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辛苦寒假敲门访学生家长欢喜电话哪及对面谈-家长会与家访

平时做事无计划,急时做事无头绪。当我们面临一场演讲活动时,我们也该想一想该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演讲稿了,演讲稿的主题一定要明确赞扬、反对、劝勉或呼吁,都要旗帜鲜明,绝不能模棱两可。你了解演讲稿应该怎样去写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老师辛苦寒假敲门访学生家长欢喜电话哪及对面谈-家长会与家访,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老师辛苦寒假敲门访学生家长欢喜电话哪及对面谈-家长会与家访


现场:新年“唠家常”
“新年好!来,我看看周愉胖了还是瘦了啊?”“王老师新年好!呀,衣服都淋湿了!老师,给您热水袋。”二年级小女生周愉为王老师开门后,懂事地递上手里的红色热水袋。
“周愉,寒假作业完成了吗?”王老师把小周愉搂在怀里问。“做完了,老师我拿给你看!”小周愉马上兴冲冲地跑进房间,拿来《寒假生活》。“老师,作业我基本完成了,就是作文还没有修改好。”小女孩仔细地汇报着。“我在做作业时,妈妈都在一边陪着我一起读书的。妈妈还说:‘我要陪你一起前进!’”惹得王老师和周妈妈都笑了起来。
“我们家周愉很乖,在家还帮我扫地,就是有时候有点粗心,大大咧咧的。”周妈妈也向老师介绍女儿的寒假表现。
“她在学校也很懂事,帮助同学非常热心。”王老师和周妈妈开始交流起周愉在家和学校的情况。而周愉则搬来自己看的书,向王老师炫耀起自己的“战绩”……
家长:喜欢面对面的交流
“家访绝对有必要,”面对记者的提问,周妈妈坚决地说。“独身子女很难管,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虽然电话等手段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可是当面谈,总比其他方法,谈得多一点。而且现在我女儿是住宿,家离学校比较远,我们和老师的交流也少,家访就更重要了。”周妈妈对记者称赞起王老师:“暑假、寒假,王老师都会来,检查作业或者谈谈周愉的情况,很负责任。”
周愉似乎也很喜欢家访:“我好喜欢王老师来。去年暑假,我的暑假作业弄错了,如果不是王老师来家访时检查,我有一大半作业都要漏掉了。而且老师来的时候我们一起聊天,很开心的。”
一次家访改变一个学生
新黄浦实验学校二年级的男生小杨个性内向,胆子非常小,刚入校时不愿意住宿,晚上经常哭闹,甚至有逃跑的经历。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的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差的,小杨的父母非常担心,却一筹莫展。班主任孟慧老师去年暑假对小杨家访,深入了解造成他内向的重要原因———从老家山东搬到上海,小杨一直难以适应。孟老师对他父母说“小杨上学期进步了”,更鼓励小杨要在新学期努力做坚强的小男子汉。受到表扬的小杨非常开心,在第二个学期中开始合群,成绩也眼看着一点一点提高,他父母对老师感激不尽。
还有一次,一个高年级学生想做小干部表现自己的能力,但没有被选上,他没有告诉老师自己的真实想法,回家跟父母吐露心声,孟老师家访时了解到他的想法后在第二个学期给了他一个机会,他果然干得有声有色。三年级班主任张安巡老师说:“家访原本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能因为现在工作忙就忽略了。”
传统家访与现代交流并行
孟慧老师说,平时开家长会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而没有参加,这些学生往往成为家访的重点对象。
很多老师表示,平时在学校接触孩子并不完全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有些单亲孩子表面上很坚强,从档案表格上也看不出什么异常,但他们其实需要更多关心,只有走进他们的家庭,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孟慧老师说:“传统的家访帮助我更完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我随时能够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家访应该视情况而定的,班主任新接一个班时,家访是必须的。”寒假里有时一天跑四、五家学生的王老师说:“但有些家长认为家里的事是隐私,特别是破碎的家庭,他们不一定欢迎家访,那我们也不强求。”所以很多老师在传统家访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手机、电邮或m地址公布给家长,把“家访”融入每天的工作中。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虽然现在人们工作压力普遍较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有部分老师甚至认为家访既很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加上学生家长都很繁忙,家访似乎显得并不重要,可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老师家访应该是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作者:□记者肖波实习生赵艳燕

