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小狗包弟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小狗包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篇《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小狗包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目标叫作“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把目标表述定位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的资料,课上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研读文本。)
三、学时安排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交流导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导入新课学习。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 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出示“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这对于深入理解“包弟”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响,因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小组合作讨论。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
(2)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讨论交流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 高兴
与“我们”亲密相处 快乐
被追杀 忧虑
被解剖 歉疚
(三)主体研读
1、教师导学。
对于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后,重要的是对其精彩部分进行研读,这样才能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请学生找出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一两处文字做圈点批注,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2、自主研读。
3、探讨交流。
【鼓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段,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做好朗读评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深入研读文本而把握思想。】
示例:
(1)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一“笑”一“流泪”,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朗读时,要体现出无助、痛苦的情感。)
(2)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
(四)引导探究
提出问题,组织研讨,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抒真情的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教师参与讨论。
1、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的现实?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五)随机拓展
1、学生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班讨论。
【让学生自主质疑,再提出来全班讨论,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 布置课外阅读巴金《随想录》。
【扩大阅读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巴金的思想。】
(六)及时反思
1、请同学们谈谈学了这节课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通过反思,使学生巩固对本节课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师小结。(略)

fwR816.cOm同步阅读

高中高一语文教学设计:小狗包弟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除《记念刘和珍君》外其他三篇课文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课本,而《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学生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无论在学习文本还是资料搜集方面,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学习本文,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从小狗包弟的角度,看看在作者笔下,包弟的遭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二是从作者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只是单纯地写小狗包弟吗?借包弟的遭遇表达怎样的主旨?
2、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课后还可以读巴金的《随想录》,进一步走近巴金。
说教学程序
首先说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师课前把搜集的有关*的“图片”、文字材料以及课文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其次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成4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导入。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导入语设计:(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后让学生交流再打开课件与学生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由此转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把握情节。 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1、阅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二)把握情感。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倾泻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学生用心阅读文章后,体会作者感情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章旨意,品味语言魅力。
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分组讨论,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浓烈的自主学习氛围中了解文章之一,体会作者语言特色。
问题设置如下:1、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2.送走包弟后,作者为什么先是感觉轻松,随后觉得沉重?3、 “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4、“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整整”一词有什么作用?5、“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句话如何理解?6、“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得出作者这发自心底的语言,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第三环节“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过错。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在本周随笔中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强调: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一)、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二)、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受到了教育。总之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高中高一语文《小狗包弟》说课稿


《小狗包弟》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除《记念刘和珍君》外其他三篇课文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课本,而《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二、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三、说学法
1、 学习本文,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从小狗包弟的角度,看看在作者笔下,包弟的遭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二是从作者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只是单纯地写小狗包弟吗?借包弟的遭遇表达怎样的主旨?
2、 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课后还可以读巴金的《随想录》,进一步走近巴金。
四、说教学程序
首先说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师课前把搜集的有关*的“图片”、文字材料以及课文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其次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成4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导入。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导入语设计:(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后让学生交流再打开课件与学生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由此转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 把握情节 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1、 阅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 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二) 情感把握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 究文旨、品味语言
探究、讨论、交流:
1、 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
2、 送走包弟后,作者为什么先是感觉轻松,随后觉得沉重?
3、 “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
4、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整整”一词有什么作用?
5、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句话如何理解?
6、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得出作者这发之心底的语言,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第三环节“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过错。
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在本周随笔中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
强调: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一)、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
(二)、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受到了教育。总之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我的感想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勤于学习与反思,不断总结和完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那么,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小狗包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⑵ 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 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⑵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方法】

了解*,导入新课。快速概括文意,把握作家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旨。借助材料,展开讨论,进行价值观教学。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先给大家说个故事:说的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被迫在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并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你相信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整体把握

1、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⑴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⑵ 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

(明确:开端──发展──结局。)

⑶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

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三、情感把握

1、教师引导:本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露了作者的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下面请同学们研讨课后练习一的第一问。

2、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四、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在作者的这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对小狗包弟情感的是哪一种呢?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一句就是本文的“文眼”。)

2、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又用了哪些语句来表明了自己的这种“歉意”的呢?

3、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4、教师再引导: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这些“歉意”的呢?

