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领会:从学“习”中体会情怀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领会:从学“习”中体会情怀,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从学习中领会情怀

党的xx大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中国人民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的五年。这五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xx大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了一些列重大改革,每一项伟大成就的落地,最根本在于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头羊作用。认真学习,从学习中领会要领,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必须课。

回顾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成长道路,他早已把对人民的情怀装在心里。《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他从一名15岁的插队少年,到一名革命意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磨,他真正成长为了一名积淀至深群众观的人民公仆,当他发自肺腑的说出:无论走到哪,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时,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高大的人格、宽阔的胸襟,立时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钦佩于心。也许在那个时候,他就把以天下为己任装在了心里,把对人民群众的至深情怀永远地镌刻在了前行的路上。

当《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一种更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时,他更成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长的鲜活教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民怀抱,哺育成长,通过学习习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根植人民的成长过程,我进而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强大到强大,从胜利到胜利,更加坚定了融入群众,根植群众,造福群众,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牢记于心,落到实处。

学习好、贯彻好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始终牢固树立学习意识,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符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方向,认真学习,将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情怀,大国情怀,以及党的xx大大以来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在中国大地上。

《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习习近平总书记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当时实际年龄尚不满16岁的习习近平坚决去农村接受磨练,经受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在七年贫困匮乏的生活条件下,青年习习近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畏艰苦、埋头苦干,自觉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磨练造就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从思想和感情深处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同甘共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赤诚之心。吃苦是习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勇敢选择。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像习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从一开始就做好吃苦的准备,主动去接受挑战,接受磨砺。特别是年轻人刚到基层,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段时光将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民、什么是基层、什么是实事求是。习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曾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学习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不断磨炼意志、品格和能力,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勇于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的生活相对繁华喧嚣的城市是艰苦一点,但是与习习近平总书记70、80年代在基层的生活条件相比,真不算什么。每一代人和每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可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但是吃苦的精神一样的,青年一代一定要敢于发扬这种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让苦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亮丽底色!

《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年轻干部不妨从《七年知青岁月》里品四心

《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当年那些与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的角度,讲述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里的点点滴滴。读罢,不禁被总书记求知若渴、坚守初心、实事求是、团结群众的情怀所打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想必不过如此。

七年知青岁月是坎坷的,也是幸福的。从黑帮子弟的迷茫、彷徨,到直面现实的过四关,再到离开时村民的遥遥相送,与黄土地朝夕相伴的岁月把生活的落差熬成了脚踏实地的坚韧,把家庭遭遇的苦闷磨成了沉稳坚毅的性格,把初来乍到的隔阂锻成了同甘共苦的向心力。四xx大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涯给梁家河大队留下的回忆与改变,即便是时光也无力消磨。在艰难困苦时,总书记仍不忘勤奋好学、不断前行,广大年轻干部更应永葆好学、信仰、实干、团结四心,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要有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好学之心。腹有诗书气自华。习习近平同志初到梁家河时带了个箱子,不算大,一拎却死沉,打开一看全是书。平日里炕头上总是堆了满满的书,虽然白天高强度的体力劳作已经很累,但晚上他吃过晚饭总是拿起书本(中秋员工福利方案及文案),开始学习。也正是因为习习近平同志如饥似渴地读书,古今中外涉猎广泛,才能够团结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够充分借鉴前人经验,走出困顿,收获自信,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该做的事情;才能够在成为总书记之后,用温文儒雅的书卷气得到全国千千万万人民的拥戴。年轻干部应以寸寸光阴寸寸金的好学之心,珍惜每一段可以读书的时光,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文化水平,勤学勤思勤想、善谋善断善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筑牢爱党爱国精神堡垒。

要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信仰之心。人不能没了信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钙即使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习近平同志始终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守着一颗共产主义信仰之心,以满腔热血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初心。只有不忘初心,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永葆政治本色,才能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得了软骨病,背离了人民群众,自然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年轻干部要坚守信仰,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不畏艰难困苦,只为理想信念执着。

