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儿童与发明》教学设计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是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也会提高。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也许以下内容“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儿童与发明》教学设计”合你胃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奥运录像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场面你看到过吗?谁能说说开幕式上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四大发明)

2、师: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儿童一些小发明说起。(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fwr816.cOM展读推荐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金翅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父母对孩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我们要走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初步浏览了本单元的课文,谁来说说,这几篇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亲情,走进爱的世界。

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感受着父母给予我们默默无闻的爱,这是我们感受最深切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金翅雀》,也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

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金翅雀的相关资料,谁来说说关于金翅雀你都了解了些什么?(学生简单交流)

二、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

4.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检查预习第二项。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章内容。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亲、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结合中心话题,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描写人物心情的语句

如在描写父亲为孩子的安全担忧的时候,文章运用了“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随着儿子爬树危险性的不断升级,文章又运用了“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接下来,担忧的情绪更加严重,“听到这里,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树枝”。

而孩子“仍在饶有兴趣地说着”,说这件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

对照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情和父母心情的变化,看看他们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于文章中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精读最后一段,猜测故事情节。

让学生再细致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引发学生猜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呢?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打断他呢?

四、回顾全文,联系生活谈感受。

回顾整篇文章,说说你读完此文后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五、课堂词句积累。

教师出示课后词语,让学生观察,这类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提心吊胆 忐忑不安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心不在焉 心平气和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积累在书上。

六、拓展阅读。

《悠悠寸草心》、《拐弯处的回头》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翅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既讲述了孩子找鸟窝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还并行着一条线就是父母的心情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体会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描写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词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真诚的爱。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词句,来感悟文章主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句诗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自古以来,父爱母爱广为人们歌颂,今天我们来读读托尔加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描写的。

二、检查预习,铺垫教学

1、出示预习提示

A.利用工具书来读准生字的读音,查出生词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

B.说一说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各小组内交流学习,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树冠 树巅 蜷腿 气氛

硬邦邦 毛茸茸 战战兢兢

心不在焉 聚精会神 提心吊胆 天真无邪

2、请每组的c同学来说一说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多让几个学生来说,注意小组的分配。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中心话题: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想你们通过读课文,一定对那种真挚的情感感受很深,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体会吧。

第二课时

一、深入学习,感悟中心

出示中心话题: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各小组的d同学来发言,找出描写父母和孩子心境的语句,并谈谈感受。

描写心境的语句

父母:A.“母亲抬起头,瞪大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

B.父亲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孩子:a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

(看得出天底下每个母亲都是最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哪怕孩子讲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母亲也是瞪大双眼地听着,而父亲显然很疲劳,而且没有心情听这个话题。孩子对于负心的态度很不满意,于是又重复了一遍以引起注意,因此父亲不得不聚精会神地听,这时孩子才算高兴起来。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今天的发现。)

让学生体会读,读出孩子渴望倾听的欲望。

父母:C.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

D.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E.父亲和母亲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

F.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在孩子津津有味的讲述中,父母好像亲眼看到了孩子艰难的爬树过程,因为孩子越爬越高,所以父母才会提心吊胆,以至于战战兢兢甚至于心脏停止了跳动,但又毫无办法,只能让儿子继续往上爬。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让学生感情朗读孩子爬树的过程,读出孩子爬树的艰难,尤其是孩子的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一定要认真理解,体会父母的担心。

孩子:b.“孩子饶有兴趣地说着。”

c.“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

d.“他心境坦然,非常高兴。”

孩子并没有注意到父母心情的变化,只是陶醉在自己发现鸟蛋的欣喜中,也完全意识不到危险的处境。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孩子那份纯真的喜悦和淳朴的爱心。

二、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本文语言自然纯朴,通过一个普通的故事表现了孩子对动物喜欢和爱护,更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发自肺腑的关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猜想一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

让学生合理想象。

此项设计主要是考察学生预习时对生字、多音字的掌握

要求叙述时语言简练,条理清楚,意思完整。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父母和孩子的心境可以对比着去读,这样更好理解人物的感情。

这里有一处对比:松树的又粗又高,孩子那小小的身体形成对比。因此孩子爬树是那么的艰难,以至于用了很长时间,中间不得不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了三次。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一个读孩子爬树的过程,一个读父母的心情变化。

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能清晰地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1、唤醒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2、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

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

教学重点:

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课文内容。

2、理解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昆虫的世界》,并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近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它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昆虫记》。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就是其中一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动画,学生听读,并观看情景画面,初步感知全文。

2、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手。

3、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哪些及看得快的经验。

4、归纳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法的要求

⑴去粗取精;

⑵扫描跳跃阅读;

⑶思维集中;

⑷眼脑直映。

教师介绍:快速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常写哪些内容呢?

