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品德课说课稿范文三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那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高中思想品德课说课稿范文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枯燥,“大道理”较多,对学生来讲似乎缺少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思品的学习并不能死拼——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只能白白耗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资源。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第二框节中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第三课第

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重点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克服自己身上的不理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教学重点是消费心理的面面观 教学难点: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因为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 应”,浪费之风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发展,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从众心理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求异心理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攀比心理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求实心理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布置作业。

做一份调查,回家以后,调查一下同学们家里的日常收支消费支出,然后总结出一些经验。

其次,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 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再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景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夫人“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那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确立依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也是使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确立依据:首先是这里会涉及到书上没有介绍到的而且有较难理解的几个新概念,即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在现在非常开放、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学生是这一交流中比较活跃的主体,让学生很容易忽视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这个问题。再次,我们通常将中和国力竞争都偏重于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很难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且这一般也很难与我们普通民众学生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人们也一直较忽视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讲清楚这两问题,是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1、本课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讲完这里的内容,因为,根据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征,一个课时下来学生还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2、在本课中,我将拟用两个教具,资料卡片和视频资料,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能达到更好效果。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一学生要强一点,因为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和适应高中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起来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是,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不能持久的听一节课,容易注意力涣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须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说教法及依据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举例说明法: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举例来论证所学知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是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知识。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及依据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而且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新课导入(3—5分钟)

首先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近几年我们国家举行的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来引出本课要讲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30--35分钟)

1、讲授重点:即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对对其进行归类为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从而导出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然后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举例说明,综合探究,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因此,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不同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2、讲授和突破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个关于2011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资讯视频,给出一些与要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疲惫神经,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得出将要讲的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且日益显著。由于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的精密联系,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以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教师再来补充。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通过举些当前的时事政治,及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说明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点上,同时能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努力学好知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布置(5—10分钟)

1、课堂小结:通过简单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深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2、作业布置:通过不值一两个思考题给学生课后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已经在说教学过程中写好了,如黑板所示。这种大纲式的板书清晰明了,使学生能更加明白本框知识的结构思路及联系,更易于学生消化知识。

七、说教后反思

该堂课总体上讲得还行,把知识讲得较清楚,而且帮学生补充了较多知识点。同时突出了重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本课知识。但是上课所举事例较多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缺乏激情,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以后要多收集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事例和材料,促进教学发展。
篇三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一号考生。(鞠躬)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板书)。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课堂设计、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出处:《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高一年级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题属于政治中的政治生活。本课题主要讲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本课题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度打下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了解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对比及归纳能力,自主生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让学生明确我国实行的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它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促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定义、功能、作用。这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2、难点: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二、说教法

高中一年级学生在情感体验上比较强烈,思维逻辑性较强,对于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情感易偏激。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让同学们主体性的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的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1、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引入课题和教学,是同学们对该课题产生兴趣和思维拓展,保证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2、合作讨论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3、问题探究法。在课堂上,抛出问题,使得同学们培养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科。本课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们学会以下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并有所感悟,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们养成一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方法。

四、说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两会:共商国是同舟共济》,问题设置:感悟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说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政党制度?针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我国实行的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初读课文,逻辑分析,辅以案例,整体感知

然同学们通读课文,对只是有一个了解,然后我采用案例教学,比如抗战时期,中国*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支持*等案例来进行一个讲解,说明*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能得到其他党派的支持。

(三)重点精讲,小组讨论。“执政参政,特色鲜明”这部分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和“小组探究学习法”,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探究。我设置的问题是:

a.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有哪些?他们是什么性质的政治团体?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是什么关系?

b.如何理解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特色”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政党制度的地位和每一项内容)讨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以选派代表方式回答所设问题,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异议。同学们通过探究生成的知识可能比较散乱,不完整,此时,我会适当进行点拨、强调,做及时有效的总结。

(四)辩论提升,突破难点

“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内容,我打算采用“小组辩论学习法”。问题设置:“某次关于政党制度的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各抒己见:同学甲:我国应该实行西方多党制,各党派相互竞争、相互制衡可以防止独断和*。同学乙:我国不应实行多党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也不容许实行多党制,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多党合作。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依据。”让学生自己在找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深刻体会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地树立起坚持我国这一政党制度的信念。最后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归纳总结出: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而要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显著的优越性。

