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会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那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为此,小编特意呈上“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说教材
课 题: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说: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图形图象的浏览,选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第七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的第六节。由于这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也就是在新课标中提到的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课内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也就是说必修课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的发挥。而对于其中选修的本册多媒体知识内容,新课标要求本知识块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和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对于这一大章《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内容提出三个明确目标:1、了解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动画等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等;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对信息进行采集,了解其基本原理;3、能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选择适当工具和方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鉴于以上总目标,在前面几次课中,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及几种具体的多媒体素材即声音与视频的基本使用与处理。这次课我就要带领学生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来实现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及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 使学生初步了解图片浏览软件ACDSee的程序界面结构;
b. 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c. 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
2.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a. 增强学生祖国河山的热爱
b.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会用多媒体信息表达思想的意识。
○说:由于前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这章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加工信息,本次课就是建立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看图软件ACDSee的基础上的,因而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ACDSee程序界面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的网页制作及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内容时,(即在有信息呈现需求时)要使用大量的图片,对图片的选择和加工这就是这次课要实现的另外两个知识目标: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及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上两个知识目标为主线,把第一个知识目标融进后两个知识目标中去体现。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自我实践与探索,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倡学生主动去发现ACDSee软件的一些其它功能,达到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呈现给学生若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国风景名胜图,并让学生踊跃识图交流对风景名胜的了解,在大家一起感受祖国风光的同时,激起学生浏览图片的欲望,从而推进教学计划,学生在认知与兴趣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同时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以及对更多地了解祖国名胜,感受祖国风情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说:基于上述的新课标以及教材的要求,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这是以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学难点:
用ACDSee转换文件格式。
○说:图形图象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多样,较复杂,怎样在适合自己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文件格式,为什么要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是学生不易弄清楚的问题。
二、 说教法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说: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那么在本次课中,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不同特征与要求内容,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其中,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演示法为学生学习理请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说:这次课的具体实现我是将学生带在我校的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来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 说学法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我认为,学法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言的,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本次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二年级,通过高一年段必修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思维习惯,但这种思维习惯是信息技术课对学生长期要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一再强调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本次课仍旧提倡学生用自主实践探索的方法去学习。

fwR816.cOM品读分享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表格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word这个主题的展开。学生在学习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继续学习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们对于word的了解,更能体现word的 “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本课是word中的“表格设计”,具有6个部分组成,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前4个部分,这节课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设计”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润色,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润色。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⑴.认知结构目标,获取表格的新知识,并让学生能把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能为他们平时生活常用的表格来建一张表格。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培养科学素质中提高计算机能力,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
2. 重、难点
⑴.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练掌握对于表格的润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从“感知 模仿 迁移 运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地。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输入。也就是直观教学法,详细地对学生讲解对于表格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积极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选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然后选主菜单上“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打开浮动工具条,单击“合并单元格”,这样,这两个单元格就合二为一了。

同样将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合并,再将第一行的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骤基本同上。
3.表格的润色。
⑴设置表格线颜色

