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要知道写好教案课件,也能避免老师漏掉一些重点内容。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
教学目标: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fwR816.COm阅读欣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课前谈话
今天老师和大家是第一次上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加法,除了我以外,还有几位好朋友也想大家一起学习欢迎吗?(课件出示:五个奥运福娃)看谁来了,原来他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二、探究新知
出示贝贝: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建设的可漂亮啦,一(2)班的小朋友想乘车去参观奥体中心,贝贝刚悄悄的告诉我,她们选中了这三辆车中的两辆(课件出示三辆汽车)大家猜猜看,可能选择的哪两辆?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贴出汽车卡片(三种情况)大汽车和中巴车、大汽车和小轿车、中巴车和小轿车。
2、教师指出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怎么列式,指名回答。
3、大汽车和中巴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谁来列式计算呢?请同学说出算式,45+30=75。同学们能不能动手动脚操作,,让贝贝一眼就看出45+30=75,启发学生选择小棒或计数器.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操作,让学生边说边摆,先摆45,就是摆4捆带5根加三十就是再摆三捆。4个十加上3个十就是7个十,后面的5个一合起来就是75。底下的同学们都摆对了吗?摆对的同学请对老师挥挥手。
4、学具真是好东西,我们每个小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个学具(计数器)大家能用计数器拨出45+30的计算过程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拨一拨再说一说。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说出过程,先在学具上拨上45,加上30,就在十位上拨上3个数,现在计数器上十位数是7,个位上是5,所以45加30等于75。
5、刚刚同学们使用学具来操作的,不用学具大家会想吗?请同学们看着算式说出你在心里是怎么计算45+30=75的,老师板书:40+30=70,70+5=75。
6、那么大汽车和小轿车一共又可以坐多少人呢?列式计算45+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再和同桌说一说。
7、请同学汇报,谁用小棒摆的,先说给老师来摆一摆,先摆45根小棒,加3再摆3根小棒,现在就是48根小棒。再请同学说一说,用计数器是怎样拨的,说给老师拨一拨,注意提醒学生加3拨珠时应该在个位上拨3个珠。谁又能不看学个说一说,你心里怎样计算45加3的,它和45+30有什么不同。
8、我们刚刚已经计算出每两辆车共可以坐多少人,贝贝告诉我们一(2)班共有47名同学,他们选择哪两辆车比较合适。
三、巩固练习。
1、拨一拨说一说想想做做第一题!晶晶
2、欢欢也有一组题目要考考大家
看大家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它给大家带来一组题目,请大家来做一做,这组题目就在书上47页,想想做做的第二题,请大家打开书,做一做。做完后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看到同学们学习这么认真,迎迎想跟同学们一起来玩个过山车的游戏,先听迎迎说游戏规则,请小朋友把手中的卡片上的数字,和山洞上面的数字加起来,先说出算式,再说出结果,同学们在下面做小裁判,做对了,大家就一起说:过过过,做错了就说:请重做 4、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妮妮也正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它想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两种体育器材,请大家帮忙选一选,并算一算妮妮应该付多少钱?学生汇报
四、总结下课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福娃们觉得大家学习都很认真,让我们一起来告诉福娃们!出示收获卡让学生说说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8~5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例题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着重解决进位的原理;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加,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试一试"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学习一位数加两位数。"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再引导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卡片口算。

①4+6=( ) 4+9=( )

②20+13=( ) 30+3=( )

③5+9+30=( ) 8+2+40=( )

2.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①24+2=( )你是怎样算的?

【评析:复习铺垫针对性强,注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第l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人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中情境图。三个卡通人物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后用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各自说了什么?你从他们的对话中还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老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略)。讲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真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①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24+6=( ) ②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 24+9=( )

三、探究新知探究问题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张?24+6=( )

1.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2.提问:先算4+6=10接下去怎么办?你能用小棒摆摆吗?

3.学生学具操作后,班内交流摆法,并联系摆法说说打算怎样算。

4.老师根据学生说出的思路整理板书:

5.分小组讨论:"24+6"初复习时口算的"24+2"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在哪里?

6.交流总结:个位相加得到10怎么办?

【评析:老师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发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先算4+6=10,发现得数是10,与原有认识发生矛盾时,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探究问题

(2)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24+9=( )

1.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探究24+9的算法。

2.分小组交流操作过程。

3.大组交流。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4.图式结合,进一步理解算理。

5.比较并挑选自己喜欢的算法。

6.小结:个位相加超过10怎么办?用谁去加整十数?

【评析: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试一试:你想怎样计算?8+24=口5+39=口

①学生独立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是怎样算的。

②提问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论第一个加数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都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如果个位相加满10怎么办?

四、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1)全班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圈一圈,算一算。

(2)交流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分组计算。

(2)比较:同组的4题,都是先算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读出条件,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指名说说"每人各应付多少元?"什么意思。

(2)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导学生分别用三句活回答解决的问题。

5.开放题:下面的口里可以填几?25+口=3口

五、教学结束:

总评: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新,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注意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教师能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申,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题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新知识,还激励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 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 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小结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例1 34+5=39 例2 34+25=5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一文,希望“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