(五)课堂小结,温故知新。在课堂的最后做一个小结,再给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做一个逻辑性的分析,针对于基本知识点进行提问,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让大家反思一下,如果中国不实行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维护。

五、说板书设计

是什么(共商国是,同舟共济)

为什么(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怎么做(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会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对我的说课做一个简短的评价。尊敬的各位评委,本堂课是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轻松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fwR816.cOM品读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循环利用资源与保护环》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创新实践平台的设计,正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这样一个弥足珍贵的空间。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小课堂、大社会”的特色,我们给创新平台活动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综合应用、自主探究的平台。第二,获取新知识 ,拓展能力的平台。第三,创新实践,活动体验的平台。活动围绕的核心问题是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设计思路及活动过程

【整体思路】

《循环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这一实践活动不是一堂课能解决的课题,加之初三实际教学中又不可能占用太多课堂时间,所以我们把整个活动设计分为四个有机统一、互相呼应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自主发现目的:走进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二阶段:课堂展示——互动交流目的:合作研究—— 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反思体验目的:自由论坛——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四阶段:回归生活——指导践行目的:我在行动——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了使活动资源共享,使活动可持续开展下去,能够让校园效应和社会影响更深更广,我们和学生一起创设了一个无限的交流与分享、探究与创新空间——济南外国语学校《循环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专题网页。

下面让我们按照活动的四个阶段,分别进入网页相对应的“热点视窗”、“ 互动舞台”、“自由论坛”、“无限空间”这四个板块,给大家说明我们的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板块一:热点视窗(课前准备:走进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件展示:生活长镜头:十五班的马晓阳和王晓月两位同学走上泉城路,运用家用摄像机记录下了济南市街头缺少垃圾箱,尤其少分类垃圾箱的现状,孩子的内心深受触动,她们说:“活动前从没有想过循环利用资源和自己联系这么密切”,本次活动使她们懂得垃圾也是“财富”。

设计意图:本着“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课前教师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大舞台,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情境中,培养观察、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积极情感体验。或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上网冲浪搜集资料;或走上街头或深入工厂、企业、社区,运用拍照、dv、采访调查、观察实地等手段,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这里的资料主要是学生随时提供,老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主要是全面观察,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课件展示:济南垃圾处理系统。

生活处处皆学问,当我们把探究的乐趣交给学生,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生动、灵动 ,通过“热点视窗”把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引进了课堂。

板块二:互动舞台(课堂展示:合作研究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件展示:在探讨循环经济的概念时,艾迪同学设计了动漫作品“让循环经济圆起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明了,栩栩如生;二班和十五班的组合“水精灵家族”,设计了别具一格的flash,用形象的动画向同学们演示了水的循环利用的可能和设想;七班同学组成了“纸的旅行”,探讨了纸的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案;“东游记”小组设计了“秸秆-——看我七十二变”,“三国演义”小组设计了“塑料是把双刃剑”等充满哲辩与童趣的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各小组有不同的见解与收获,也存在一定的困惑,老师给同学提供了在课堂上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的这一合作研究的环节。这一过程教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计充分地展现自我,通过学生的多媒体作品,一幕幕再现生活中的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通过教学互动,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灵感,让每一个同学都投入到这次充满创新乐趣的活动中来,使课的展开真正能成为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和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空间,成为学生生命灵动和个性张扬的舞台。教师则追求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

板块三:自由论坛(课后拓展:自由论坛——大珠小珠落玉盘|)

课件展示:在接下来的“自由论坛”中,大家纷纷畅谈在工农业生产中,在日常生活中,各个行业、各个班级、各个家庭中各种浪费现象和行为,纷纷出谋划策循环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饿办法,学生家长给我们送来了专题讲座,我们的学生也敢当专家走上讲坛。 “思维对对碰”,更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学生与专家对话,同学与同学面对面,创造了许多意外和惊喜。

