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鸭和鸡》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鄂教版小学科学《鸭和鸡》教案,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保护鸟类。

2、能通过抽象和概括,把握鸟类的共同特征。

3、能将动物的身体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联系起来观察。

4、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

5、知道鸭的喙、蹼脚及羽毛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鸭在水中生活有什么好处。

6、认识更多的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鸡和鸭的剥制标本或挂图;鸭的生活习性的课件或录像资料。

2、分小组准备如下工具与材料:鸡、鸭的羽毛(正羽)、烧杯、放大镜、废旧牙刷、镊子、洗洁精、油脂、热水、冷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鸭与鸡外形有什么不同?

1、回顾:鸡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出示鸭的标本(或活鸭),学生观察。

3、汇报:鸭与鸡外形有什么不同?

二、研讨鸭和鸡生活习性的不同。

1、提问引入:我们观察了鸭的身体结构,发现鸭与鸡有许多有不同,如鸭的喙是扁平的,且很长,脚有蹼等。鸭与鸡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利用挂图,课件等资料进行补充和强化。

三、实验探究鸭为什么适应在水中生活。

1、实验:取鸭毛、鸡毛各一根,分别放在水里,然后取出来,看它有什么变化。

2、猜测:为什么鸭毛不会被打湿呢?

3、学生探究。

四、阅读资料

课本67页。

五、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鸭,你发现了鸭身上的哪些秘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鸭与鸡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并作好记录。

身体特点 繁殖方式

二、比较、归纳鸡与鸭的相同点。

全身长有羽毛,有喙,有翅膀,卵生等。

三、从个别到一般,形成对鸟类的认识。

1、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像鸡和鸭一样?

2、教师小结,揭示鸟类的概念:我们把所有像鸡、鸭这样的动物归为一类,叫鸟类。

四、运用概念判断。

1、课本69页的动物中,哪些属于鸟类?为什么?

2、教给学生判断的方法。

五、课外延伸。

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长期观察一种鸟的生活习性,了解它的生活规律,写一篇观察报告。

Fwr816.COm精选推荐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与人类


第三单元

太阳与人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二、教学准备

1.投影仪、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烧瓶、酒精灯、方座支架、玻璃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等模拟水循环实验的器材。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问: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3.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将大家汇报的成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下面的空白处。

5.提问: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6.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光和热这两种形式反映太阳对人类的影响进行总结。

(二)认识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1.提问: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是怎样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能量转换是太阳与人类活动联系的重要方面。

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了太阳与动植物、水和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些事物或现象与能源矿产、与电能、与人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人类活动复杂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7页的方框里。

6.教师简要讲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

第二课时

(一)认识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

3.教师从能源矿产的形成、流水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深层次的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没有太阳人类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7页下面的空白处。

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

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各种能量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实证研究

1.谈话: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过程吗?

2.学生思考并提出各自开展模拟实验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想法。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在思考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积极肯定。

3.提问:如果这节课以水为例来做相关的模拟实验,这个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实验的模拟现象应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后,教师介绍实验模拟的方法:

(1)在烧瓶里装三分之一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朝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

(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待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

(4)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满小水滴,由小水滴又形成大水滴,从玻璃杯口一滴滴地滴下来。从而说明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积聚成大水滴时就下落,形成“雨”。

5.学生分组实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6.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其在实验中的发现及思考。

7.教师总结水循环到底有什么意义,指出水循环不仅为人类带来电能,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能食用的淡水和生产用水;陆地上有了水,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给了我们吃的、用的;水循环形成的江河给我们提供了水力资源和航运之便,水循环能改善气候……当然,如果这一切缺少了太阳,其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糟糕。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鸭妈妈和鸡阿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妈妈和鸡阿姨

活动目标:
让幼儿尝试创作不同的节奏,掌握几种节奏型,培养其节奏感。

活动准备:
鸭子、母鸡、小鸭、河水及鸭子驮母鸡的教具。舞板、碰钟、三角铁、铝板琴或木琴。

活动过程:
1.教师给幼儿讲鸭妈妈和鸡阿姨的故事(故事大意见后)。请幼儿说一说故事里有谁?学一学小河流水的声音。
2.请幼儿尝试自编节奏来表演这个故事。
①启发幼儿分别编出故事中角色、情节的节奏。(见附图)
②请幼儿学拍以上节奏型。学会后,自己选择角色,按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先后及情节进行表演。熟练后,角色可互换。
3.让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用那些节奏乐器表现合适。选择与角色相符的打击乐器表演故事。
4.表演歌曲《鸭妈妈和鸡阿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和节奏,有表情地进行演唱。幼儿可用打击乐器齐奏给歌曲伴奏。

附故事大意:
一天,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出门,路上遇到了鸡阿姨,它们一起高高兴兴地走着、说着。没走多久,遇上了一条小河。小河水不停地流着。鸡阿姨不会游水,怎么办呢?她心里非常着急。鸭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帮助鸡阿姨过河的办法。最后,鸭妈妈当小船驮着鸡阿姨,由小鸭们护送着游过了小河。大家上了岸真高兴啊!