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心。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曾写到: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当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他积极前往四川绵阳学习经验,动员全社修建沼气池,一举打破沼气不过秦岭谬言;他下到井里和村民们一起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办了一个铁业社,用于制造和修理镰刀、铁锨、锄头等工具,为村里增加了收入;他修筑了五大块结实的水坠坝,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优质良田这些实实在在的好事让他成为了梁家河村民心里的好后生,成为了一心为民、实事求是、守土尽责的好干部。年轻干部在享受前人栽好绿荫的同时,也不应忘记革命先辈拼搏奉献、踏实肯干的精神。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实事,才能真正建立起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要有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团结之心。他用县上奖励给他的三轮摩托,换了一台磨面机,为全村人开了个磨坊,还换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为全村人耕地、拉庄稼。梁家河村民石春阳如是说习习近平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优先,牢记父亲的教导:做一个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他用尊重与诚恳让50多岁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好好劳作,也用耐心和真诚让犟性子随娃同意再当一回生产队长。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所说的那样: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年轻干部应常怀团结之心,要甘于为普通人弯腰屈膝,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只有把群众当成亲人,才能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才能建立起浓厚的鱼水之情。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领会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近日,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知道,知青岁月,那是段激情燃烧又五味陈杂的青春岁月,有苦、有泪、有辛酸、有彷徨、也有人生的历练与厚重。青春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青年干部,我们尽管未曾经历过那段特殊的时期,相反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但也面临着基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乱象,经受工作、婚姻、生活等现实问题的考验。这就要求青年干部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要积极实践、接受磨砺,要敢于吃苦、勇挑重担。

首先要讲正气,做立场坚定的明白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积极响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反对不正之风、勇于与突出问题斗争、敢于向潜规则说不,自觉营造并维护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其次要接地气,做脚踏实地的暖心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工作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最天然优势就是贴近群众。通过脚步丈量民情,切身感受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多群众考虑,带着对老百姓浓厚的感情投入工作,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还要有朝气,做想事干事的带头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锐气。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气馁,不回避,积极想办法、谋出路,保持向上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工作中敢于自我挑战,敢于尝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弘扬主人翁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优秀的基层青年干部。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正式出版,吸引众多读者争相购买。书里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农村、扎根农民,展现了一代领导人在农村艰苦历练,坚韧成长的奋斗历程。通过书中的精彩刻画,让人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受到感染。青春因为汗水而精彩,因为坚持而无悔。我们许多年轻人更应该对照自身,发现自己的问题,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无愧美好年华。

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这是士兵突击中呆兵许三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他却在军营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而如今许多年轻人把心思都花在游戏攻略,玩耍聚会上面,很少去思考年轻人做哪些事情更有意义。很多人觉得青春就应该理所当然的流逝,最好的年华就应该做我最想做的事。有太多的年轻人心态和思想的成熟速度远远比不上身体的发育。

在今年征兵体检中,各市体检淘汰率创史上新高。淘汰率爆表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经过一番查找,不良的生活习惯,沉溺游戏,缺乏锻炼等原因即为最直接的病根。这种不流血,甚至不流汗的青春就是某些年轻人真实的写照。试问,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保证未来的工作,如何挑起生活的重担。

这一代年轻人,生活的顺风顺水,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然而缺乏苦难的经历,缺乏对社会深刻思考。但是同时,却又处于伟大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国家和人民的给年轻人以足够的激励与鞭策。不需扬鞭自奋蹄,年轻人更要不断反省自身,强化锻炼,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向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奋斗出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接班人。

青年是树立远大目标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好的时期。时代在呼唤,我辈没有理由不向前。做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健身体素质的青年人。风劲帆满,远航正当时!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领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青年干部要有安于现状的耐心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公开出版。这对于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它是一部党的理想信念的教科书、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经典、党的基层工作的指导书,更为进行实践锻炼和增进群众情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示范和榜样。青年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七年在基层安于现状的耐心。安于现状不是让我们碌碌无为、庸庸度日,而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学习,不浮躁、不攀比,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摆正心态。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工作上不拈轻怕重,对岗位不挑肥拣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心竭力、善始善终。要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于青年干部而言,要多到基层走走看看,了解和收集民声民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负责,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勤于学习。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牢记宗旨使命,紧跟方向不跑偏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主动钻研业务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知识,不断适应新要求。

要敢于担当。不管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困难,这就需要青年干部去解决、去克服,这是责任,更是义务。在难题面前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责任感;在矛盾面前要有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使命感;在风险面前要有敢作敢为,敢担责任的信心。要时刻保持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遇问题不回避,敢于向上级领导为民请示,坚持为民办好事。

