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那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思路:
欣赏经典童话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将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融合,能使故事情境立体化,让幼儿走进故事的意境,理解故事、展开想象。
音乐作品能烘托气氛,渲染情感,赋予想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个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情节变化,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作品,整合推进。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音乐作品,能让幼儿有想象表达的空间,能提升幼儿综合感受的能力,能为幼儿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提供支持。
将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融合推进,需要注意对音乐作品的选择,要与文学作品匹配,运用时要把握好时段,对作品的意境、情感也要能正确把握;要仔细分析不同作品的不同价值定位,如哪些地方需要分析和感受,哪些地方需要想象、描述和表达等。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有效融合,形成立体的欣赏氛围。本活动融入了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一:欢快的新年音乐;片段二:忧伤的音乐;片段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片段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四段音乐把幼儿从美好的现实生活带入了故事情境,并在欣赏与感受音乐作品中体会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与心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了幼儿的感受力与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倾听感受音乐,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情节变化,体验小女孩的心情与愿望。
2、激发幼儿欣赏音乐和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片段(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片段四:奶奶带领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向天空的情景。
2、音乐片段(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abba-happYnewyear》;音乐二:忧伤的音乐《爱情白皮书》插曲一星华的回忆与想念;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阳光舞甜橙》;音乐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卡洛儿一假如爱有天意》)。
3、完整的视频(配上故事讲述)。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引出故事,激发倾听兴趣
1、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你知道什么节日快要来到了?人们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
教师小结:欢快的新年音乐让我们联想到新年的欢乐气氛,还想到了许多开心的事情。
(变化音乐,播放忧伤的音乐)
【设计意图:在同一个节日,播放两段截然不同的音乐,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冲击感,激发他们倾听故事的愿望,为幼儿对小女孩的生活遭遇产生同情心而埋下伏笔。】
3、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会发生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播放忧伤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形成立体的欣赏氛围,为幼儿走进故事打下基础。】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欣赏音乐、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1、观看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
(1)从这张图片上看,小女孩过着怎样的生活?
(2)从哪里看出小女孩非常冷?
(3)看到这样的画面和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讲述故事:这是圣诞节的前夜,正下着雪,天气冷得可怕。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停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整整一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铜钱。
2、观看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
(引出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1)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你能说出小女孩的幻想吗?她会有哪些期望呢?
【设计意图:引入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让幼儿从音乐中听到希望,他们忽然感觉事情会有转机,想象的大门立即打开,他们会把自己的祝福与心愿编入故事中,此时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平台。】
3、观看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
(1)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
(2)小结:小女孩第一次幻想到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她渴望获得温暖;第二次幻想到烤鹅,因为她太饿了,她渴望吃到食物;第三次幻想到圣诞树,因为她太孤独,她渴望得到快乐;第四五次幻想到奶奶,因为她很痛苦,她渴望幸福,擦亮整把火柴,因为她怕失去奶奶。
(3)开始的时候小女孩一根火柴都不舍得用,为什么后来会擦亮整把火柴?
教师讲述故事: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Fwr816.COm精选推荐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 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 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让幼儿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幼儿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八、活动评价。

[最新]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精选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最新]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精选》,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1)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出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⑷学习作者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辅助情境教学

⑵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学、感悟、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同情弱者,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人文观

⑵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倒数第三个自然段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安徒生资料,阅读安徒生作品

2、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都是怎样过的,谁愿意将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2、你们在大年夜是多么幸福,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有的围坐在一起吃饺子;有的在一起放鞭炮,但有一个小女孩却在大年夜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会发生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3、同学们,你们以前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吗?谁来说说。

师相机补充作品如: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莺》《皇帝的新装》《丑小鸭》《野天鹅》《海的女儿》《打火匣》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读了这么多安徒生的作品,老师很佩服你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这篇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读。

3、你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读书思考后汇报交流:

预设回答:

⑴我知道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⑵我知道小女孩是在幸福中死去的。

⑶我知道小女孩太可怜了。

……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划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比较难懂的词语,自己不懂的前后桌请教,再找出还不懂的词语,全班讨论交流。

2、重点词语:

圣诞树、暖烘烘、灵魂、闪烁。

四、熟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让学生反复读、指名读,把句子读通顺、流畅。学生评议好坏。

五、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加上表示时间、环境的词语。也就是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下,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样?

课件出示:

_______,_______,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

2、有一位名叫刘倩倩的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非常同情这个可怜、善良的小女孩,于是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出示课件。)

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这样的美丽,是这样可怜,命运是这样的悲惨,快让我们一起走入文本。读读课文,看看小女孩的结局到底怎样?

