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听众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那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听众”,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板书课题:的听众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于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相信同学们自然心中有数了,该如何读,如何画批,请你用行动回答老师吧!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境界啊!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三、拓展: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选一)

 (真诚有爱心的老教授勤学苦练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
四、升华:
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王老师也希望六(1)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板书设计:
   的观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我
 敬佩感激

fwR816.CoM阅读延伸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思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鲸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鲸》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 大
二(2) 哺乳动物
14、鲸 三(3) 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帝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
 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
 黄帝
人文始祖
 历史地位 姓氏称号 传奇经历 陵墓庙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所见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在学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 抽背学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 介绍作者袁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 袁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 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 检测生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 练读第一句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 练读第二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 指导朗读整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齐读。

②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

2 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3 在这课中有三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 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老师建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附板书设计: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听众”一文,希望“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听众”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