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心得党课范文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大国崛起心得党课范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大国的崛起,一个国家的强大,一是靠思想这把利器,二是靠科技的超前发展。思想与时代同行,科技与潮流共进,在此分享心得党课范文。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国崛起心得党课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国崛起心得党课范文篇1

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垫下厚实的基础。

大国崛起心得党课范文篇2

《大国崛起》一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按时间的梯度,根据9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用9个章节分别加以描述。各个国家的诞生发展都注意结合特有的地理文化及其民族特性加以剖析,让读者了解这些国家崛起的关键因素;也着重对那些纵横驰骋在历史星空、永驻各国青史的时代伟人、民族英雄进行浓重描绘,让读者领略伟人特有的时代意义;在勾勒各大国崛起历程这一宏大历史画卷的同时,不忘从地缘政治、民族性格等角度探寻大国的兴衰规律,给读者以启示。当然,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目的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不难看出,此书受到众多中国读者乃至学者的喜欢有其必然之原由。

不过,从国际关系史专业的角度以及本书的编著目的出发,本书的内容编排仍有美中不足之处。

一是探寻大国兴起的过程中,南征北战、刀光剑影,伐交不断,然而攻心却略显不足。换句话说,书中所描述的大国崛起历史,更多的是突出以军事与经济力量为主的硬实力的重要性,而对美国以制度、人权价值观等软实力缓解崛起过程中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的分析却不尽充分,尽管在法国那个章节中多次提及以理性、人民主权为主旋律的法国大革命精神对国际关系的冲击力,但是法国大革命里面是什么精神内核,这些内核又以怎样一种作用机制冲击欧洲旧制度?这些问题并没有得以详尽地回答。其实,本书中书写的9大国,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他大国都是民主制度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完善的民主制度在推动西方国家政治进步、经济发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既然是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高度审视大国的先进之处,像美国的《人权法案》、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下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实质就应该正面地、具体地加以阐述。作者已经总结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全球化早期背景下的接合部文明构架,那么跟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其潜台词是否就是苏联的僵化体制、民主的缺失导致这个大国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很重视苏联解体对我国发展前途的影响,由此我们一直在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我国争取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发展自我,实现和平崛起。对此,中国似乎可以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身上找到灵感。在美国学者约翰伊肯伯里的《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受到他国的集体攻击,或者说没有陷入安全困境,而且战后美国的发展模式深受西方国家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建立霸权、维持霸权过程中强调民主、人权观念与自由制度等软实力的栽培。软实力将美国武装成一个仁慈的霸权(帝国),这头温和的大象凭借其先进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一种合作性权利和吸引力,并与西方的工业体系融为一体,从而固化了美国网络式的同盟关系。

历史雄辩地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在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凡是在内部能够培育起良好软实力的,均获得了长期的红利。基于本国的传统文化,英国创设了议会民主制,从而奠定了英国现代化发展领先地位的基础;美国通过联邦制将人权民主、宪政精神推广到广阔的国土当中,为其建立和维持长周期的霸权打下坚实的基础。温家宝总理最近提出,社会主义与民主制度并不矛盾,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而胡锦涛主席去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明确表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胡主席在世人面前坚定地承诺:今后的中国,就是要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可见,中国和平崛起的实现,少不了要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学习西方进步的地方。软实力的建立对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一是中国弱化反向国际认同,争取国际认同的需要;二是打破中国威胁论,消减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结构性压力;三是彰显负责任大国,拓展世界大国应有素质的需要。因此,本书应该毫不避讳地对人权等民主政治、西方宪政的精神内涵及其运作机制加以探悉。

二是崛起这个中心词的含义不明晰。这不光体现在书中400余页、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但惟独始终未向读者展示什么是崛起?还从书中对于各大国壮大历史长短的界定、时间跨度的把握上得以反映。对于前者,崛起的标准是什么、其条件特征是什么?这两个层面始终未有明确的表达。只是通过展示各大国的历史特别是鼎盛局面给大众一种直观的认识崛起就是国力的