2、学生读课文:

找到结局了吗?谁来说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这个小女孩曾经很幸福,因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哪些美丽的东西吗?大家赶快在文中边读边划一划,然后向大家汇报。

4、现在我们来汇报。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按先后顺序来交流。

⑴温暖的大火炉。

板书:

火炉

这是一只怎样的大火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这只大火炉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

温暖。

板书:

温暖

现实中的小女孩是怎样的呢?

非常寒冷。

异常寒冷中的小女孩见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高兴的。

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⑵她还看到了什么?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板书:

烤鹅

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因为他非常饥饿。

她看到这么好吃的食物,心里又是怎样呢?

高兴,满足。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那份高兴,满足。

⑶小女孩还看到了什么?

板书:

圣诞树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枝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

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因为她没有快乐。

她看到这么美丽的圣诞树,心里又是怎样呢?

渴望快乐,渴望幸福。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那份渴望。

⑷小女孩还看到了什么?

奶奶。

板书:

奶奶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因为她没有爱。

奶奶是唯一疼爱小女孩的人,当她出现在亮光里的时候,小女孩是怎样做的?

急切地乞求奶奶把她带走。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急切、乞求的语气。

⑸最后,小女孩和奶奶一起。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她真的能和奶奶飞到那儿去吗?在十九世纪,这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吗?

(在人间,穷人和穷人的孩子,活着就是生活中有寒冷、饥饿、痛苦;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

那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朗读时既要把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表达出,又要读出这只不过是美好的幻想,把这种凄凉和悲惨读出来。)

正如上面的“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用快乐的语气读吗?这虽然是小女孩的幻想,但实际上这“光明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

指点:

光明只不过是那火柴头上燃起的一点微弱光亮,周围依然是一片黑暗,这快乐只是和已经死去的唯一的奶奶抱在一起,这又是多么的可怜、可悲,所以不能用欢快的语调读。

朗读提示。

速度要慢,因“光明”实际上是黑暗,“快乐”实际上是痛苦。

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意味着起向死亡。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起来就知道该用怎样的语句了。

齐读。

女生齐读。

5、刚才有的同学说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炉、烤鹅、圣诞树还有奶奶,你们想不想和小女孩一同感受一下这美好的时刻?

师生接读:

师领: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生接: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领:她又檫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生接: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领:她又檫着一根火柴。

生接: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枝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

师领:她在墙上又檫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生接: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领:她赶紧檫着了一整把火柴,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生接: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1、通过刚才有感情的朗读,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个词谈谈你的感受?

生可能回答“可怜”师要引导出“悲惨”

可怜这个词用得很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

板书:

悲惨

2、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谁来说说?

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以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师引导,适时指导朗读。

学生回答预设

⑴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体会到小女孩在大年夜,合家团聚的曰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么可怜。

⑵我从“它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捏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他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他一个钱。”知道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她生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⑶我从“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他的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体会到小女孩很凄凉,爸爸不疼爱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爱他的奶奶又死去了。

⑷我从她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象中体会到小女孩很悲惨。

四、学习表达方法

1、我从她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象中体会到小女孩很悲惨。

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预设:

我来谈,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很冷,她需要温暖,小女孩很饿她需要烤鹅,小女孩没有快乐,她需要圣诞树;小女孩没有爱,她想到了奶奶。正是现实与幻想有着这么大的区别,幻景越美好,小女孩才越感到悲惨。

她回答得好不好?

2、在现实生活中作者能不能看到?

不能。

3、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想象。

4、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饿,极度的孤独,无家可归。于是就在临死之前产生了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幻景。而这些都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方法,把事实写清楚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想象,使文章更具体,更感人。

5、我们再来看结尾那句: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们已经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可这些东西真的给小女孩带来了温暖、解除了饥饿,得到快乐和爱吗?

没有。

为什么?

⑴因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⑵这时候,火柴灭了,他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⑶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红线。

⑷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那么结尾为什么还写“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他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联系课文第一个“幸福”指什么?

(是小女孩临死时在种种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第二个“幸福”又指什么?