f132.cOm更多演讲稿扩展阅读

如何开好学生家长会-家长会与家访


如何开好学生家长会-家长会与家访

笔者最近走访了一些学校,就召开学生家长会问题做了初步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不少有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一是召开次数偏少,每学期平均在1.4次左右;二是时间固定,学期初和期中考试后召开的占90%以上;三是内容单一、陈旧,绝大多数家长会开成单纯的学习动员会和“考试成绩发布会”;四是形式呆板,往往是班主任讲,家长听;五是出发点欠妥,评价学生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对优生分析过多,致使差生家长很少到会。如此等等,影响了家长会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开好家长会?笔者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家长会,即家长会的目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家长会至少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目的:
一、了解学生家长及家庭情况。
我们知道,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影响至关重要。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我们在决定对学生如何进行教育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通过学生渠道和家访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但家长会更是了解情况的良好时机。
通过家长会,教师要了解如下情况:
1.家庭的成员及经济状况。
2.家庭的氛围(如家庭和睦与否、家风情况等)。
3.家教状况(如对孩子是溺爱放任、粗暴严厉还是不问不闻,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恰当等);
4.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性格、处世态度等。
了解的方式可以用问卷调查,也可以在谈话中完成。教师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可以为制订教育措施提供详细的依据,使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相互交流学生表现情况。
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同样,班主任也想知道学生在家里的某些情况。因此,相互交流学生情况是家长会的重要内容。不过,作为掌握主动权的会议主持者,应该慎重地进行这种交流。为了节省时间,要注意引导家长尽量讲一些教师想知道的情况,内容要集中;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认真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某些内容反馈给家长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学生。
三、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家长是教师的助手,家庭是学校的第二课堂。
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可以大大促进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做这项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办好家长学校。班主任在对学生家长的家教方式和家教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详细设计出辅导家长的工作日程。
2.注意典型引路。一些优秀家长的家教情况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它家长学习仿效,因此,班主任可以帮助这些家长总结经验。
3.把学生心声反馈给家长。理解孩子,这是优秀家长必备的心理素质。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听一下孩子们的心声,会给家长的心灵以极大的触动,自觉改正一些不恰当的家教方式。
四、阐明、宣传有关政策,增加理解,消除隔阂、误会。例如,利用家长会宣传《义务教育法》,对辍学就工等违法现象进行分析,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再如,家长对学校意见最大的是收费问题,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学校及上级有关政策不清楚。教师应在家长会上讲明为什么收费,哪些费用该收,并欢迎家长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监督,以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
另外,还要注意召开家长会的原则和方法等。
家长会忌“家长制”
很多家长会的基本程序是:校长向家长们灌输些怎样教育孩子的大道理;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他们如何辅导孩子们提出建议和要求;发本班乃至全校同年级学生成绩排名表,有的甚至在排名表表头美其名曰“龙虎榜”,意为校园是一块龙争虎斗的地盘。
这样的家长会,使得校长成为“名誉家长”,班主任成了“第一家长”,各科任教师成了“第二家长”,成绩表成了不发言的“实权家长”,父母成了“末位家长”。在这么多“家长”的管束下,我们的孩子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怎能自由健康地成长呢?
家长会这样开,显然是不合适的。看了“龙虎榜”之后,那些分数低的学生的父母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他们的心理也是很不平衡的,而所有这些都将不可避免地转嫁到孩子的身上。
在这样的家长会上,信息的交流也是单向的,即校方向孩子的父母单向传递信息,家长只有听的权。怪不得有人说,家长在家长会上成了“录音机”。造成这种单向交流的根本原因是学校领导及教师均以教育者自居,认定孩子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是无知的,至少是比教师要差些。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家长会上,只知学生的学习状况,其他方面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同时,老师们还在接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所以校方的各位“家长”总是谆谆教导孩子们的父母如何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学生的父母认定老师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否则自己的孩子就会享受“优厚”待遇。所以,中国学生的父母在家长会上没有地位。教师与他们之间不存在平等关系。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孩子归老师管,自己也就成了老师