设计意图: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连续性、系统性的教学,通过学生活动的渐进发展和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反思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研究的学习,梳理学生提出的深层次问题,为学生进一步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帮助,进一步激发创新实践的兴趣。

板块四:无限空间(活动体验:正在行动——千树万树梨花开 )

课件展示:我是节约小能手:十五班的马晓阳和王晓月等同学开始探究家里各种生活垃圾、学校各班级垃圾的丰富成分,给全校师生发了一份倡议书“变废为宝,垃圾制造”,并自发用纸盒子在班里、家里设计了多格垃圾箱。如今学生们富有创新意识的探究在继续,创造出的惊喜也还在延续。我们先后开展了“巧手扮我家”、“变废为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绿色奥运出谋划策”等活动,注重与生活实践接通,为学生行为践履提供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表现平台。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创新实践平台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提倡这样的口号: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满意的微笑被每一个孩子分享。我们始终追求学生的自由选择和主动参与,强调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出谋划策,追求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大大促进学生的道德生活不断充盈,使他们变得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创造力,越来越有责任感。

此次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三、反思启示及教育效果

要妙趣横生, 重预设生成;要自主创造,重评价诱导;要回归生活,重指导饯行。

创新实践平台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让学生在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个性魅力,教师必须下足“工夫”。这“工夫”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写备课思路,既课前预设;还要求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既课堂生成。特别是教师恰如其分的激励评价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中都能书写出自信而辉煌的乐章。

有的同学提出想研究的课题,我就鼓励他亲自动手,并且随时提供帮助;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后告诉我很多方面的知识,我就及时表扬并鼓励走上论坛;也有的同学设计出现问题,甚至失败,我就肯定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并引导他们另辟蹊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从不忽视,尤其是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会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肯定性、协商性或矫正性评价。例如:在课堂展示“纸的旅行”作品时,一个调皮的学生钟源,竟然从办公室的废纸篓里,把老师扔掉的一张只写了几个字的打印纸摆到了讲台,我当时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高度评价,真诚地对他说:“你的发现对我震撼太大了!”并鼓励同学们课后继续搜索与发现:“聚焦老师办公室的节约”。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别从办公室到食堂,从宿舍到厕所等角度深入调查了解问题,提了几十条建议,我敏锐地捕捉到这里边有效的信息,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说的很有道理,老师非常佩服你能辩证地看待‘开发与节约’的问题”;“你的想法使我对做环境友好使者有了新的思索”;“你的建议对我们构建节约型校园太有价值了”等作出及时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偏颇的时候,我也先肯定其中合理成分,再从价值观上,看问题的角度、方法上等启发引领学生。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才学生独特的感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火花得到绽放,活动始终充满了勃勃的生命活力。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也才会真正回归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做法,自觉行动。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品德与社会》


这篇《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品德与社会》》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走近职业,感受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和内心

1.激活生活积累,开启学生真实的情感闸门。唤醒体验:长沙是一座新兴的城市,这几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出示工地建筑工人特写组图)。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定格到“建筑工地工人冒烈日赶工图”),请认真观察,用眼睛观察,用心灵观察……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汗透衣背。没错,他们确实很辛苦。他们这么做为的是什么?

学情预设:受传统德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些大话套话,比如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建设等等。教师应该适时引导,首先是引向真实:你有一颗高尚的具有奉献品质的心,不过,说实在的,你觉得他们流汗的时候,真的在想自己的辛苦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建设?在学生认识到大多数人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肩上的责任等因素之后,德育再由真实走向崇高:当然,刚才同学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我想,即使建筑工们没有想得那么崇高,但他们确实在给家人创造幸福的同时,也给这个社会创造了美好。享受他们劳动果实的人们,应该懂得深深地感恩。

2.由点及面呈现,促使学生建构以尊重为底色的初步印象。

通过课件出示“农民,环卫工、建筑工人、菜市场小摊贩”等普通劳动者工作情景图,教师同时诵读饱含情感的旁白。如“(农民图)我们碗中米粮的洁白,出自你辛勤的劳作;(环卫工人图)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我们的舒适源于你起早贪黑的辛劳……

