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音乐《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音乐用《广陵散》片断。
一、 欣赏与体验
1、聆听音乐《流水》
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a、聆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用给音乐命题。(点题)
b、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
c、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古筝与古琴对比)
2、师生合作归纳
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
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
3、介绍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部分古代乐器
4、介绍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5、作品分段欣赏与分析
(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异常。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
6、完整欣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
(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模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
二、讨论与探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音乐能否表现出具体的情景?
三、总结与拓展
1、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诸如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写得像。(《百鸟朝凤》、《赛龙夺锦》)这些音乐称“描写音乐”。音乐还能够描写比“高山流水”更为复杂的事物。《十面埋伏》《图画展览会》等。但这些作品,听者都需要先知道内容,才能够把内容体会得具体。当你已经知道那些音乐的内容,又多少习惯音乐的表现方法,就能够听得出那些音乐中生动的形象了。
2、“《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否可以作为与地球以外的人勾通的一种语言呢?
3、结束语: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琴被视为“八音之首”。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fwR816.cOm同步阅读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


这篇《高中音乐教案:京剧》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音乐教案-京剧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中国戏曲——京剧。
教学目标 :
通过欣赏和学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喜欢京剧。
难点、重点:
通过观看京剧片段、京剧常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重点要唱会《唱脸谱》。
教学准备:
收录机、教学音带、京剧片段(VCD)、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1、导入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的戏曲剧种,有两百多年历史。它在继承宋元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完善了行当与表演程式。音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 ,板式极为丰富。
2、观看京剧片段(VCD)。
1、京剧常识:
(1)京剧的行当:生、旦、净、筹。(脸谱展示)
(2)京剧的伴奏:文场、武场。(乐器展示并变听乐器声音)。
2、欣赏京剧唱段:
(1)都有一棵洪亮的心。(红灯记)
(2)智斗。(沙家浜)。
(3)唱脸谱。
3、学唱京剧《唱脸谱》。
(1)反复听唱。
(2)跟伴奏视唱。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案:华夏古韵


课题: 华夏古韵
教学内容:
1、 欣赏《关山月》
2、 《流水》 、《阳关三叠》
教学总要求:
1、学习演唱歌曲《阳关三叠》。
2、根据歌曲意境创编音乐情境剧。
3、能够附属老师讲过的有关“知音”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音乐材料的直接感想。
本单元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过程 :
一、讲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如果学生不会讲,教师就 讲——)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按《琴史》所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
(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片段1) ( 欣赏乐曲片断)
二)唱歌
1、请同学朗诵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2、歌曲简介,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3、随着录音学唱。
4、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如:歌曲前面部分比较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位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
5、教师辅导学生学会唱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简介中国民歌。

2、欣赏一组民歌。

3、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一、音乐知识:通过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增长知识,为欣赏各地民歌做好铺垫。

二、通过欣赏一组不同地区风格与特点的民歌,感受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中国民歌的视听材料。

课时安排:2节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

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山歌:节奏舒缓、旋律明朗。

小调:结构规整、旋律优美。

二、欣赏一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所起的作用。

说说歌曲音调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类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延长音较多。

说说山歌为什么用那么多长音

3、河北民歌《放风筝》:想一想这首歌与刚才的有什么区别?你能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图吗?

三、活动与练习:分组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民歌的知识。

四、教师小结民歌种类及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结合音乐知识进行民歌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歌的不同特点进行

区别、归纳。

教学难点:说出号子、山歌与小调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想一想:歌曲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调特点——节奏自由、衬词多。

三、欣赏河北民歌《盼红军》,想一想:歌曲的曲调属于山歌类吗?为什么?

四、随伴奏音乐哼唱《盼红军》,感受小调旋律优美、结构规整等特点。

五、听辩练习:

1、《黄河船夫曲》、《码头工人歌》属于哪种类型的号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六、活动与练习

1、你会唱哪些广东方言歌?

2、创作民歌:

应用1、2、3、5、6五个音创作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3、教师示范再集体创作。

七、集体评议。

八、小结。

高中音乐鉴赏《聂耳》教案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冼星海”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3.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二.学习新课
1. 介绍聂耳生平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学生:“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 “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身亡”。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老师再来补充一点。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
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金蛇狂舞》。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一首是你们从小都在唱的儿歌《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卖报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2.下面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老师:同学们要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这段视频
1、你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么乐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听过这首曲子?
学生:热闹、欢腾、好像在庆祝节日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音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曲子?有同学可以哼唱一下吗?
学生:听过,在2012年春晚我的偶像王力宏和李云迪演奏过初中那时候欣赏过。
老师:大多数同学都听过了,可能有的同学没听过,下面我们将继续重温这首欢快美妙的音乐,你们来听一下乐曲应该分为几个乐段,等下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播放视频
展示ppT讲解乐曲的分段
3. 欣赏《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以前毕业的时候有唱过毕业歌么?
学生: “没有唱过”“唱过”
老师:好!那下面我们来学习欣赏一下这首乐曲《毕业歌》,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听完之后发表一下你们的感受,注意里面的歌词。简单的阐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毕业歌》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发表一下你们的感言吧!
学生:“朝气蓬勃”“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老师:这两位同学都回答得特别好,这首歌的主题是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我们来大声地、有感情朗读一遍这首歌的歌词好不好?
老师:大家朗读的非常好!下面来学唱一下这首歌。等下请一位同学来充当指挥来知道我们唱好这首歌。
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总结讨论】
1、给出一个表格让同学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填充。
2、《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3、《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4、《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中音乐《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一文,希望“高中音乐《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中音乐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