜欢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熊妈妈不在乎礼物是什么,而在乎胖胖熊关心妈妈、爱妈妈的一片心意。
4.在听故事的基础上,请幼儿再次设想怎样爱妈妈,知道哪怕是一句好听的话、一次亲热的拥抱、一个甜甜的笑,都可以表达自己爱妈妈的情感。
三、情景创设: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老师扮演妈妈,请幼儿上台来向妈妈表达一下爱妈妈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社会《我们都是好朋友》教案与反思


活动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4-5岁是幼儿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到了这个阶段,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让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多一分勇敢,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豁达,少一分孤独,在交往中展示自己的魅力,感受分享的快乐,健康幸福的成长!

活动目标:

1、 大胆想象,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 愿与同伴互相关心,体验有朋友真好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根据生活经验把物品进行配对,初步了解它们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谁和树好”操作材料(自大树一棵、小鸟、太阳、花、小朋友、雨滴、苹果)、

2、幼儿操作材料(桌子、椅子、锅子、勺子、花朵、花瓶、蜡烛、蛋糕、剪刀、剪纸、海星、小鱼);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的好朋友(价值取向: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体会我的朋友真正多的快乐)

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你们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的?

小结:我们都有好朋友,喜欢好朋友的理由也是各种各样的。

二、幼儿操作(有关联的事物找朋友)

1、 导入:你们真棒,为大树找了这么多的朋友,这里还有很多图片要来找朋友,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幼儿操作。

3、交流讲评:哪两张图片是好朋友,并说明原因。

三、游戏(寻找多重关系)

1、 引入:你们知道吗,大树也有好朋友,你们猜猜看,谁和大树好?我们来玩个开火车的游戏。

2、 游戏规则: 说出谁和大树好,为什么他和大树好?说对了树上会长出一个大苹果。

3、 幼儿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火车、火车呜呜开,谁是大树的好朋友?为什么……)

4、 提升:我们给大树找了很多朋友,雨水和大树好,雨水说:“我给大树把水浇,大树喝得真够饱”;小鸟和大树好,小鸟说:“我给大树唱首歌,大树乐得仰脸笑”;太阳和大树好,太阳说:“我给大树送阳光,大树长得粗又壮”;花儿和大树好,花儿说:“我和大树手拉手,相亲相爱不吵闹”;小朋友和大树好,小朋友说: “我们和大树是朋友,一起唱歌做游戏”。

四、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继续寻找有关联的事物

今天我们找到了很多的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有好朋友,我们再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幼儿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为此,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交往技能。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叶子

一、主题的由来
带孩子们去水东电站花圃秋游。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美丽的叶子,有又硬又厚的剑兰的叶子、紫红色和带花边的观叶花卉、高大的柳树上细细的叶子、长长的棕榈树的叶子、坚硬的铁树的叶子。幼儿通过看、摸、闻感受叶子的饿不同形态和质感,特别想知道叶子的秘密。因此,小朋友和老师就确定叶子的主题。

二、主题网络

三、活动一:叶子的秘密
活动目的:
1、对探究叶子的秘密感兴趣
2、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
3、感受不同形状、颜色叶子的美。
活动准备:去户外场地上的树下安全查看、小塑料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叶子。
(1)出寻叶子、提出疑问:你们猜猜,我这片叶子是从哪儿找来的?
(2)交代去户外活动的注意点。
①注意安全、不乱跑;
②注意虫子。
(3)幼儿寻找不同的叶子。
①观察形状不同
②观察颜色不同
③了解叶子是什么树的?带着问题回去找资料查询。
2、回教室后。
(1)数叶子
(2)叶子分类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竹

