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想要在演讲台上展示更好的自我,在开始前一定要捋一捋自己的演讲稿。演讲稿能确保演讲者的思路畅通,如何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演讲稿的质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依托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精心打造西部休闲度假第一城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生态学、旅游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生态旅游不仅迎合了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且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形式,是中国西部两大地形阶梯的转折点,建于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业、农业、环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头,被称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都江堰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内两大植物区系交汇,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极高价值。拥有2处世界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国家森林公园(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911.5公顷,其中,龙池原始森林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离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重要景观33处,有国宝大熊猫和珙桐等多种珍稀动植物3012种,1994年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使都江堰市成为成都平原一方绿色宝地,而且“生态牌”已成为市域可供长期利用十分可观的无形资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魅力。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增长的巨大空间

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确立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坚持防治结合,营造绿色人居环境城市;坚持依法行政,塑造环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环境方针和“建立绿色政府、经营绿色城市、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文明”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全市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全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和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障体系,认真实行综合决策、统一监督与齐抓共管、环境投入、公众参与四项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投入、宣传、科技四个关键环节,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近年来,全市大兴植树造林,大力实施“长防”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1.11万亩。在城市绿化方面,采用“腾地造绿,破墙透绿,借地还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扩大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建成了“一个绿色心脏、五条绿色彩带、六条绿色长廊、十八颗绿色宝石”为支撑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了以“大环境为依托、公共绿地为重点,道路河堤绿化为骨架,专用绿地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全市绿化覆盖率达54.02%,森林覆盖率达53.86%,总绿化率为94.73%。2000年,都江堰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验收,获得“人间天堂都江堰”的美誉。2001年,都江堰市政府系统及都江堰景区、青城山景区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通往国际社会的“绿色名信片”,在全国县级政府系统首开先河。2003年,成功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F132.cOM更多演讲稿小编推荐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财务管理09级1班的,很高兴能够进入决赛继续与大家交流,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是限于对吃饱穿暖的要求,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我今天的演讲将分四个板块来进行。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板块,认识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欣赏和研究自然、野生动植物以及任何文化特点为目的所进行的有助于自然保护的自然旅游。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护环境和对维护当地正常生活承担义务的同时,仍能把商业性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有所不同。首先,尽管生态旅游者与传统旅游者有时利用相同的自然区域,然而其态度、兴趣明显不同。传统的旅游与观光地区的生态学及特点无关,其目的在于消遣和娱乐。而生态旅游则是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侧重于文化特征的旅游,二者经常互为补充。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管理以防止严重的环境危害,所以事先要进行影响和效益评价,避免了传统旅游常因计划不周而带来的环境负效应。经过精心设计的说明性计划还能使保护区成为一个支持地方传播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以保存当地居民的传统价值并向外界传播其文化的中心,促进文化繁荣。再者,生态旅游所需条件不同于传统旅游,其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1/4左右。总体来说,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是保持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的完整,并教育旅客如何欣赏及尊重自然,以商业经济收益为次要考虑。但若一保护区内有一完整的管理架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再加上生态旅游投资在基础建设的费用较少,其经济收益仍是可比美于传统旅游,收到保护、教育及发展经济之效。

