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大学的目的透视考生心理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从上大学的目的透视考生心理”,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从易迈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参加高考的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各有不同,其学习心理状况也不一样。我们在此做一分析,同学们可以借鉴。

类型一:上大学是为了探索知识,充实自己,造福人类

这种类型的考生是确信知识的价值和力量的人。在这种类型的人的心中,有一个“神奇”的世界在召唤,使其为之激动,为之奋发。人生对于这类型的人来说,是漫漫的征途,而其愿意“上下而求索”。“生有涯而知无涯”,这种类型的人愿意驾驭生命之舟,横渡知识之海。

如果能持之以恒,会成为有成就的人!

这类型的人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的程度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相信知识是开启人生一切奥秘的钥匙,因而着实渴望能得到这把钥匙。这种愿望是那样地强烈,罗素称之为“内心的风暴”。这种愿望是开启世界上任何一扇大门的原动力。许多圣哲伟人,都是在这种愿望的启导下,而走上了富有意义的人生大道的。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这“志于学”三个字,大概就包含了这种愿望。拥有这种愿望的人,求知对于他来说,是自觉自愿的行为,虽苦而乐.知识往往使其着迷,足够的好奇心促使其去探求,其也有足够的耐心去研究,更有足够热情和意愿,去发现问题和真相。具有这种愿望而又能永远保持的人,一生都将会与求知为伍。

类型二:上大学是为了摆脱现在的处境,有更好的社会地位

这种类型的考生是很有头脑的人。许多人由于环境所迫,奋发图强而一步步走上成功之路。这种类型的人读书的最大目的就是“找出路”,因此,其学习动机是属于现实度量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人学习会有一股韧劲和冲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学习的主动性比一般人要强。具有这种动机的人,一般不在挫折面前心灰意冷,而只要有这股劲, “出路”总会有的。假若这一股劲消失了,便很难想象将会成为怎样的人。希望有一天推动前进的动力不但是环境的压力,而且是知识的吸引力。

类型三:上大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

这种类型的考生学习动机很一般,对于人生的自我意识尚在沉睡中,因此仍然是“好宝宝”。来自父母的压力,既然一直是努力学习的动力,那么这种动力也正好是自我成长的阻力。知识对于这类型的人来说,似乎从未显示过它应有的魅力,因而这类型的人从未领略知识的真谛,从没有在知识自身中找到追求和寄托,学习的推动力仍然来自父母的期望。这类型的人缺少的是探求的精神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及时把父母的期望真正转化为自我的力量,是这类考生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类型四:对于上大学为了什么从未认真想过

作家罗兰说: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来就对一切都不起劲的,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过日子,至于为什么要过日子.他们是不去理解,不去追究的。类型四的考生恐怕就是属于这一种类型的人。这类型的人假若一天不解决学习目的这一根本问题,就一天处在这种状态之中。这类型的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但却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只是依习惯而学习,毫无主动性可言。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从对待上大学的态度来看学习动机


参加高考的学生,虽然普遍上大学的愿望都比较强,但我们也发现部分同学对上大学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态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结果。我们在此做一分析,同学们可以借鉴。

类型一: 时刻准备上大学,并经常受到父母的鼓励。

这类同学一般有着明确的学习动机.而且这一学习动机受到周围人的认同。也就是说.拥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这一环境也已对他产生了极为良好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的期望和态度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都能得到父母明确的支持。

古语说:“豫则立,不豫则废”;心理学家也说:“意志的强弱,决定在自我的暗示上。”潜意识具有使确信的事情一一实现的力量,因此只要对目标有足够的信心,并努力付诸行动,就一定能使之实现。

这类考生往往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

类型二:认为遥不可及,从未想过自己有上大学的可能。

这类学生是为学习而学习的人。状态决定心态,反过来.心态也反映了学习状态。在班中,这种类型的人的成绩应该是属于中下层。当别人问及学习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课业内容以及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意义时,往往会不知道怎样回答,因为对这些问题从未好好地深究过、思考过,只是感到这是客观要求使然,所以每天必须去从事学习这一活动而已。这类型的人的学习动机,仍处于尚未开发的状态。