提升、民族的振兴。这个历程或许还伴随着武力征伐进而实现领土的不断扩大、民族的统一,或者是某位政治家、民族英雄的英明领导下实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度变革。其实,崛起既然与大国联系在一起,就要归纳出其共同的标准定义。在此基础上再来结合各国的实际详谈其特殊意义复兴、赶超、振兴。对于后者,笔者的感觉是,作者对各大国崛起历程的描述始终收笔于其鼎盛时期。当然,考虑到书本的篇幅、作者的出发点,这种见好就收的写法自有道理;但是从霸权周期论等有关研究大国权力消长的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看,书中某些章节,比如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等历史的书写就有待商榷。俄国经彼得一世、叶卡特琳娜二世等沙皇的内修外交和东征西战后,实现俄国的伟大振兴;而一战则加速了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沙俄这一脆弱的链条的溃裂,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他努力用一种新的治病方法来根治病入膏肓的国家肌体。从此俄罗斯人选择了社会主义,并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了起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邦,构筑社会主义阵营,成为两极格局下敢于跟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当然是俄罗斯等联邦国家命运的转折点,对国际格局具有变革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转向低迷状态的开始。不过,苏联解体至今,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尽管因借助休克疗法实现西化而历经沧桑、饱经磨难,但是近年来俄罗斯在普京的调度下,该国人民仿佛重新感受到往昔帝国历史雄辩地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在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凡是在内部能够时代的辉煌,因而将普京视为彼得大帝。其实,静看时下俄罗斯的战略资源以及战

略部署,谁都不敢忽视其发展潜力,俄罗斯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相比从前跌宕起伏的国际格局,她不也是在重新崛起吗?可惜作者却把苏联的瓦解作为收官之笔,这种历史总结法难免有点过于历史。

日本,在本书中的描写甚为精彩。考虑到让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民族属性以及中日间一衣带水和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需要,作者不惜挥重笔借助历代遣华使团以及鉴真六渡东瀛等典故刻画从古自今的高层与民间的双边交往历史。只不过让读者阅览这段风风雨雨之后,仍旧免不了惋惜和神伤,因为到了近代,特别是经过日本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脱亚入欧速见成效,制度的变革性创造力让日本傲立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位昔日的学生更是因而傲慢地开始忤逆泱泱大国中国这位老师了。之所以勾起中国读者神伤之情,莫过于那段刻骨铭心的侵华历史,而作者也将日本的大国衰退时间点定格于军国主义附体终究自食其果的侵略历史之上,之后一概不谈。对日本而言,兴于明治维新、败于侵略之路,世人并无争议。只是基于本书的最大目的,战争必写,那是因为中国很注重寻找崛起的和平路径,但是我们也一样不可忘记,要追寻和平崛起之路,实现以经济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化至为关键,而这个现代化进程我们仍旧要谦虚地借鉴日本战后经济迅速腾飞之道。时殷弘教授认为当代的日本表现出两种发展倾向经济崛起和政治上扬!于是乎,将战后日本的发展轨迹,尤其是经济崛起之路进行到底,更科学、也更具意义,尽管时下日本经济存在一些困难。

