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池塘里的故事》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那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池塘里的故事》,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目测5以内的物体数量,巩固认识5以内的数。(重点)
2、会讲述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进行简单的分类计数。(难点)

【活动准备】课件,操作材料、雪花片若干。

【活动方法】引导法、图示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水果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哪些水果?(西瓜、苹果、莉、香蕉、草莓),每样有多少?
2、幼儿依次说出图中的水果数量。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草莓有5个的?
学习按数量归类,教师:草莓有几个?请幼儿从操作框中拿出与草莓数量一样多的雪花片。
二、通过《池塘里的故事》学习简单的分类计数。
1、教师出示《池塘里的故事》图,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几只?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学习看数字说出与之相对应的池塘中青蛙、小鱼及荷叶、荷花的数量。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看看图中小鱼和青蛙各有几只,并把与之数量相对应的数字用线连到括号里。
2、看数字,选择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放在数字宝宝后面。
四、教师讲评幼儿作品并小结,结束活动。

fwR816.CoM阅读延伸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春天的池塘》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进一步学习将相等的物体放在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关系。
3、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卡片若干。(六只青蛙、六只白鹅、七只鸭子、七只乌龟、八条小鱼、九只虾子。)
学具:第一、二、三组:幼儿用书第9页,笔人手一支。第四、五、六组:实物卡片和点子卡片。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
(1)看数字拍手
师:小朋友,今天数字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小手最能干,能把看到的数字用拍手来表示出来。小朋友想和数字宝宝来玩这个游戏吗?
幼儿游戏
师:小朋友真能干!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有一只傻小熊也出来春游,它来到池塘边,看见池塘里有许多小动物在玩,想数一数有哪些小动物?可是怎么也数不清,现在,它想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数数池塘里有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几只?小朋友愿意帮这个忙吗?
(2)目测数群。
教师出示实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引导:图上有什么?有多少动物?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对?先看哪边?有几个?接着再数
幼回答
师和幼儿一起检验。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把一样多的小动物排在一起,谁愿意来试一试?
(3)按序排卡片。
请幼儿上来给实物卡片排队,启发幼儿想一想,一样多的应该怎样排?知道将数量相同的卡片上下摆放。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排卡片的?为什么将青蛙和白鹅放在一起;鸭子和乌龟放在一起?
集体进行小结:青蛙和白鹅数量都是6,鸭子和乌龟数量都是7
2、操作活动。
给圆点找朋友,并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队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中班数学教案:春天的池塘


一、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进一步学习将相等的物体放在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关系。

3、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卡片若干。(六只青蛙、六只白鹅、七只鸭子、七只乌龟、八条小鱼、九只虾子。)

学具:第一、二、三组:幼儿用书第9页,笔人手一支。第四、五、六组:实物卡片和点子卡片。

三、活动准备:

一、集体活动。

(1)看数字拍手

师:小朋友,今天数字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小手最能干,能把看到的数字用拍手来表示出来。小朋友想和数字宝宝来玩这个游戏吗?

幼儿游戏

师:小朋友真能干!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有一只傻小熊也出来春游,它来到池塘边,看见池塘里有许多小动物在玩,想数一数有哪些小动物?可是怎么也数不清,现在,它想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数数池塘里有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几只?小朋友愿意帮这个忙吗?

(2)目测数群。

教师出示实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引导:图上有什么?有多少动物?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对?先看哪边?有几个?接着再数……

幼回答

师和幼儿一起检验。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把一样多的小动物排在一起,谁愿意来试一试?

(3)按序排卡片。

请幼儿上来给实物卡片排队,启发幼儿想一想,一样多的应该怎样排?知道将数量相同的卡片上下摆放。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排卡片的?为什么将青蛙和白鹅放在一起;鸭子和乌龟放在一起?……

集体进行小结:青蛙和白鹅数量都是6,鸭子和乌龟数量都是7……

二、操作活动。

给圆点找朋友,并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队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小班数学故事教案《毛毛虫》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图片和实物。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胸前有袋袋的黄、绿色肚兜,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

与故事内容相对应的食物小图片若干,1~5点卡、5格分类盒、教学课件、欢快的音乐伴奏带、纱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逐段欣赏故事,模仿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

1.欣赏第一段故事,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毛毛虫第一天找到什么食物?有几个啊?