为了显示出表头部分的表格线,可以将表头的表格线设置为与斜线相同的绿色。选定表头的所有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然后在“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中选择“鲜绿”。接下来注意要点击右边预览图的中心,使方框中纵横的两条线变成绿色,才能使选定的颜色更新。
注意:现在的“应用范围”是“单元格”。完成后,单击“确定”。
⑵.设置表格的底纹
选定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选择底纹选项,然后选择所需要的颜色,完成后,单击“确定”。
第三步:实践。学生在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训练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
第四步:反馈。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在实践中的困难,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获得成功的结果奠定基础,特别是对于后进生,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极态度。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创建索引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本节在书中的地位:
索引是使用表数据很重要的基础,本书后面的很多章节如“数据检索”、“多表操作”、“多表查询”、“多表视图”等基本应先对表建立索引,因此,本节将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2、教材处理:
在本节教材上,只介绍混合索引的建立而没有介绍单索引的建立,为不引起学生的混淆,因此课堂上只在索引文件类型中对单索引将只顺带提过,不做介绍。但我认为教材中也有三点不足,并做如下处理:
第一、本节书上介绍的顺序为索引的概念、索引的类型、索引的建立、索引文件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索引文件有不同的建立方法,因此,我认为先介绍索引文件的类型,再介绍不同类型索引文件的建立方法,这样更有条理,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第二、在书中,“索引名”和“表达式(关键字)”均用相同的字符,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使用不同的字符来表示它们,使学生加以分清。
第三、教材上没有明确每个混合索引文件可以包含多条索引,在课堂上应强调指出。
3、教学重点处理:
结构索引及一般混合索引的建立,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技能目标,在这点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机房演练结合,务必使每个学生都掌握。
4、教学难点处理:
使学生理解索引名和表达式(关键字)的意义,理解索引名和索引文件名的区别与联系。这点可以通过举例,强化学生的理解,如:对xscj01.dbf的德育、语文这两个字段建立索引,索引名可以用dy和yw,表达式就用这两个字段名使学生理解索引名是该条索引的名称,它与内存变量名基本一致;而对于索引文件名和索引名的区别与联系,可以用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给予指出,如上例,建立了结构索引文件xscj01.cdx,它包含了两条索引,这两条索引的索引名是dy和yw,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基本能够突破这两个难点。

二、学情、学法、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可以很熟练的使用各种方法、按照各种条件来显示表的数据,学得好一些的学生已经有了“如何按照某一顺序显示表数据”的这种学习欲望。
2、学法教法应用:
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采用理论教学与演练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用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如索引的概念、索引名,索引表达式、索引的类型、索引文件的类型等,,用理论教学的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演练结合用于实践方面的教学,如结构索引及一般索引的创建,由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跟着练习,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新课。
2、索引的概念:强调索引是一种逻辑排序而非物理排序。
3、索引的类型:
主索引:数据库表、值不重复的字段才能建主索引,而且每个表只能建一个主索引。提问:“入学成绩”字段能否建立主索引?
候选索引:值不重复的字段才能建候选索引,每个表可以建立多个候选索引。
普通索引:任何表任何字段都可以建立多个普通索引,它是visual foxpro建立索引的默认类型。
索引:创建条件与普通索引一致,但在索引中,只包含表文件中第一与索引关键字相匹配的记录。举例:若对“性别”字段建索引,则结果索引最多输出两条记录(第一条“男”的记录与第一条“女”的记录)。
4、索引文件的类型:
A) 单索引文件:扩展名idx
B) 复合合索引文件:扩展名cdx
a、结构索引:索引文件名与表名同
b、一般混合索引:索引文件名与表 名不同
5、索引的创建:(电脑演示)
A) 结构索引的创建
a)方法一:使用表设计器。
步骤:打开表;
打开表设计器;
进入“索引”选项卡,输入相应的参数;
(在这一步中强调“索引名”和“表达式”的区别)
保存表结构,索引创建完毕。
提问:创建后磁盘上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是什么?
b)法二:使用命令
index on <表达式> tag <索引名>for<条件> [DESCENDING]
参数说明:
关键字:一般是字段名或与字段有关的表达式
索引名:指该条索引的名字
OF <索引文件名>:指定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
FOR<条件>:指定索引记录输出的条件
DESCENDING:指定索引顺序为降序,缺省为升序

B) 一般混合索引的创建(使用命令)
index on <表达式> tag <索引名> for <条件> of<索引文件名>for<条件>[descending]
参数说明:
关键字:一般是字段名或与字段有关的表达式
索引名:指该条索引的名字
索引文件名:指定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
FOR<条件>:指定索引记录输出的条件
DESCENDING:指定索引顺序为降序,缺省为升序(在这里强调索引名与索引文件名的区别,指出一个索引文件里可以建立多个索引)
6、学生练习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不同类型的索引文件。
7、总结:强调<索引表达式><索引名><索引文件名>的区别;
8、作业:p111 9.6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模版