(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其实,这儿的幸福就是“死”。

我们发现,小女孩死时是幸福的。因为你看:

她死时的样子: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说明小女孩是冻死的。“微笑”说明它死时没有感到痛苦。

她死前的心情:是高兴的,因为她是在幻想的幸福和欢乐中死去的。

五、课堂延伸

是啊!小女孩竟然连死也感到幸福。由此,我们又会从心底里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小女孩的命运是可怜的,悲惨的。

当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死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又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到大家是善良的,和安徒生爷爷一样同情可怜的小女孩。和小女孩比比,我们是幸福的。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寒冷饥饿没有快乐没有爱悲惨

幻想: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美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的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烤鹅、火焰、火柴梗、填满、橱窗、灵魂、饥饿。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安徒生及他的童话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发现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谁来告诉大家你因为什么觉得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小女孩,看看她生活的幸福吗?

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的作者是安徒生,喜欢童话的孩子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安徒生吗?

教师展示课件。歌曲《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小女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卖火柴的呢?

⑴指名读。

文中说到了大年夜,告诉老师在大年夜你都做些什么呢?咱们再来看看美丽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呢?

⑵出示课件,谈体会。

(小女孩卖火柴的录像片段。)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想想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2、在这样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

⑴指名读。

⑵师范读。

(小女孩实在是太可怜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部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⑶指名说。再读。

四、学习点燃火柴的部分

1、可怜的孩子在风雪中卖着火柴,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小手几乎冻僵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在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景。谁知道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些什么?

五次。

板书: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幻景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幸福、美好、温馨、美妙。)

3、我们和小女孩一起来感受着美好的幻景吧。

(出示课件: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⑴眼前这种种美好的幻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你喜欢哪一次幻景呢?请把你最喜欢的多读几遍。

⑵指名朗读。

4、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景?

⑴小组交流。

⑵汇报。

⑶师小结:

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痛苦,饥饿和孤苦。然而,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小女孩看到流星时,想起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的叫出声来,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想想该怎么读第10自然段。

(激动、渴望、乞求。)

播放课件:

朗读。

五、学习“冻死街头”的部分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被冻死了。让我们一起送送她吧。

(齐读。)

1、小组讨论:

出示投影:

课后思考题: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回答。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童话里的一个小故事。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够多阅读几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太冷了太饿了没有快乐没有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大年夜本来是非常高兴的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有鸭有鱼、有虾……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多么地幸福呀,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时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讲字形,用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

3、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4、边读边写,识记生字。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

⑴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读完一遍课文以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对这个小女孩有什么感觉?

2、自由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为三段。

3、讲授第一段:

⑴教师范读课文

⑵师:在万家喜庆团圆、都在准备丰盛菜肴过年的大年夜,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还要在大街上卖火柴,她可怜吗?(生:可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天冷极了,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关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光”是不是没有头发?是指什么?(是指没有帽子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没有人关心疼爱她,小女孩很可怜。

⑶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想些什么,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指名讲,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4、回读课文,可以小组读,个人读,找出你喜欢的一段。

四、巩固练习

辨字组词:

烤()焰()烘()厨()

考()掐()哄()橱()

五、结束语

同学们,究竟小女孩想的跟你们想的一不一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4)

教材介绍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作,发表于1846年。写一个卖火柴的穷女孩在圣诞节之夜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相应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自读自悟,提出问题,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均得到提高和发展。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全班研读。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与痛苦。

2、难点:

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丹麦著名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2、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

3、老师简介卖火柴小女孩的写作背景: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互相帮助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提出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渎,思考勾画,共同学习。

3、汇报交流,把课文内容分为“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三个部分。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⑴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①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②展开想象:

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③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

(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④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⑵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

⑶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⑷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⑴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

(火柴。)

⑵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

(感叹号。)

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⑶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⑷潘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⑸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①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②谁来谈谈?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

(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5)

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按这样的故事情节,本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4)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第二段(5~12)讲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四次幻景,表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四次幻景,结构相似,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四次是全文的高潮。第三段(第13~14节),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课文可以分3课时教学。

说重难点

作者在这篇童话中,没有把要表达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写出来,许多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含意,适合学生揣摩,因此我把指导学生读懂“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少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第二天早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等句子,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课文第二大段是重点亦是难点。这部分作者不直接写小女孩如何饥饿、寒冷、孤独,而是通过小女孩的幻景来表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将现实、幻觉、理想融为一体的写法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把读懂每一次幻境含着的意思作为本文教学的难点。然而之所以产生这四次幻景的原因是小女孩现实生活中既冷又饿,还没有欢乐、无人疼爱。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决定着对下文的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所以我把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作为难点的突破口。

说教学目标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文章的特点,我为这篇课文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喷”,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会用“简直”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文中破折号的用法。

3、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4、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说教法学法

“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FLASH动画,并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既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又激发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安徒生。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