不能肯定谁一定上不了大学,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大学是需要学习动机得以明确之后才能实现的事情。因此建议对未来做一番梦想,并从行动上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奋斗。

类型三:看不上上大学.认为那是一条挣不了钱的路

这种观念的考生,可能受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种现象的影响。也许这类考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凡事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判断来下结论。可以说,这种类型人的人生观中挣钱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有着很强烈的挣钱愿望。而社会的一些现象使其感到上大学与挣钱是两件成反比的事情,因而认为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挣钱的机会就越少。

总的来说,这种类型的人不是心态有问题,而是见解出现了偏差,因此影响了学习态度。希望这种类型的人不要走向极端,更不要成为知识无用论者。

类型四: 把上大学当作一个美好的梦想来追求。

这种类型的考生是愿意为梦想而奋斗的人、实干的人。这类型的人的学业状况和学习环境可能都不算好,但依然执著地走求学之路。这种类型的人心中有一股相信未来的奋斗动力。虽然周围的一切都似乎在作对,种种的迹象都在证明难以实现理想,但这种类型的人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只相信自己,相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任何愿意真心实意地去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人,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建议,不管目前的环境有多糟,都要树立理想.因为这是信心之所在,也是力量的源泉和成长的精神支柱。

大学的心理课程学习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在通过这门心理课的学习中,让我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转变。以前总觉得在心理方面上遇到问题时,去咨询老师就觉得会把自己当做一个心里不健康的人,说的通俗点就是会在心理上把自己当做一个病态人,所以排斥去心理咨询,但是现在,老师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去咨询心理老师真的是件很普通的事情,只是跟老师的一次心理交流而已。同时,老师的正确引导也使自己想问题不再很一根筋,明白了当你越是往一处钻牛角尖,就会无端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烦恼和郁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想开点,笑一笑没什么事情大不了的。不能死抓着一点不放。就像手里的沙子,你攥的越紧,就失去的越多。看开了,好了点压力和烦恼,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同时,要消除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己这关要做好。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让自己永远保持一个轻松的心。另外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我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如果自己开导不了自己,在要的时候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

在学习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中,我很快乐,因为每个星期都能有几节课,可以完全把自己的烦恼抛开,跟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谈论下自己的心情,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时候,也会使自己原本郁闷的心情顿时开朗,想不明白的事情也会想开了。所以,真的是很受益匪浅。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考高分考生的“独门武器”


“独门武器”:好习惯

贵州省XX年高分考生贾崇俊和伍晨

贾崇俊:11点前,铁定睡觉

贵阳师大附中 理科

成绩单

语文136分

数学134分

英语144分

理科综合278分

一大早,老师就打电话给贾崇俊报喜:你考了692分。贾崇俊和妈妈当场就开心得跳起来。

692分,和自己之前的估分只差几分,她估分相当“精确”。

“她对自己定位很准,学习也很有计划性,而且发展全面,都很优秀。学习对她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且她很享受这种快乐。”带了崇俊三年的班主任卢老师这样总结,“贾崇俊学得深、学得广,我在家里经常接到她的电话,有时候一问就是一个多小时。”

而不管平时学习多么紧张,贾崇俊都铁定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从不恶补或者连续作战。就连放考试假的那几天,她还约妈妈和好朋友到学校操场上打羽毛球。贾崇俊还喜欢游泳、画画、手风琴……“这次报考清华建筑学专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画画。”

和很多女生一样,崇俊同样迷恋看韩剧,她一样会为了《浪漫满屋》的剧情而感动得落泪,对小崇俊的这些爱好,爸爸妈妈从来不干涉。

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贾崇俊调皮地说,自己并没什么“独门武器”,“就是平时和同学交流,向老师多请教。”“别人的错题可以成为你的镜子。”