相比其他章节,美国崛起历史的书写或称败笔之作。平心而

论,美国的大国崛起之路对中国最具借鉴意义。因为在几大国当中美国的建国历史最短,但是其雄起的历史最快。其中的道理极为深刻,崇尚自由的美利坚人驱逐英国殖民统治者之后,为消除剥削、解放黑奴,从而扫清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林肯总统不畏艰辛,力挽狂澜。美国内战终将庄园农奴制度消灭殆尽,从此美国的资本主义大路无遮拦。美国人没有懈怠,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拓荒,开始了西进运动的壮举,为大国版图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提高,在工业资本主义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美国高举门罗主义筑造在美洲的势力范围,将美洲作为日后实现扩张的后院。此后,敏锐的美国人还借助科技革命的东风,经济不断壮大。从柯立芝繁荣起,美国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美国也因此有了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干预国际事务的能耐。在远东,后起的美国一面借助国际协议牵制野心膨胀的日本,一面打着门户开放的口号实现利益均沾,共同在中国这块肥肉上分一杯羹。作者止笔于此,令人不解,因为在理想主义与孤立主义的交织影响下,此时的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程度其自身就存在争议,完全意义上的国际战略也还在酝酿当中。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从孤立主义中惊醒过来,与苏联、英国等大国联合共同抗击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分子。二战的恐怖效应,让世人领悟到理想主义的普世价值,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这个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公义性的国际组织诞生了。结合不久后美国所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一系列的国际安全机制,一个超级大国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换句话说,美国是在二战后才真正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作者忽略后面之事,不能为读者展

示超级大国崛起之路;没有结合美国自诩为完美的民主制度和根深蒂固的天定宿命论、理想主义与霸权稳定论等国际理念书写,不足以深刻全面展示美国的全球战略,因而不能让读者了解美国崛起的精髓。

其实,只有界定好崛起的具体标准、明确其含义,并且剖析民主价值观等软实力的内涵及其功能,才能客观、科学地从时空两个维度上精彩地勾勒出大国崛起的伟大篇章。不但有助于不同层次的读者理解本书的内容精髓,还因为在厘清了崛起一词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特有的时代意义后,才能为追求和平崛起的中国提供可行的发展蓝图和方案。

大国崛起心得党课范文篇3

思想与科技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思想的改革,科技也只能局限在某一个阶段,要提升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科技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均是建立在人们思想的解放之下的。

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的视野得到开阔,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思维上,从而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思想,推动思想的革新。从大国兴衰的历史来看,不论是老牌的大国,如英国、法国,还是后起的大国,如德国、日本,都极大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19世纪末期德国渐渐赶上了英法并超过了它们,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科技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于科技上明显落后于德国,这可从一些重大的发明中看出。二战后,日本和德国迅速崛起,都得益于两个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依然掌握着世界的核心技术,正由于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迅速,因而这些国家至今仍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繁荣崛起没有科技的支撑会是怎样,而这些科技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支持它的政治体制。现在,随着各国对高新技术的重视,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对科技的投入下了很大的功夫。就连小小的朝鲜,也日日叫嚣着要发展核武器。而中国在科技的投入上却不太令人乐观。自主创新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人民很容易自满,看到了发射几颗卫星边欢呼雀跃、激动不已,然而我们与那些大国想比,还是隔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科技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家的力量。当年日本崛起之时,很多企业的发展均源自政府的支援,当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政府又辅之以政策性的指导。

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于人们思想的高度认识。由于骨子里没有切实际地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人们往往忽略科技在各行各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尽管许多人重视科学技术,但存在大量的复制、克隆,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不能解决科技欠发达的实质问题。而且,很多人把一些资源花在一些无聊的但自认为很必要的官僚关系上。

三、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从长远看,不是靠充裕的廉价的劳动力,而是取决于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整体思想文化的提高。简单具体来说,就是教育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力量也是不能忽视的。目前这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均比我国发达。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长远的推动力。

总之,一个国家的强大,一是靠思想这把利器,二是靠科技的超前发展。思想与时代同行,科技与潮流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我们的国家会如汉唐一样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大国崛起心得党课总结


参加这一次大国崛起,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于人们思想的高度认识。由于骨子里没有切实际地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人们往往忽略科技在各行各业的作用,在此分享心得党课总结。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国崛起心得党课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大国崛起心得党课总结篇1

《大国崛起》一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按时间的梯度,根据9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用9个章节分别加以描述。各个国家的诞生发展都注意结合特有的地理文化及其民族特性加以剖析,让读者了解这些国家崛起的关键因素;也着重对那些纵横驰骋在历史星空、永驻各国青史的时代伟人、民族英雄进行浓重描绘,让读者领略伟人特有的时代意义;在勾勒各大国崛起历程这一宏大历史画卷的同时,不忘从地缘政治、民族性格等角度探寻大国的兴衰规律,给读者以启示。当然,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目的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不难看出,此书受到众多中国读者乃至学者的喜欢有其必然之原由。