耐心呆在基层不断历练自己,耐心呆在平凡的岗位不断磨练自己,耐心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请相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脚踏实地才能前路宽广

8月18日出版的学习时报用四个整版报道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出版。文章中描述了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当时与习近平一同插人员的回忆记录,侧面真实的描写了习近平当时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

即使在陕北农村艰苦环境的磨练下,习近平依然没有放弃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除了生活环境的恶劣和劳动强度的困难外,习近平的父母当时还处于被迫害、审查中,他本人也背负着黑帮子弟的压力,知青的两大出路――征兵、招工,对他来说都几乎不可能实现。在这样重重的身心压力下,他依旧没有放弃学习,在其他人都将精力专注于满足口腹之欲时,他痴迷于阅读和学习。同时他有一股钻劲儿,有想法,有思路,在当选梁家河的村支书后,带领群众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搞河桥治理,打坝地,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直到今天,梁家河村还在受益。

通过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我们应当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重要的是拥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脚踏实地的进取精神。目前一些年轻人,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看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就怨声载道,一味将责任全部推给社会和环境。面对成功人士,也仅仅是看到他们的光环与优势,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与努力。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为例,他与同时代的青年一样,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磨练,他并没有沉溺于困难,而是在逆境中坚持学习提升自己、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在困境中升华,使这一段经历成为他日后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纵观其他行业的佼佼者,无一不是在磨练中成长、从困境中涅槃。作为当今的青年,更应当脚踏实地,珍惜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把每一次的困难当做提升自己的挑战。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自己踏出一片宽广的前路!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学会动起来

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党员干部读这本书就要向习近平学习,不论在任何环境、任何岗位,学会动起来,在服务人民中找到奋斗的方向和力量。

动起来首要是开动脑筋来思考。思考决定人生的高度,思考成就生命的格调。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面对新环境,新的际遇,习近平也曾经有过成长的烦恼(最新观《法治中国》有感_《法治中国》观后感)。可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从近平教我写名字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知青习近平的思考,他认真地想过如何在黄土地上扎根、生活。他从打坝、修梯田、打井,增加粮食产量中找到知青在农村扎根的土壤,体味底层群众的需要和期待,从中找到人生价值的坐标。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开动脑筋思考我们是谁、来自何方、走向哪里的问题。更应该思考我们每天面对的人群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的问题。共产党人只有坚定信念,固守本心、不忘初心,把心思放在为人民谋利益上而不是为自己,那么党员的人生价值就会得到升华。

动起来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在实处是习近平知青时期的优秀养成。会干,从群众需要出发,做一些给群众得好处的事,让群众认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办过扫盲班,把农民组织起来学文化;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当时陕北农村老大难的燃料问题。敢干,勇于担当,看准了的事他能够主持公道带领群众干好,比如分救济粮,他能连夜到一家一户去查存粮。做事公道、敢于担当,是群众对习近平最简单而最有份量的评价。马克思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党的xx大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战略。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全面确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奔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改革需要凝聚更多的力量,不断向纵深推进。把改革推向纵深关键是要把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把准,在工作中把老百姓关心、期盼的事办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分享的好事,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动起来能够收获依靠的力量。从梁家河村一名普通知青到村支书,七年知青岁月让习近平看到了信任的力量,懂得了人民的珍贵。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党依靠人民挽救民族于危亡、发展国家于时艰,眼下,同样需要依靠人民造福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动起来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引导群众认识自身利益并为之积极奋斗,从吃、穿、住、行、医、学等具体问题入手,切实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总书记话,认真学习掌握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团结带领群众跟党走。动起来,我们会收获最广大人民的力量。

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学会动起来,积极思索,探索,勇敢地追求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学习党的群众工作方法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书籍的出版和热销,让我们的深入的了解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成长历程。他从一个外来知情,不断融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去,逐渐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当选为梁家河村的书记。学习党的领袖的成长历史,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期间的群众工作方法,对新时期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时期的工作方法:

一、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习近平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深水井,大办沼气池,兴办代销点、铁业社,办磨坊等都是习近平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所作出的正确决策。这些事有大有小,但是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事的办成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只有为群众办实事,我们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否则我们所作所为就会违背工作实际,甚至会被群众所憎恶。