设计理念:要想让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不妨选择生活中他们通常容易瞧不起的从事弱势职业的普通劳动者做为切入点,更具有典型教育意义。走进这些弱势职业群体的世界,为孩子的心灵涂上一抹感动的暖色,对于后面的心灵转向教育很是重要。

二、走进社会,感悟普通劳动者工作的重要

1.触动学生正确认识普通职业的重要性。

移情体验:360行,大多是普通行业,劳动在最基层的人们,都是普通劳动者。限于时间,老师没法一一展示。不过,我相信大家对他们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你觉得,他们的工作重要吗?如果20年后的你选择职业,是否愿意选择普通行业普通劳动者的工作?为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观点:第一,愿意。理由可能是没有普通劳动者的工作,人们就不能幸福生活等。第二,不愿意。理由可能是太累,太辛苦,报酬低等等。教师应把思路引到后者的转变上,这是德育的责任。如果所有学生均选择前者,教师千万不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没有充分感受普通劳动者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受到心灵的震撼,响亮的“愿意”极有可能是“伪愿意”,是德育的大忌。

2.促动学生深度认知普通职业的重要性。

探究与唤醒:既然这样,那么社会永远删去这些普通行业,我们永远远离这些普通劳动者,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行业简单说说。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真实典型事例强化认知。

宣传环保株洲让环卫工人集体放假

2003年12月4日,为唤起全市人民的环卫意识,湖南省株洲市委市政府决定让全市所有的环卫工人休假两天。12月5日,就这么短短的一天,当环卫工人停下他们劳动的双手后,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幕便发生了:株洲建设路、新华路等主要干道以及火车站等地已经面目全非。放眼望去,长达几公里的街道两旁,垃圾已成“长龙”,垃圾桶“盆满钵溢”,果皮纸屑令满街狼藉,生活垃圾遍布大街小巷和各生活区,过往行人纷纷掩鼻……
结论:无论是平凡的农民、工人、菜摊小贩,还是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就像一台机器上的部件,发动机也好,小螺丝钉也好,谁都很重要,谁都不能缺少。20年后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做普通劳动者,但不能不尊重普通劳动者。

设计理念:要想让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仅有因同情而产生的淡淡的感动是不够的,还需要用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来冲击学生的情感体验。认识普通职业的重要性,在孩子感性的认知世界里,对普通劳动者增添一份理性的认同,这有利于尊重普通劳动者观念的真正内化。

三、仿真体验,实践如何尊重普通劳动者

1.创造虚拟情境,激活思考。

视频出示:公交车上,面对拖着一身疲惫的民工,红衣女子掩鼻走开。

引导思考:这样的举动是否合适?

学情预设:学生不难想到这样会令民工难堪,伤害自尊等。但教师不能满足于此,在明理到践行的鸿沟上,教师要善于架起贴近现实生活的桥梁:说来容易做到难呐,同学们,那个衣服沾满泥灰、一身汗味的民工站在你旁边,你会怎么做?……可是,那汗味真的很浓烈,很刺鼻。他们衣服上的泥灰可能随着车子的摇晃沾到你漂亮干净的衣服上……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尽量把学生带进真实的道德抉择场景中,让其在心灵破茧的挣扎中最终得到精神蜕变。

2.切入学生生活,现场践行。

在生活中,尊重有时就是一种心态,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它往往在不经意的细节里体现。大家做得怎么样呢?老师现在做一个小调查:家人和亲戚中有普通劳动者的同学请起立(旨在初步考察学生是否从心理上平等看待普通劳动者)!

随机指名谈话: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说心里话,你为有做xx工作的爸爸而骄傲吗?同样设置道德选择障碍:万一有不懂事的同学当着很多人的面这么说:“‘喂,你爸爸是做xx的呀,哎哟,(假如是汽车修理工)成天油乎乎的……’你怎么办?”