三、检查预习并理清课文的脉络

本课有6个生字,还有1个多音字,由于我班的学生对生字的识字方法掌握得较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指名读和齐读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读音,并理解多音字“喷”。再引导学生认真地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讨论,再在集体学习中理清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卖火柴、擦火柴、悲惨地死去”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难度。

四、学习第一段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内容比较散。这一部分虽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学生对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决定着对下文的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学中我认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读自悟,为精读重点部分打好基础。

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读懂了什么,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再归纳出“可怜”这个词。

2、读议结合,精读理解:

抓住“可怜”这一中心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段落说出是从哪些地方读懂这个小女孩的可怜?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句子,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后让学生选一两句话读一读或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生共同归纳出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四个方面。

再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说说又是从哪些语句读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例如:理解小女孩的可怜,我先引导学生抓住四句描写冷的句子,重点指导第二句“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句话,作者在这篇童话中,没有把要表达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写出来,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含意,我安排在课内指导学生读懂。这段话表明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在寒冬腊月,穿着一双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样大的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教学中我先扶学这一句,让学生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最后通过朗读体会,总结学法。学生学到了学法,后面的句子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女孩的可怜还体现在“饿”。这一方面比较好理解,我放手让学生理解。在理解“小女孩没有欢乐、无人疼爱”这一方面,我主要抓住重点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色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就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孩,却有家归不得:一是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二是“她不敢回家,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风可以“灌”进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美丽纯真无辜的小女孩是难以生活下去的,学生理解了这个句子,就为下文理解小女孩悲惨地死去打下了伏笔。同时也落实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突破了难点。

3、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最后配上风声、音乐,努力创设情境,有感情朗读第一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同情。

标点符号“──”在课文第一段中连续出现三次,教学中不容忽视。我主要用大屏幕出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里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突出事情发生在大年夜。“这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破折号在这里也起解释作用,说明拖鞋具体有多大。“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忘不了的原因。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破折号的用法。

五、学习第二、三段

课文第二段,作者不直接写小女孩如何饥饿、寒冷、孤独……而是通过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一次次幻景,表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第一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在当时的社会里,小女孩得不到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只能通过幻想。有了前面的基础,加上这四次幻景,结构相似,在教学中我先扶后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读自悟,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有感情朗读等完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文章结尾,作者也是别具匠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6)

教材分析

课文出自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痛苦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立足“让情感在语文课上的流淌。”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自然地表达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激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诗。

课件出示,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

妈妈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最动听的一张,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我要把这块蛋糕送给她吃,我要把那最动听的歌给她听。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1、这首诗中出现了一个名字,你听过吗?谁能把课件中关于他的简介读一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课件出示,指名读。)

2、这首诗中出现三次“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所编写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由诗歌导入揭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气氛。)

二、初读课文,初步体验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老师这儿有读书要求,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⑴读准生字、新词,碰到难读的字可多读几遍。

⑵读通课文,注意要连贯。

⑶读后谈一谈,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读后汇报:

⑴检查自渎情况:

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

⑵生自由说: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⑶师小结:

小女孩的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4、假如把卖卖火柴的小女孩拍成电影,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或情景?

(生说,师结“叫卖火柴”、“擦燃火柴”、“女孩死亡”这三个情景。)

5、请你根据这三个部分,给课文分段。

(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下文伏笔。)

三、精读1~4自然段,体悟悲惨

1、刚才同学们的脑海中不停出现的是小女孩那可怜的身影,那么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多痛苦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在听的时候注意两点:

⑴注意老师读的语气。

⑵请同学们用“”划出表现小女孩寒冷饥饿的句子。

师读(课件配乐),生划。

2、交流。课件出示:

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饿又冷,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⑴你自己好好读读,待会儿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读。

指名读,交流。师引导学生抓几个重点词朗读。

⑵再来观察这四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越来越冷,语气越来越强烈。试读,男女分读,齐读。

3、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她生活的悲惨,可是她的遭遇又何止是寒冷和饥饿呢?小女孩还有许多痛苦要向我们诉说!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你又是如何来理解这些痛苦的?找到相关的句子划起来,自己好好的品味,然后再交流。

随机交流:

⑴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用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

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①学生读,学生说。

②卖火柴的小女孩仅有的一双鞋子还是谁穿过的呢?是呀,天那么冷,她根本没有自己的鞋子,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双大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你觉得她家怎样?(贫穷)她怎样?(可怜)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齐读。

⑵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①学生读,学生说。

②小女孩仅有的一双鞋,一只找不到,另一只被男孩捡走了,这其中的罪魁祸首是谁?可见这些富人怎样?小女孩怎样?带着感受读一读。

⑶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学生读,学生说。为什么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带着感受读。

⑷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些”指什么?

