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地毯上的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地毯上的游戏》”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设计意图:
孩子们似乎特别喜爱地毯,平时只要一进舞蹈教室,就冲向地毯并在地毯上做各种有趣的自编动作。这个律动中的大部分动作就是取材于此并经集体讨论创编出来的。中班韵律《地毯上的游戏》的音乐加沃特舞曲本身就有趣、活泼,蕴含节奏。在听了音乐以后我就想怎样才能使孩子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展开活动呢,中班的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游戏更加能够调动她们参与活动的兴趣。韵律活动对于中班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要听、要看、内化为自己的动作。怎么让孩子学的轻松玩的快乐,经过思考我们就想到了以游乐场的情景来贯穿整个活动。该律动给幼儿留有创造的空间,每次都可进行部分动作的改变,即新创编的动作可以将旧的某个动作替换下来,从而使幼儿乐于反复游戏,充分享受参与、交流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随乐段、乐句、节奏较准确地做出韵律动作。
2.在分段创编动作后,尝试根据游戏的情节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能大胆主动参与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目标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制订,分别是尝试创编动作,并能随乐段、乐句、节奏较准确地做出韵律动作。根据游戏的情节提示,记忆动作顺序。能大胆主动参与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目标一中的尝试创编动作,并能随乐段、乐句、节奏较准确地做出韵律动作。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第一个采用了游戏的方法,用了三种游戏卡的形式让幼儿感知ABC三段音乐,同时在游戏卡的帮助下能有节奏的作出韵律动作解决了难点一。第二中班幼孩子方位感不是很强,通过手腕花的利用,提示孩子往同一个方向转解决了难点二。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看图谱,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学会看图谱和动作图谱,让孩子自己来发现动作,学习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加沃特舞曲》;ppT:《在游乐场》。
2.可供幼儿席地而坐的垫子,每位幼儿的右手上戴上腕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快乐的小汽车。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游乐园。快开着小汽车,我们出发吧!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拿着垫子做小跑步、摇摆等动作。(语言提示:开开出发啦、开开往前开、开开往前开、开开小心撞、开开快到了、找个点子站站好)
(二)在游乐园:分段欣赏音乐,创编学习韵律动作。
1.第一张游戏卡:赛车和蹦床游戏感知A段音乐
(1)教师:我们快看看游乐园里都有什么好玩的?(重点观察赛车和蹦蹦床)赛车怎么开?蹦蹦床怎么玩(幼儿模仿并创编动作)蹦蹦床可以跳跳跳。(动作)
(2)教师:玩游戏可是有规则的,管理员给我们出示了第一张游戏卡,要按照提示来玩。
(3)教师:瞧规则是什么?我们可以玩哪些项目?双向的箭头是什么意思?
(4)教师:原来规则就是先玩赛车,接着玩蹦蹦床,完好蹦蹦床再玩赛车交换着来玩。让我们一起玩一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第一段音乐做动作:让我们一起坐上赛车,握好方向盘,准备)
(5)教师:刚才我们一共玩了几次?请小朋友一个接一个轮流玩赛车和蹦蹦床,前面小朋友玩的时候,后面小朋友做好准备,听好音乐,一个接着一个玩,不要漏掉哦。看看有几个小朋友玩到了?(教师暗示幼儿进行动作)刚才有几个小朋友玩到了?原来我们一共玩了8次(出示数字8)。请这一半的小朋友也来玩一玩
(6)教师:这次我们请两组小朋友同时一个接着一个轮流玩,注意要一个接着一个,不要漏玩哦!
2.第二张游戏卡:旋转木马和踩水车游戏感知B段音乐
(1)教师:玩了赛车和蹦蹦床,还会有什么好玩的项目呢?(出示旋转木马、水车)
(2)教师:管理员向我们出示了玩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可以怎么玩?(出示动作图谱,随着音乐指图谱)
(3)教师:旋转木马怎么玩的?(手指暗示),我们也学学图片上小朋友坐在地毯上,那小屁股可以怎么转呢?
(4)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小手撑着、小脚抬起、屁股就转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5)教师:刚才在玩旋转木马时发生了碰撞,怎么转可以不碰在一起?
(6)教师:今天手腕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往戴花的方向转,来试试吧。(无音乐)这个办法真好,我们没有发生碰撞了。这次转有要求我们要不快不慢同时转。(看图谱)转几次?那这次只能转一圈哦!
(7)教师:水车可以怎么玩?(个别,一起踩)玩几次?我们快来踩一踩。(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8)教师:真好玩啊!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第一遍动作中教师语言提示)
3.第三张游戏卡:过山车游戏感知C段音乐
(1)教师:旋转木马和踩水车好玩吗?还有更好玩等着我们呢?(出示过山车图片)
(2)教师:想坐吗?何老师这边是车头,那边就是车尾。请小朋友往手腕花的方向转坐进车厢,拉好扶手,跟上车头。(教师纠正做的不到位的幼儿。提示语:坐进车厢、拉好扶手、小脚并拢)
(3)教师:刚才有一个小朋友上车比较慢,这次可要及时坐进车厢,不要掉队。准备好(教师唱谱子带领幼儿做动作。)坐进车厢、拉好扶手。
(4)教师:这次小朋友坐进车厢动作又快又整齐。快我们要去玩过山车了,准备好哦!(教师最后做到站了的动作)结束的时候老师做了什么动作?这次玩的时候不要忘记到站的动作哦!(再次玩)
(三)玩游乐园:感知音乐整体结构,随着音乐完整律动
1.教师:快看这次所有的项目都向我们开放了,让我们痛痛快快地玩一次吧!
2.教师: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这次赛车和蹦蹦床的时候请两组小朋友一个接着一个来玩,两个排头做好准备。(学习与同伴合作律动,并随着音乐完整律动)拍照,采访心情。
(四)结束部分:再见,游乐园!
教师:我们玩了一天,天不早了,我们开着小汽车回家吧!(幼儿拿着垫子、随着音乐)再见!

