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手拉手去郊游》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手拉手去郊游》”,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手拉手剪纸的特点,知道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尝试用连续折剪方法表现相连的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已有剪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小朋友的经验。
2、物质准备:范例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2幅、春天背景KT板3张;《手拉手去郊游》教学ppt;剪刀、彩色长条纸、白纸等人手一份;胶水、抹布每组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春天情境,自由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色吧!你看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也都醒来了!春天可真美!看!一群小朋友去郊游啦!
2、欣赏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发现手拉手剪纸的美。
师:这和我们以前剪纸的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手拉手剪纸特点:以一个单独纹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排列。
欣赏连续纹样剪纸作品,感受手拉手剪纸的美。
3、演示ppt1,设疑: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
师:想一想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用什么折叠方法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幼儿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尝试折叠。(运用连续折剪的方法)
(2)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幼儿表现手拉手的方法。
4、演示ppt2,解决疑问。
(1)师: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你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谁知道原因?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你是怎样做的?
(2)演示ppt2,教师以小结方式解决难点。
小结:手拉手剪纸运用的是连续折叠方法,在画的时候,画的图案要到纸的两边边缘,和左右两边拉拉手,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才能手拉手连在一起。
5、幼儿再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大胆探索,并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6、师生共同布置大家去郊游,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幼儿用剪纸:手拉手的好朋友丰富春游画面。

fwR816.cOm同步阅读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反思《颜色宝宝手拉手》


设计思路:

《颜色宝宝找朋友》选自小班教材。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对小班幼儿来说逻辑性强,比较抽象,幼儿容易混淆。《纲要》中说,幼儿是有积极主动学习能力的人,那么怎样设计活动才能让幼儿更好更快的识别三种颜色,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科学和艺术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情景游戏让幼儿认识了红黄蓝三种颜色,对他们进行相同颜色的配对,又设计了有趣的美术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

2、尝试将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在绘画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找朋友》;红、黄、蓝三色胸卡、三种颜色房子。

2、节奏乐《撕报纸》;白色水粉纸;红、黄、蓝三色水粉;毛笔、调色盒;红、黄、蓝三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喜欢)今天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宝宝。

(二)游戏活动找朋友

老师:我们和颜色宝宝一起游戏吧。红色和红色是好朋友,黄色找黄色做朋友,蓝色找蓝色做朋友,先看老师示范一次。

备注:游戏重复2至3次

(三)送颜色宝宝回家

教师:小朋友开心吗?我们休息一下,(教案.出自:)把颜色宝宝送回家吧!红色的颜色宝宝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黄色宝宝?蓝色宝宝呢?

(四)有趣的美术活动

教师:我们和颜色宝宝一起听音乐来跳舞吧!音乐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把笔放在喜欢的颜色宝宝那跳舞,音乐停,我们就到白纸上休息。注意我们找空的地方休息!

(提醒幼儿笔在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

1、幼儿开始操作

2、 颜色宝宝手拉手

引导幼儿用相同颜色的油画棒将颜色宝宝圈起来,然后帮助他们将相同的颜色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五)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也要多交朋友,和朋友之间友好相处。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以游戏为主的来自生活的综合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情景游戏及有趣的美术活动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活动中师幼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敢于表现、敢于操作,使重点教学内容较顺利的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双数,剩下一个不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单数。

2、教幼儿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地计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磁性教具:1-10的数字卡;一套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从1正数到10,然后从10倒数到1。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先说出名称,再数出是几个?最后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出来。

2、教幼儿学习用笔把水果两个两个地圈起来,看看哪几种水果刚好两个两个地圈好;哪几种水果还掉有一个。

3、圈起来后,告诉幼儿像刚好圈起来的水果数字2、4、6、8、10是双数;文章.出自.还剩一个没有圈起来的水果数字1、3、5、7、9是单数。

4、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游戏:手拉手。

请数名幼儿到前面来分成两组,然后让每组的幼儿两两进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组的幼儿刚好匹配成对,哪组却剩有一人;最后说出哪组是单数,哪组是双数。

5、利用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在1-10的数字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字是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

(2)练习看标记分类摆放单双数。( 表示单数, 表示双数)让幼儿按标记把1-10数字卡送到单双数的家。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手拉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二方连续的折剪基本技巧,提高幼儿正确、灵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进幼儿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2.知道剪纸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并进一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3.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

教学准备

课件、范例、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一天是你们的节日?你们会怎样庆祝节日?