这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模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 )信息技术教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 )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 )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 )是( )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 )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 ( )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 )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 ( )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
(2) 学生通过 ( )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
(3) 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 )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 )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 ) ;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 ) 技巧,并做到与 ( )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 )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 ) ;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 )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 )。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 )。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 )游戏(播放 ( )视频、播放( ) 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 ) ,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 )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 ( ) ,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 ( ),这是与 ( )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 ( )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 ( )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 )练习。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
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谢谢各位评委!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信息;

2. 使学生了解信息革命;

3. 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

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接触计算机;

现代人的三大基本技能:会使用计算机、会说英语、会开汽车。

二. 新课:

(一) 信息与信息革命

(1) 概念“信息”教学:

先列举一些实例:蚂蚁的触角传递一种信息;红绿灯代表一种信息;VCD碟片上的空容是一些信息。等等。

揭示: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达的实际内容。

(2) 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

以列表的形式板书如下:

信息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特征

语言的开成

创造了文字

造纸、印刷术的发明

电话、电报 电传播信息

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

多媒体信息和网络信息

在讲解前五次信息革命时,讲清楚当时产生革命的背景、简单过程。在讲解第六次信息革命时,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应努争取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

(二) 现代信息技术

1. 简单回顾六次信息革命,揭示概念:“IT”——信息技术;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电脑之父”——冯。诺依曼。

2.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揭示“摩尔定理”(IT第一定理)。

3. 网络时代的来临:1969年11月12日中午。

4. INTERNET无国界、地球村。

三. 小结

1. 信息

2. 六次信息革命

3.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

四. 学生活动

做作业:p15 1—4题。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人类历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语言②文字③造纸术和印刷术④电传播⑤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⑥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

在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了比物质材料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

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

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随着微电子工业水平的不断增加,单位面积集成电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这种势头。

Internet 是无国界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机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国。

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3.计算机基本结构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4.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之为中央处理器(CpU)。

5.存储器

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时制位称为一个字节。

单位换算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RAM中数据全部丢失,可读可写。

内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但只能进行读操作。

存储器 硬盘:可读可写 几十个GB

外存储器 软盘:可读可写 1.44MB

光盘:只读不写 650MB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作用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除此之外,还有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扫印机、音箱、绘图仪。

7.软件的概念及分类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8.系统软件的功能

主要用于计算机内部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以及计算机程序的翻译、编辑、控制和运行等,它能使用户方便地操作计算机,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语言编译系统等,其中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 、UNIX 、Windows 、Netware 、Windows NT、Windows2000、Linux。常用的高级语言有:FORTRAN 、BASIC 、COBOL 、pASCAL 等。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Dbase、FoxBase、Foxpro 、Oracle 、Sybase等。

9.应用软件的功能: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常见的有word、Excel、商品流通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

10.知识产权。

11.信息安全。

12.信息的使用规范。

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基础

1.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操作系统的英文名字为“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为了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而编写的一种软件。它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接口程序,是由指挥与管理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程序模块和数据结构组成的一种大型软件系统。其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界面。

2.常见的操作系统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 、DOS、OS/2、Mac OS 和Unix等。

3.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按计算机用户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

按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可以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

注意:DOS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而网络操作系统一般是多作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常见的有:Unix、Netware、Windows、NT和Linux等。

4.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命名

文件是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一个完整的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加分隔符小圆点(“.”)再加扩展名组成,其中扩展名用以说明文件的类型。在Windows中允许使用长文件名,可以使用空格和汉字,但不能超过255个字符,不能使用下列字符 ? \ / : * | ”

典型的文件类型有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两种

文件类型

文件扩展名

文本文件

txt

声音文件

wav mid mp3

图形文件

bmp jpg gif pcx wmf

动画/视频

avi mpg

web

htm asp

5.回收站的使用

回收站是计算机在硬盘上开辟的一块空间,主要用来存放被删除的文件。当我们确认回收站里的文件不再需要时,可以利用回收站提供的还原命令使文件还原到删除前的位置。

第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要素主要有:通信主体、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

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照一定的协议,通过通信介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配上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根据通信的范围和距离,可以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主要有:①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②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③远程通信。

2.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64Kbps的国际线路连到美国,我国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形成四大主干网络。

① 中国含桥信息网(China GBN)

②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③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

④ 中国科技网(CSTNet)