设计理念:尊重普通劳动者,从明理到实践总有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追溯原因,是学生的理明得太容易,缺乏深层的触及灵魂的拷问。创设生活实践情景,在实践中思辨,教师在学生认知矛盾处或点拨或推波助澜,让学生经历认知的高峰体验过程,这样的德育活动,才能动其心魄,成为引领和提升精神的过程。

四、换向强化,从普通劳动者子弟如何赢得尊重的角度读懂尊重

提供感性材料点燃情感:一群来自异乡的农民工子弟也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想知道他们怎样看待亲人、怎样看待普通劳动者的职业、怎样看待自己的明天吗?请欣赏小品《心里话》。(……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1日,坐上去吱吱哑哑,但是,我们的作业工整,我们的成绩不差。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

结语: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但自强、自尊的他们深深懂得尊重的真谛。如果老师现在问:我们到底该如何尊重普通劳动者,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老师一个满意的答案。但老师不需要你们回答,老师希望你们能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的时间,去思索,去实践,去追问!

设计理念:尊重普通劳动者,是一个宏大的话题。学生学到前一环节,已经从感性与理性双重角度认识到了生活需要尊重普通劳动者。但是,学生形成稳定的情感认识不仅需要感性触动,更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深震撼。所以,此时再利用感人的《心里话》重锤定音十分必要:打工子弟的心态和志气,通过幽幽诵读,传递着无法阻挡的感染力;“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诗意离心灵最近,诗意的语言,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内心深处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如果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子女,不用说教,他们会懂得怎样去努力赢得尊重。一句话,尊重与尊严很近,与尊贵相连,深谙尊重内涵的人,才是有尊严的尊贵的生命。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人类的朋友说课稿


这篇《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人类的朋友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密切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观察和体验,认识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的事实,了解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等概念。 能力目标:理解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屋子条件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以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为例,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法,当堂训练法。
三,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学生通过思品,地理,生物,语文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是为了和生态平衡等知识有了初步认识。这些为学生学习本课提供了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但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认知水平还是有限的,老师应该指导。
四、说学法
学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知识迁徙法。
五、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学生外出旅游的照片,请大家说说为什么会把这些美景收入镜头。 教师引导:大自然是美丽的,神奇的,无私的,它孕育了人类的生命,赐予人类富足的生活,让人类在他的怀抱里创造和享受人生。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讲授新课
1.生活的必需
步骤一,将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说说人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依赖哪些自然资源,将列举的自然资源写在黑板上。
步骤二,每组派一名代表把板书的自然资源根据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分类连线。 归纳: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活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我们应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奇趣大自然
教师引导:课前,同学们对生物多样性有了简单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1)生命是生物多样性?
(2)目前人类发现的物种大约有多少?中国大约有多少物种?请简要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物种。
(3)你认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哪些帮助?请举例说明。
(4)现在,物种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你认为这种现象会对人类产生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2.生存的空间
教师引导: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已经有三百万年的历史了,我们利用大自然的馈赠不断发展壮大。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空间有多少了解了?
3、生态系统
课前分好小组,布置研究的问题,课上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1)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什么是生态系统。
(2)多媒体展示本小组设计的食物链,并加以说明。
(3)展示因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损害的事例。
教师引导: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却又紧密联系。人类与大自然就是通过食物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生态系统。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4、 寻找家园
教师引导: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和环境不断恶化,许多人开始为人类的生存空间担忧。一方面,人们倡导保护坏境;另一方面,人们开始为人类的生存空间人们开始探索新的空间。现在请同学们也加入到寻找新家园的行列中。
活动步骤:将学生分成六组,交流新家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在短时间内能否找到新的生存空间,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等概念,知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我们要形成爱护坏境,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观念。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为正义高歌说课稿