5、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附材料(多媒体显示):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朱四倍

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五、延伸讨论

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该做什么?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

多媒体显示:

1、*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2、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

3、全球环境恶化资料:

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结果: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亿元,而仅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76.2%,达1428.9亿元。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最新发表的《2001世界咨文》中指出,许多全球性生态系统正处于危险境地。如今,北极冰帽已经变薄42%,全球27%的珊瑚礁已经消失。这些数字说明地球上的一些关键生态系统正在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引发了更多的自然灾害。在过去10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6080亿美元,超过此前40年造成的损失总和。最新的气候模型表明,除非人们大大减缓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1990年的水平上升 6度。这样的温度提高会导致水资源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诸如疟疾、登革热之类的致命疾病广为扩散。

4、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这篇《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导学创意】: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跟进,加强阅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探究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来理解毛主席诗词的思想感情。通过齐读和默写填空来加强识记,强化语言学习。

【教学课时】共3课时。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巧妙的过渡。

【教学班级】奈曼实验中学高一188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做夹注。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

3.把生字写两遍,然后集体听写。

4.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上下片有什么联系?共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关键】上下片是怎样过渡和联系的。

【教学时间】45分钟。

【实施目标】

1.给10分钟时间,对照注释自由阅读全诗,做夹注。

2.找两名同学(男女生代表各一名)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教师计分,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5分钟左右)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写两遍,然后抽查作业,主要看准确性和字体。

4.用5分钟时间集体听写,交听写作业。

5.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预设: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人)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程序:让学生先找出所写意象,看修饰语或具体描写,说出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景物——生机勃勃;人物——意气风发。)上下片是怎样联系的?(预设:引导学生把上片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别画出来,然后给写景的句子划分层次,找出描写的具象,分析特点。认识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方法,指出“看”有总领下面具体描写的作用。小结:作者从概括到具体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图。)那么,面对着这样壮丽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预设:让学生对照注释解读后三句── 一个“怅”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绪。)作者想到了什么?(预设:寥廓江天,苍茫大地谁来主宰?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可见毛主席当年博大的胸怀。)当时,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看背景资料)(预设:当时,正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但中国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作为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他也在斗争之列,那时候,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干得挺出名,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10分钟左右)。

(布置课外作业1:查阅资料,看*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提问:那么,从全词看,作者有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预设:让学生朗读下片,预习下片内容,并留作业。)

反馈练习:一/5页: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5分钟左右)

教师强调课外作业和预习内容。(二分钟左右)。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特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10分钟。(散背与齐背,并找一名同学课堂背诵,检测整体背诵水平)

2.听写句子,交作业。(5分钟左右)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5分钟左右)

4.从上下片联系的角度,鉴赏过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写,分析词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5分钟左右)

5.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鉴赏词的语言。(10分钟左右)

6.欣赏《沁园春·长沙》的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5分钟左右)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鉴赏词的语言。

【教学关键】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实施目标】

1.散背5分钟,齐背两遍。检测背诵。

2.书面听写带生字的句子,交作业。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

预设:这一时期,在长沙,他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活动。特别是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年秋天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4.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朗读下片,找出描写了什么人物。(预设:少年时代的同学。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词人在内。)“同学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为过渡句,有什么作用?(预设:“携百侣”“游”是对下文描写对象和内容的巧妙概括;“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所以一个“忆”字领起下文具体描写。)下片为什么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同学?(预设:认为他们能主宰国家命运。)为什么?(预设:带领学生阅读具体描写,看写出了这些少年同学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大致可分三层,写出了少年同学“风采才华正盛,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有爱国热情,轻视军阀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这样写是在回答什么问题?(预设:谁主沉浮?)提问:1925年的*含蓄地告诉我们,谁能主宰中国大地的沉浮?(预设:他和他的战友们。)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预设:抒发了一代伟人青年时代的自信和抱负。)青年时代的*为什么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础吗?(预设: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离开长沙时,面对湘江秋色写下了这首词。)教师小结:上下片虽然内容不同,却因过渡自然巧妙而浑然一体,成为“写壮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诗词大都“写壮景,抒豪情”。(5分钟左右)

(课外作业2:结合课后第三题,课外欣赏毛主席诗词,进一步认识毛主席诗词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每人在读书笔记上搜集10首,并按历史时期分类和熟读成诵。)

5.语言鉴赏导入:毛主席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许多诗词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课后《采桑子·重阳》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多艰苦呀!他依然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诗句。连台湾人都很喜欢收集他革命战争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灿烂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沧海横流的中国,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了他诗人的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马背诗人)。他不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信心百倍,希望满怀,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5分钟左右)

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词。

预设: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特别是“击”和“翔”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写出了一种战斗的豪情,竞争中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总括性诗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做了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势。可见毛主席对诗词的语言修养很高,用字用词凝练,诗意鲜明,脍炙人口。(5分钟左右)

【课堂作业】

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预设答案:正茂、方遒、指点、激扬、粪土、遏——突出了这群少年同学的才华、抱负和力量。)

2.把《沁园春·长沙》默写成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比较后,交给老师。


【板书设计】:(用大屏幕显示)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的自信和抱负

上片: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 ,战斗 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

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


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和他的诗词,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

【实施目标】观看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第一集和第二集——《宏程心路》和《青春意气》。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读书笔记。