3. Internet连接方式

①拨号上网:将计算机通过电话线路与当地的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即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服务器相连接。当然,拨号上网方式要求使用者必须在计算机上安装好网卡,在计算机与电话之间用调制解调器(英文名Modem,它有什么作用?)连接起来

②机顶盒上网:将电视机和因特网连接的新一代电子产品

③一线通上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在现有的电话上开始的一种集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于一体,用户可以通过一条电话线边打电话边发传真,边在网上漫游。

④ADSL上网: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通过一条电话线,可以为家庭、办公室提供宽带数据传输服务,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网上电视等。ADSL也可以与普通电话共存于一条电话线上,即可以一边ADSL传输,一边拨打电话。

4.www基础

www即World Wide Web中文译作万维网。www以其独特的超文本“链接”方式,方便地交互式图形界面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整个Internet系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超级链接(Hyper Link)就是HTML语言特殊的文字标记,隐含着一个URL(即统一资源定位器)

5.E-mail的基本概念:

E-mail即电子信函也叫电子邮件,它的地址是有固定格式的,如student @ school.com其中@是分隔符,必不可少,@前面部分是用户名,后面部分是接收并存放邮件的服务器名称。

6.BBS的使用

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中文名称叫做“电子公告板”

7.网页通常以.htm或.html作为文件扩展名,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有Dreamweaver 、Frontpag等。

第五部分 信息的数字化

1.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位(bit,又称“比特”),最基本单位是字节。信递信息的规则:当有n个比特时,可以表示的不同的信息单元个数为2n。

2.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必须掌握)

3.ASCII码的概念

ASCII(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128个符号。

Unicode:16位编码,即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

我国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GB2312:16位编码。

5.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

①位图图像:一幅16色分辨率的800×600图像要用少多个字节来存储?

②矢量图形:矢量图形是通过计算将一串线条和图形转换为一系列指令,在计算中只存储这些指令,而不是像素。矢量图形看起来没有位图图像真实,但矢量图形的存储空间比位图图像要小得多,并且矢量图形通过拉伸、移动、放大等操作,图形不会产生失真

③视频:1秒显示30帧,计算1秒钟640×480像素256色的视频存储空间?常见扩展名:avi、mpg、asf、wmv等

④音频:采样立体声1秒钟所需的存储空间?

常见扩展名:波形声音文件wav电子乐器MIDI(扩展名为mid)数字压缩音乐(文件扩展名mp3)等。

6.多媒体:

常用制作工具有:power point、Authorware、Director等。

第六部分 程序设计基础

1.宏的基本概念

宏是贮存在Visual Basic模块中的一系列命令和函数,并且在需要执行该项任务时可随时运行的程序。在录制或编写宏之前,应先制订计划,确定宏所在执行的步骤和命令。因为如果在录制宏时出现失误,对失误的纠正也将录制在宏中。

宏名称的首字符必须是字母,其他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等字符,宏名称中下允许有空格。

2.宏的基本操作(录制、查看、运行、为宏指定块捷键)

3.宏与VB

4.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①顺序结构:按语句先后次序依次执行的控制结构。宏都是顺序结构的。

②分支结构:又称选择结构。根据条件判断其是否成立,从而选择程序执行的方向,执行其中的一个分支。

③循环结构: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则重复执行循环结构中某语句序列功能,直到条件不成立,退出循环结构为止。