如何开好学生家长会-家长会与家访第2页

的部下,随时听命于老师的指挥。
故此,很多家长会,气氛总是那么严肃,老师们板着脸,孩子的父母也很难见到笑容,好像在对学生作缺席审判似的。在会上,老师们俨然一副法官的模样,数说着学生的过失。在国外,家长会的气氛及形式跟我国相比,有诸多不同。
德国的家长会实际上是家长、教师和学生交流感情的会议。开会时没有人作报告,也没有人谈论考试或成绩等话题,更没有人把学生的成绩互相比较。他们认为,孩子们实质上不存在好和差,只是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特长而已。校方和家长的责任,就是要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潜质和特长。校方、家长、学生,一起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长大后愿意和适合作什么样的工作,这就是家长会的主题。这样的家长会,气氛是轻松活跃的。
在日本,家长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还有不固定的,包括专题交流会、课外知识交流会以及临时家长会等。
家长会到底怎样开,具体的模式没有定论。但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老师与家长、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如何科学指导家庭教育
一、弄清四个基本问题
1、家庭的职业类别。
家庭的职业类别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客观指标。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使得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都会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不同职业类别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自觉程度的和教育方式均存在差别。家长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对子女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2、家长的文化程度。
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品行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长文化程度高,就能主动指导子女学习,中等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成绩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来说,往往由于自身无力指导,而只能听任自便,并且我们在现实中发现,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准与学生品德面貌存在着极高的相关。
3、家庭的经济状况。
如果家庭比较贫困,生活水准在温饱线以下,就不能为子女提供正常的学习条件,这将严重影响着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身心发展。相反,过于优裕的家庭条件也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不利因素。如聚众吃喝,进出游戏歌舞厅等。
4、家庭的自然结构。
常态结构家庭的子女一般可健康发展,这里主要对非常态家庭情况加以了解。一是离异家庭,二是缺损家庭,三是收养家庭。这些非常态家庭可能对孩子学习成长有精神负担,而且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二、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
1、分门别类、科学指导。
学校要把与家长的联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师把与家长的结合作为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所有学生的家庭分门别类,指导其家庭教育。对文化程度较高处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最好建立联系卡,定时互通情况;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最好建议政府照顾一点,学校从助学金中解决一点,也要求学生家长或个人通过勤劳致富解决孩子的基本生活问题。当家庭经济状况高于适中水平时,提醒家长在为其子女提供生活条件方面给予必要的节制,同时为之创设必要的锻炼、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机会。
提出理智的要求。对非常态家庭的子女,学校教师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引起障碍的原因,用教师的爱弥补家庭的爱的不足。无论遇到哪种情况的学生和家长,教师都要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的身心最大可能地得到健康发展。