内容

⑴形态特征;

⑵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

⑶种类及分布等。

特点:一般一段有一个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词。

5、再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具有怎样的特征?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介绍拟人手法: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作者善于描写,并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展示: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语言、行为、个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动、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画出文中的拟人句,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3、一组推举一人介绍。

4、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仿写。

例: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穿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贵妇人。

仿句:每当下雨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蛙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四、联系生活,自主表达

同学间相互交流,讲解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看谁抓住特点讲得又具体又生动。并回答,怎样才能让你的讲述生动又有吸引力。

五、布置作业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西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悟面对贫困,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精神的生活态度。

2、 品味课文形象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了解西墙的变化所蕴含的科学常识,体会生活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西墙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含义深刻的字句。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阅读课文,本文写了什么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要求在文题前加上动词即可。“ 西墙”

2、除了加固西墙外,还有哪一堵墙需要加固?

3、为什么要加固东、西墙?自由散读

加固西墙(保护、修葺等均可)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是深入感悟的基础,让学生充分阅读。

二、研读课文

1、“我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种草和爬山虎的方法为什么能够奏效?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东墙:帮助邻家造房子来挡住风雨;西墙:石灰-草帘子-种草-种爬山虎。

介绍石灰、草和爬山虎的功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明白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深入探究

1、照理贫苦的生活留给人的回忆是苦涩的,从文中你能读到作者的这种感情吗?

2、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为什么?用文中的字句加以说明。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理解“西墙”的深刻内涵。圈画字句,讨论分析。

例如:作品中对草、爬山虎的描绘,充满诗情画意。把肆虐的风雨写得如一个恶作剧的孩子等。

“西墙” 是“我” 贫困生活的记忆,更是一家人积极生活态度的见证。 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体会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的妙处,进而感悟作品流露出的顽强乐观的精神。

本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引导。

四、布置作业

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学以致用,通过模仿写作来巩固理解,同时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五、思路点拨

1、以朗读促思考。

朗读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的语段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整体把握作品基调、人物的思想感情) 哪些字句、语段特别耐读,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落,品味字词句的深刻内涵)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圈画字词,品读感悟。

分别圈画文中描写风雨、西墙的词语 这些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重点圈画、比较种上草、爬山虎后西墙变化的词语 从这些变化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作品的主题

说明:两种思路均为教学的侧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六、练习

1、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摘录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

3、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你能讲出一两个你生活中有科学的事例吗?请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反思:

“西墙”是一堵土墙,土墙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用土造起房子,造房子用土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预备年级学生而言是缺少感性认识的。因此要他们凭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的丰富内涵,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会因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而显得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过程须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设计从题目切入:课文围绕“西墙”写了一件什么事?加固“西墙”。为什么要加固?是怎样加固的?这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通过阅读来填补他们的认知空白,比如第一节就对加固的理由说得明白而形象,要紧扣字词品读。进而提问:为什么这种方法可行?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也不是学生在课堂上用一两句话能够解释的,不妨设计作为教师的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帮助老师来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再提问:面对生活中这样一件大事,“我们一家人”的心态是怎样的?由于缺少对贫苦生活的感性认识,学生们可能会因作者对种上爬山虎后的西墙的生动描写而对西墙充满向往,认为这样的生活是诗情画意的,并不能体会到这一家人能以苦为乐的根本原因。因此此时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沉浸到“我”的生活中去,和“我”一起走这样一段生命历程,进而逐步体会西墙的象征意义和作品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了解一些科学道理。总之,对于课文的难点重点,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引导,保证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切忌越俎代庖,教师贴标签式的分析课文。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简单认识作者

三、整体感知全文

1、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如:感动、敬佩)

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难。

3、理清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点→带信返程→一个个牺牲

(充满希望)(沮丧)(悲壮)

四、深入探究

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

①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②文中的“悲”,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