活动延伸:
可在幼儿熟悉律动后,创编新的游戏情节动作。探索用不同的身体接触方式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始终带着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孩子逐步完成了韵律动作的创编和动作的练习。孩子在活动中很开心,同时很遵守上课的常规。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结构。接着分段练习动作并随音乐表演。在动作设计方面鼓励幼儿表达:
a、我们的小手会和自己说话,还会和朋友说话;
b、小屁股转一圈玩玩,小腿伸出去玩玩;
c、小手玩得真高兴,它们拍拍手,然后举起手喊:耶。
策略运用:
1.幼儿座位的摆放: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坐,老师与幼儿一起坐成圆圈,彼此之间可以观察与模仿。
2.动作处理:幼儿从教师的引导动作开始,到模仿动作,到探索动作,最后创作动作,这一过程安排循序渐进,便于幼儿学习。
3.场地安排:围成了大圆圈帮助幼儿确定位置,避免教师因为维持秩序而浪费时间。4.在活动中,我采用小圆点的方法,便于幼儿突破蹬、神、缩回动作的难点。

fwR816.cOm同步阅读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快乐的鞋匠》


【活动目标】

1、在修鞋、玩鞋的情境中,感受乐曲ABB的曲式风格。

2、尝试用有节奏的动作和小乐器表现鞋匠的工作和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小乐器若干:铃鼓、三角铁、双响筒。

【活动过程】

1、做做玩玩、感受乐曲。

回忆经验,用肢体动作有表情地表现。

鞋匠是怎样修鞋的?

欣赏音乐,理解乐曲。

这段音乐有变化吗?是怎么变的?

在音乐的伴随下,(教案出自:)跟着老师一起表现不同的修鞋动作。

小结和提升:

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鞋匠在快乐工作的情景。

2、敲打乐器、学做游戏

选择与动作相匹配的小乐器。

你觉得敲鞋钉可以用哪个小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我的手做哪个动作就用那个小乐器来表演。

敲打乐器、感知节奏。

这个节奏是怎样拍的?

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敲打小乐器。

要求:轮到你的小乐器时进行表演。

自由选择小乐器,听着音乐的变化有节奏地敲打小乐器。

音乐变化到哪里,小乐器也跟着变化。

小结和提升:

我们不仅可以用手,还可以用不同的小乐器来表演修鞋的动作。

3、玩鞋子、拓展方法

用自己的小鞋子做乐器,跟着音乐表演。

用鞋子做小乐器可以怎么玩?想试一试吗?(幼儿用自己的一只鞋子尝试敲打音乐节奏。)

在这个活动当中,老师把节奏放在了首位,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打击乐和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教案出自:)活动中很好的帮助孩子们理解了节奏的变化,长短,三角铁的长音,双响筒的短音,铃鼓快乐的音乐也再次帮助孩子们巩固了对音乐的认识。最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鞋,听着音乐玩耍着,真是开心快乐啊,如果是我们老师来设计这节活动,我们老师还会有什么新颖的方法呢?

1.你觉得本活动符合音乐欣赏教学的特点吗?音乐欣赏教学应达成哪些要求?