2、指导家长要会爱子女。
家长爱子女天经地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必须使家长明白: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家长对子女的爱必须有理智,有分寸。只有这样,爱才能转变成为对子女伟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发挥爱特有的教育功效。
3、教师要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适中。
要让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走向社会,成为普通人的居多,是小草就让其点缀大地,是大树就让其成为栋梁。如果脱离子女的实际水平,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期望并不现实。 怪味家长会
我最近布置了一个写作训练:
请为下句续写一个文段(字数300左右),要求综合运用心理描写的多种方法,表现“我”的特定心理活动。“雨夜,开家长会的爸爸快回来了,我独自呆在家里……”
学生作业交上来后让我大吃一惊:两个班100名学生中有97名描写的是“我”忐忑不安、担惊受怕的情绪:担心老师告状,害怕爸爸打骂。更让人震惊的是,这97名学生中有后进生,有中等生,更有不少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下面两篇短文就是这种情绪的充分体现:一
“这个鬼天气!”我在心里诅咒着,推开窗户,街道上的路灯好像瞌睡人的眼,迟迟迷迷的。雨点啪啪地打在地上,偶尔有几个没带伞的行人从街上跑过,稀稀落落的车辆也懒洋洋地行驶着。忽而,一阵风袭来,冷气直往脖子里灌,我不由缩了缩脖子,赶紧关上窗户,来到桌前坐下,百无聊赖地打开书本,手机械地翻动着,眼睛里却没有看进半个字。“铛……”,我浑身打了一个寒颤,闹钟已指向八点了,它冷冰冰的,就像爸爸的面孔,双眼正逼视着我。我脑袋发麻,索性站起来,不停地来回踱着,不停地搓着双手,不停地自言自语:“老师又会告我什么呢?……爸爸会骂我吗?……”(某女生)
二“雨一直在下,气氛不算融洽……”,张宇的歌在屋里萦绕,我瘫在沙发上,使劲摇着头,竭力想甩掉心中的不安与恐惧,但它却挥之不去。我无助地望着窗子,外面的雨滴飘落在窗玻璃上,流出一道道泪痕,玻璃上隐约映着我憔悴的脸、无助的脸、沮丧的脸。桌上的闹钟已指向八点,“糟了,一定是老师留下爸爸单独交谈,这回我死定了!”我的头上早就冒出了汗珠,这时手心里也沁出了冷汗。屋子里静得出奇,心房“咚咚”的跳动却清晰可闻。“噔、噔、噔……”有人上楼来了,我条件反射似地从沙发里弹起来,冲去开门,“哎,原来是隔壁的”,我又将自己埋进沙发里。这时却听见有人开锁进了门,霎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某男生)
第二篇是一位写作基础并不好的同学写的,却写得较精彩,其原因如他所说“都是真情实感、切肤之痛”。作为语文老师,我该为这种真实而高兴:而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却更该作深沉的反思: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会”变成这种怪味?
首先让我们看看主持家长会的一些班主任的表现吧。他们向家长介绍全班情况时,对好的倾向轻描淡写、少说略说,甚至阙而不论;对不良的苗头反复强调、大说特说,甚而夸大其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家长们的注意,才能让他们“有忧患意识”。而在与家长个别交换意见时,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长处只字不提,对学生努力一言带过,对学生的进步不予肯定,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才能让他们“提高警惕,毫不放松”。而有的班主任对后进生的家长过分责备,甚至在众多家长的面前。难怪有的家长一直认为班主任“请家长”就准是孩子犯错误了。
接着让我们看看参加家长会的一些家长的表现吧。有的家长参加家长会似乎就只是为了解孩子的不足之处,与班主任交换意见时,如果班主任多谈孩子的优点,详谈孩子的长处,他们就觉得老师对孩子了解不够深,要求不够严;甚至有的家长回家对孩子转述老师的意见时,只讲关于孩子不足之处的谈话,而只字不提老师对孩子进步的表扬之言,似乎只有这样借师道之威,孩子才不骄傲自满,才能不断追求上进。也难怪有的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惩治学生的法宝。
那么这种怪味家长会的结果呢?首先直接的就是作为学生的孩子会后轻则挨骂,重则挨揍,然后就是学生产生对家长会的偏见:家长会就是“告状会”,家长会后家里就上演《今夜有暴风雪》,继而学生渐渐害怕、反感,甚至仇恨一切家长会。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任何的交流与沟通,大部分学生都会对此进行妨碍和阻挠,从而让家庭和学校这两方对学生正当而科学的协调教育也大受影响。
由此看来,“怪味家长会”早该休也!而作为班主任和家长首先应该怎么做呢?其答案不言自明。