产生背景:
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因此,我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开展准备:
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关于竹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实践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
3.墙面布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画、图片及幼儿绘制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
4.区角布置一些关于制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制品展示角。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记录:
1.社会:《参观竹林》、《参观竹器店》
2.语言:《谈话:节节高》《谈话:竹子的生长过程》《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熊猫一家》
3.科学:《妙用竹竿》《竹篾制品》《竹浑身都是宝》《有用的筷子》《笛声悠悠》
4.计算:《数竹筏》《测量》《高矮长短比较》《5以内的加减》
5.美工:《绘画:竹子》《吹画:翠竹》《竹叶贴画》《制作:风筝》《制作:扇子》《欣赏:竹篾制品》
6.音乐:《熊猫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赏:筷子舞》
7.体育:《竹高跷比赛》《跳竹竿》《骑竹马》《放风筝》
8.家园开放日:《调查:有用的竹竿》《班会:竹子发布会》《亲子游戏:跳竹竿舞》《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

活动具体开展过程:
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
设计思路:
方案活动的第一天,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公园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孩子们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孩子们兴奋的玩耍着,时不时的有很多孩子跑来问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记了下来,请来了护林员叔叔为大家作答,孩子听的可仔细了。
活动进展:
教师联系附近公园的竹林,带领幼儿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发现认识竹的外形、构造(笋、竿、叶、竹节、竹膜等)听护林员叔叔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种类。
幼儿表现:
孩子们边玩边提出了许多关于竹的问题:
洋: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啊?
飞: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
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竹子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又叫竹子呢?
超:叔叔,我也有一个问题,种了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啊?
陵:我知道竹笋可以吃的,我最喜欢吃竹笋烧肉了。
教师回应:
听了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关于竹的问题,发现孩子们对于我们大人平时很常见的竹观察很细致,充满了好奇。在护林员给小朋友做介绍的时候,孩子们对于竹子更是有很强的探讨兴趣。因此,我决定从幼儿的观察与兴趣入手,开展此方案活动。

活动二:《绘画综合活动:竹子》
活动进展:
孩子们已经参观过竹林,对竹子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他们对竹子的直观感受如何呢?大家决定把它们画下来。首先是写生活动,在小朋友画好初稿后,再进一步体验竹,近观的欣赏一些竹子的结构布局等,最后用水墨画表现竹子的乐趣。
子活动一:《竹林写生》在校园里观察竹林,对竹子进行铅笔写生活动,要求仔细看一看竹子的叶子和竹竿的样子。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上回我们一起去了竹林,还听了叔叔给我们介绍关于竹子的生长过程,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下竹子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吗?如果有些忘了,没关系,我们大家看看幼儿园里的竹子是什么样的?请你仔细看看竹叶的形状和竹节和竹竿有什么地方不同?
幼儿表现:
明:我发现竹叶是长长的,象带子一样,一端是圆圆的,一端是尖尖的。
华:我发现有的竹叶两边是卷起来的。
利:我看到竹叶上面有条纹,正面和反面的颜色也不同,正面的颜色比较绿,反面的颜色比较浅。
飞:我看到竹节是凸出来的,摸上去毛的,有点扎手。
子活动二:《欣赏国画:梅兰竹菊》欣赏一些大师级画家笔下所描绘的竹的形态,主要欣赏一下竹子的动态和布局。听教师讲一讲四君子梅兰竹菊中竹的气节。
幼儿表现:
伊:我觉得那个竹叶好象有风吹过来飘起来一样的。
昊:我看到那棵竹子有点弯,那棵竹子很直,我觉得弯的竹子一定是年纪大了,象我们人一样,人老了背也会弯的。
翔:我看到那画上的竹竿,一节与一节的地方,为什么没有连起来,是断的啊?
玮:我喜欢那和竹笋,我觉得它在用很的力量往上长一样。
谦:我发现竹竿也是下面有点粗,上面有点瘦的。
子活动三:《水墨画:竹》在充分感受竹后,用水墨画的方法,画一画自己眼中看到的竹子,注意用墨的深浅来表现竹子间的距离远近关系。
教师回应:
我班是国画班,对于水墨画有一定的功底。而作为国画竹子,小朋友们一直都想尝试。于是我就让他们先观察竹子,进行写生。然后欣赏一些大师画家笔下形态各异的竹子,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素材后开始画竹子,兴趣很浓,把竹子的各种形态都画出来了。

