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有感

从一枝一叶总关情到天下为公行大道,政府办组织集体每天学习一集。每天晚上在家我再看上一遍,每天学习会上同事们观后感言精彩,领导精准点评,提升境界,放大格局,知识精髓,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学无止境!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名句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我们的认识,推动了思想理论的大众化,让一些深奥历史知识通过这些教授言简意赅讲解,这座传媒桥梁,成为大众常识,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资源,是执政的根。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依法治国、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厚重的历史影响。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德治思想,融入到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中,赋予其新的意义,使中国的历史文化精华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更从传统优秀文化中不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和养分,振兴中华,造福万民。

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政府办是全县政治枢纽中心,每天都处于高度应急状态!办文、办会、办事是我们的基本功,提笔能写,张口能说是必备的本领。薛主任说过: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工业时代,读几十年书,才能够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辈子学习,否则就会老化领导要求学习用心良苦,受益的是我们自己!是的,感觉这是一个知识爆炸时代,每天学习,还是感觉不够用。只有学习才是进步的阶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多处引用经典,以典明志,源于他的博学,对道家、儒家、诸子百家知识精髓信手掂来,让我们以典明志,欣然释怀。让我们把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习惯才能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笃行 第三集讲的是德,第五集主题是孝,我们知道必须坚定以法治国、制度护航,《今日说法》栏目中法学博士讲到:法律最高的境界是道德,法律可以判定儿女每月赡养父母养老费,却无法裁判出儿女们应该说出来的温和孝顺的话语和笑脸,无法裁判出儿女们应该常回家对父母的亲情陪伴!还有昨天同事发言的:重孩子、轻父母,重人才、轻人品的现象。我们也饱受了动植物过速过快地生长,各种添加防腐剂泛滥成灾的使用对人身体的受害影响。我们都在期盼诚心,自然的回归,传统文化指导的必要。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执政的根,是人生做事做人的说明书,习近平总书记是传统文化代言人,什么思想疑惑都能从中找得到答案。节目第二集中讲到:我们在国富民强以后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兴办学校、学习真理,社会才能正气、正能量满满,小到家庭幸福美满,大到国家兴旺茂盛,不会衰败。反之可想而知!昨天晚上的《焦点访谈》商丘好人,层出不穷,与政府的倡导和当地的民风息息相关。我也经常到传统文化场所听讲课,几次也碰到继春科长,很愿意去听这些好的知识、感恩,积德行善、忍耐等等。

善为 儒家经典《礼记中庸》中名句万物并肩而不相容,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外交思想理念,自己的成长并不阻碍你的成长,你的发展并不影响我的发展。虽然我们都在同一环境中,我们共同成长、共同发育,并不相悖,是并肩合作共赢,是1+1大于2的效果,天空足够大、地域足够宽,容得下我们一起发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为贵我们政府办人才济济,谁的才华都是背后苦行僧般自律的结果,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一种能力和大智慧。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我们政府办人要必备修身善为思想境界。正可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纵观历史长河,这些颠抹不破的真理被验证后,再次如清风般的回归,借鉴历史,以史明鉴、勤奋实干、踏实苦干!节目中讲的总结已经都非常详细、非常真实,我们只有照着去做,真的去做了,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知行和一、言胜于行。家庭,工作,民族需要这种精神凝聚和支撑。我们生活就会平安幸福!

无论做爱心代理妈妈,帮助贫困孤儿,还是和爱人多次给困难家庭,传统文化信仰场所捐钱捐物。虽然我们的家庭也不富裕,但我希望我的丈夫是一个善良,有爱心,对社会有点小担当的小商人,也希望能把一些好的家风,潜移默化给孩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离党的要求距离还差很多很远,但我一定努力加油!最后,我最欣赏的诗句,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2篇


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1)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档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节目,表现形式通俗简洁,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教育。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总书记的用典故事,也深深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节目特别接地气,有底气。

通过观看学习,结合本职岗位体会到要干好工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学习能力。才识处世所先,而才识智慧就要求我们励志勤学。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综合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希望要求,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事实证明,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样,成长进步就不一样,工作质量和效果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生存的基础,是进步的阶梯,是成长的捷径。挤出时间多学习,静下心来多思考,既学习政策理论知识,又要学习业务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最有效的方法,做到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工作。

二是提升自律能力。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办公室的形象,所以说,平时要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团结协作。不让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不让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办公室的形象在自己这里受损害。多比奉献,在奉献中提现价值,忙碌中享受生活。严格遵守办公室各项制度,一切按制度办事,从严自律,检点言行。要时刻以《条例》《准则》约束自己,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管好自己该管的事,干好自己该干的工作,遇事多找成事办法,少讲败事理由,敢抓敢管,敢于面对矛盾,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是增强道德修养。德是立身之本,处事之基,成事之要。一个人的才只有与德相匹配,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增添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始终秉持脚踏实地无偏颇的态度,树立知其难而为之的担当,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需要,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的更好,树立办公室良好形象。