浅谈家访-家长会与家访


浅谈家访-家长会与家访

做了十几年的教师,也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觉得作为班主任,家访是一项艰巨而又很有意义的工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教育孩子,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这样做的:一、要充分准备。每学期开学之初,我就订好家访计划,有的放矢地做好家访工作。家访之前,我会特别留意这些学生在校的表现,包括听课、作业完成情况、和同学的关系等等,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结合家访的具体目的、要求,拟定好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这样,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时,老师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使家长感觉到老师确实关心了解他的子女,使家长更配合老师的工作。二、要讲究方法。为了做到动机和效果统一,我会根据不同的家长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家访。以往学生一听到老师来家访,就认为老师是来告状的,心理上抗拒老师。所以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心,同时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讲话的机会,启发学生当着班主任和家长的面讲出自己的思想情况、意见和要求,我总是让学生在场。当然,有时单独和家长谈也是有必要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三、要共同商讨。家访不只是为了解情况,还要在此基础上与家长一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办法。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方法不一定适合孩子,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5岁就开始学钢琴,每天固定时间练习,进步很快,而且每天还有认字、学画画、跳舞的安排,孩子听话,很踏实。现在,放学回家就跟小朋友疯玩,不叫不回家。有时叫她回家,她还大喊:“为什么不让我跟小朋友玩?”回家做作业,马虎了事。练钢琴也不像以前认真。我和这位家长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上了小学,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变了,特别是认识了更多的会玩儿的小朋友,她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的快乐,远远超出了弹钢琴、画画儿所还来的乐趣。所以,最好与别的家长统一认识,玩儿一段时间都回家做功课或学习其他安排好的内容。同时,弹琴、画画儿等应适当压缩时间,注意激发、保持孩子的兴趣,特别是双休日要安排好。孩子听到老师不反对她玩,同意了家长的安排。玩时认真玩,学时认真学,效果还真不错!四、要全面了解。很多班主任对学生的家访还停留在差等生的身上,致使家长产生一种“班主任来家总不是好事”的坏印象,这是很不正确的。每个学期,我不仅仅对差生进行家访,也对优等生和一般学生进行了解,以先进带动一般,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同学,成绩优秀,热心帮助人,通过家访,我知道他的家长平时都很忙,顾不上孩子,担心孩子放学后和其他的小朋友玩疯了影响学习。在家访中,我知道我们班上一个女孩子成绩较差就住在他家的附近。于是我建议他的父母让他们俩一起温习,互相帮助,两家的父母欢天喜地地答应了。果然,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俩各方面都有了进步,还带动了其他同学。家访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对学生的家访经要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家访,我做班主任水平大大提高了,学生也在老师的辛勤培养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家访工作,我还要认真做下去!(来源:岚田小学:周月燕)

和家长心连心-家长会与家访


和家长心连心-家长会与家访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孩子是变化发展的,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是否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呢?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孩子的教育就全交给学校了。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强加于孩子。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怎样才能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呢?那就是做好家访。怎样才能做好家访、怎样让家长、学生欢迎你家访呢?我认为:
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挨家挨户的上门访问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家访,如登门家访、电话家访、书信家访(包括发电子邮件)等,让家长感到与教师的沟通亲切、自然。
二、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教师家访时更要抓住时机,讲究交谈的艺术性,避免让家长或学生误认为老师的家访是向家长告状,那将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的家访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在学生生病、受伤或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出现,关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一定能起到用言语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三、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或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教师都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那么,他的学习会更加努力,他的思想会更加进步。同时,家长也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
四、“问题学生”的确有很多缺点,怎样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访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区别对待。
有一部分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特别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特别青睐。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养成骄傲、自负、任性的个性,在与同学相处时,表现为遇事不肯帮助别人,学习上自私,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访,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学生的家访,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么错?”从而对老师的到来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有困难或不遵守学校纪律,但他们的身上总是存在一些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并帮助孩子满足这种心灵需要。不仅仅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们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品质,并细心地培育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而做家长的又有谁不想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呢?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要求中透着赏识。这样的家访,一定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让学生自尊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学生的家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主动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
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老师不断提供使他们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会喜欢我们,家长也会欢迎我们。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希望《老师辛苦寒假敲门访学生家长欢喜电话哪及对面谈-家长会与家访》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家长会没去检讨”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