崇俊的爸爸是一位职员,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校医。在孩子进高三的时候,爸爸送了她24个字:凡事尽力即可,切莫苛求自身,成功来得自然,失败内心不悔。小崇俊希望以此与大家共勉。

伍晨:执着女孩

贵阳一中 文科

成绩单

语文121分

数学133分

英语138分

文科综合260分

初见伍晨,给人一种健康清新的感觉,短发,皮肤白皙,带着一副眼镜,1.72米的身高。

伍晨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工薪阶层家庭,母亲是中学体育老师,父亲是某工厂的医生。伍晨告诉记者,她去年也参加了高考,目标只有一个——北大。在估分后,觉得达不到北大的录取线,所以就填了人大,“没填第二所学校,”伍晨说。

然而,命运还是捉弄了小伍晨,最终她以627分高分落选。“我和父母商量后,决定复读一年。”执着的伍晨说。

伍晨从来都不是一个读死书的孩子,和普通女孩一样,她也爱打扮自己,喜欢休闲娱乐。但在学习和玩之间,她特别懂得如何调剂。“我其实和同学们一样,爱看电影、爱读读书,喜欢运动,学习累了,就看看电视,和父母打打羽毛球,这样再看书就不觉得特别累了。”

现在,北大的梦想几近实现,19岁的小伍晨说,这还得感谢父母从小帮她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一个本来记住答案就可以的数学题,她总是要彻底弄清楚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而且还会把一些相关的问题都罗列出来,一一攻破,一定不会死记硬背。久而久之,伍晨知识面广了,考试时一点都不会慌。

“我的梦想不仅是北大,我还会更加努力,因为还要考研、考博,”采访结束时,伍晨笑着对记者说。

考生一模之后的焦虑应对


考生一模之后的焦虑应对

一模之后看心理素质

各城区的一模考试成绩都出来了,你家孩子的战果如何?

昨日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远远看到我问:你家成绩如何?我这好多天了也不敢问你。

然后又碰到两个熟人问:你家孩子是今年高考吗?我咋看不出你像高考的家长?[由整理]

高考的家长什么样?

因为天天煲汤,孩子不肯喝,所以把自己喝的溜圆?

因为晚上睡不着,满脸憔悴?

一提高考就满脸紧张?

成绩一出来就语无伦次?

其实真是什么家长都有。开家长会的时候,往周围看看,大家都很淡定,一副爱咋咋的样貌。可能内心暗流涌动,哈哈。

然而,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必然的。

班里有个女孩,是孩子们心中的学习标杆,一样的用功,却总是有比其他同学出色的成绩,稳居榜首,用有些孩子的话说就是她太聪明了,一学就会。大家猜猜,这样的孩子背后会有什么样的父母?

严厉的?放任的?鼓励的?

家长的心理素质在最后的关头对孩子的影响跟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质不相上下。两者都需要调整。

关注考生心理素质

一模之后,基础知识基本都掌握了,除了知识归类拔高,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

一模是个重要的考试,考前,有些考生就开始心慌意乱了。拿到卷子,至少有十分钟的不淡定。考后

后看到成绩单,更不知如何应对。关注考生的焦虑情绪首当其冲。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紧张。心理紧张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型曲线。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学习成绩。适度的紧张,能够取得最好的成绩,而过度的紧张则会影响考场表现,甚至波及身心健康。

焦虑的分级及表现

根据焦虑的强度、适应程度、持续时间和体征,按从轻到重顺序将焦虑分为六级:

1.心神安定没有焦虑或很少,不至于影响个人的状态。

2.安康状态经历成功后,个人感到简单、舒适和快乐的状态,有少量焦虑,但个人不重视。

3.轻度焦虑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警惕性,使人处于一种有益于学习的状态,有助于应付各种情境和总结经验。

4.中度焦虑表现为觉察力差,注意力略微难以集中,学习较费力。在适应和分析方面有些困难,可见头晕、肢体发颤、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