5.软件与软件工程和概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QBASIC分支结构程序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QBASIC分支结构程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QBASIC分支结构程序
一、教材分析
所选教材为四川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BASI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易于学习和掌握的计算机高级语言,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入门课。
该教材采用第三代BASIC--QBASIC,它是完全模块化、结构化的计算机语言,是学习程序设计较理想的入门语言,其中的分支结构程序作为高中会考的重要考试内容。
2、 课程的主要特点
(1) 突出算法的概念
(2) 全部采用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流程图则主要采用N-S结构化流程图
(3) 例题丰富,叙述通俗,便于自学
(4) 书中没有引入过多的有关高等数学的内容,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序的读者均可掌握本书的主要内容
3、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
a. 建立起程序的概念;
b.初步建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路;
c.掌握QBASIC的基本语句,等。
(2) 能力目标:通过程序设计的讲解、练习及上机运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QBASIC语言编程技巧和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实验上机操作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3) 发展目标: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4) 情感目标: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QBASIC语言这门学科更加热爱。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a.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基本结构之一分支结构程序;
b. QBASIC的基本语句等等;
(2)难点:
多重分支结构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
QBASIC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应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的几中方法:
(1) 讲授法(口述法);(2) 演示法;
(3) 实验法;(4) 谈话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5) 练习法;(6) 自学法;
(7) 比喻法;(8) 成果激励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上述几种方法往往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而是需要几种方法灵活地组合使用。
2、 教学手段
教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结合使用,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现状分析及学法指导
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学生刚从初中步入高中,对QBASIC语言非常陌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数学功底不好,但QBASIC语言这门课与数学又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肯定是非常有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
结合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状,除了教育学生养成“课前仔细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材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析,错误让学生议,实验让学习做,问题让学生自己主动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程序
1、 课时安排:教学总课时约为4学时,在这4学时中,用1-2学时上理论课(结合多媒体),用1-2学时在机房上机实验。
2、 教学进度:
第一节:上理论课(结合多媒体)
第二节:程序的初步练习(边讲边实践);
第三节:让学生独立在机房上机实验
第四节:综合练习并评价,结束全部内容。
3、 每课时的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2) 艺术精讲,启发诱导;
(3) 激活练习,培养能力;
(4) 归纳总结,加强记忆;
(5)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4、 板书设计。
五、教学效果预评估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牢固建立起程序的概念,进一步建立起结构设计程序的思路,掌握QBASIC的基本语句,掌握一定的QBASIC语言编程技巧和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实验上机操作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此外,学生还应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创建图形元件》