表演儿歌《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老师表演变魔术,出示范例。

3.给老师的剪纸起个名字手拉手

4.什么叫二方连续。

(二)讲解

1.猜猜老师是怎样做出这幅作品的?

排序,折-画-剪-装饰

2.说说你认为这四个步骤中哪一步最难。

(三)操作

1.你喜不喜欢这幅二方连续的作品,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老师告诉你们:只要你们认真听,认真看,认真操作肯定会拥有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变魔术,说不定还会做得比老师更棒呢!有没有信心?

2.让我们做一个手指操,运动一下我们的手指,让他们更灵活。(教案出自:)(黄婆婆在烧茶)

3.按步骤跟老师操作。

折:短边对着,像折扇子一样。

画:幻灯出示男女孩的不同画法,幼儿可安自己的兴趣选择(重点强调手指处要相连)。

剪:强调规则(废纸入篓)。

装饰:幻灯片提供一些基本方法。

(四)展示

1.评析

2.玩变魔术的游戏

(五)活动延伸

回去给爸爸妈妈变魔术,想想你还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剪出哪些二方连续的图案来变魔术?大胆地试一试!

教学反思

亮点:1.教学过程清晰,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开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幼儿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和剪纸常规。

不足:1.课堂气氛平铺直叙,缺乏高潮。

2.教师教给幼儿二方连续剪纸方法的同时,要求幼儿剪固定的图形,约束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建议:1.给幼儿提供的纸比例要得当,对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儿画人物时,可以先把纸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别画人物的头、身体和腿部。

3.老师示范画时,强调手指部不能相连处可用红笔标出以达到引起幼儿注意的目的。

4.幼儿在画人物时只要做到手指处不相连,其他部位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设计。

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手拉手》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手拉手

活动名称:手拉手

活动目标:

1、在画直立人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小朋友手拉手的动态,表现好朋友的亲密关系。

2、能适当添画背景,表现活动的场景。

活动准备:

油画棒,绘画纸。

活动过程:

1、观察好朋友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手拉手站立的两个幼儿与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观察手臂的姿势及两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动态。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每位幼儿选一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选一个座位坐在一起。

引导幼儿画一画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启发幼儿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画相应背景。

3、说说我的好朋友

展览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干什么。

启发幼儿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它们记录在图画背面。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活动目标:

1. 学习对称剪纸的步骤,知道三个步骤的要点。

2. 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体验对称剪纸的奇妙乐趣。

3.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称剪的方法,明确知道三个步骤。

活动难点:

了解手处边缘线不能剪断。

活动准备:

1.范例(不等人数的剪纸作品)

2.长方形的折若干、剪刀每人一把、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我带来了一对双胞胎,看看他们长得差不多高、差不多胖。

2. 师出示范例:你们觉得我是怎么做出这对双胞胎的?

3. 除了这对双胞胎,还来了一组六胞胎。!来自教案.!出示范例,继续观察。

小结:如果一个个剪出来比较慢,而且可能会长一点都不像。我其实用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剪得又快又像。想学吗?

二、探索对称剪纸的方法。

1. 师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示范。

2. 我刚才是怎么来剪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折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3. 第二步呢?画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画,画的时候需要把他们的手一直画到边上,不能断掉)

4. 最后一步?(剪,要沿着画好的剪,手那里不能剪断)

三、幼儿制作。

1. 都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不好?