了解了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后,我们进入第二板块,来看看传统旅游所带来的生态污染。夏日是海滩旅游的高峰期,大家从左上角的图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的狂欢。但是大家也可以看看中间的这幅图,人们同样也在一个垃圾堆中狂欢,并且,当人群散去,留给大自然的是什么?是满目的狼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海边垃圾场,这样的场景真是令人扼腕!当如此美丽的苏州园林竟包围着这样一个浑浊不堪的湖塘,我们心中怎生美感?当河道干涸成这样纵横捭阖的泥沙地,我们这些高尚的人们怎能说出“智者乐水”这样的浪漫词汇?旅游者们为何就非得把生态破坏的如此严重,然后再可怜地向自然求饶,费力地去清理,去收拾自己铸成的恶果?面对旅游带来的如此严重的生态破坏,我们必须找到应对的措施,于是生态旅游就应运而生了。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个板块,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思想和成效。生态旅游的思想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自国家旅游局将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中国多个旅游地区都开展了生态旅游的计划,例如三亚、九寨沟等都举行了大型活动来庆祝生态旅游的开展,一些地方还专门培训了专业的导游去带领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在这期间,许多地方都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使环境污染问题有了大幅的改善,同时也引领了一种更加健康的旅游方式。你看,当人们旅游的时候与自然和谐相处了,人们在旅游中获得快乐将比之前海滩上拥挤的人群有大的多吧。而且,人们在这样快乐的旅行之余,还能够领会到当地的文化,并且可以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生态旅游还带动了许多农村的发展,因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人们对当地的了解,农村的许多产业得以走出去,并且,近年农村也大力发展农家乐,为农民和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有这么多的好处,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它让人们在快乐的旅游之后不用再有过多的愧疚,因为,旅游者仍然能够保存自然的美丽。生态旅游就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那么现在我们进入第四个板块,来了解一下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1992年8月,中国政府提出促进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中正式提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以前单方面求发展但不考虑环境问题的局面。

古往今来,地球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也欣慰地看到有生态旅游这样的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结合的理念的诞生,我希望有更多方面的发展能够考虑到环境的问题,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一切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经济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希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让我们都主动成为聪明的创造者吧。

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也欣慰地看到有生态旅游这样的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结合的理念的诞生,我希望有更多方面的发展能够考虑到环境的问题,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一切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经济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希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让我们都主动成为聪明的创造者吧。

在文化生态旅游节开幕式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首届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在此,我首先代表*文成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37万人民向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文成发展的省市领导和部门领导,大力支持家乡建设的海内外所有文成人、以及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成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1292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故乡。 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辅助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史称"帝师"、"王佐",是我国历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文成境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文保单位--刘基庙(墓)、森林公园--铜铃山、全国第一高瀑--百丈漈、华夏一绝--铜铃壶穴、华东第一大峡谷--岩门大峡谷、浙南淡水湖泊--珊溪水库飞云湖和独具民族特色的畲乡风情等宝贵的旅游资源。文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国家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申报风景区。2191.cn还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全国侨乡县,目前全县共有9万多人侨居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担任华侨社团副会长以上职务的侨胞就达200多人,被誉为"侨领之乡"。全县在台同胞2500人,台属21000人。

改革开放以来,文成得益于党的政策和各界的大力支持,依托自身的山水优势,依靠全县上下的顽强努力,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崛起,生态型效益农业蓬勃发展,特色工业初具规模。目前,我们正按照"生态旅游县"的战略部署,聚万众之心,举全县之力,把生态旅游放在主导地位,狠抓生态产业,大创生态品牌,力建生态城镇,努力打造温州重点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劳动力输出基地,力争把文成建设成为温州大都市美丽的"后花园"。

各位来宾、朋友们,展望文成的美好前景,我们无比自豪。同时,我们也深知,文成仍然是经济欠发达县,我们的差距和困难还很大。打造生态旅游县,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更需要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在海内外发展的文成籍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举办这次活动,既是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刘基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成人民创业动力的需要,又是推销和展示文成山水,提高文成的知名度、 美誉度,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需要。我们相信,通过本次活动,通过诸位嘉宾的宣传,世人将更加了解文成、认识文成,将会大大促进文成的发展。

文成山好、水好、人更好,请各位嘉宾尽量多留一些时间,深入文成秀美山川,饱览名胜古迹,博采人文精华,感受蓝天碧水的自然本色,使本次活动成为大家人生旅途的一次美好之约,难忘之旅。我们也热情地期待各位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如既往地、更多地关心文成,宣传文成,支持文成,多到文成旅游观光、指导工作、投资创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文成明天的辉煌!

最后,预祝首届中国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圆满成功!

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谢谢!