不过,从国际关系史专业的角度以及本书的编著目的出发,本书的内容编排仍有美中不足之处。

一是探寻大国兴起的过程中,南征北战、刀光剑影,伐交不断,然而攻心却略显不足。换句话说,书中所描述的大国崛起历史,更多的是突出以军事与经济力量为主的硬实力的重要性,而对美国以制度、人权价值观等软实力缓解崛起过程中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的分析却不尽充分,尽管在法国那个章节中多次提及以理性、人民主权为主旋律的法国大革命精神对国际关系的冲击力,但是法国大革命里面是什么精神内核,这些内核又以怎样一种作用机制冲击欧洲旧制度?这些问题并没有得以详尽地回答。其实,本书中书写的9大国,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他大国都是民主制度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完善的民主制度在推动西方国家政治进步、经济发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既然是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高度审视大国的先进之处,像美国的《人权法案》、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下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实质就应该正面地、具体地加以阐述。作者已经总结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全球化早期背景下的接合部文明构架,那么跟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其潜台词是否就是苏联的僵化体制、民主的缺失导致这个大国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很重视苏联解体对我国发展前途的影响,由此我们一直在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我国争取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发展自我,实现和平崛起。对此,中国似乎可以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身上找到灵感。在美国学者约翰伊肯伯里的《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受到他国的集体攻击,或者说没有陷入安全困境,而且战后美国的发展模式深受西方国家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建立霸权、维持霸权过程中强调民主、人权观念与自由制度等软实力的栽培。软实力将美国武装成一个仁慈的霸权(帝国),这头温和的大象凭借其先进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一种合作性权利和吸引力,并与西方的工业体系融为一体,从而固化了美国网络式的同盟关系。历史雄辩地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在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

程中,凡是在内部能够培育起良好软实力的,均获得了长期的红利。基于本国的传统文化,英国创设了议会民主制,从而奠定了英国现代化发展领先地位的基础;美国通过联邦制将人权民主、宪政精神推广到广阔的国土当中,为其建立和维持长周期的霸权打下坚实的基础。温家宝总理最近提出,社会主义与民主制度并不矛盾,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而胡锦涛主席去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明确表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胡主席在世人面前坚定地承诺:今后的中国,就是要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可见,中国和平崛起的实现,少不了要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学习西方进步的地方。软实力的建立对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一是中国弱化反向国际认同,争取国际认同的需要;二是打破中国威胁论,消减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结构性压力;三是彰显负责任大国,拓展世界大国应有素质的需要。因此,本书应该毫不避讳地对人权等民主政治、西方宪政的精神内涵及其运作机制加以探悉。

二是崛起这个中心词的含义不明晰。这不光体现在书中400余页、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但惟独始终未向读者展示什么是崛起?还从书中对于各大国壮大历史长短的界定、时间跨度的把握上得以反映。对于前者,崛起的标准是什么、其条件特征是什么?这两个层面始终未有明确的表达。只是通过展示各大国的历史特别是鼎盛局面给大众一种直观的认识崛起就是国力的