(自己漂亮的金黄的长头发。)

“这个”指什么?

(大年夜。)

引读。

⑸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灌”说明什么?

(裂缝很大,家境贫寒。)

小女孩不敢回家,为什么?读一读。

⑹刚才同学们从许多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可怜、贫穷、饥饿,你们同情她吗?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读把你们的同情表达出来。

(配乐朗读。)

四、感情升华

1、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你们搞明白这三个“别问我,为什么?”的真正原因了吗?看大屏幕:

⑴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要把棉衣给她挡风雪?因为卖火柴的小女()。

为什么“我”要留下一块蛋糕给她吃?因为卖火柴的小女()。

为什么“我”要选出一首动听的歌给她听?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说。

⑵虽然小女孩过着痛苦、悲惨、凄凉的生活,但她忘不了这是个大年夜,她和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向往着光明,向往着幸福,她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

集体朗诵诗歌,把诗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3、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你会给予她什么帮助呢?

交流。

(首尾呼应,再次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生发同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7)

教材分析

主要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划火柴后看到了又大又暖的火炉,看到了烤鹅,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看到了亲爱的的奶奶,最后写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解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简介资料。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

1、找出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指名读,思考:

小女孩为什么要擦燃火柴?结合上文谈谈。

(冻得又红又肿、冷、饿。)

追问:

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她希望得到什么?

看录象,体会小女孩的处境。

她擦燃火柴前的心情怎样?之后呢?

指导朗读:

你应怎样读?

火柴灭了,火炉也随之不见了,小女孩会怎样呢?

2、归纳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过程,自学第二、三、四次擦燃火柴的有关段落。

3、重点理解: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追问:小女孩真的能找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

指名朗读全文,思考:

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听磁带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出现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女孩死了,在大年夜冻死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女孩说点什么?小女孩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吗?在冻死以前神志不清时产生的幻觉,也就是作者的想象,作者这种合理的想象,是我们分外同情这个小女孩。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研究表达方法:

⑴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⑵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还有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全班交流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学生们以前就听、看过多次,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播放录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这两个句子是文章的重点,理解了这两个句子的含义,也就体会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设计与拓展

1、必做题: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画一个图表,写出想象的内容。

2、选做题:

阅读安徒生的童话。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幻像──现实

卖火柴火炉温暖

烤鹅食物

擦火柴圣诞树快乐冻死街头

奶奶爱抚

教学反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相机介绍他的背景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8)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

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谈心中的安徒生:

人品、作品。

五、鼓励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准备召开“班级读书会──走近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篇9)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基与现实进行幻想的表达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从内心和作者产

生共鸣。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查找安徒生的童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你知道他的哪些童话?

板书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指名讲故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导学新课

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她的可怜?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然后和同学交流。

板书:

痛苦的生活

指名读有关句子,师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可怜。

板书:

光头赤脚又冷又饿不敢回家

教师相机出示大年夜幸福人家欢乐的情景和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的情景。

指名读句子。

(示画面。)

板书:

悲惨结局冻死街头

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你会怎么说?

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第刚刚学习的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明明那么悲惨不幸,为什么却用两个“幸福”说她是“幸福”的?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黑板旁注:

为什么说小女孩幸福?

出示研读专题:

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指名回答。

板书: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

你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她擦燃火柴看到暖和的火炉时是幸福的。她为什么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火炉?

(出示画面。)

指名读第五段她感到幸福的句子。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自信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出幸福的感觉。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象听到什么?指名说。

请同学们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自学其它幻想中你最感动的一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习结果,教师指导朗读并出示画面。

如果这一切不是幻想,它们真实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吗?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哪一次幻想最让你感动?

(出示句子。)

指名读第十自然段,师重点指导本段。

她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想象指名说(出示画面)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

(出示冻死街头的画面。)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一切只能是美好的幻想。

板书:

美好的幻想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说小女孩是“幸福”的吗?

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只有死亡才能让它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此刻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三、创新思考

出示问题:

假如你看见这位可怜的小姑娘会怎么说,怎么做?