这篇《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为正义高歌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为正义高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正义高歌》,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教方法、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六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十二课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单元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主要对学生进行公平、正义和责任方面的道德教育。本课的第一部分主要谈公平,第二部分主要谈正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即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两个项目的内容也揭示了公平、正义都要求人们承担责任,从而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崇尚公平正义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正义感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正义、非正义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还缺少自觉维护正义的意识和责任感,对非正义事情的发生缺乏应对的能力。另外,他们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这节课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学习正义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走向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能有强烈的正义感,为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课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点、就落脚点在此。
学习难点: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了解正义行为的目的就是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行动中体现正义,既需要意志,也需要勇气。)
四、学教方法:
根据学习目标、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指导自主阅读、师生互动、体验感悟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践行正义;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五:教学预设
课件出示——水浒英雄人物像,播放歌曲《好汉歌》。
说一说看后和听后的感受?引出“正义”.。板书课题:为正义高歌
(设计意图:水浒人物,学生心中的英雄,一身正气。从而为下一步正义知识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投出,找生快速阅读)
课件出示——电影:任长霞的葬礼的图片
思考:任长霞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的好卫士”“当代女包公”?
过度: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开始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一身正义的任长霞的案例,足以概括本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
(1):自主学习:(看课本73 ---78页,完成学案上的五个填空题,时间7—8分)
学生对答案,教师纠错。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精神: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四人一组探究学案上的五个问题:时间:12---1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疑释疑,点拨学生不会的、有疑问的、探究不全面的。落实好教材上的教学活动。探究1不难。探究2规则和程序的列举,老师可启示学生分类;探究3分析完后,通过75页的案例,可让学生感受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的后果,激发学生树立正义感;体现思想道德教育。
探究4“哥们义气”:重点全面分析:“报仇”的行为不是正直地表现,而是愚昧鲁莽的行为;“报仇”轻者是一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严重了是违法行为,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正义不能凭个人情感,而应按客观标准,这个问题中学生常凭个人情感,易产生误区;“报仇”行为侵犯别人的人身权益,伤害别人的身体,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报仇”是用非正义行为制止非正义行为,方法大错特错,可采用告诉老师,或讲清道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疑惑。
探究5要提示学生从76---77页的案例,文字中总结答案。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精神:老师点拨,启示,解疑释疑,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师:请回答:任长霞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的好卫士”“当代女包公”?
学生回答: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的行为。
生:为人正直,遵守了规则和程序。
生:坚持正义的标准,不侵害他人的权益,鄙视非正义行为。
老师总结:并列举典型人物包拯,海瑞,文天祥,岳父,*等等。
(设计意图:列举事例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起到活化教材的作用。)
(3):知识整合:(用5分钟时间整理、读记本课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将知识形成科学的体系,利于掌握。)
过渡:记住这些知识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下面进入走进生活这个环节。
(4):走进生活:(10分钟)
(一):(借我一双慧眼:)看学案:
思考:哪些属于正义行为?哪些属于非正义行为?划分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题回扣重点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二):请你帮助:看学案:
学生认真观察四副画面,合作交流,提出本小组的具体办法。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共同帮助吕毅同学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点拨。
画面一强调了“要为人正直”,做光明磊落的人;
画面二说明了“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画面三是“讲哥门义气”的表现,进一步分析,假设为朋友“报了仇”会如何?
画面四,可从“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来分析,但是要强调: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师生共同总结:要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4、不侵犯他人的利益;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的行为。
(设计意图:教材回归生活;同时分解难点,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三):另寻良策:
让学生说一说:为把自己培养成为有正义感的人,你还有哪些好办法?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认可。
比如: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勇于护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要求身边的人进行监督等等。
教师多引导、鼓励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践行正义感。落实重难点。)
(四):正义宣言:
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让我们看一看名人是怎样理解和坚持正义的。
感悟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
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英国)培根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学生读一读名言,然后用比较精炼的语言谈一谈:自己对正义的理解。
教师要求:可用自己的话表述,可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说说自己今后怎样按照正义要求去做,也可引用名人名言。把它写在卡片上,为大家宣读,与大家共勉。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表决心,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读名言谈收获,感悟正义的力量,激发自己的正义感。)
(5):自我检测、学以致用:(5分钟)
(设计意图: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学以致用。)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正义的知识,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坚持正义标准,增强规则意识,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为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播放《正气歌》作为背景音乐)
六:板书设计 (略)
(设计意图:直观、系统,重点、难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能够理解记忆。)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中思想品德课说课稿范文三篇”一文,希望“高中思想品德课说课稿范文三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思想品德课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