5.重度焦虑表现为注意力高度分散,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对题目几乎不能理解。

6.恐慌对题目资料难以理解,头脑呈现空白状态,脸色苍白,有时候会出现晕厥现象。

家长如何帮忙孩子

1、调整自己的心态。家长的不淡定直接影响孩子最后阶段的发挥。即使一模成绩考得糟糕,也要忍住发作,稳住心

神,鞭策与鼓励孩子找到弱点,找到解决方法,提高应试技能。

2、帮忙孩子树立信心。跟孩子谈心,找到孩子潜意识中的消极想法考不上就完蛋了我肯定考不好等,让孩子看到即使考不好还会有重重出路,比如透过考研二次改变命运,出国学习等。

3、帮忙孩子应对焦虑。根据焦虑等级,询问孩子考前考中的反应,对于那些中度以上严重焦虑的孩子要及时找心理专家疏导。

4、让孩子写下焦虑的情绪。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洛克,在《科学》杂志上以前发表过一个十分受瞩目的研究,他认为书写情绪能够缓解考试焦虑。在实验当中,他让那些紧张的孩子们,在考试之前花10分钟写下自己的情绪,写下那些担忧、烦恼和感受,然后再进入考场。结果发现,认真写下焦虑的考生,不光焦虑程度有所下降,考试成绩也比直接进考场的同学更高。