提升、民族的振兴。这个历程或许还伴随着武力征伐进而实现领土的不断扩大、民族的统一,或者是某位政治家、民族英雄的英明领导下实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度变革。其实,崛起既然与大国联系在一起,就要归纳出其共同的标准定义。在此基础上再来结合各国的实际详谈其特殊意义复兴、赶超、振兴。对于后者,笔者的感觉是,作者对各大国崛起历程的描述始终收笔于其鼎盛时期。当然,考虑到书本的篇幅、作者的出发点,这种见好就收的写法自有道理;但是从霸权周期论等有关研究大国权力消长的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看,书中某些章节,比如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等历史的书写就有待商榷。俄国经彼得一世、叶卡特琳娜二世等沙皇的内修外交和东征西战后,实现俄国的伟大振兴;而一战则加速了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沙俄这一脆弱的链条的溃裂,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他努力用一种新的治病方法来根治病入膏肓的国家肌体。从此俄罗斯人选择了社会主义,并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了起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邦,构筑社会主义阵营,成为两极格局下敢于跟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当然是俄罗斯等联邦国家命运的转折点,对国际格局具有变革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转向低迷状态的开始。不过,苏联解体至今,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尽管因借助休克疗法实现西化而历经沧桑、饱经磨难,但是近年来俄罗斯在普京的调度下,该国人民仿佛重新感受到往昔帝国历史雄辩地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在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凡是在内部能够时代的辉煌,因而将普京视为彼得大帝。其实,静看时下俄罗斯的战略资源以及战

略部署,谁都不敢忽视其发展潜力,俄罗斯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相比从前跌宕起伏的国际格局,她不也是在重新崛起吗?可惜作者却把苏联的瓦解作为收官之笔,这种历史总结法难免有点过于历史。

日本,在本书中的描写甚为精彩。考虑到让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民族属性以及中日间一衣带水和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需要,作者不惜挥重笔借助历代遣华使团以及鉴真六渡东瀛等典故刻画从古自今的高层与民间的双边交往历史。只不过让读者阅览这段风风雨雨之后,仍旧免不了惋惜和神伤,因为到了近代,特别是经过日本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脱亚入欧速见成效,制度的变革性创造力让日本傲立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位昔日的学生更是因而傲慢地开始忤逆泱泱大国中国这位老师了。之所以勾起中国读者神伤之情,莫过于那段刻骨铭心的侵华历史,而作者也将日本的大国衰退时间点定格于军国主义附体终究自食其果的侵略历史之上,之后一概不谈。对日本而言,兴于明治维新、败于侵略之路,世人并无争议。只是基于本书的最大目的,战争必写,那是因为中国很注重寻找崛起的和平路径,但是我们也一样不可忘记,要追寻和平崛起之路,实现以经济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化至为关键,而这个现代化进程我们仍旧要谦虚地借鉴日本战后经济迅速腾飞之道。时殷弘教授认为当代的日本表现出两种发展倾向经济崛起和政治上扬!于是乎,将战后日本的发展轨迹,尤其是经济崛起之路进行到底,更科学、也更具意义,尽管时下日本经济存在一些困难。

相比其他章节,美国崛起历史的书写或称败笔之作。平心而

论,美国的大国崛起之路对中国最具借鉴意义。因为在几大国当中美国的建国历史最短,但是其雄起的历史最快。其中的道理极为深刻,崇尚自由的美利坚人驱逐英国殖民统治者之后,为消除剥削、解放黑奴,从而扫清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林肯总统不畏艰辛,力挽狂澜。美国内战终将庄园农奴制度消灭殆尽,从此美国的资本主义大路无遮拦。美国人没有懈怠,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拓荒,开始了西进运动的壮举,为大国版图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提高,在工业资本主义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美国高举门罗主义筑造在美洲的势力范围,将美洲作为日后实现扩张的后院。此后,敏锐的美国人还借助科技革命的东风,经济不断壮大。从柯立芝繁荣起,美国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美国也因此有了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干预国际事务的能耐。在远东,后起的美国一面借助国际协议牵制野心膨胀的日本,一面打着门户开放的口号实现利益均沾,共同在中国这块肥肉上分一杯羹。作者止笔于此,令人不解,因为在理想主义与孤立主义的交织影响下,此时的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程度其自身就存在争议,完全意义上的国际战略也还在酝酿当中。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从孤立主义中惊醒过来,与苏联、英国等大国联合共同抗击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分子。二战的恐怖效应,让世人领悟到理想主义的普世价值,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这个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公义性的国际组织诞生了。结合不久后美国所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一系列的国际安全机制,一个超级大国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换句话说,美国是在二战后才真正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作者忽略后面之事,不能为读者展

