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变高变矮的国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同时在写教案课件时,设计内容需要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那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变高变矮的国王》”,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了解热胀冷缩的科学现象。
2、大胆思考,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让乒乓球恢复原样。
3、积极参与科学互动,感受科学现象的奇妙。

【活动准备】
1、国王图片。
2、乒乓球、温度计、热水。
3、ppT《变高变矮的国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国王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谁呀?
师:这个国王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他会变高变矮。为什么能变高变矮,秘密就藏着这本书里,请你们看仔细图,知道了答案举手告诉我。
二、阅读绘本,提炼科学知识。
1、教师讲述绘本。
师:国王什么时候变高?什么时候变矮?
师:炉子烧的旺旺的温度高,国王变高。炉子灭了温度降低,国王变矮。遇热变大,遇冷变小。
师:在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实验,了解原理。
1、投放投影,教师将温度计放在热水冷水中,幼儿观看热胀冷缩。
师:这是什么?温度计里的红色水银,遇热膨胀,遇冷紧缩,这样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乒乓球实验。
师:教室里有一些瘪掉的乒乓球,如果扔掉就太浪费了。想一想刚才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怎样做让乒乓球鼓起来。
师:在你们桌子上放了瘪掉的乒乓球、装热水的杯子、筷子,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乒乓球。用筷子夹住乒乓球实验,注意小手不要碰到热水哦。
师:乒乓球恢复原样了吗?乒乓球热胀了。
3、教师黑板上边操作边解释原理。
师: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原来每一样物体里住着许多分子宝宝,分子非常小,肉眼看不到它,需要用高倍望远镜才能看到。分子宝宝在平静的运动着。当温度升高时他们就会很快运动好热啊,好热啊,离我远点。他们会拉开距离,距离一拉开,物体的个子悄悄长大,膨胀了。当温度降低时,他们运动会减慢好冷啊他们就会紧紧抱在一起,这样,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物体的个子就悄悄变小了,收缩了。这就是热胀冷缩。
4、分子宝宝游戏。
师:我们也来玩一玩热胀冷缩游戏。男孩子当乒乓球,女孩子当分子宝宝。当温度变高时分子宝宝你会怎样?( )温度降低时分子宝宝又会怎样?听好老师给的温度,你们来玩热胀冷缩的游戏吧。
四、提升经验。
1、生活中热胀冷缩。
师: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这里有两个电线杆上面的电线弯弯的,下面的电线紧紧的。你们觉得哪个是夏天的电线,哪个是冬天的电线?夏天温度高,电线就膨胀变长了,就弯弯的。冬天温度低,电线杆就缩紧,绷的直直的。
2、出示图片,热胀冷缩对生活的帮助。
师:密封的瓶子里的水不能装太多,为什么?夏天温度高,水膨胀。如果瓶子装满了会爆炸的。
师:微波炉里转牛奶,要把袋子的牛奶倒在杯子里。为什么?不然牛奶袋子会爆炸的。
师:夏天,能不能往轮胎里打很多气呀?气膨胀会爆胎的。
师:铁路上有空隙,为什么要有空隙?夏天温度高铁路膨胀,这个空隙就是留给铁路膨胀的哦。

fwR816.COm阅读欣赏

大班上学期体育教案《百变跳绳》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绳的不同跳法,初步学会双人跳绳的技巧。
2.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幼儿腿部肌肉的跳跃能力。
3.感受跳绳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根跳绳,幼儿已有双脚同时跳绳的经验。

活动流程:
一、列队入场
1.教师带领幼儿排成四列纵队入场后,听口令进行热身运动。(根据情况可将绳对折,带领幼儿进行上肢、体转、腹背、跳跃等动作练习。)
二、引导幼儿探索跳绳的多种玩法
1.交流讨论绳子的多种玩法。
2.自由玩绳:教师带领幼儿自由玩绳,刚开始可以探索一个人玩绳的方法,然后探索两个人玩绳的方法,最后可以探索许多个人一起玩绳的方法。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
3.教师一起参与幼儿跳绳,并与幼儿配合双人跳。请幼儿观察并尝试结伴跳,教师提示两个人要动作一致,可通过喊拍子让幼儿同步跳。
4.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玩法多人跳绳的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找出多人跳绳的方法。
(2)根据幼儿描述,教师交代玩法和规则后进行示范练习。
(3)幼儿集体参与多人跳绳的练习,感受跳绳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带来的快乐。
小结:多人跳绳离不开大家的合作,只有大家一起跳齐了才能顺利的跳下一个,所以这就需要大家合作的默契。
三、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后,带幼儿回教室。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
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
1、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
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
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漂亮的气球》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2.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3.装饰气球,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绳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

一物真奇怪,胖也快,瘦也快,胖能天上飞,瘦了落下来。

这是什么呀?