观《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2)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接地气,有底气是这个节目的独特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而如何让经典之谈更大众化,就需利用综合手段,让那些经典之词接一接地气,在新样态中诠释传统经典,在娓娓道来中展现经典魅力,有底气,更有人气。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如此,国亦如此。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众所周知,总书记一向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视其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只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能更深入地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国无德不兴,重德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我们都以有德之人为榜样,争做一名有良知、有道德的中国人,这必将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率先垂范、立德为先。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持续发挥表率作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开展好各项工作。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顺应人民朴实美好的生活愿望,国家才能持续发展。每当新旧政权交替,旧政权总是民不聊生,新政权总是万民拥护。民心,说简单就是老百姓最简单的生活愿望,渴望生活平稳安宁。而这些最简单的愿望,需要像习近平总书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功绩。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在平语近人系列节目中,我们也能直观的感知到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之心、执政理念、实干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不仅是郑板桥心系百姓、为民担忧的一句著名的诗句,同时也表达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爱国爱民情怀。在党中央颁布的各项政策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这种精神,不管是精准扶贫的攻坚战,还是扫黑除恶的严打击,都是为了让人们群众过上美好生活,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无不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践行和体现。

读史可以明志,博古可以通今。平语近人系列节目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故事的解读诠释,对古人智慧进行总结、凝练和升华,最终目的还是着眼当下,鼓励人民群众阅读经典、传承文化;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之心、为民之实;督促党员干部勤政爱民、服务群众。我们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将时刻指引着我们砥砺奋斗、共兴未来的方向。


【学习心得】《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学习心得】《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期节目的主题为笃行,集中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党员干部做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践行者,力践尚行、敏行、力行,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任务的需求。

尚行------崇尚行动,让笃行内化于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干部要崇尚行动,崇尚实践,敢于到最基层,最艰苦,最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让自己从最艰苦,最复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正所谓温室的花朵是无法正面迎接风雨的洗礼,我们要成长,就需要最坚实的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攀登高峰,而不是醉心于所谓晋升线路图,不择手段往上爬,通过这种方式当上领导干部的大多都是昙花一现的空中楼阁,在面对真正问题的考验时,必然会轰然倒塌。做为科邦中层一员,我们一定要抛弃所谓的身份,必需做到俯下身,沉下心,扎根基层,在基层中蹲好苗,才能厚积薄发。

敏行------明辨善行,让笃行更加的有成效。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方向对了才能决定你走得对不对,方向多了,速度越快,离得远远。广大党员干部要神学理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修养,坚定思想理念,筑牢思想防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慎思明辨,善行至远。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要边学边干边查边改,善于总结,发现规律,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力行------身体力行,把笃行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克服摆在正前方的困难和挑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正如现阶段的科邦,如今正处于股权置换的关键时期,这是两种企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我们必须做取长补短,绝不照搬照抄,身体力行的去体会科邦文化的长处,并将有色文化的长处代入科邦文化中去,取之所长,代之所短,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从而使科邦的文化更加优秀,科邦员工更加自豪,科邦发展更加繁荣。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热播,一经播出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的点点滴滴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这个从梁家河走出来的总书记,和我们其实那么近。

在观看《平语近人》中,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让我记忆很深刻,静心反复观看后,我的内心再次得到升华和洗涤。

该集节目以仁、政为主题,选取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句经典,通过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和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的解读和释义,将总书记仁、政的治国理念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方面深入浅出的呈现出来。

在这些具有很强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讲话当中,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既形象又诙谐,既响亮又带劲,它既接地气,又鼓舞人心。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化改革等,是近年来经常听到的词,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不是一句口号,都是需要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我们党员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神,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早日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接触最多的就是群众,面对群众的问题、困难要认真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群众的处境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在实干中破难题,在攻坚克难中谋发展,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为群众谋取幸福,才能收获广大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从而收获工作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时刻牢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

第一,重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当前,我们正处在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自当深刻理解肩负的时代使命,认真落实务实为民,扎实抓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为群众做实事是我们始终不渝的信念。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要时刻牢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我驻村期间,为了能让共和村早日脱贫,通过我们的努力已有成效。实现通组公路硬化全覆盖、发动群众种植功夫菊、建设功夫菊加工厂、引进马家柚品种、大力发展凤柚种植,形成一条一花一果一旅游的发展思路推动脱贫工作。

第二,兴民德。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兴民德就是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有大德,也有小德,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保持着一颗永远向上、永不满足的心,苦练内省的功夫,勇于改过,见贤思齐,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磨砺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基层驻村干部更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服务农村、服务群众。

第三,得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够赢得民心。要想得民心,就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做到心中思民、行动亲民、执政为民,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我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基层工作,努力提高水平,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为共和村的发展奋斗,砥砺前行,早日同步小康。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