建议:
1.教师讲故事时,可边讲边出现图片,帮助幼儿记住角色、情节。
2.用节奏乐器伴奏可以增强节奏感。如:鸭子选用舞板,母鸡选用碰钟,小鸭选用三角铁,河水则用铝板琴或木琴刮奏从而打出相应的节奏型。所选的乐器应在让幼儿比较音色,讨论哪种乐器适应故事中的角色后进行确定。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谁能生存下来》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

谁能生存下来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

2.能以某个具体对象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道理。

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探究是永无休止的。

二、教学准备

各小组准备一小袋烘烤熟的花生。

教师准备钳子、镊子若干。

教师准备红、黄、绿、黑四色豆子各30颗。

学生查阅达尔文的故事及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资料。

相关课件。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吃花生实验。

为了让学生体验地雀的喙对吃食的影响,创设一个地雀吃种子的情境:

将各大组分成大地雀、小地雀两个小组,大地雀组学生全部拿钳子夹破花生,小地雀组拿镊子夹破化生,夹破一颗花生表示吃了一粒种子。一分钟后,大地雀组、小地雀组分别数一数“吃”了多少粒种子。

讨论为什么大地雀吃得多?因为钳子比镊子坚固有力量。

2.阅读分析课本第9页的小资料。

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存活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

因为其喙大而强壮,容易咬破种子壳,而小地雀喙小而不坚固,喙缺乏力量,不仅吃得慢还容易伤着其脆弱的喙。

3.拓展。

⑴做捡豆子实验。可以根据课堂进展情况,选择是否开展这一实验。

创设实验情境:草地上有许多豆子,假如我们都是吃豆子的鸟,现在我们去草地上找食吧!根据学生捡豆子的情况,不必将豆子捡完,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待学生统计数量后,告诉学生草地各色豆子数量都是30颗。

讨论:为什么红色或黄色豆子比较多,绿色较少?这是因为红色、黄色颜色鲜艳,很容易被发现,绿色与草的颜色一致,最不容易发现。学生非常真切地领悟到——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容易生存。

⑵为了生存的需要,地球上还有许多生物表现出许多特别的生存本领,适应生存环境。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①斑马、蝴蝶、壁虎、变色龙、尺蠖蛾等动物的保护色。

②枯叶蝶、竹节虫、尺蠖的拟态。枯叶蝶的样子像枯死的褐色树叶,竹节虫象幼嫩的竹子茎,尺蠖幼虫的形态象树枝。

③羚羊、斑马的奔跑。猎豹、瞪羚——天生仇敌,它们同样都是为了速度,放弃向强壮进化。

4.查阅地雀与达尔文的资料、查阅人类进化的资料。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研究了两种地雀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地雀在生物进化可是一种标记性的生物。关于地雀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想了解一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况可以介绍或让学生在电脑上查阅一些与地雀相关的资料。

2.谈论地雀与达尔文。

生物学家提到地雀,必定谈论达尔文,谈论达尔文也必定谈论地雀。地雀也称达尔文雀,生活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厄瓜多尔以西约1000公理处的加拉帕格斯群岛。它们的喙因外形独特而闻名。这些地雀曾使一个多世纪前经过此地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深思,催生了进化论。

⑴ 达尔文对地雀的研究。达尔文正确地推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这些雀类都是由南美大陆的那种雀变来的。由于岛屿由于群岛位置独特,气候多样,生态系统复杂,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任其选择,加之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一方面,在与大陆的鸟群隔绝的情况下,它们的后代容易保留变异;另一方面,它们的后代选择了不同的环境,自然选择迫使它们去适应这些环境,适应的结果使它们的后代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变成了不同的种类。

⑵根据课堂进展选择学习——关于地雀研究的新进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生物学家格兰特夫妇多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研究地雀,他们最近发现地雀(达尔文雀)进化神速的证据。在特定的生存竞争中,地雀能在2003、2004两年内改变喙的形态。

3.达尔文故事会。

大部分同学都准备了达尔文故事,请同学们推荐几位同学或自告奋勇上讲台讲解达尔文的故事,可以拿书,要求不要照着读。

4.总结达尔文的伟大成就。

5.永远的探索。

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面临的挑战,是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

达尔文一生中遇到的阻力与挑战数不胜数,大部分来自于宗教领域;同时他还面临着来自科学养同行的反对,但是达尔问最终还是完成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奠定了目前获得公认的自然选择学说。但这并不代表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能结实一切进化现象,不面临新的挑战,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有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必要。

6.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现在长颈鹿的长颈原因。

7.小组交流关于人类进化的资料。人从哪里来?生命从哪里来?人是怎样成功地进化为智慧生命的?先在小组内汇报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情况,各小组将资料装订成册,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8.运用想象对未来人的演变趋势进行推测。学生可以将想象的人设计出来,汇报时展示,并说明理由。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教案



教学目的: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解释。

2、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

4、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5、敢于大胆想象。

6、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烧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气球、带盖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铜球、铁环、开水、冷水、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烧开水》一课,从中观察到水在加热时,水位逐渐上升。今天我们来学习《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推测,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再在小组里充分讨论,然后再动手做实验。

2、实验操作

(1)实验一:用烧瓶、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和水组装一个实验。当点燃酒精灯时,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熄灭酒精灯后,水位逐渐下降回位了。

(2)实验二:用水槽、烧杯、玻璃管、小瓶、开水、冷水、红墨水组装一个实验。(让学生根据上述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然后,再教师指导。)当把小瓶放入烧杯里的开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上升。当把小瓶放入水槽的冷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下降。

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水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3)实验三:用热水、冷水、分别装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油和牛奶仿实验二的方法做。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

(4)实验四:用酒精灯、冷水、铜球、铁环、铁架台等。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铜球就不能穿过铁环。再把穿不过铁环的铜球放入冷水中浸一下,铜球又能穿过铁环了。

(5)整理实验事实,填写表格。(教材36页下面)

(6)讨论:根据上面一系列实验的现象,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热胀冷缩的例子。

3、分析课本37页下面的图意,加深对热胀冷缩的理解。

教学后记: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鄂教版小学科学《鸭和鸡》教案”一文,希望“鄂教版小学科学《鸭和鸡》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科学优秀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