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习近平在工作期间,再苦再累的活、没人愿意干的活他都争着干、抢着干,打深水井、清理沼渣沼液、修梯田……他深知我们党一路走来,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没入党前他积极参加村里日常工作,入党后他更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群众们被他所打动,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许多困难的事情也就很快的迎刃而解了。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切实做好表率,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愿意跟着你走,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拥有一颗公心。习近平在梁家河、赵家河工作期间,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大家遇到难处理的事都愿意找习近平帮忙,解决邻里纠纷、分粮分地、做干部思想工作,他都做的井井有条。大家都评价说“他公平公正,没有私心”。习近平的公平公正,赢得了群众干部的信赖,这也就是大家遇事就找他的原因。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保持一颗公心,才能把事情做得公正合理,才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才会信任你,愿意把重要的事托付给你去解决,干群关系才会更和谐融洽。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教育路线的教科书,是我们群众工作方法的科学指南,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去领悟和践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领会10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基层工作有难度 学习榜样我自强

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从插队时期一边放羊一边背字典,到知青时期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再到担任县委书记骑自行车下乡了解民情民意,这些看似普通,实则伟大的故事,都为习近平总书记当好大国领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代的党员干部,不防多向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学习。

放羊背书,用知识武装大脑。习近平总书记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充分利用起了在农村七年的时光,打下了很多知识的基础。现在的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提醒人们,现在条件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放在心上,党员干部更应如此,用知识来武装大脑。

发展沼气,用行动解决困难。在梁家河村时,看着村民冬天拉煤辛苦,自费去四川考察沼气池建造。那时延安没通火车,坐了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又坐火车辗转到四川。回村后,他建好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感受沼气的好处和方便。几个月后,村民们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烧饭照明时,都夸这个后生有知识、点子多。到1975年,习近平领着村民建起了几十口沼气池,解决了村民烧饭、照明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的困难,这正是一个合格党员的高贵品质所在。

骑车百里,用真情收集民意。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内心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于是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广大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要多看书、多学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常下基层、了解民意,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困难。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筑梦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15日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回信,激励着广大学子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扎根基层、坚忍不拔、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学子要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青年学子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补足精神之钙,参观一次革命展馆,接受一次红色教育,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革命先辈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个青年学子学习,将革命精神融入到创业创新的实践中去,用为国为民的情怀,投身于伟大中国梦中,奉献自己的青春,是每一代青年人无悔的选择。

青年学子要敢于吃苦头、涉险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实践是从大学校门走入社会的过程,更是给青年学子压担子、促成长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中,面临基层农村艰苦的环境,复杂的人情关系,从头学起,咬牙苦干,一点一点在乡亲们心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最终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团结好了村子上下,带领村民赶出了不俗的业绩青年学子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那样,投身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潮中去,用创业项目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用创新实践来帮助老乡脱贫。

青年学子要勇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带领梁家河村民赴四川实地考察学习,试验了多种土质构造,分析出不同土质建造沼气池的方法,才打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田,解决了梁家河村民用电、施肥的难题,青年学子要把创新精神融入到创业实践中去,要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大胆创新,干事创业。大胆创新难免会有失误,要善于宽容失误,也要仔细分析失误,失误中得来的教训是宝贵的经验,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给青年学子一定的时间去历练成长,他们一定会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8月20日在中央党校举行。这本书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也为我们当代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成长拔节一路伴随着祖国的强盛,有更扎实的知识,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宽广的天地。

但是,担负着新世纪重任的年轻人,必须要有想吃苦、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的精神。年轻时经历过砥砺的人,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上、生活中吃得苦中苦,境界往往更高。

我们的青春梦想不会唾手可得。青年要敢于做先锋,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把自己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青春答案,那就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广大青年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过去五年,伴随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演变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局面全面展开,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这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出访足迹跨越万里,覆盖全球,让我们看到中国外交波浪行舟、处变不惊、日益娴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轨迹,留下的是遍布全球的朋友圈,有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满天下。

当今世界处于一个大变革的调整时期,而我们的时代也处处充满挑战,无论是经济科技的发展,还是自然环境的恶化,每一样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回首历史,每一次时间的进步都离不开整体合作的努力,单凭一个国家的努力无非以卵击石,我们需要的是共同努力,实现共赢共享,一个朋友圈的建立需要需要不同的分享才能充满活跃。