2.说说本活动环节设计的巧妙之处。

3.本活动是否达成音乐欣赏教学的要求?以活动环节举例。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种瓜设计》


预设目标:

1、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欢乐的情绪。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乐器:三角铁、碰铃、串铃。

活动预设:1、学做《拍手跺脚组合节奏练习》的动作。

(1)欣赏乐曲,让幼儿找出拍手节奏,听音乐拍手,并进行练习。再找出跺脚节奏,并进行练习。

(2)在动作熟练的基础上,分两组进行练习,一组拍手,一组跺脚,拍、跺出和谐的节奏。

2、即兴表演。第一遍教师念歌词,(教案出自:)幼儿根据歌词表演;第二遍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再次即兴表演,让幼儿通过动作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体验歌曲表达的情绪。

3、学唱歌曲。

(1)幼儿感受节拍,按节拍念歌词。

(2)用整体教唱法教唱歌曲,提醒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曲。

(3)幼儿每人拿一件小乐器,边唱边为自己伴奏。

4、复习舞蹈《花蝴蝶》。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快来拍拍》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弱拍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快速反应并歌唱。
2.初步发现身体各部位顺序在记忆中的作用。
3.在玩唱歌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忍住不唱而只做动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快来拍拍》。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唱歌曲《快来拍拍》一遍。注意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
二、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教师:我唱的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1.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快来拍拍》,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从头到脚)
2.幼儿跟着教师边歌唱边做动作。教师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
3.幼儿跟着教师,随钢琴弹奏歌曲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歌唱两遍。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引导他们听前奏并看自己的动作暗示。
4.教师:这次,我们不仅要把歌唱出来,还要跟着琴的速度做动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跟不E,可以怎么办呢7
三、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藏起来的唱歌游戏。
教师:这首歌还可以有更好玩的唱法,我们来试试吧!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仍做触摸身体特定部位的动作。教师与幼儿尝试用常速玩这个唱歌游戏。
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了,大家试一试,看能不能按快的音乐节奏做动作。
效果分析:结合健康教育,学习说出自己身体从上到下各部分的名称,并能边说出名称边指相应部分。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加油干》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劳动风格,学习边唱歌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拍出节奏型。
3.体验用嗬嗨的语言表现歌曲的力度。

活动准备:
1.《加油干》和《瑶族舞曲》A段的音乐磁带各一盘、录音机。
2.幼儿用书:《加油干》。

活动过程:
(一)对比欣赏乐曲《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
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抬桌子的图片。幼儿倾听《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将图片与乐曲进行匹配。
教师: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听听老师放的两段音乐,觉得哪一段音乐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较像?
2.带领幼儿在《加油干》中的重音处匹配上语音节奏。
教师:你们听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需要我们使很大的劲呢?
3.教师和幼儿共同在《加油干》的重音处口呼语音节奏。教师反馈幼儿的语音节奏,例如嘿嘿嘿哟等。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最用劲的地方说嘿嘿。
(二)学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师范唱歌曲《加油干》。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师和幼儿共同学唱歌曲2到3遍。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和力度。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我们用拍手的动作为他们加油!请大家边唱歌边拍手。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拍手的节奏。
教师:音乐慢的地方,我们拍手的速度怎么样?音乐快的地方,欧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样呢?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4.幼儿边听音乐边练习身体动作。
5.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吊车》


活动目标

1.了解大吊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感受歌曲的有趣,唱好疑问词什么。

2.感知乐曲中高低音的变化,能用动作创造性地表演大吊车卸货物的情景。

3.体验与同伴一起扮演大吊车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吊车玩具、《大吊车》音乐CD(盒带)。

活动过程

1.联系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说说大吊车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1)同伴间相互交流大吊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大吊车玩具,用动作学学它的样子。

2.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有趣。

(1)教师范唱歌曲从开头到吱一吱,请幼儿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学说歌词,并用好奇的语气问一问,唱一唱大吊车吊起了什么。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范唱前请幼儿猜一猜大吊车到底吊起了什么?

(3)引导幼儿辨别乐曲中的高、低音。分别说一说高音和低音表现了大吊车在干什么?(教案出自:)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大吊车吊卸货物的情景。

3.请幼儿学唱整首歌曲。

(1)请幼儿用自然的声音跟唱整首歌曲。重点让幼儿唱好疑问词什么。

(2)请幼儿分组学习接唱歌曲,并把想吊上的不同货物唱到歌词里,提高演唱的趣味性。

4.听歌曲录音,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1)幼儿个别表演,如边唱边随音乐做动作,能根据钓到的货物的大小,作出相应幅度、力度大小的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如教师扮演大吊车,幼儿扮演货物,乐曲部分教师根据音乐的高低变化吊、卸货物;也可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大吊车和货物进行表演。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地毯上的游戏》”一文,希望“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地毯上的游戏》”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中班下学期健康教案大全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