请用悲壮的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

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

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④斯科特一行体现了哪些伟大精神。

2、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金明确答案

3、教师明确答案

①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②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③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

④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心

4、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是高尚的。

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5、全班讨论: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精彩语句品味

请朗读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六、思维扩展

1、展示三幅人类历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并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段话来评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2、全班朗读里根的这段话。

3、说说你对英雄的认识。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英雄人物及相关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总结全文

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送学生两句话,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

1、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2、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

八、课外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3、阅读推荐书目

《鲁宾逊漂流记》笛福《英》

《老人与海》海明威《美》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探索乐园》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8、7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数字密码的组成规律的过程。2.掌握数字密码的组成规律,知道数字密码的一些用处。3.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体会数字的价值。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的钥匙,并引出密码锁。分别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或物品见过密码锁,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

师:对,这些都是用来开锁的钥匙。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锁是不用钥匙的,你们知道是什么锁吗?

生:密码锁

师:谁知道什么地方或物品上经常用密码锁?

学生可能说出:保险柜、保险箱、旅行箱,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那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东西上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旅行箱上见过三位数的密码锁。

●我在保险柜上见过六位数的密码锁。

●有的保险柜上的密码锁是8个数字。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交流。师:那谁知道旅行箱上为什么用密码锁,而不是钥匙锁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不怕丢钥匙。

●能够保密,别人不知道密码开不了,也不能仿制。

……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用一定个数的数字组成密码,可以有许多变化,也就是可以组成许多密码,即使你知道了密码锁是几个数字,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密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字密码锁的秘密。

板书:数字密码锁

二、探索密码锁

1.提出探索由两个数字组成多少个密码的问题,让学生分别写出0打头和1打头组成的密码。

师:现在,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最简单的情况。假如数字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用0打头时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密码,然后交流,得出:

用0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00、01、02、03、04、05、06、07、08、09

板书:0打头——10个

师:再用1打头,写一写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完后交流,得出:

用1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板书:1打头——10个

师:想一想,用2打头,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生:10个。

2.分别提出:用3、4、5、6、7、8、9打头各能组成多少个?一共能组成多少个?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得出:10×10=100(个)师:分别用3、4、5、6、7、8、9打头呢?

生:分别可以组成10个

师:一共10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打头都能组成10个密码,那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

生:一共可以组成100个。

教师板书:10×10=100(个)

3.教师谈话并告诉学生用三个数字组成1000个密码,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推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写出几组密码,推算得出:用0到9的10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的密码,可以组成100个,那你们想知道,用这10个数字组成三个数字的密码,能组成多少个吗?

教师板书:10×10×10=1000(个)

师:可以组成1000个,你们知道是怎么推算出这个结果吗?同学合作,试着推算一下。

学生先自己推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推算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准确性。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推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说法:

●组成密码的数字都可以是0、1、2、3、4、5、6、7、8、9的十个数字。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0,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00、001、002、003、…009共10个密码。

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1,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10、011、012、013、…019共10个密码;……,所以第一位数字是0的密码共有10×10=100(个)

同样第一位数字是1,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2,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9,也有100个,所以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共有10×1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可以组成10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在每个密码后面再加一个数字,都能组成10个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任一个数打头,后面都能组成(10×1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10×10=1000(个)

只要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给以鼓励,然后教师参与交流。小精灵儿童网

5.简单说明1000个密码与密码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计算偷偷打开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箱需要多少时间。算完后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推算出了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个。大家知道,一个密码箱只有一个密码,也就是说,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锁只是这1000个密码中的一个。所以知道密码的人,很容易就打开了,不知道密码的人,要想偷打开箱子,可就难了,你们知道难在哪吗?