想一想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四、课堂练习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自由读,然后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五、总结、课后作业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痛恨。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故事还在流传着,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珍惜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

举办“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征文比赛,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参加。

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召开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光头赤脚

痛苦的生活又冷又饿

不敢回家

火炉

卖火柴的小女孩美好的幻想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了

悲惨的结局冻死街头

教学点评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教学中,教师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运用了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教学中教师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2、培养两种能力:

⑴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⑵想象和表达能力:

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⑶朗读能力: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情”字,落实了一个“读”字,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小组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大班语言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


设计背景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童话故事题材作品由于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幼儿所感知和接受,于是这节语言活动课我选择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内容简单。描写细腻,情感丰富的童话作为欣赏教材。

活动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2、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幼儿同情心及爱心。

3、尝试用自己的行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有表情的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活动准备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运用问题,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每年过年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在除夕夜里没有回家,她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吧。

2、整体欣赏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3、分段欣赏,通过问题感受并理解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3)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鼓励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请幼儿想一想你如果遇到这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5、情境游戏,加深理解。

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根据自己对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尝试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

6、结束活动: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7、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活动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小学语文说课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只要你认真学习,就知道小女孩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讲字形,用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
3、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4、边读边写,识记生字。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1)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2)你对这个小女孩有什么感觉?
(二)、自由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讲授第一段
(1)教师范读课文
(2)师:在万家喜庆团圆、都在准备丰盛菜肴过年的大年夜,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还要在大街上卖火柴,她可怜吗?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天冷极了,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关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光”是不是没有头发?是指什么?(是指没有帽子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没有人关系疼爱她,小女孩很可怜。
(3)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想些什么?(指名讲,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四)再自由读课文,可以小组读,个人读,找出你喜欢的一段。
四、巩固练习:
辨字组词:
烤( ) 焰( ) 烘( ) 橱( )
考( ) 掐( ) 哄( ) 厨( )
五、结束语:同学们,究竟小女孩想的跟你们想的一不一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可爱的木偶》


一、活动目的:
1、学会依木偶的形象创编歌词,并即兴演唱歌曲。
2、学会操作木偶的技能:摇头、点头、做操的动作。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磁带(木偶模仿音乐、杂偶的音乐、我和木偶交朋友的音乐)、录音机。
创设情景:使班级每个角落都有木偶(掌中偶、提线偶、桌面偶等),数量超出幼儿的人数。
2、技能准备:幼儿已学过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幼儿有初步的创编舞蹈的技能。
3、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欣赏过歌曲,并对歌曲较熟悉。
(2)幼儿初步会创编简单的歌词。

三、活动过程:
1、律动:木偶模仿音乐,教师以小木偶人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依音乐做木偶人的动作人室,要求幼儿动作要合拍,要象木偶人的动作。
2、练声:木偶学唱歌,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练唱。
3、歌曲:《我和木偶交朋友》。
(1)教师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念儿歌《我和木偶交朋友》,要求幼儿眼睛看着木偶,边念儿歌边练习套木偶、走路、摇头、做操的动作。
(2)复习歌曲两遍,教师同样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导幼儿边唱边操作木偶,要求幼儿要唱准,还要持木偶合拍地做动作。
(3)幼儿创编歌词。
①教师同样以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要怎样根据小象的样子编歌词?如:可爱的小象套在手,我们把它逗一逗,拍拍手,点点头,摇摇脑袋点点头,跟着我呀做早操,一二一二摆摆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和小象交朋友②引导幼儿自由为所喜欢的动物编歌词,并可适当改变动作。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编出顺口的歌词;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为所喜欢的动物木偶创编歌词;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自由创编歌词。
③在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练习并掌握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摇头、点头、做操④待幼儿仿编后,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木偶(提线偶、掌中偶、桌面偶),边操作边唱仿编的歌曲。教师全面巡视,引导幼儿依据木偶的角色进行操作、仿编、演唱。
⑤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木偶进行演唱,教师、幼儿根据同伴编的歌词进行讲评。及时表扬编得顺口、有进步的幼儿。
4、复习舞蹈:杂偶。
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的动作,要求:(1)动作要象木偶,弯腰、双臂侧平举并放松。(2)动作要合拍,符合音乐形象。
5、舞蹈:杂偶出室,要求幼儿的动作要合拍。
延伸: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木偶表演的节目,让幼儿对木偶有更深入的认识,在音乐表演角中投放木偶的衣服供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木偶的动作。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花开歌》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了解各季节常开的花,对植物开花的现象比较感兴趣。
2、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花的特征,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对花进行描述丰富词汇。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看各种各样的花。
2、常见各季的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看到过的花。
1、教师提问:你见过什么花?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说一说四季的花,启发幼儿回忆: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有什么样子的花开放?
二、学念儿歌,了解各个季节开的花。
1、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有关花的问题,教师作出解答或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导语:现在啊,老师这里啊,有一首儿歌,儿歌里面就讲到了一年四季开的花,你们想知道吗?
(1)教师念儿歌,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做出解答或者引导幼儿讨论。
(2)教师再次念儿歌提问:在这首儿歌当中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师其他小朋友来帮助你呢?(如儿歌中的红艳艳、笑盈盈等词汇)
(3)幼儿一起学念儿歌,对儿歌产生兴趣。
根据儿歌中的月份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花,()供幼儿记忆。
(4)进行分组练习儿歌,使幼儿熟练儿歌。
三、活动结束:
活动后请小朋友看的相关花的图片,请幼儿念念《花开歌》。