示超级大国崛起之路;没有结合美国自诩为完美的民主制度和根深蒂固的天定宿命论、理想主义与霸权稳定论等国际理念书写,不足以深刻全面展示美国的全球战略,因而不能让读者了解美国崛起的精髓。

其实,只有界定好崛起的具体标准、明确其含义,并且剖析民主价值观等软实力的内涵及其功能,才能客观、科学地从时空两个维度上精彩地勾勒出大国崛起的伟大篇章。不但有助于不同层次的读者理解本书的内容精髓,还因为在厘清了崛起一词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特有的时代意义后,才能为追求和平崛起的中国提供可行的发展蓝图和方案。

大国崛起心得党课总结篇2

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垫下厚实的基础。

大国崛起心得党课总结篇3

思想与科技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思想的改革,科技也只能局限在某一个阶段,要提升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科技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均是建立在人们思想的解放之下的。

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的视野得到开阔,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思维上,从而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思想,推动思想的革新。从大国兴衰的历史来看,不论是老牌的大国,如英国、法国,还是后起的大国,如德国、日本,都极大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19世纪末期德国渐渐赶上了英法并超过了它们,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科技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于科技上明显落后于德国,这可从一些重大的发明中看出。二战后,日本和德国迅速崛起,都得益于两个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依然掌握着世界的核心技术,正由于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迅速,因而这些国家至今仍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繁荣崛起没有科技的支撑会是怎样,而这些科技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支持它的政治体制。现在,随着各国对高新技术的重视,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对科技的投入下了很大的功夫。就连小小的朝鲜,也日日叫嚣着要发展核武器。而中国在科技的投入上却不太令人乐观。自主创新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人民很容易自满,看到了发射几颗卫星边欢呼雀跃、激动不已,然而我们与那些大国想比,还是隔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科技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家的力量。当年日本崛起之时,很多企业的发展均源自政府的支援,当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政府又辅之以政策性的指导。

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于人们思想的高度认识。由于骨子里没有切实际地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人们往往忽略科技在各行各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尽管许多人重视科学技术,但存在大量的复制、克隆,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不能解决科技欠发达的实质问题。而且,很多人把一些资源花在一些无聊的但自认为很必要的官僚关系上。

三、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从长远看,不是靠充裕的廉价的劳动力,而是取决于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整体思想文化的提高。简单具体来说,就是教育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力量也是不能忽视的。目前这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均比我国发达。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长远的推动力。

总之,一个国家的强大,一是靠思想这把利器,二是靠科技的超前发展。思想与时代同行,科技与潮流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我们的国家会如汉唐一样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国崛起》心得体会


《大国崛起》从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虽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本剧一改往昔对西方强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一系列赞同、研究、欣赏等全新的目光来看待西方大国的崛起之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射着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本剧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思索。

我们所在的单位xx工贸学校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院校,省级文明单位,这就意味着一个学校已经自信于自身的尊严、责任,以及自身在供销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特殊地位。而这样一种巨大的转变正是工贸精神和工贸意识的巨大转变。无论对于我们学校的领导干部而言还是对我们每一个普通教职员工而言都有着切实的体会。我们学校的领导出访,总是吸引着全供销系统的目光,几乎每一个供销部门都以一种迫切的愿望期待着与我校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和将来的新乡工贸,将会对供销系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就是无形中体现着一个学校自身价值最有力的武器。

今日,当工贸的宏图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的同时,而我们,似乎也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迎接着正向我们走来的繁荣工贸。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

这不仅使我想到为什么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是什么重要的因素决定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强大?众所周知,这些企业都是各行业的龙头翘楚,一个跨国的巨型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金融帝国,他们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说,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具备正确的经营理念,他们的员工具有优秀的素质,出众的品质。

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一个学校,还是个人,从平凡到卓越的经历都使人领悟到,一个优秀教职工要善于从工作中洞察和发现新知识,新技能,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新动态,并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掌握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优秀员工区别于普通员工之处在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致用的能力,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工作实践,发挥最大的学习实践,取得显著工作业绩。在财务工作中即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