《创建图形元件》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FlashMX中的图形元件,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美育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学会创建图形元件,能根据自己的作品建立图形元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组合自己的图形元件。
认知目标:了解图形元件的概念,初步掌握新建图形元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新建图形元件,难点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组合自己的作品。
【教学准备】
机房的开放工作,学生人手一机,安装FlashMX软件。
【教学程序】
一、铺垫操作
1、开机。
2、打开Flash MX软件。
二、激趣导入
1、谈话
师:我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很快地做出几个相同的动画来,你们相信不?(打开多媒体教学程序“视频转播功能”,演示快速插入元件)
大部分学生惊讶地“哇”。
师:你们想和老师一样很快地做出几件相同的动画来吧?
生:想(齐)。
2、揭题
师:Flash中的元件包括可以反复使用的图形、按钮和动画,它们都存放在元件库中。可以想一下,一个动画中有反复使用的角色,如果不必每次都重新编辑和修改,将会节省多少时间呀。今天,我们就要先学习——创建图形元件。
(板:课题:创建图形元件)
[评析]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是操作训练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利用“小技巧”制作了几个相同的动画,学生的注意力会一下子被吸引,立即会对创作图形元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心里产生想学的欲望,进而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授知识的学习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三、学习新知
1、认识图形元件
⑴介绍(边介绍,边演示)
元件是Flash动画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可被反复调用,而且多次使用它不会明显增大文件的大小。按照功能和类型的不同,元件有三种:影片剪辑、按钮和图形。
⑵复习
师:说说新建影片文档有几种方法?
生1:有2种,执行“文件——新建”命令或用快捷键Ctrl+N,新建一个Flash文档。
生2:当启动Flash的时候,系统就自动建立一个Flash文档。
师:不错。(演示建立Flash文档。)
2、建立图形元件的方法
⑴直接演示(多媒体演示,学生观看。)
方法一: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弹出[创建新元件]对话框。默认的名称是“元件1”。如图:
为了与别的图形元件区分开来,需要将默认的名称改变为自己图形元件的名称。例如:
方法二:利用快捷键Ctrl+F8。也可新建一个图形元件。
单摆小球
此时,在动画制作的“舞台”已经从[场景1]变换到“单摆小球”图形元件编辑场景状态。如图:
“单摆小球”编辑“舞台”
⑵试试看
请学生根据演示内容,用两种方法创建新元件。
⑶展示
请两学生上台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图形元件的方法。
3、运用知识
⑴过渡
师:掌握了新建图形元件的方法,再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制作出漂亮的图形元件了。下面我们以《单摆小球》为例,了解一下图形元件的制作过程。
⑵演示
①师:这个元件由老师来创建,因为这个元件需要装饰,我们还没学过。(师边说边演示。)
A.绘制“小球”
第一步:在工具箱的[颜色]中设置[笔触颜色] 为[无]和[填充色] 为灰白渐变色如图:
第二步:执行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 ,移动鼠标到“舞台”中,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绘制成大小合适的圆。如图:
[试试看]学生绘制“小球”
B.绘制摆线
师:小球做好了,要使小球摆动还得有什么?
生:小绳。
师:对了,摆动的小球得有“摆线”,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小绳”。下面学习怎样制作“摆线”。
第一步: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 ,在 [颜色中] 设置[笔触颜色] 为[无]和[填充色] 为灰白渐变色 。
第二步:移动鼠标到“舞台”中,在圆形旁,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很窄的矩形。如图:
[试试看]学生自己制作“摆线”。
C.组合图形
师:小球和摆线做好了,下面要把它们进行组合。
第一步:选择工具箱中[箭头工具] ,分别拖动小球和摆线,重新摆放它们的位置。如图:
第二步:用箭头工具在舞台中拖动鼠标,画出一个矩形框,选中小球和摆线。如图:
第三步:执行[修改]——[组合],将选中的小球和摆线组合成一个群组对象。调整群组对象的位置到“舞台”中心。如图:
至此,“单摆小球”图形元件制作完毕。
[评析]利用多媒体教学网中教师机的视频转播功能进行示范操作,边示范边强调操作要点,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通过观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得比较全面、准确的感性认识,并以动手促进动脑,从而领会其中的操作要领。
四、小组合作
⑴过渡
师: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活动,在合作中我们要评出“合作奖”和“合作小能手”,看看哪一组或者哪一个人能获得这几项殊荣。
⑵活动
师:请学生拿出打开Flash,小组合作练习,制作“单摆小球”元件。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互相协作、探究学习,逐渐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并在协作学习中逐步学会合作技能,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强化学生的社交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自主练习
⑴操作
根据素材库的内容,确定作品的主题,选择自己作品中的图形元件,进行合理的创作。
[评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主要措施和基本途径。众所周知,对于计算机这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来讲,不动手实践,光靠纸上谈兵是学不会的。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才能把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教你一招
(有同学询问)在移动组合图形元件时,往往移动不到“舞台”的中心位置怎么办?
师:首先选中组合图形元件,按住“Ctrl”键+方向键,可以进行微调。
六、小结、表扬
根据生练习的情况,演示学生的作品,并对上课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以此激励学生。)
[评析]表扬好的作品,创设一个激励的情境,是鼓励学生的好方法。学生好胜心强,渴望自己独立思考得到结论,还能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如果通过思考产生新想法又得到鼓励或奖赏,就会促使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如果受到责难、惩罚,则会丧失自信心而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七、关机
(请独立关机。)
八、填写登记册
(生自主填写登记册。)
九、离开
(生有序离开教室。)

[教学后记]
1、 该课的特色之处
①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② 恰当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2、 该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有的学生对Flash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致使操作缓慢,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今后讲授新知识前,复习巩固旧知,确保新旧知识点的衔接。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初识


第一课 认识Word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技能方面: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保存文档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演示法。

3.自学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预期效果与备注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

教师小结: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

(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

(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教师提问:进入中文输入状态有哪几种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输入书中第92页例1中的文字。

教师提示: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学生观察、欣赏作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启动Word软件。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练习1。

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输入文字的任务。

通过展示Word编辑的作品,使学生对Word有一个感性认识。

学生可以归纳出Word的主要功能。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学生可以顺利掌握启动Word的方法。

学生可以完成任务。 

通过自学,学生可以掌握新建Word文档的两种方法,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栏可以简化操作,使操作变得方便、快捷。

学生可以正确回答问题。

一些学生常常在每行文字的末尾按回车键,教师应及时纠正。

(续表)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保存文档的方法(两种方法)。教师布置任务:

(1)试一试将这篇文章适当修改后,再次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

(2)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教师提问:怎样退出Word?