2、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也去找苹果吃。

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向场地撒小图片)。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出示相应的点卡。

师:你刚刚吃了什么,有几个?

一个苹果,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

4、依次类推,欣赏并模仿第二、三、四、五段故事。

5、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我们悄悄的来做游戏吧。

三、点卡找朋友――匹配

1.教师出示点卡,示范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师:圆点宝宝们想和这些好吃的食物做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吧。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份分类盒,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分类盒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

3.集体和老师一起验证。

四、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教.案网)师:毛毛虫醒来的时候,长出了一对翅膀,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2.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学蝴蝶飞出活动室。

附故事:毛毛虫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香蕉,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片绿树叶,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巧克力,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颗紫葡萄,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学插板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数学插板,让幼儿初步了解插板的外形特征、内部构件。
2.学习正确使用插板,对进行常规训练。
3.培养幼儿操作数学插板的兴趣。
【活动准备】
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课前把上课用的小棋子摆在插板上)
儿歌挂图《排队走》。
【活动过程】
1.教师边说儿歌《来做客》,边出示插板,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插板。(说出儿歌的内容)
2.教师提问:“小朋友盒子是什么形状?(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的)盒盖上面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啊有许多小洞洞)它像什么?”
3.教师“摇一摇,哗啦啦,你们想知道里面住着谁吗?我们现在就把它们请出来!首先我们要学会打开小插板。”
4.游戏一:学习使用小插板
(1)教师边说儿歌《喜欢它》,边示范使用方法。(说出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练习使用方法。
5.游戏二:学习插棋子
(1)教师示范插棋子,要一个一个往上插。(将各种图案的妻子展示在演示板)
(2)教师引导幼儿练习插棋子。
6.游戏三:整理学具
(1)教师示范收棋子,将棋子翻到图案面,两字手收棋子,把一样颜色的棋子插摞在一起。
(2)请幼儿练习收棋子,要求吧一样颜色的棋子插摞在一起。
7.教师出示挂图,教师幼儿一边共同朗诵儿歌《排好队》,边收棋子。
8.复习一下这节活动的内容,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练习插摞棋子,复习活动中的小儿歌。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好玩的糖》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领域中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及爱游戏、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数学活动更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来进行。通过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索活动的对象,在生活化形式的操作和探索中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糖,是幼儿生活中亲密的朋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喜欢糖、爱吃糖,特别是小班幼儿,一看见糖眼前就会一亮,马上垂涎欲滴想吃糖。因此,抓住幼儿生活中的这一兴趣点,我将通过玩糖、品糖,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对5以内数量的点数、计数、匹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集中幼儿注意,让幼儿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从而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着什么呀?(糖)鼻子凑上去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二、猜糖、夹糖游戏:
(通过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及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操作与探索和手、眼、耳朵等多种感官的协调、交互运用,反复感知5以内的数量,从而使幼儿对5以内数量的点数、计数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幼儿在猜糖和手指夹糖的过程中促进手和手指的小肌肉得到锻炼。)
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
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老师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教师每次都要改变数数的速度)
三、装糖游戏:
(目的是通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操作,让幼儿将圆点与实物(糖)正确匹配起来,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并为今后学习数物匹配打下基础。)
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教师买糖,幼儿卖糖。检查糖装得是否正确,再次点数5以内的数量。最后把一粒的那袋糖奖给他们,是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有一种成功感,愉悦感,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我想买有X粒那袋糖)(收回4袋糖。)
结束语:还有一袋糖有几粒?(一粒)你喜欢吃糖吗?好,这袋就奖给小朋友吃吧!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池塘里的故事》”一文,希望“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池塘里的故事》”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班数学《分类》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