国之交在于民亲。习近平总书记用七年知青岁月给了他对百姓最深厚的感情,这也培养了他在国家外交中所拥有的一种人情味。秉承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习外交被赋予了友情外交、多元外交的称号,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真诚、真情和真心来将外交变成与他国的深情会晤。只有百姓爱你才是真正的去接受中国。在各国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宣传自己的文化,让他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底蕴。这样各国发现才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我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所谓日久见人心,中国在外交上一贯展现大国之风,不卑不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但从不欺霸谁,那些中国威胁论,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就见分晓了。 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的出访外交,一遍遍的宣讲理论主张,就是要让世界认识中国、拥抱中国。世界在瞩目,聆听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原与中国一道,同修共度船,迈步康庄道。建设美好家园、幸福生活,这是中国的梦想,也连着美国梦、世界梦,让我们荣辱与共、携力并进,一起朝着朝阳做幸福美好的逐梦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应成青年的人生指针

近日,上海书展主会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行首日即销售一空。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可是说,这是一部青年成才的励志书,应该成为当代青年人的人生指针。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当年,15岁的习近平作为从北京来的知青,扎根在梁家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父老乡亲们一起面对风吹雨淋、体味酸甜苦辣。年纪轻轻的习近平能将安身立命、成长发展的根系深深扎进了人民群众之中,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了乡亲们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的好口碑。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正如他前不久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回信中写的那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希望青年一代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从40年前走出窑洞、北上求学的那天起,为人民干实事的信念就悄然在习近平心中扎根。正是梁家河,成为他最初有关梦想的青春印记。这足以启示青年人:只有到艰苦环境中去,才能在实践锻炼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无奋斗,不青春青春是用来燃烧的,只有在急、难、险、重中砥砺磨炼,才能激发潜力、积累经验,打牢成长的根基,才能像当年的好后生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在基层历练、积累,最终砥砺出了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青年人,当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人生指针,自觉校正自己的坐标原点,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行稳致远,走出一条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群众的正道坦途。为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品读青春

是纯真懵懂的学子在校园里放飞的梦想,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土地里种下的希望,是操翰成章的作家在文字里点燃的激情,是每个人在生命里书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青春至美,该以何种姿态来展现。

日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该书由29名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心系百姓、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好后生。那时青春,他把汗水挥洒在黄土高原上,娓娓道来,他在知青岁月里打磨人生,静心品味,青春是什么?是纯真懵懂的学子在校园里放飞的梦想,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土地里种下的希望,是操翰成章的作家在文字里点燃的激情,是每个人在生命里书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青春至美,该以何种姿态来展现。

青春当以奋斗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王安石亦有诗云:寄言少年子,努力作春事。青春唯有和奋斗、拼搏连在一起,才能托起无限宽广的梦想,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青年人才乃国家栋梁,青年之兴衰决定民族之兴衰,青年之未来决定中国之未来。青年人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奋斗的目标,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实际,克服困难,努力奋进,方能成长成才,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人才自信。

青春当以奉献为荣。近平还是那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把七年的打拼岁月奉献给了黄土地、奉献给了老百姓,这是青春里关于理想信念和事业追求的最美的奉献。这种奉献足以启示青年人,要把奉献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把人生追求融入到国家事业发展洪流,把小我凝聚成家国,把点滴真情奉献给祖国人民。要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以无怨无悔的奉献书写人生价值,这样有血有肉的青春,无上光荣。

青春当以沉淀为主。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再艰苦的生活环境都没有动摇习近平总书记追求思想进步的决心。他在梁家河的打磨锤炼中通过学习和思考,积蓄成长力量,也正是梁家河的经历为他的基层经验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他了解民情、体察民情,从不曾忘记那片土地教会他的民生之义。青年人才要到基层学会与群众说白话、打交道、讲感情,真正了解社会民生的真实状况,了解基层民众的疾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提高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到艰苦环境中去打磨,才能在实践锻炼中沉淀自我、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为走好人生道路沉淀和积蓄力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七年知青岁月人生的积淀

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期间,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和乡亲们成了一家人。作为知识青年,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敢担当,能做事。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沼气池,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还办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以及磨坊等,切实解决了村民们一系列的劳动和生活需求问题。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劳动、生活的知青和村民们,讲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村民说,无论近平当年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还是现在是全党的总书记,他的心一直都在我们老百姓中间。 习近平把共产党人的赤子之情体现在方方面面,尽显共产党人的担当与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心与博大情怀。