对现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识


对现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识内容显示中
大学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大学热衷于讨论的话题,相信这个常说常新的命题将不断地讨论下去,笔者认为,讨论这个问题至少有4个方面需要搞清:什么是现代大学、现代大学与时代的关系、现代大学理念、现代大学核心理念。
一、关于现代大学概念。什么是现代大学,现代大学如何界定?有研究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罗那大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的研究则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以1809年洪堡建立柏林大学为发端,现代大学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现代大学以北京大学的建立为标志也有100年的历史。我认为,一千年也好,几百年也好,皆因时间久远,和现代社会联系不是太紧密,似没有必要过多地考证。大学由于其在传承人类文明,担当社会责任方面以其独特的作用与影响,必须立于时代潮头,折射时代光芒,反映时代精神,与其了无新意地复述历史,不如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变迁和中国国情来讨论现代大学的定位可能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感。什么是现代大学呢?如果从上千年历史的时间序列上来观照,似乎不是指当代大学,但我们又经常讲现代社会、现代观念、现代人、现代大学生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说,又可以把当今社会上的大学称之为现代大学。因此,现代大学与当代大学可以作同义理解,只是论者的着重点不同罢了。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体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中国的大学如何适应时代需要生存与发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确切地说是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大学的特色和定位,不是研究当代国内外大学的一般性而是它的特殊性。何谓现代大学?笔者在此妄下断语,现代大学泛指社会中现实存在的传授和创造高层次知识的教育组织,大学只不过是这种传授和创造高层次知识教育组织的称谓而已。这其中,包括了大学与时代的联系,大学的本质属性和在社会中的定位。有人认为,现代大学单指一流大学或研究型大学,此论可存疑,从广义上讲,现代大学就是那些可以被称为大学的一切现代教育机构,而不是专指所谓的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才是现代大学,一流大学必然是现代大学,而现代大学则不必是一流大学。理念是定位的依据,定位是理念的体现。一流大学是举国家之力用优质教育资源培植和扶持的,目标是中国也要有世界一流大学,从而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国内其他大学和地方院校没有可比性。一流大学的理念应当更高,标准应当更严,发展应当更快,鼓励他们眼光向外,参与国际竞争,为当代中国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担当大任,这是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之义。而非一流大学和地方院校则主要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各安其道,各守其位,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现在,很多演讲和文章都津津乐道一句耳熟能祥的名言“大学乃大师之谓,非大楼之谓”,以此来激励自己恨铁不成钢,此心可嘉,此志可励。但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殊为不易,如认识处理不好大师与大楼的关系而导致大学好高骛远,缺乏理性,放弃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竞相赶超追求单一的发展目标,可能会适得其反。要看到不是所有大学都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除少数顶尖名校之外,全世界3万多所大学绝大多数也都没有什么大师,有的可能长期都出不了大师。中国的大学有多少可以进行国际比较,参与国际主流对话的大师?有大师固然好,没有大师也无妨,我们既要防止在追求理想境界时产生的浮躁心态,也要克服无所作为的悲观思想。即然有一流,也就有二、三流,甚至还有未入流,这些大学还得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教书育人以培养有用之才为己任。同时,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可能还应当关注这样一种结果,即非英语国家的一流大学吸纳全国的学术资源,举国家之力花费大量金钱培养精英人才,有时可能事与愿为的客观上为发达国家举办“留学预备班”,培育出一批批的精英人才出国留学之后,很可能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3年,在70万出国留学人员中回国的只有17万人,这些人大半滞留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日积月累,使输出人才的母国处于长期失血的困境之中而不自知,面对精英人才“毕业即出国”的无奈之势,恐怕连优先为母国服务的机会都轮不上,这样一来,我们的大学出现大师的机率就更小了。在兴高采烈创建一流大学的一片欢呼声中,留一半清醒,保持一点理智,但愿不是杞人忧天。
二、现代大学与时代背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理念也是一种社会意识,要讨论当代大学的理念和实践,当然离不开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时代。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化为特征的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资源竞争以及军事竞争等,与经济全球化相并存的民族国情和文化的本土化成为当代大学生存发展的基本背景。所有竞争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靠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目的的竞争。教育靠教育组织或教育机构来进行,能使人才接受高层次教育,并有资格和资本参与社会和国家间竞争的组织非大学莫属。然而,由于不同种类的大学在其所处区域位置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育程度的差异,教育文化水平弱化,甚至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交通状况的制约,都会造成一所学校在社会教育结构中的层级不同。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学校的竞争力不一样,表现为竞争能力有强弱,竞争水平有高低。虽然在当代中国,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这所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理念,但在具体办学方向、投入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效果的差异性上则形成了一所学校不同于其它学校的特色。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不同学校的存在自有其不同的根据,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全球时代背景,必须受当时当地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就是说,一所大学处于什么层次,办得怎么样,不能脱离国情、省情和校情,相信每一所学校的领导没有不想把自己学校搞好的,学校的生存发展,除了学校自身的努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个良性的外部环境,取决于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给予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当代大学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外部因素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处理好自己在时代坐标中的定位。
