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字宝宝夸大家真能干,把它们的音读得真准。字宝宝还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兴趣吗?赶快拿出铅笔,打开课本第122页,在这首诗中找出字宝宝,画上圈,再大声地读几遍。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
 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fwR816.cOm同步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种瓜得豆


这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种瓜得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⑵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⑶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⑵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⑶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加以积累。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
重点强调:玫瑰的瑰读轻声,供不应求的供读一声
 3.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
 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如果你是一位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家,你会运用这项技术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基因的作用
种瓜得豆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种瓜得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⑵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⑶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⑵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⑶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加以积累。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
重点强调:玫瑰的瑰读轻声,供不应求的供读一声
 3.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
 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如果你是一位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家,你会运用这项技术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基因的作用
种瓜得豆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山雨


《山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思考:你从文章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种瓜得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 ”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种瓜得豆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4.激发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表达生动的语句。
 2.完成自测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学习过李白的哪些诗歌?(赠汪伦)背一背。这首诗是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朋友依依不舍的深厚友情)。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3、解题:
(1)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送”:送别.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之”:去、到.“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2)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你觉得怎样读题目?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根据预习,同桌交流背景资料、字词含义、诗句意思。
(3)、想一想:诗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知诗人:
 说说你对李白的了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有九百多篇,他的诗以抒情为主。被人们称之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我们熟悉的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
 3、诗中还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孟浩然,你了解他吗?
 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对他都深怀敬意,并给他的诗以相当高的评价。我们熟悉他的诗《春晓》。
 4、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在襄阳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通读诗文,正字读音。
 1、自由读诗----指读,正音(鹤,孟,陵,辞,唯,)
 2、根据以往的知识,给诗歌划节奏。(汇报)
 3、再读诗歌:指读------互读-------齐读。
(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1)、出示一、二句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理解词语: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黄鹤楼:楼名,在今天的湖北武汉。辞:告辞。西辞: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西辞”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下:沿江顺流而下。
(2)、诗句的意思: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3)、指导朗读前两句。(叙事)
 2、理解第三、四句诗。
(1)出示三、四句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词语:“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碧空尽:在青绿色的天空消失。尽:消失。唯见:只能见到。天际:天边。天际流:流向天边.
(2)诗句意思: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3)指导朗读后两句(写景)
 3、同桌互说自己的理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请你把自己想象成李白,你在送别好友远行的时候会以怎样的心情吟诵这首诗!)
 2、同桌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想一想: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
三、练习:
 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朝诗人( )。
(2)这首诗写的是他送别好友( )的情景。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 ),景中寄情。
 3、写一写:孟,浩,陵,辞,唯。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文,希望“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