二、 幼儿自由探索给气球充气

1.幼儿自由操作,观察气球的变化。

问:幼儿你想用什么办法让气球鼓起来的?

2.教师出示两个色彩、形状相同的气球,但是一个有气一个没气,引发,对气球的兴趣。

两个气球一样吗?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 探索充气的多少与气球的大小的变化。

吹气球时,嘴巴不能撒气,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才能鼓起来,最后把气球用绳子系起来。

三、自由添画

1.幼儿自由装饰气球。

2.展示作品,讲解作品。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将美化好的气球装饰活动室。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毛毛虫变蝴蝶》


活动目标:

1、对蝴蝶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

2、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蝴蝶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毛毛虫变蝴蝶视频、剪纸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用时2分钟)

以拼图游戏引入活动主题(共6各组,每组各一个拼图蝴蝶与同伴共同完成)提问:谁玩过拼图游戏?你们能拼出来什么?

幼儿:玩过/没玩过蝴蝶

二、幼儿讨论(用时3分钟)

1、引导幼儿了解蝴蝶外形特征提问:拼出来的蝴蝶是什么样的?

(小结:通过颜色、翅膀、触角、身体、花纹)

2、教师:你见过蝴蝶么?知道蝴蝶的宝宝是谁吗?毛毛虫怎么变的?

三、引导幼儿了解蝴蝶成长的过程(用时15分钟)

1、欣赏视频(无目的观看)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毛毛虫、蝴蝶2、欣赏视频(有目的观看)

教师: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先..后.然后再)

幼儿:圆的(卵子)、毛毛虫、蛹、蝴蝶幼儿讲述刚才看到的过程

教师:进行纠正并在黑板上贴上剪纸(蝴蝶演变过程)

四、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蝴蝶演变过程(用时10分钟or延伸课题)(注:不进行评价幼儿的绘画,)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自制陀螺》


材料准备:废旧光盘、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即时贴
制作方法:用各种即时贴装饰光盘,然后将粗细适中的水彩笔从光盘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实验操作:让幼儿用力拧转陀螺,然后放手,让陀螺旋转,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

教师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分别用水彩笔的两头做支点,观察旋转速度和时间的不同。
●观察陀螺旋转速度不同时,光盘上即时贴颜色的变化。
●调整支点距离地面的距离,观察陀螺旋转时间长短的变化。
●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旋转陀螺,观察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

拓展与替代:
◆可使用卡纸、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意两种颜色装饰陀螺,进行三原色实验。
◆让幼儿在生活中玩各种各样的陀螺。