2. 提供纸、剪刀、铅笔。

3. 幼儿制作,师观察。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四、展评。

1. 请幼儿说说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2. 请幼儿一起分析失败作品的原因。

3. 我们把材料放在美工区,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下次可以再去试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茶壶》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2、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技能,培养幼儿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喜爱美术的情感与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术用书、水彩笔、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小游戏创设竞争情境并组织幼儿按组分成四个竞赛小队,使幼儿一开始就有一种竞争的欲望。

二、小组竞赛感受新知:
1、竞赛第一关看一看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竖一横两幅蝴蝶图案让幼儿找一找这两幅图案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从而推出二方连续图案的概念:以一个图案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而成的图案。
2、竞赛第二关想一想
在了解了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后,教师接用课件出示六幅图案,让各小组进行判断哪些是二方连续图案,哪些不是二方连续图案并说出理由。
3、竞赛第三关画一画
教师出示五幅二方连续图案,每一组空缺部分请幼儿在纸上填画,画对的小组加分。

三、欣赏范图
1、教师提问:侧重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用到二方连续图案使幼儿能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2、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欣赏图片,使幼儿在轻柔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四、幼儿利用二方连续图案装饰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活动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扎染》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

一、活动目标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烛花》


设计意图:
绘画活动的材料比较的单一,蜡笔和颜料,是用的比较多的。一次区域里的科学活动,蜡烛油滴到地上后,小朋友都围着看,有的说地上弄脏了,有的说好象画的花。在这个普通的美术活动--花瓶中,如果光用蜡笔来绘画,就显的单调。我想到了孩子说的话,所以决定把蜡烛用到绘画活动中来。

活动目标:
1、知道绘画的材料多种,尝试用蜡烛绘画。
2、能看懂示意图,会跟着步骤自己学画。
3、不弄脏画面和衣服。

活动准备:
1、范画1幅;示意图1、2、3;打火机。
2、白、红蜡烛、水粉颜料、蜡笔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介绍烛画。
1、老师讲述故事。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个故事,我们来听一听。
(幼儿都听的非常认真,这是我自编的故事,想不到也很吸引他们。看的出他们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2、出示烛画。
生:哇!好漂亮呀。
师:这就是小熊画的漂亮的烛花,跟我们平时画的画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蜡烛。还有颜料。
师:谁知道怎么画的呢?
生:用蜡笔画的花瓶,蜡烛画了花。底色是颜料画的。
(小朋友看了画能够清楚的说出来,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学画。
出示示意图1、2、3。幼儿观察、讲述。
师:小朋友说的很对,小熊还给我们画了示意图,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画的?
师:这个就是小熊妈妈画画的过程,谁能看出来应该怎么画呢?
生:我看的懂的。第一个是用蜡笔画花瓶,还有枝条。
生:第二幅图是蜡烛在滴油,好象花开的花一样。
生:对,还有红的呢。
生:第三幅图是用颜料涂底色。
(孩子对画面能知道各种画的材料,但绘画时不知道具体步骤。但老师示范画对小朋友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我用了示意图,让幼儿自己来看,自己学画。小朋友看了示意图,能把画画的步骤一步一步讲述出来。加深了幼儿对图示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幼儿作画。
1、提出要求。
师:我们拿蜡烛的时候要小心一些。
生:要不会烧到衣服和纸。
师:对。滴的时候蜡烛要横着拿,要不蜡烛油会滴到手上。
(小朋友对蜡烛画画没有经验,所以必要的提醒不可少。)
2、幼儿作画。
生:我要画个圆的花瓶。
生:我画小兔花瓶。
教师巡回指导,给每桌端上一支点燃的蜡烛。提醒小朋友点蜡烛小心。
滴完蜡烛油的小朋友就到旁边的桌子上涂上颜料。注意涂色时颜色用和自己画的花瓶不同的颜色。
(涂色时幼儿知道去找和自己花瓶不一样的颜色。)
四、作品展示。
师:请画完的小朋友把画放在桌子上,然后去看看别人的画,给自己最喜欢的画贴个五角星,并说明理由。
(小朋友对别人的画能公正、客观的对待,有的作品贴了好几个五角星,他们贴的时候也注意说出理由。)

附:故事--美丽的烛花
森林里要开画展了,小熊也要画上漂亮的画去参加比赛。晚上,小熊拿出纸准备画画,就在这个时候,停电了。小熊很着急,妈妈说:没事,我帮你点蜡烛,你画吧!
妈妈点来蜡烛,照的房子里亮堂堂的。小熊又可以画了。小熊画的很认真,妈妈看的也很认真。蜡烛斜掉了都没有感觉到,蜡烛油一滴滴的滴到了地上。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手拉手去郊游》”一文,希望“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手拉手去郊游》”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让我们手拉手音乐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