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也能更得心应手。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教案出自:.教案网)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Fwr816.COm小编精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用的统计》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重点: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
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数字》


幼儿园数学教案:有用的数字

数学活动:
1、长高了吗?长胖了吗?
准备:每名幼儿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长体重测量结果卡(中班、大班用不同颜色区分,身长、体重后留有空格让幼儿做标记)
组织策略:
⑴谈话引起幼儿对保健老师体检测量身长体重的回忆。
⑵出示幼儿体检记录卡,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
⑶幼儿比较自己中、大班的体检记录,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长。
⑷展示幼儿的记录,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我找到了数字
准备:笔、纸
组织策略:
⑴提问引出话题:你找到了数字吗?
⑵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⑶展示幼儿的记录,采用结伴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3、幼儿园里的数字
准备:选择晴朗的天气
组织策略:
⑴提问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数字?哪里有数字?
⑵幼儿自由结伴在幼儿园里寻找数字。
⑶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有哪些数字?
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探索的记录单,实物投影或视频探头。
组织策略:
⑴用视频探头分别展示个别幼儿和家长探索发现的记录单,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和家长探索的结果。
⑵小结归纳幼儿与家长的发现。
⑶将幼儿与家长的探索结果放大,展示在活动室中,进一步激发探索的兴趣,加深对数字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5、我家里的数字
准备:幼儿自己的探索记录卡或收集的有数字的实物,视频探头。
组织策略:
⑴结伴交谈:我家里也有数字
⑵展示幼儿探索的记录卡并请幼儿介绍数字表示的用途。
⑶观察幼儿收集来的实物,讨论: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6、汽车上的数字
准备:事前与梁超小朋友的爸爸(汽车司机)取得联系,做好介绍汽车上位置、不同部件上数字用途的准备
组织策略:
⑴提出前一次活动中的问题,引发兴趣。
⑵介绍前来做客的梁叔叔。
⑶幼儿向叔叔提出自己探索中遇到的有关汽车上许多有关数字的问题。
⑷参观叔叔的汽车,了解汽车上不同部件、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用途。

7、书写数字110(此活动可分几次完成)
准备:笔,日字格纸,书写在日字格中数字卡110,黑板,粉笔。。
组织策略:
⑴观察数字卡片,了解数字的书写要求
⑵教师示范数字在日字格中书写规范。
⑶幼儿练习,正确地书写数字110。

8、数字连画(此活动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准备:数点图(提供的图片按序连接后呈一个具体的物体形象)
组织策略:
⑴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数字?
⑵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⑷按照数序连线,看看是什么?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9、数字变形画
准备: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的藏有数字的图画和由变形的数字组成的画
组织策略:
⑴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
⑵找一找110的数字躲藏在哪里?
⑶按照数序顺数和倒数。

10、数字的加减(结合主题探索活动超市购物活动进行)
11、音乐中的数字(哆嘞咪)
准备:汪明子和妈妈收集的音乐教室里的音阶图,学习乐器的孩
子们收集的乐谱。
组织策略:
⑴观察幼儿收集来的图片和乐谱
⑵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
⑶用唱名读一读乐谱中的数字。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音乐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2、我做的上有数字
准备:笔、纸、幼儿收集的废旧纸盒、浆糊、胶带等
组织策略:
⑴谈话:我想做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想制作的物体以及上面数字的意义。
⑵幼儿自由交谈,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设想。
⑶幼儿用笔画出自己的设计。
⑷幼儿利用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一件有数字的物体。
(此活动分为前后两次进行,前一次为谈话设计,后一次为制作。两次活动之间给幼儿12天收集、准备材料的时间)

13、我们来测量
准备:幼儿收集的各种测量工具。
组织策略:
⑴认识各种测量工具,了解量尺上的数字的作用。
⑵讨论:怎样测量
⑶探索:我是这样测量的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测量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4、认识时钟
准备:幼儿收集的各种时钟
组织策略:
⑴小小时钟展
⑵时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⑶自己做时钟
⑷我设计的时钟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时钟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5、举办有用的数字展览
准备: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实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的有数字的物
体,办展览需要的材料(纸、笔、泡沫板、大头针、回形针、
胶带、积木等)
组织策略:
⑴谈话:你们还想用大家收集的和自己制作的有数字的物品做什么?
⑵讨论:在哪里办展览?
⑶自己动手,为展览作准备(选择场地、物品分类、布置展览等)。
⑷举办有用的数字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的分成》


活动目标:
幼儿能够学习10的分成幼儿能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幼儿能够相互交流自己的答案

准备材料:
幼儿分组(如:四组,准备40颗糖果,每组10颗)糖果可是手工制作的假糖果。
小白兔卡片9张(每张分别有1,2,3,4,5,6,7,8,9只小白兔),胡萝卜卡片9张(每张分别有1,2,3,4,5,6,7,8,9根胡萝卜)故事导入:小熊妈妈给小熊10颗糖果,叫小熊把它们分成两份。
师:有几种分法?怎么分?(分法糖果)我们大家分组跟小伙伴们说一说好不好?
幼儿讨论完后,请每组幼儿的一位小朋友说他的分法。

活动过程:
师: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分法,那让我们看下小熊是怎么分的?
ppT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提问幼儿?
师:大家说小熊分的对不对?
幼:对!
师:那我们奖励小熊吃糖果好不好?
幼:好。
师用ppT演示图片糖果。
巩固过程:师:小朋友,小熊有糖果吃,你们想不想吃啊?
幼:想。
师:那老师待会给你们题目,答对的小朋友就奖励糖果。
ppT出示题目,请个别幼儿回答,糖果统一下课发。
结束:游戏:小白兔找萝卜请18名幼儿上来,9个拿不同数量的小白兔的卡片,9个拿不同数量的胡萝卜卡片。

说明游戏规则:
小白兔要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胡萝卜。
小白兔排一行,胡萝卜排一行。面对面站着,两行之间相距3米左右。让小白兔一个一个跳过去找和自己可以合成10的胡萝卜。一个找完之后问没有参与游戏的小朋友有没找对。
总结:游戏结束,问幼儿今天学了什么?
师:10可以分成幼:1和9师:10可以分成幼:2和8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数学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