科学小知识:
陀螺是中国古老的儿童玩具,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它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做锥形运动。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因为陀螺的支,占、太小,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陀螺转动的时间长短与支点距离地面的远近、旋转时的用力大小、支点与地面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有关。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夏天玩水》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水,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易拉罐(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钉子钻2-5个大小一样的孔,小孔间距为0、5公分)、空眼药水瓶、底部用蜡笔涂染的小纸盒(底部应涂满、涂均匀)、大小一样的玻璃板(玻璃板周围用胶面贴好)、迷迷转(把乒乓球剪成半圆形或月牙形,可装饰上可爱的小人或图案)、镜子。(不要太小)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似谜语引出主题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这个谜语说的是谁: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水)
2、结合从前学习的经验,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你们喜欢水吗?喜欢和水做好朋友一起玩吗?以前我们玩过水,水是什么样的呢?(幼儿自由回答: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会流动的)今天,咱们再来玩一玩、看一看水还有什么秘密。
进行部分:
1、会握手(抱在一起)的水。
把幼儿带到大水盆旁让幼儿自由玩水,老师可跟踪指导和幼儿一起玩。(甩手后擦手回座位坐好)第一次小结:刚才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老师:真好玩,水会像握手一样粘在一起、抱在一起、水抱在一起后还能不能分开呢?怎样让他们分开呢?在水流的什么部位一握,水更容易粘在一起呢?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水,等一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老师和幼儿一起玩,重点指导幼儿发现水怎样粘在一起又分开,怎样捏水水易粘在一起,甩手回座位坐好。)第二次小结:你是怎么玩的?水粘在一起后还能分开吗?在什么部位捏水水容易粘在一起呢?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发现,通过第二次玩,能发现上述问题。师:水怎么会粘在一起呢?还是请小水滴告诉我们吧!
2、调皮的小水滴。
(1)请幼儿在小油盒上用装满水的眼药瓶轻轻挤出一滴小水滴,先看看小水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幼儿自由说),再把油盒轻轻地晃动看小水滴会怎样(会滚动、会跑),再多在油盒里滴小水滴,看这么多小水滴在一起会怎样(变成大水滴、流动起来),如果我们滴上好多好多的小水滴,它们会怎样?(会变成水流动起来)(2)再让幼儿在小镜子上滴一滴小水滴,看看小镜子上的小水滴是什么样的(散开的、一片片的),多滴上一些小水滴看看它们会怎样(也会抱在一起)。小结:小水滴真调皮,跑到小油盒里时它是(幼儿接着说:像小球一样、像小豆子一样圆圆的),跑到镜子上时,它又是(幼儿接说:散开的,一片片的)但是它们都能(幼儿接着说:抱在一起吸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3、不容易分开的镜子。
师:现在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水看看这次你又能发现什么。老师和幼儿一起玩水里的镜子,试着把合在一起的镜子掰开,感觉镜子此刻不容易被掰开(请幼儿甩手回来)。
小结:你是怎么玩的,(把镜子掰着玩),为什么镜子不容易掰开呢?(因为镜子中间有水)是水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了,水的力量可真大呀。
4、迷迷转。
师今天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迷迷转(拿出迷迷转),你们看它们多漂亮呀,它们最喜欢在镜子上转圈跳舞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幼儿自由探索迷迷转的玩法)第一次小络你们是怎样玩的(把迷迷转放在镜子上玩的),我也像小朋友那样把迷迷转放在镜子上,可它为什么老掉下来呢?(因为没有水粘它,要滴上水)小朋友真聪明,迷迷转不光和镜子是好朋友,还喜欢和小水滴做好朋友,有了小水滴,迷迷转就像穿了滑冰鞋一样跳舞转圈了。(请幼儿自由玩一玩,帮助那些还没发现上述方法的幼儿正确玩迷迷转)。第二次小结:刚才我发现一个小朋友的迷迷转转不起来,他也请小水滴在帮忙了,可为什么迷迷转还是不转呢?(没动镜子,要把镜子晃一晃)小朋友真聪明,有了小水滴还要把镜子上下体面斜一下,这样迷迷转才会起来。(幼儿再自由玩一下,还可以尝试两个,三个迷迷转同在一个镜子上转提高操作技巧)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和水在一起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是不是更喜欢水了呢?以后我们要更加节约用水,爱惜水、不浪费,让水成为更多人的好朋友,好吗?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去玩水,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吧!(幼儿自由选择器材,自由玩着结束)

注意事项:
1、本活动属感知类活动,不属理解类,因此对活动中发生的现象不强求幼儿必须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但每玩过一种活动可考虑让幼儿说说为什么,说不出或说错了没关系。
2、在进行会握手的手这一活动时,可在水龙头下进行,这样水压稳定,实验容易成功。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认识轮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了解轮子的特性及用途。
2、激发幼儿的尝试兴趣,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筐,内有带轮子的玩具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各一块。
2、小推车、书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桌上的东西,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最多、最有趣。
幼儿自由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谈一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2、幼儿第一次尝试: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方法很多、很有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动脑筋。试一试、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可以滚动的?把不可以滚动的东西放到前面塑料筐里。幼儿尝试并找出能滚动的东西:带轮子的玩具、轮子。
3、幼儿第二次尝试:认识轮子的特性及用途。
(1)提问:为什么这些玩具都能滚动呢?
(2)出示轮子后提问:这是什么?(轮子)轮子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做轮子会怎么样呢?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有轮子的?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吗?
4、第三次尝试:探索轮子能省力。
师:(出示小轮车和书)我这里有小推车和书,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赛,一个用小推车运书,一个小朋友用手抱书,看谁跑得快,谁愿意来试一试?为什么用小推车快呢?
幼儿自由组合,二人一组,比赛运书、运玩具,看谁快。幼儿通过尝试,理解轮子能省力。
5、活动结束
在比赛的热烈气氛中,自然地结束本活动。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

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谜语引出话题:兄弟两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三)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习看时钟。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当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

(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

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三、巩固新知

(一)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二)游戏二:小小修表匠

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教案出自:教案网)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一)小结

(二)拓展

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变高变矮的国王》”一文,希望“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变高变矮的国王》”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上学期健康总结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