三、关于现代大学理念。“理念”这个词现在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时髦用语,各行各业都在使用,如文化理念、军事理念、经营理念、企业理念、人才理念、新闻理念、教育理念等等。当今人们言必称“理念”,好象开口不谈理念,纵论教育也枉然。笔者无意逐一考证这个词的来源和发展过程。只知道它源于古希腊哲学,经过后人的发展完善,具有“观念”、“类型”、“宗旨”、“本性” “精神”、“信仰”、“理想”、“认识”、“观点”、“使命”等含义,是一个哲学概念。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是对理想追求的概念化、系统化表述。严格地讲,我们随时挂在嘴边的理念,已经脱离哲学的本旨,泛化到没有多少哲学精神了。什么是大学理念?笔者素无研究,没有资格解释,但我想,大学理念是否可以理解为大学得以存在的意义及理论根据、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纵观古今中外,关于大学的理念可谓五花八门,高论迭出。试整理如下:追求真理、育人为本、传承文明、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教学为主、科研为先、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产学研结合、研究型、教学型、普遍性、创新性、服务性、针对性、自主性、包容性、功利性、竞争性、开放性、产业化、信息化、精英化、大众化、国际化、本土化、可持续发展等等,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不一而足,看来,学界对大学理念并无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些可能是功能概念,但在很多情况下,确实难以将二者截然分清,也没有必要去分清。可不可以说,理念是功能的理性表达,功能是理念的实现形式。读过莎士比亚作品的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对哈姆雷特的理解,一百个红楼梦的读者就有一百个心目中的贾宝玉,每个论者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大学理念或者说对大学理念的定义,这些定义各有其长短,从各自提出的角度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大学理念的定义是什么呢?这里介绍两种或抽象或通俗的定义,抽象定义认为“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这一本体所特有的基本看法和对大学的基本认识,它是大学教育各种教学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教育理念的基础理念或元理念”。具体定义认为所谓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对那些传授高层次专门知识的组织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点。具体分析起来,其实大学理念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复杂和高深莫测,就是对大学的精神、使命、功能等基本特征的抽象表述,是大学生存与改革发展的最高领导原则或指导思想,既包括零散的、感性的大学教育理念,又包括系统化的、触及大学教育现象之本质的理论观点;既包括对大学教育的理性思维,也包括相应的情感体验和理想追求。从(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理念蕴涵着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想。再具体化一点,大学理念就是人们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目的和职能是什么,大学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把大学办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的知识组织的理性认识,简言之,大学理念就是人们对大学的一切认识和实践的理论升华,主要表现为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内涵丰富。作为理论探讨的大学理念是一般,作为指导实践的大学理念是特殊,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四、关于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当前,虽然研究高等教育的各种出版物林林总总,细大不捐,令人眼花缭乱,但对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鲜有文章论及。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现代大学的三大核心理念,即:高等教育的针对性、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可看作是对世界大学的普适性要求。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大学,讨论的是当代中国大学的核心理念,还稍有所区别。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即称之为核心,那就不是一般、基本或全部,而是最能反映大学这一事物本质属性的东西。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和江泽民同志的论述,体现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很明确的。高教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江总书记深刻阐述“新世纪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要才的重要基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沿,继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交流和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强大生力军”,这里,方向、理想、宗旨、功能、目标都有了,已内在地包含了现代大学核心理念与实践,是中国大学的最高领导原则。结合联合国的定义,高教法的规定和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我认为,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和实践任务应该是教育性、创新性和国际性。简述如下:
1、现代大学的教育性。教育性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最高理念和根本原则。从逻辑上讲,大学首先是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次才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组织,因为只有大学才能大规模持久性和群体性的稳定地向大众传授高级知识。育人的前提当然是要有学习者,才能将知识代代相传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如果大学没有学生,自然就没有教师,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大学是不能称其为大学的。如果一所大学不具备教育性,不把育人放在首位,那就不叫大学,或叫别的什么组织,当然也就没有必要讨论什么大学理念。据专家研究,即使是一流的大学,教学的权重在其整个活动中也占到50%至60%,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可以宣称超脱于育人之外,说我不育人,我只做学问,我只搞科研,即使是科研活动也带有育人的属性,比如说,强调科学精神,团队精神,甘为人梯奉献精神,学术民主等等,不存在“只见物不见人”的纯粹科研。新时代的大学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是知识创新和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国家明确规定大学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要提供有关的专门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技能。如果我们不能充分认识到大学的教育性,而是劳神费心“骑驴找驴”式的去寻找别的什么理念,那么,我们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