【作业】
1.与同学交流观看所得。
2.背诵自己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为背诵比赛做准备。

高中语文《小狗包弟》说课稿


《小狗包弟》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除《记念刘和珍君》外其他三篇课文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课本,而《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学生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无论在学习文本还是资料搜集方面,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学习本文,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从小狗包弟的角度,看看在作者笔下,包弟的遭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二是从作者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只是单纯地写小狗包弟吗?借包弟的遭遇表达怎样的主旨?
2、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课后还可以读巴金的《随想录》,进一步走近巴金
说教学程序
首先说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师课前把搜集的有关*的“图片”、文字材料以及课文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其次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成4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导入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导入语设计:(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后让学生交流再打开课件与学生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由此转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1、阅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二)把握情感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倾泻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学生用心阅读文章后,体会作者感情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章旨意,品味语言魅力
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分组讨论,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浓烈的自主学习氛围中了解文章之一,体会作者语言特色
问题设置如下:1、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2.送走包弟后,作者为什么先是感觉轻松,随后觉得沉重?3、 “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4、“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整整”一词有什么作用?5、“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句话如何理解?6、“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得出作者这发自心底的语言,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第三环节“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过错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在本周随笔中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强调: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一)、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二)、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受到了教育总之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册《小狗包弟》课文原文及教案


《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了“*”的罪恶。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对经历了这一年代的人们来说,无异于一场噩梦,反映“*”的素材是很多的,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了一条狗的故事?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文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舐舐,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980年1月4日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目标叫作“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把目标表述定位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的资料,课上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研读文本。)

三、学时安排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交流导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导入新课学习。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出示“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这对于深入理解“包弟”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响,因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小组合作讨论。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

(2)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讨论交流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包弟的经历“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高兴

||

与“我们”亲密相处快乐

||

被追杀忧虑

||

被解剖歉疚

(三)主体研读

1、教师导学。

对于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后,重要的是对其精彩部分进行研读,这样才能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请学生找出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一两处文字做圈点批注,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2、自主研读。

3、探讨交流。

【鼓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段,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做好朗读评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深入研读文本而把握思想。】

示例:

(1)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一“笑”一“流泪”,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朗读时,要体现出无助、痛苦的情感。)

(2)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

(四)引导探究

提出问题,组织研讨,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抒真情的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教师参与讨论。

1、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的现实?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五)随机拓展

1、学生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班讨论。

【让学生自主质疑,再提出来全班讨论,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布置课外阅读巴金《随想录》。

【扩大阅读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巴金的思想。】

(六)及时反思

1、请同学们谈谈学了这节课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通过反思,使学生巩固对本节课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师小结。(略)

反思

现在,一场声势浩大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高中语文教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新意。在本校面向全市举行的教学开放日的活动中,我执教《小狗包弟》这篇课文,实践新课标。通过实践活动,我得到两点认识。

第一,教学理念要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的是基础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的是基础性、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在教学《小狗包弟》的活动中,我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我以为,《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因此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或通过报刊杂志,或从长辈们那里了解这场政治运动,并以此理解课文所反映的*现实及巴金的行为。

另外,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反省、忏悔是《小狗包弟》的主题,一个受*的无责任的老作家居然对自己反省,对小狗包弟、对读者、对社会表达忏悔,而那些曾经*过他人、制造或参加过社会*的人们,却不见有多少反省和忏悔。可见,国人反省之心,忏悔之意多么缺失。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他的忏悔行为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这种崇高的精神,这对于一个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很好的强化和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当作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们不应再像以往那样进行字词句、段落、形象、写法诸如此类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透彻的把握全篇的思想内容并且使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感情上的熏陶。

第二,教学方法要新。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长进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长期以来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课外搜索关于“*”的资料以及历伟人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例子,在课上自主交流。于是,在“导入新课”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中发生的事;在“拓展延伸”环节,同学们积极交流自己课前搜索的中外历一些同样具有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品质的伟人事例。因为时间关系,虽然有些学生因没有机会说出自己搜索的材料而感到遗憾,但他们的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被激活了,同时也掌握了语文课程的学法。在“推人及己”环节,让学生面对巴老,面对伟人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忏悔,反省自己的过失。这个环节一开始,学生面对几十位同学以及几十位听课教师,都沉默了。在以往,我只会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说,我只做听众。但在这堂课上,我首先勇敢地说出我自己心中最悔恨、最内疚的一件事,即对我老母亲的在天之灵表示忏悔。我说得真诚、动情。学生被深深感染,他们纷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愧疚,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提升自我人生境界”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以为,这堂课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趣,打动着学生的心灵,许多同学积极发言,甚至有的学生多次发言,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我也因此在新课标的实践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小狗包弟”一文,希望“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小狗包弟”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