附儿歌《花开歌》
一月水仙清水养;
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杜鹃满山岗;
五月牡丹笑盈盈;
六月栀子带头上;
七月荷花浮水面;
八月桂花腌蜜糖;
九月菊花迎秋风;
十月芙蓉斗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开放;
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安徒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而未进过正规学校。14岁时,去哥本哈根打杂,在他人帮助下才正式上学。17岁发表诗剧。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生共写童话168篇。他的童话是青少年教育的范本,被译成80多种文字。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6年,当时丹麦已由法国附属国沦为英国的附属国。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下,生活极端悲惨和痛苦。作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一个卖火柴的穷女孩在圣诞节之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反映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文题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语为“小女孩”。女孩原本指女性小孩,年龄不大,在这里又加“小”修饰,强调女孩年龄太小。尽管年龄很小,仍然要出来叫卖,更突出其家庭贫困。当时的丹麦,人民生活极端痛苦,不少小孩不得不上街卖小物品,小女孩卖火柴是较常见的。
〔结构分析〕
本文共13个自然段,分三部分写小女孩在大年夜上街卖火柴而冻死的过程,即“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这一部分,作者描绘了一个美丽可爱又可怜的女孩形象。写小女孩可怜,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打扮上看,她在冷天里仍光头赤脚;二是从活动上看,在大年夜,她仍沿街叫卖;三是从家庭上看,她卖不出钱,不敢回家,缺少家庭温暖。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写小女孩擦火柴取暖所看到的种种幻象。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小女孩共擦5次火柴,看到5种幻象:第一次擦火柴是想暖和冻僵的小手,看到了烧得旺旺的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她看到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次擦火柴,她看到美丽的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她看到慈爱的奶奶;第五次擦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最后她和奶奶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写小女孩被冻死了。
〔语意理解〕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两句话是描写小女孩的外貌,表现小女孩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悲惨的处境。第1句话写小女孩在卖火柴时的外部形象,只写了两点:“光着头”“赤着脚”。“赤”即光着,“赤脚”就是光着脚。“光着头”并非指没有头发,而是指没戴围巾,也没戴帽子。前文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在这样情况下女孩却光脚光头,足见其家境贫寒,小女孩要忍受多大的痛苦!令人心寒、难过。后一句写小女孩的美丽可爱,是从头发的颜色和形状上写的。金黄头发打着卷又披在肩上,是多么漂亮可爱。这与前句联在一起,构成一种反差,漂亮的女孩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爱,反而饱受饥寒的折磨。女孩都爱美,但这个女孩“没注意这些”,难道她失去了爱美之心吗?不是。温饱都无法保证,哪里顾上“美”呢?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两句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情形。第1句使用反问句式,说小女孩不敢擦火柴取暖。这里用“成把”和“一根”形成对比,突出小女孩的胆怯心理。一盒火柴,多得“成把”。实际上抽出“一根”是看不出来的。她所以不敢,主要是因为家中太贫穷,到了大年夜还无钱买年货,她卖了火柴能贴补家用,多卖一根就多挣一点钱。所说的“不敢”,在这时是“不忍”“舍不得”,也含有担心爸爸责备的意思。第2句用“终于”表现小女孩擦火柴的心理斗争的结果,她是实在耐不住寒冷了,尽管擦一根会少卖一个钱,可能受责备,但在耐不住冷的情况下,也顾不了这些了。这两句话进一步体现了小女孩的可怜。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有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这句话写小女孩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幻象。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是没有实在事物出现的虚幻的感觉。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寒冷的雪夜里,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所以就出现了幻象。这种幻象是与小女孩的现实需求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生活中的她被冻得手脚发僵,就渴望得到温暖,幻觉中就会出现使自己获得温暖的大火炉,而且“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写小女孩第五次擦火柴的幻象。小女孩在现实中又冷又饿,没人怜爱,她自然在心里想念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于是出现了这种幻觉。实际上是小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小女孩想得到快乐却得不到,她想没有饥饿、寒冷和痛苦,只能随奶奶去———奶奶早已死了———小女孩也只能到另一个世界去得到这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小女孩的无限怜爱。作者是为小女孩鸣不平,为小女孩向世界控诉!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小女孩死了。人们只能从燃烧后的火柴梗猜测她想以擦火柴来取暖。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所看到的幻象。小女孩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冻死了;女孩生前有理想,有需求,但现实却不能满足她。小女孩所要的幸福,只能在冥冥虚幻中得到,这是什么现实!句中有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在幻觉中得到的;第二个“幸福”表明小女孩死了,自然感觉不到寒冷、饥饿和痛苦,当然彻底“幸福”了。这句话似乎说得平静,但它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读着这两句话,我们似乎听到作者愤懑的叹息,看到作者压在心头的怒火。这是对贫富悬殊社会的不满,是对吃人社会的抗议,是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与爱怜。