在文化生态旅游节开幕式上的致辞 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首届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在此,我首先代表*文成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37万人民向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文成发展的省市领导和部门领导,大力支持家乡建设的海内外所有文成人、以及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成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1292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故乡。 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辅助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史称"帝师"、"王佐",是我国历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文成境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文保单位--刘基庙(墓)、森林公园--铜铃山、全国第一高瀑--百丈漈、华夏一绝--铜铃壶穴、华东第一大峡谷--岩门大峡谷、浙南淡水湖泊--珊溪水库飞云湖和独具民族特色的畲乡风情等宝贵的旅游资源。文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国家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申报风景区。govyi.com还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全国侨乡县,目前全县共有9万多人侨居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担任华侨社团副会长以上职务的侨胞就达200多人,被誉为"侨领之乡"。全县在台同胞2500人,台属21000人。
改革开放以来,文成得益于党的政策和各界的大力支持,依托自身的山水优势,依靠全县上下的顽强努力,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崛起,生态型效益农业蓬勃发展,特色工业初具规模。目前,我们正按照"生态旅游县"的战略部署,聚万众之心,举全县之力,把生态旅游放在主导地位,狠抓生态产业,大创生态品牌,力建生态城镇,努力打造温州重点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劳动力输出基地,力争把文成建设成为温州大都市美丽的"后花园"。
各位来宾、朋友们,展望文成的美好前景,我们无比自豪。同时,我们也深知,文成仍然是经济欠发达县,我们的差距和困难还很大。打造生态旅游县,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更需要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在海内外发展的文成籍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举办这次活动,既是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刘基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成人民创业动力的需要,又是推销和展示文成山水,提高文成的知名度、 美誉度,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需要。我们相信,通过本次活动,通过诸位嘉宾的宣传,世人将更加了解文成、认识文成,将会大大促进文成的发展。
文成山好、水好、人更好,请各位嘉宾尽量多留一些时间,深入文成秀美山川,饱览名胜古迹,博采人文精华,感受蓝天碧水的自然本色,使本次活动成为大家人生旅途的一次美好之约,难忘之旅。我们也热情地期待各位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如既往地、更多地关心文成,宣传文成,支持文成,多到文成旅游观光、指导工作、投资创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文成明天的辉煌!
最后,预祝首届中国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圆满成功!
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谢谢!

我市粮食订单的实践与探索


我市粮食订单的实践与探索

江山市粮食局 毛金泉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粮食流通管理方式、市场主体多元化以及市场体系进行了培育和完善,粮食购销形式从传统的统购统销、合同定购到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粮食流通形式朝多元化发展,主要形式有进场交易、上网交易、期货交易、粮食订单、产销区合作经营和加工企业向生产、流通领域延伸等,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共存的粮食流通新格局。江山市的粮食订单已经过四年的实践与探索,现结合实际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粮食订单的基本状况

粮食订单(或称“订单粮食” 、“订单农业”)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粮农双方签订的新型粮食购销合同。粮食订单对于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保障粮食的销售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新形式。

我省从2001年起率先在全国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也是较早施行粮食订单的省份。我市与省内其它市县一样从2001年开始实行订单粮食,现已经历了4年的实践与探索,主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2年以农业税征粮为基数的粮食订单。即粮食订单数量根据农业税的多少来签订粮食订单合同,订单的收购价格和农业税计税价格由政府部门根据市场价格确定,粮食部门按照农民交售粮食品种质量计付粮款,扣除农业税后的粮款、价差由粮食部门在收购中当场兑现给农民,乡镇、财政共同协作抓农业税征粮,并组织人员上门催缴,集中在8月底一季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农业税款在收购结束后由粮食与财政部门统一结转。从2001、2002两年的订单实践看,粮食订单收购数量分别为1425、1500万公斤,仅占实际收购数量的36.93%和40.75%,订单农户分别有10.75、10.6万户,户均订单数量为132.56和141.5公斤,农业税的计税价格虽然略低于收购价,但粮食部门在收购时对计税差价按实找补,农民售粮实行订单内外的同价(略高于市场价格),农民对粮食订单和合同定购观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第二阶段:2003年的粮食订单采购数量为1500万公斤。其中一部分仍然以农业税为基数的粮食订单400万公斤,不享受政府补贴,另一部分则为省政府代采购省级储备粮的粮食订单1100万公斤,每50公斤增加5元的政府补贴(含1元的种子补贴)。收购方式仍然由政府部门定价、行政催缴、价差找补、一季完成,2003年全市共收购粮食3858.2万公斤,其中省级储备粮的订单1100万公斤,其它订单收购406万公斤,订单外收购2352.2万公斤,订单收购仅占收购量的39%,农民对同样的粮食订单而实行不同的收购价格,有些不理解,纷纷要求增加省级储备粮的订单采购指标;