现代教职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战胜自己,善于学习,相信自己能行,真正达到卓越的动力之源。学习是我们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我们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才能与学校共生存、共发展,否则将会被淘汰。

工作上要培养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学校来讲财务科的工作就是要服务领导,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是一个服务部门,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呢?除加强学习外,提高个人素质,还要有一颗爱岗敬业之心,只有喜爱这个工作才能把它做好。另外还要注重个人形象,注重待人接物的态度,学会一个微笑一声问候,给人以回家般的感觉。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困难,要相信自己能行,要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敢于战胜自己。在一个学校里,团队精神是粘会剂,各位只要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善于理解别人,和别人沟通,才会使学校达到卓越。

《大国内政》心得领会;大国内政彰显大国风范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大国外交彰显大国风范

随着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开播,中国外交理念正引发世界前所未有的共鸣。正是在这样的共鸣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谱写出具有空前引领力、凝聚力、感召力的新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有决心也有能力与世界各国一道,开创繁荣美好的未来!

中国力量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大国外交,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立足国内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同时,中国也着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用中国力量带动世界人民一同奔向繁荣昌盛。从g20峰会到一带一路,从欧美发达国家到欠发达的非洲、中亚、拉丁美洲,中国外交的身影随处可见。尤其是由习近平总书记首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第一次将世界真正有机串联起来。一带一路、欧亚峰会以及新金砖国家峰会等等的运行和召开,代表着中国力量影响下新秩序、新格局的建立。世界各国围绕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在经济发展、和平建设、环境治理、人权保障各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有感于中国力量的同时,作为基层工作者更应该以更加积极果敢的姿态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锻造更强的中国力量。明确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使命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更加继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大国外交彰显大国自信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央视播出,深刻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宏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正如片中所言这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在举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以更加伟岸的大国形象向世界展现自己的中国力量。大国外交彰显了大国自信。

大国自信表现在中国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大国外交,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立足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建设的同时,中国也着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用中国力量带动世界人民一同奔向繁荣昌盛。从南北合作到南南会谈,从欧美发达国家到欠发达的非洲、中亚、拉丁美洲,中国外交的身影随处可见。尤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第一次将世界真正有机串联起来。一带一路、欧亚峰会以及新金砖国家峰会等等的运行和召开,代表着中国力量影响下新秩序、新格局的建立。世界各国围绕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在经济发展、和平建设、环境治理、人权保障各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大国自信源于中国对于自身制度和道路的强烈自信。当今的中国,如外交部长王毅在片中所说: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当然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大国,但同时我们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是一个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大国。这是党和国家对于自身制度和道路优势的对外宣言。文化上,中国加大文化输出,孔子学院遍地开花,汉学文化、儒家文化为世界人民所熟知。科技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走向亚非、拉美甚至是欧美国家,以华为手机等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品牌成为世界人民钟爱的新兴宠儿。世界已经越来越为中国力量所影响。中国模式的框架下,我们自信于自身制度和道路,大踏步向世界走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有感于大国自信的同时,我辈中国人更应该以更加积极果敢的姿态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大国外交彰显大国情怀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准时开播,全景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恢宏历程,近50分钟的节目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领域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现了当今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5年来,习近平就是乘坐这架专机,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让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能量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展现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良好形象,让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始终是负责任、宽胸怀、有格局的大国。

专题片中,无论身处何处,只有背靠祖国,就会心中有底,不管走多远,祖国永远在你后面,简短的话语,却道出一个大国的担当及责任,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凸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一个大国始终为民的情怀,让人民时时刻刻感受到祖国就在身边。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外交始终秉持自己鲜明特色,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一路走来,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发展理念,不搞零和博弈,不搞强权政治,不搞唯利是图,集中彰显了中国外交大格局,大胸怀,谱写出具有空前引领力、凝聚力、感召力的新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