教师提问:如果在退出Word时,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应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2、3,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

用Word写一篇日记。

学生学习保存文档的方法,完成保存文档的操作。

学生演示保存文档的方法。

学生上机实践,得出答案,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

学生可以掌握保存文档的方法,完成保存文档的操作。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能掌握退出Word的方法。

学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对汉字输入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要加强指导。

学生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

第十九课认识Word

一、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二、启动Word

“开始”/“程序”/“MicrosoftWord”。

三、认识Word窗口

四、新建Word文档

方法一:“文件”/“新建”/空白文档/“确定”。

方法二:使用“新建”工具按钮。

五、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再按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结束。

六、保存文档

1.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确定”。

方法二:使用“保存”工具按钮。

2.另存文档

七、退出Word

初中信息技术《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学案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学案
一、教材分析
1 、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第 13 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主
要是作为“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这一系列知识的一个开篇,意使学生初
步认识以线造型,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手绘线条图像是一种实用性很强
的造型方法,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告诉每位观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本课以大量的手绘线条图像知识为主线,辅以图例、故事说明,使学生从
手绘线条图像应用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的
愿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手绘线条图像”这种绘画的表达方式和
它的功能、用途及简单的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的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水平及
独立思考的态度,通过绘画练习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物象的乐趣,品味表现对象的美,了解手绘线
条图像表达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
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的强烈愿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对手绘线条图像
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
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于学生绘画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难点定为,能够迅速把握
事物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处理
信息,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提问——启发——欣
赏 ——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使用教具,如:用多媒体播放一些
图片及产品使用图解,这样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在实例的引导下,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
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示范、学生展示,
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学法指导
手绘线条图像表达是功能用途很强的线条表达,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
画出出色的图像是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手绘过程的演示,
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象征为主要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
生的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穿插学生都熟悉的手绘图
像,增加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课堂练习、作品展示、课堂小结五个环节组
成。
(一)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画随意的线,提问,“这是什么?”
添加几笔构成物象提问,“这是什么?”浅显的问题易于学生回答也易
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运用线可以画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通过这些基本图
形又可以构成一些物象。这时,边启发边演示,更易引起学生兴趣。
 2、课件展示作品使学生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应用。用大量图片说明手
绘线条图像在古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和在文学艺术
领域的应用,使学生更形象生动地了解手绘线条图像所存在的领域。
 3、提问“什么是手绘线条图像?”课件展示它的定义,主要强调说
明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
 请学生举例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作用,老师适时播放《还珠格
格》当中小燕子与紫薇的书信的视频片段,小燕子根本不会写字,那么她
想紫薇传达的书信内容紫薇一看便清楚,小燕子用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
的手绘线条的表达这样的方法。学生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
交流、抒情、记录等多种功能 。
 4、课件展示图例说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特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
制,不受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极为广泛的实用性。
(三)课堂练习
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以及各种场合运用的图例欣赏,你是
否也想试一试呢?看看你手中的手绘线条图像是如何表达的。
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利用线条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教师指出问题与不足。
(四) 作品展示
请各组学生代表将自己所表现的物体画到黑板上,充分发挥学生自评
和互评的作用,对学生的点滴优点做适时评价,及时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本课作业评价可分为“表达基本准确,表达明确,表达大胆果断,表达新
颖独特等”等级。
(五)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
通过运用手绘线条图像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或用语言表达不清楚
的内容,较清楚地传递给对方。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手绘线条图像能给
同学们的生活带来帮助和快乐。
本课时间安排:导入 3 分钟,新课 20 分钟,学生练习20 分钟,小
结 2 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五、教学预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手绘线条的表达方法 , 可
以在其它科目中,和日常生活中运用到本节课的内容,以达到活学活用的
目的。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一文,希望“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中信息技术听课心得体会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