活动三:《音乐综合活动:熊猫咪咪》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竹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都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那熊猫什么竹子都吃吗?竹子到底有多少种呢?就让此活动为幼儿揭开这些谜底吧!
活动进展:
在这一活动中共进行了五个小活动。首先小朋友提出熊猫喜欢吃竹子,熊猫到底喜欢吃什么竹子呀?于是我们大家决定先来研究一下,竹子到底有多少种。接着我们又进一步研究竹子和熊猫的关系,使小朋友对熊猫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唱唱熊猫的歌曲表演一下熊猫的故事。最后让小朋友展开想象为熊猫设计一个安全的美丽的家园。
子活动一:《认识竹子的种类》请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关于竹子的资料,认识各种各样的竹子。让幼儿回忆护林员讲的关于竹的生长过程。
子活动二:《谈话:熊猫和竹子的关系》认识熊猫所吃的竹子,讲讲竹子开花后给熊猫带来的不幸命运。
子活动三:《歌曲:熊猫咪咪》听一听歌曲《熊猫咪咪》中唱到的相关歌词,学唱歌曲。
子活动四:《角色扮演:熊猫的故事》幼儿自行分组设计熊猫的头饰,安排熊猫故事的情节。创编熊猫一家在竹子开花,找不到竹子吃了,于是很痛苦的样子,然后表演人们关心竹子保护竹子的情形,最后熊猫为了感谢大家为人们表演节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表演展示。
子活动五:《想象画:美丽的家园》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我们都知道熊猫是我们的好朋友,可现在熊猫却越来越少了,变得很珍贵了,原来是熊猫的家遭到破坏,我们大家来为熊猫想一个好办法,怎样来保护它们美丽的家园呢?
用七彩画笔给熊猫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园,相互讲讲自己画的内容。
教师回应: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发现利用家长资源对与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家长从网上找来了很多关于竹子的资料,有的家长特意去书店给孩子买了关于竹子种类的书,还有的家长到图书馆为孩子寻找一些关于熊猫和竹子的生态变化图片资料等。这些知识不但丰富了幼儿,对与教师的知识面也是很大扩充。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与熊猫,已由起初外形体态憨厚的喜爱,逐步变成对它们生存环境的担心,而产生的关爱之情。幼儿情感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四:《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竹器店》
设计思路:
有一天,吴婧怡小朋友问我:为什么长在泥里的竹子是绿的,而我家的竹竿是黄黄的啊?我回答道:那是因为竹子经过了加工啊?她有问:怎样加工啊?到哪里加工啊?是不是到厂里啊?她的问题给了我很大启发。于是我就和社区的竹器加工店联系,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加工竹子的过程。
活动进展:
带领幼儿去社区附近的竹器店看加工竹子(用火把弯的竹子熏烤,使其变直),幼儿观察熏烤时工人的操作过程和竹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言行:
孩子们边看竹器店的师傅进行操作,边问了很多问题:
成:为什么要把竹子放在火上烤啊?
师傅:因为要让长的弯的竹子变直了。
雨:让竹子变直了有什么用啊?
师傅:直的直竹子有很多用处啊,就拿我们这里加工的竹子来说吧,它们是用来运往工地,造房子的时候做脚手架用的。
文:看,那个竹子烤黑了,快点拿掉。
师傅:别急,看,工作人员弄一些水浇在上面,让竹子冷却下来。
文:我闻到了一股味道。
玲:叔叔,我看到竹子出汗了。
师傅:哈哈,那不是汗,那是竹子在经过火烤后流出来的汁液。
玲:那汁液为什么用罐子装着呀?它有什么用啊?
师傅:你观察的真仔细,那汁液可是个宝,可以用来治病的。小朋友不是会经常咳嗽痰多吗?喝了这个汁液就会好的。
教师回应:
在参观回来的路上,孩子们兴奋不已,各个唧唧呱呱的讲开了。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发现通过这次参观,孩子们确实懂得了不少。由于自己亲眼看见了,所以话题就多了,连平时不大说话的孩子这时候也说个不停。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回家后能主动的讲去看竹器加工店的事情了。看来多让孩子走出去感受,比在课堂上教育的效果要好的多。