生:他得一个一个地试。

师:对,要一个一个地去试,这样就有可能要试1000次才能打开。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每试一个密码要10秒钟,试1000次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结果。

1000×10÷60÷60≈2.7(时)

6.告诉学生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000个,让学生计算打开这样一个密码锁需要多少天。师:不知道密码,要想打开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就要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重要的文件箱,都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这样的密码有1000000个(板书:1000000个),不知道密码的人,想打开箱子所花的时间会更多。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试一次的时间仍然是10秒,那么打开一个六位密码锁要用多少天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1000000×10÷60≈16666(分),

16666÷60≈277(时),

277÷24≈11(天)

师:可见,数字密码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因为打开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锁会用很长时间,因此就增加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所以人们常把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放在安全可靠的密码箱中,防止泄密或丢失。

三、汽车牌照问题

1.让学生自己读书并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推算的。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数字密码问题,实际上是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数的组成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看汽车牌照问题。试着计算可增加多少个车牌号?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生: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000(个),在这些数码前面增加一个字母,就可以增加1万个。

四、电话号码问题

提出电话号码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交流时,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私人汽车发展得很快,全球的电话拥有量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着。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书中79页电话号码增位问题。这个问题较难,试一试!可以同桌商量。

同桌讨论,试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参与。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由五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100000(个),把10万个数码每个后面增加一个数字,可增加10个数码。所以,一共可以增加100万个,即:10000×10=1000000(个)

●电话号码没有0打头的,所以要去掉0打头的,所以,五位数的电话号码有10×10×10×10×9=90000(个),变成六位后是10×10×10×10×10×9=900000(个),增加了810000个。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Lesson5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会拼写单词dishes盘子、 clean干净、 dirty 脏、 wash 洗、 dry擦干。

This is ______.这是____.These are _____.这些是____.

【能力目标】

能区分中外饮食的不同.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劳动、做家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句型 This is ____.These are ______. 及单词dishes ,clean, dirty ,wash ,dry。

三、教学准备:

实物(水、盘子等) 、单词卡片、光盘等。

四、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感知——实际操练——联系生活实践,这三个主要环节来突破重点难点。

(一)热身复习:

A.复习上节课学的歌曲 "In the bathroom"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B.用大卡片复习房间以及房间里的物品。

(二)新课

1.师生谈话引入课题Time for supper!

In this class,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supper. Answer my question:

(1) How many people in your family ?

(2) Who makes supper ?(My mother makes supper.)出示课题,领读一遍。

(3) Do you help your mother make supper?

(4) Do you wash the dishes?

(5)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supper? Let's see Jenny's supper.

2.看光盘:part 1 :Time for supper !

提出问题:What did you hear?1)It's 6:00. 2)Time for supper. 3)Jenny and Li Ming are hungry. 4)Mrs.Smith is cooking meat and vegetables. 5)Jenny helps her mother make supper. 6)She needs some vegetables.(cabbage, peas, onions, carrots)

师出示上四个单词图片,领读并板书四个单词和This is_______.出示四幅蔬菜及位置图片,问:What's this? Where is it?

再看光盘,学生跟读,训练学生的听力,掌握准确的发音。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们能通过听标准的示范,模仿并练习从而学会发音。

然后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教师领读,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单词的发音,记忆单词及句式。

3.演示part2:Let’s wash the dishes .

用实物演示单词,一边洗盘子,一边说下面的话:

These are dishes. dishes.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These dishes are dirty.dirty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Let’s wash the dishes in the sink.wash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Now I’m washing the dishes.(对自告奋勇者说) please help me wash the dishes .

Now the dishes are clean. clean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Look! Here's a towel. I dry the dishes.dry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看光盘,跟读一遍。打开书齐读part2.分组读。读的好的加一颗星。

(三)趣味操练

1.小组实践表演part2的对话,练习句型。

提醒学生注意,对话可以加进自己的内容,不一定和原文一模一样。

2.补全单词

ca______age p______s oni ______ s ca ______ ots

3.选择

( )1.I’m washing the dishes.

A .What’s Li Ming doing? B. What are you doing? C.What are they doing?

( )2.It’s 6:00.

A .Where is Li Ming? B.What time is it? C. When is supper ?

( )3.Sure.

A Is it yours? B May I help you ? C.what's your name?

(四)检查理解情况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Read the text four times, then recite it.

2.Make supper this evening by yourself, then wash the dirty dishes.

