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初二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
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课堂讨论: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2、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地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
课堂活动:1、齐唱“七子之歌”;说说七子是哪七个地方;
2、你能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日子吗?
3、介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
4、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记实片
5、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fwr816.coM编辑分享

初二下册历史教案: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
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课堂讨论: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2、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地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
课堂活动:1、齐唱“七子之歌”;说说七子是哪七个地方;
2、你能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日子吗?
3、介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
4、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记实片
5、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
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课堂讨论: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2、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地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
课堂活动:1、齐唱“七子之歌”;说说七子是哪七个地方;
2、你能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日子吗?
3、介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
4、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记实片
5、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初二下册历史教案:海峡两岸的交往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课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2、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掌握两岸交往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台湾历史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通过对目前台湾局势现状了解,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相关影像资料;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学生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3、了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探究式学习;学会史论结合的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1、时事报道:台海局势
2、谈古论今: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影像资料:了解两岸关系的变迁小组合作理清线索:按时间顺序勾勒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变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谈谈你所知道的两岸交往的现状;
影像资料:反对台独、争取统一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初二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文,希望“初二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初二下册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