活动五:《家园开放日活动:有用的竹竿》
设计思路:
方案活动进行了一阶段后,我想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活动,一起来感受竹文化。我就先从调查入手,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关于竹子的用途;然后再请幼儿来讲讲自己一家人发现的各种竹子的用途;接着让家长一起来玩竹子的游戏,让他们也回到童年;最后一起来制作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
子活动一《调查:竹竿的用途》既然加工竹子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生活,那么在我们生活中竹竿到底有些什么用呢?请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竹竿的?并用图记录下来。
制作《竹子的用途调查表》
幼儿姓名:
你知道竹子有哪些用处吗?
是用了竹子的哪一分
请用你的画笔画一画吧!
子活动二《班会讲述:竹子发布会》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由幼儿代表自己的家庭介绍自己家了解到的竹竿的用途。
幼儿表现:
玉:我知道竹竿可以做鱼竿,我爸爸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就自己做鱼竿的,在竹子细的一头丝线系好,另一头系上鱼饵。鱼竿做好后就可以钓鱼了,把鱼竿放在水里,鱼吃东西的时候鱼竿上的线就会动,然后一拉就钓到鱼了。
峻:我家的梯子就是竹子做的。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家具,我阿姨家的地板就是用竹子做的(妈妈补充:竹地板是一种新的装修材料,它是经过高温加工处理的,防蛀防潮,有经济美观)
蝶:上回竹器店的那个叔叔告诉我们竹竿可以晾衣服、造房子、架桥呢!
平: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乐器,我家爷爷会吹笛,那个笛就是用竹子做的。
越:我看到过用竹子做的竹筏船的,有一会我们到浙江玩的时候就是坐竹筏在水里漂流的。就是有很粗的铁丝把竹竿一根一根绑起来,放在水里也有水冒上来,我当时很害怕,后来爸爸告诉我没关系的,不会沉的。后来我就走了上去,真的不会沉,太好玩了。
杰:我们吃的筷子就是用竹子做的,还有牙签,我家里的笔筒也是竹筒做的。
军:我看到用竹竿撑着保护树木,还有用竹竿做篱笆的。
家长表现:家长在教师的鼓舞下给大胆讲述幼儿的幼儿发奖。
子活动三《亲子游戏:跳竹竿舞》
请家长给幼儿讲一讲少数民族中利用竹竿进行的娱乐活动。踩竹高跷、爬竹梯、跳竹竿舞等。邀请家长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学一学跳竹竿舞的步伐。由我们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分组听音乐跳竹竿舞。
子活动四《品尝:竹筒饭和竹笋做的菜》
请幼儿园的厨师为大家做竹筒饭和各种用竹笋做的菜。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用餐,品尝用竹子做饭菜的不同风味。请幼儿讲一讲竹筒饭和我们平时吃的饭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现:
雨:我闻到竹筒饭很香,比平时吃的饭要香多了,今天我吃了两个的。
文:我觉得竹筒饭吃在嘴里粘粘的,很香。
蝶:我看到竹筒饭上有点黄黄的,为什么呀?
嘉:我知道那是竹子的颜色染到饭上去了。