〔写作特点〕
1.瑰丽奇异的幻想,震撼人心的结局。
本文除直接描写小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和不幸遭遇外,着重写小女孩5次擦火柴后产生的幻想。作者以人物的希望、幻灭,幻灭、希望的交替出现,营造出一个十分奇异、瑰丽无比的意境,自然而巧妙地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使人物心理活动得到细致地刻画,反映了小女孩的美好追求。通过幻想与现实的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贫苦儿童悲惨的命运和不幸的结局,使自己强烈的情感得到宣泄,使读者受到震撼。
2.用创新的手法,增强艺术感染力。
首先,作者把事件锁定在极为特殊的时空环境中———大年夜的街头。大年夜本该去玩耍,吃美食,穿漂亮衣服,然而小女孩却光头赤脚在大街上卖火柴;大年夜本该快乐,而小女孩却冻死街头。这种让人物处在典型环境之中,通过对比形成巨大反差,收到了非凡的效果。其次,作者不按普通童话形式,也不采取一般讲故事人那种叙述方式,而采取了有完整的情节的结构方式。在语言上又接近散文诗,比如对幻觉的描写,简直就是诗。既像小说,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像诗歌,流畅地勾画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使读者得到艺术享受。再次,让善与恶形成对比。本文是一个悲剧童话。文章在前边活画出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人见人爱。但这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黑暗的社会中,饥寒交迫、冻饿而死。悲剧本来就是把美的东西毁坏给人们看,作者如此描写,自然增强了悲剧效果。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创设情境导入,为学生渲染读书氛围。
①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配上挂图或课件。
②板书、齐读课题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椐预习情况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为阅读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默读全文,全面了解课文内容。
②让学生简单地谈一谈故事的梗概和听了故事后的感受。
⑶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②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样了?
③在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如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或语言提示来理清文章层次。
⑷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可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可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想到些什么?结果怎样?在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思考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②朗读指导,可略加评议。
③总结学习方法。老师可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步骤,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指导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6~11自然段,教师可出示下列思考题: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你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要给学生读书与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自学成果。
⑤要着重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的含义。对这句话的理解,要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这里所指的“地方”就是死亡,是离开这个世界。
⑥体会作者把现实的痛苦与想象中的幸福结合在一起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深刻认识的写法,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读了这些内容的体会。
2.积累内化。
⑴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⑵完成课后练习。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识字写字。
⑴认读生字。
在课文中标出含有生字的词语或句子,利用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来弄懂生字词。并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⑵指导书写生字。
①“灌”字笔画繁多,教师要重点指导,并强调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
②“商”字框内是“八”和“口”,不是“古”字。
③“福”字强调左半部分是“礻”部,而不是“衤”部。
④出示形近字,帮助学生在字形辨析中识学生字。
如:烤———拷焰———陷堵———赌  披———坡搂———楼
4.练习。
课后请学生再找几篇安徒生的童话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交流,或写一篇读后感。
资料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全名为汉斯赫里斯蒂安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奥登塞镇的一个鞋匠家里。他少年丧父,靠母亲替别人洗衣服维持生活。但是,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吓倒年少志高的安徒生。14岁时,他离开了家乡,到哥本哈根自寻出路。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一份奖学金,17岁正式上学。同年发表了诗作《阿尔芙索尔》,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0多篇童话故事。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的作品有《柳树下的梦》《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丑小鸭》等。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卖火柴小女孩优秀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