冀教版六年级数字密码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8、7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数字密码的组成规律的过程。2.掌握数字密码的组成规律,知道数字密码的一些用处。3.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体会数字的价值。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的钥匙,并引出密码锁。分别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或物品见过密码锁,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
师:对,这些都是用来开锁的钥匙。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锁是不用钥匙的,你们知道是什么锁吗?
生:密码锁
师:谁知道什么地方或物品上经常用密码锁?
学生可能说出:保险柜、保险箱、旅行箱,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那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东西上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旅行箱上见过三位数的密码锁。
●我在保险柜上见过六位数的密码锁。
●有的保险柜上的密码锁是8个数字。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交流。师:那谁知道旅行箱上为什么用密码锁,而不是钥匙锁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不怕丢钥匙。
●能够保密,别人不知道密码开不了,也不能仿制。
……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用一定个数的数字组成密码,可以有许多变化,也就是可以组成许多密码,即使你知道了密码锁是几个数字,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密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字密码锁的秘密。
板书:数字密码锁
二、探索密码锁
1.提出探索由两个数字组成多少个密码的问题,让学生分别写出0打头和1打头组成的密码。
师:现在,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最简单的情况。假如数字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用0打头时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密码,然后交流,得出:
用0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00、01、02、03、04、05、06、07、08、09
板书:0打头——10个
师:再用1打头,写一写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完后交流,得出:
用1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板书:1打头——10个
师:想一想,用2打头,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生:10个。
2.分别提出:用3、4、5、6、7、8、9打头各能组成多少个?一共能组成多少个?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得出:10×10=100(个)师:分别用3、4、5、6、7、8、9打头呢?
生:分别可以组成10个
师:一共10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打头都能组成10个密码,那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
生:一共可以组成100个。
教师板书:10×10=100(个)
3.教师谈话并告诉学生用三个数字组成1000个密码,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推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写出几组密码,推算得出:用0到9的10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的密码,可以组成100个,那你们想知道,用这10个数字组成三个数字的密码,能组成多少个吗?
教师板书:10×10×10=1000(个)
师:可以组成1000个,你们知道是怎么推算出这个结果吗?同学合作,试着推算一下。
学生先自己推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推算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准确性。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推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说法:
●组成密码的数字都可以是0、1、2、3、4、5、6、7、8、9的十个数字。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0,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00、001、002、003、…009共10个密码。
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1,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10、011、012、013、…019共10个密码;……,所以第一位数字是0的密码共有10×10=100(个)
同样第一位数字是1,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2,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9,也有100个,所以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共有10×1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可以组成10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在每个密码后面再加一个数字,都能组成10个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任一个数打头,后面都能组成(10×1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10×10=1000(个)
只要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给以鼓励,然后教师参与交流。小精灵儿童网
5.简单说明1000个密码与密码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计算偷偷打开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箱需要多少时间。算完后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推算出了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个。大家知道,一个密码箱只有一个密码,也就是说,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锁只是这1000个密码中的一个。所以知道密码的人,很容易就打开了,不知道密码的人,要想偷打开箱子,可就难了,你们知道难在哪吗?
生:他得一个一个地试。
师:对,要一个一个地去试,这样就有可能要试1000次才能打开。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每试一个密码要10秒钟,试1000次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结果。
1000×10÷60÷60≈2.7(时)
6.告诉学生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000个,让学生计算打开这样一个密码锁需要多少天。师:不知道密码,要想打开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就要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重要的文件箱,都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这样的密码有1000000个(板书:1000000个),不知道密码的人,想打开箱子所花的时间会更多。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试一次的时间仍然是10秒,那么打开一个六位密码锁要用多少天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1000000×10÷60≈16666(分),
16666÷60≈277(时),
277÷24≈11(天)
师:可见,数字密码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因为打开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锁会用很长时间,因此就增加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所以人们常把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放在安全可靠的密码箱中,防止泄密或丢失。
三、汽车牌照问题
1.让学生自己读书并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推算的。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数字密码问题,实际上是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数的组成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看汽车牌照问题。试着计算可增加多少个车牌号?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生: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000(个),在这些数码前面增加一个字母,就可以增加1万个。
四、电话号码问题
提出电话号码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交流时,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私人汽车发展得很快,全球的电话拥有量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着。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书中79页电话号码增位问题。这个问题较难,试一试!可以同桌商量。
同桌讨论,试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参与。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由五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100000(个),把10万个数码每个后面增加一个数字,可增加10个数码。所以,一共可以增加100万个,即:10000×10=1000000(个)
●电话号码没有0打头的,所以要去掉0打头的,所以,五位数的电话号码有10×10×10×10×9=90000(个),变成六位后是10×10×10×10×10×9=900000(个),增加了810000个。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儿童与发明》教学设计”一文,希望“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儿童与发明》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