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fwR816.CoM阅读延伸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课堂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

(1)可以怎样分竹笋?

(2)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1、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除法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2、除号的由来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除法算式:12÷4=3

3、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12÷4表示什么?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4、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 )个。 12÷3=4 12÷6=2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1、基本练习

2、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 ) 15÷5=3读作:( ) 6÷2=3读作:( ) 16÷4=4读作:( ) 9÷3=3读作:( )
3、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4、辨析练习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1、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除法算式:20÷4=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3、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 )盘。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 每份2个,分成了( )份。 每份3个,分成了( )份。 每份6个,分成了( )份。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3、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 )个4。 20里面有( )个5。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6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1、解读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请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据乘法意义来分:2个2个地数,8里面有4个2。 2×4=8,4个2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炼不同分法的共同意义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组。 12里面有6个2。

2、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 摆( )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一文,希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例3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