活动六:《音乐综合活动:牧童短笛》
设计思路:
蒋宛平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一根笛子,可是他怎么吹都吹不出声音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就小朋友来探索一下,这样让笛子发出声音来。
子活动一:《认识:笛》出示各种笛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辨认哪一种是竹笛?看一看竹笛的构造。听一听竹笛的声音和其他乐器的不同?
幼儿表现:
茂: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脆,很响亮。
亮:我听到竹笛的声音有点象小鸟的叫声一样。
风: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
子活动二:《实验:不同材质的笛膜》想一想竹笛是如何发出声音的?用不同材料制作笛膜,试一试竹笛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表现:
杨:笛子上那么多洞洞有什么用啊?
平:我看见爷爷用手按在洞洞上就会有声音了。
菁:我按了呀,可还是没有声音呀?
平:要用嘴对着这个大的洞洞的用力吹的。(只有吹气声)
平:哦,我知道了我看见爷爷吧这个洞洞贴了一张纸的。
幼儿试用不同厚薄的纸贴在洞洞上,有了发现:
平:我知道了要用薄的纸才行的。
最后大家知道了用竹子的膜是因为竹膜很薄的原因。
子活动三: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笛声给人们带来的优美的旋律。
教师回应:
一开始我只是想让幼儿认识笛子,感受优美的笛声的,后来发现在活动的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笛子如何发出声音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对不同材质的笛膜进行比较,有欣赏活动扩充到科学实验。我觉得在任何活动的安排中要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应变的作调整,发挥幼儿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七:〈科学活动:竹的变形竹篾编织〉
设计思路:
在古代人们就发挥聪明才把智竹子做成竹篾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竹子的神奇用途,我安排了这个活动。
活动进展:
请幼儿参观区角展示台中陈列的各种竹编制品(竹帽、竹箩筐、竹席子、扇子、竹床等),教师介绍竹篾的加工工艺。看录像《竹编工艺》,学习编织方法,动手尝试用纸条编织。
教师回应:
当孩子们看完录象后都开动脑筋,想自己家中有的竹篾编制的物品,结果大家讲出很多的物品,远远超过我们收集的一些编制品。而且在孩子们自己亲自动手尝试用纸条编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看看简单的竹篾条,可到了自己的手中就是不听话,很多小朋友没有问成任务,最后放弃了,。虽然他们觉得很困难,但他们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些工人的灵巧双手和智慧了,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毅力的培养。

活动八:〈综合活动:风筝〉
设计思路:以前的风筝都是用竹篾和宣纸制作的,现在的风筝又是什么样的呢?我设计了该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风筝的简单变迁。
子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风筝〉幼儿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涵:我家有塑料的蝴蝶风筝的,它的翅膀可以折叠的。
风:我的风筝是我外公给我做的,用竹篾,还有我外公画的孙悟空图案呢,我最喜欢了。
明:我有一个蜻蜓风筝,它的眼睛会发光的,它可以在晚上放的。
乐: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蜈蚣风筝很长很长,也很重,要很多人抬的。
豪:我还看到世界上最小的风筝的,只有我们的小指甲那么大。
看录象《潍坊风筝节》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风筝艺术。
子活动二:〈制作风筝〉
教师引导语:
在很久以前的风筝都是用竹篾编制的,首先把竹篾削成很薄很薄的竹条,然后把它弯曲成各种形状,用线缠起来固定,接着在宣纸上用毛笔画上各种图案粘到编好的竹篾上面,还要调整重心。这样才做好一个风筝。
出示自制风筝,教师示范用竹篾扎制风筝的方法,幼儿动手为风筝设计造型(画和剪)
子活动三:〈放飞风筝〉把做好的风筝一起那到户外放飞,体验如何把风筝放到天上去。
教师回应:
以往每到春天的时候,孩子们会让父母买各种漂亮的风筝,通过这一活动孩子都愿意让父母一起制作风筝,在共同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家庭的亲情。
活动反思:
方案活动开展近2个月,从幼儿的观念与行为来看,我们的预设目标达到了,幼儿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1.选择主题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与幼儿一起成长,幼儿在探索,教师也在探索。教师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不是都清楚,在寻找资料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 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沟通、分析、讨论等,主动探索精神有充分的表现,能力提高的很快。
2.在活动中,家长的参与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家长协助我们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帮我们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参与我们的家园开放日活动等。可以说,我们的方案活动能顺利开展下来,离不开家长热心的支持。活动下来,发现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的参与性更强,他们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与另外一些幼儿相比,他们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往往较好。
3.利用较多的社区资源使我收益非浅。幼儿在活动中到公园竹林参观,到竹器店看竹子的加工过程,听那里的工匠师傅介绍等等,他们不但直观的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学习如何跟别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们都是小作者》”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们都是小作者》”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园大班主题班会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