群众眼中的习近平是个不管多累多苦 近平能一直拼命干、 近平是北京知青当中年纪最小的、群众需要什么 近平就干什么、近平讲话特别实在 特别有意思、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近平非常注重让村里人学习文化知识、近平比较沉稳 抗压能力比较强、近平教我们认字 教我们写自己的名字、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近平不说空话大话说的都是我们想说的心里话、近平这个年轻后生 功成不居 谦虚谨慎、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近平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 到今天我们还在受益、1972年到1973年是近平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近平有威望有能力 积极地融入社员当中的共产党人、群众的贴心人、群众的自家人、领头羊。他的心坎里永远装着群众,最牵挂的人――贫困群众,贫困群众的冷暖温饱是他心中最大的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体现了他一心为了民的赤子之情,也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他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的不同。这个年轻后生,功成不居,谦虚谨慎,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口碑,群众这杆秤永远掂量着我们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讲到:于细微处见情怀,于细微处见品德人民二字在党员干部的心中分量多重、地位如何,无时无刻都会化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节。把好作风彰显在时时刻刻,把共产党人的赤子之情体现在方方面面,尽显共产党人的担当与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以人民为中心,既要牢记于心,更要付诸于行,如此,才能真正诠释服务之内涵、彰显公仆之本色。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紧紧与人民群众连在一起,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只有把人民利益作为指南针、把人民需求作为指路牌,把人民满意作为指示灯,把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转化为踏石留印的行动,才能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指出:做人要实,就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必须紧紧围绕人民利益、处处彰显人民情怀,把共产党人发展为了人民的责任担当体现出来,切实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不能少。

小账本大情怀,一切行动围绕人民,人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心。把人民放在中心的干部,言行举止才能不出轨、不越轨、不脱轨,才能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学习增本领 实干圆梦想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已出版发行,该书以访谈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爱国为民、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我们要像总书记看齐,求真求实讲奉献、尽职尽责敢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无悔人生。

坚定信念强党性。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少数,更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始终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任何时候特别是面对艰苦的环境、复杂的形势、繁重的任务,都要像总书记那样将忠诚的信仰化为艰苦奋斗、发展为民的具体实践,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牢记宗旨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党的根本宗旨,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强调,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群众的小事都是我们大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把群众的事做细做实、抓常抓长,使改革发展出实效、见长效,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人、发展的领路人。

砥砺奋进求突破。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要坚持求实务实、干在实处,以实事求是态度分析问题,用实事求是精神谋划思路、靠实事求是作风推动工作,为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汇聚正能量;要开拓进取、走在前列,切实贯彻新理念、积极探索新途径、引领发展新常态、奋力开创新境界,对标一流、争先进位,争当发展排头兵,实现事业新跨越。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我们要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契机,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实学透、学以致用,从我做起,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立说立行、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扎根基层 锤炼党性

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书中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多扎根基层,锤炼自己的党性。

党员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陆羽《茶经》中将茶树生长的土壤分为上着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倘若把成才比喻成茶树的话,那它必定要在烂石中生长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年的时间里有200多天都是在跟农民打交道,同农民同吃同住、睡草棚,正是他肯于扎根基层,敢于俯下身子体察百姓疾苦,才使得兰考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事实告诉我们广大党员,只有到大风大浪中去冲浪,到急难险滩中去摔打,倒逼得自己没有退路的环境下去搏杀,到吃苦的岗位上去锻造自我、砥砺人生,成长成才指日可待。

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就像磨刀石,让人从思想到行动都经受磨砺;基层又如同练兵场,培养人的才能、锻炼人的意志。要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多俯下身子、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切实体察群众疾苦;同时对于那些敢于、肯于扎根基层的党员在考核评价上予以照顾,把基层经历视为提拔干部的标准之一,锤炼党性、提升素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正在进行中的两学一做教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开始一直没有停止,目的就是让我们加强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在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发挥表率作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结合实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那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勇于进取。将学习到的东西都运用到我们的基层工作当中。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从中央八项规定、反腐倡廉,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今天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党内风气为之一新,国内民心为之一振。可以说,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效果显著,意义重大。当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为了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