第三阶段:2004年的粮食订单以储备粮采购指标1550万公斤为基数分解落实,订单内的粮食收购价格给予每50公斤7元的政府补贴。今年江山市政府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专门印发了《关于2004年粮食生产的指导性意见》,将储备粮采购指标1550万公斤分解落实到20个产粮乡镇,乡镇又将订单采购任务落实到86344户,户均订单数量为179.5公斤。今年我省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不需要用现粮交纳农业税,也没有乡镇、财税干部的上门催交粮食,往年大规模集中缴粮纳税的景象不再重现,季节性集中收购粮食已逐步向常年收购转变,农民卖粮走出了多年来由政府部门定价、行政催缴、集中收购模式的束缚,农民有更多把握市场、选择最佳售粮的机会。因此,8月初我市与其它地区一样出现了早稻的收购难、进度缓慢的现象。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抓住农户交学费、买农资集中用钱和旱情解除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帮助指导粮食收购企业改进收购方式,分别采取进村设点收购、流动组上门直接到农户家门口收购等切实有效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民售粮积极性,各粮食收购点再次出现农民售粮高潮,粮食收购企业比原计划提前6天完成1550万公斤储备粮的采购任务。至9月5日止,全市已收购入库早稻2052万公斤,其中订单内1550万公斤,订单外502万公斤,中晚稻的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增长,目前长势很好,预计今年将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本地粮食收购量最多的一年。

公司近年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南铝 

 -南铝公司近年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简称“南铝”)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大型铝业公司,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2001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85388万元。下属3个分厂、2个控股企业,3个参股企业,员工4029人。

八十年代初期,南铝利用国家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大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过多年发展,南铝在九十年代中期曾创造出了骄人业绩。由于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过大,企业负债率高达90%,连续三年每年整体亏损近亿元,一度陷入危机。2000年,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他们秉承“稳健发展、谋求长远”的经营理念,坚持“平等、坦诚、交流、教育”的文化价值观,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推进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创新,形成了铝电解—铸造(铸轧)—加工—铝材加工(成品窗、氟碳板金加工等)为主体整体产业链, 2004年,南铝及关联企业完成铝商品材1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4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亿元(不含税)。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13.0%和16.4%,连续多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跨入全国铝型材十强企业(综合实力名列第三)。近年来,南铝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力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连续8届16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被授予省首批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省级绿色社区,多次荣获省思想政治优秀企业称号,企业经济建设和改革实现了稳健发展。

一、构建“和谐南铝”思路的提出

2000年,通过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努力,南铝的各项工作逐渐走向正常。但是,在南铝随后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制约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显然无法简单靠加强管理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来求得解决。如何为南铝构建一种新环境,包括观念、制度、行为等,保障企业改制和改革的顺畅和成功,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成为当时公司发展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新一届的企业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分析后认为,南铝发展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企业领导头脑清醒,决策妥当,就可以使企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保持和谐发展。企业领导决策失误,将危及南铝的生存。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才能消除不和谐因素,确保企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制度创新首先必须来源于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单独进行某一方面的创新而没有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的支持,虽有助于企业实力的提高,但总体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公司结合南铝“十五”发展战略的要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出台了《南铝公司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意见》,确立了南铝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创建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从理论和具体操作上为公司构建“和谐南铝”做好了准备。

二、“和谐南铝”的内涵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南铝逐渐形成了以“构建和谐南铝,促进企业稳健发展”为目标的企业文化体系,其内涵为:坚持“平等、坦诚、交流、教育”的文化理念,以人为本,重视机会平等,发挥个性作用,增强团队力量,培育股东与员工、企业与客户的共同价值取向,围绕南铝发展战略的要求,以企业文化力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丰富和完善南铝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做优做强南铝,促进企业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希望《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关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演讲”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