2、现代大学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是知识经济的生产者,是人类思想和知识创新的源泉,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参与社会变革、提供科学咨询、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库,在为社会提供创新思想和创新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的创新有很多方面,包括教育制度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手段创新等等。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大学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以创新的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由于知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因此大学的创新主要指是知识的创新,据研究,一个大学生现在学到的知识,在5年以后就会折旧完,需要及时更新。大学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尤显重要:第一,据统计,全世界2/3论文、3/4的诺贝尔奖是大学发表的。国内大学发表的论文占全国总数的3/4以上。第二,大学承担全国90%以上研究生培养任务。不仅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大师级专家、学者,而且拥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序列,在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宽松氛围下,易于产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是思想创新、知识创新的生力军。第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有大批视野开阔、理论功底扎实的学术带头人,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容易实现知识创新。第四,高校的图书情报系统发达,为知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第五,高校的国际交流广泛,信息灵通,便于了解、借鉴新的思想、方法、技术经验等等。第六,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启发灵感、活跃思维、增强创新性,从而产生各种创新思想,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
大学在创新成果的同时还要培养创新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方式日益趋于人性化,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需要大学培育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人才,现代社会大学是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高富集地,是人类已有文化和知识宝库,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专家教授科学家)是国家创新事业的主体,对国家创新负有特殊的使命。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生命,也是当代大学的灵魂,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一般的传授知识,批判的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到新知识的追求者,提高他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
3、现代大学的国际性。在前述众多的理念中为什么要单提国际性。因为国际性已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大学是国际知识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有人称为知识工厂。人类科技、文化甚至感情交流很多情况下是靠大学来进行的,很多大学都有外国留学生,通过他们把人类知识、科技和不同的文化互相传递到各自的国家,使大学有了国际性的影响。伴随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客观进程,加速推进了教育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国际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都有可能在国际化的条件下进行,使教育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市场的跨国竞争已不可阻挡,教育资源的跨国配置已成为通常现象。全球化的效应之一是所谓解疆域化。国外有的专家认为“全球化不能只被理解为民族国家间交互关系与作用的增强与频繁,事实上,全球化持续改变了社会的内在性质:约定社会和政治之架构,本身就有了问题,因为疆域原则成了可疑的原则。更精确地说,假设的国家与社会等同关系被打破和解除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和社会的贸易、工作和生活形式,不再依国家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容器’中进行。因此,全球化的核心可被视为是社会的解疆域化。经济、政治和生活形式不仅可跨越边界威胁古老的民族国家,它们也改变了民族国家内部的凝聚状态。世界突然变得紧密,不是因为人口的增长,而是因为某一些文化效应似乎必然会使所有的陌生者及远方彼此接近,使世界各地大学的教育内容与品质都因卷入全球化的浪潮,而必须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并行,使得知识生产超越了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界限,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在为各自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在为全人类培养人才,这种新变化要求大学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但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作贡献,也是为全人类作贡献。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国际化不等于全球化,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世界进程的一种总体趋势,而国际化则是以民族国家的国情、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为前提的,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在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教育成果的同时,必须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行合理的吸收与改造,不宜笼统地强调与国际接轨,不加分析地原封不动全盘照搬。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没有理念指引的大学实践,是一种盲目的摸索,而缺乏实践支撑的大学理念,则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大学的理念及其实践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大学的实际运作如果没有清晰的理念,必然因缺乏指导原则而迷失方向。反之,大学理念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被证明某种理念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21世纪要实施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大成的智慧教育新理念,培养出知识远见宽广,自觉运用科学技术,敢于开拓创新,促进社会、自然和人自身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只有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历史趋势,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根据党和国家对新世纪的大学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大学理念极其与实践的关系,才能履行好大学的使命,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




中考生毕业感言


中考生毕业感言

中考过后,空气似乎清新了些,云朵也仿佛飘的更加轻盈。轻轻感叹一句:终于,一段生活完结了。

走出校门,回头看了看,对这栋鹅黄色的环形教学楼忽然多了几分亲切和不舍。是啊,要离开了,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地方,与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分离,心里,总是有些惦念的。

三年前,我带着红领巾,忐忑不安得走进这里,而今,我已是共青团员了。军训,劳技,运动会,三防教室里,有我们的琅琅书声;走廊上,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运动场上,坚实的脚步和滴落的汗水,是我们的印记。所有的美好片断,融着我们的情谊,化成一束束纤细却明亮的彩芒,点亮我回望的目光。


爽朗的lily老师,亲切浪漫的Miss Xiao,极其严厉却又多面性格的治水大婶,勤勤恳恳但又偶尔迷糊,并且超级可爱、极具童心的Miss He,幽默风趣、学识渊博的老喻同志,以及各位老师们,感谢你们的教育,使我增长了知识,获得了快乐。

宝贝Jenny,瑶瑶,六毛,小耗子,婉婉,chicken,樟哥,cc,薇薇,凯爷,鲪鲪,华少,铃木,一一,娜娜,所有的同学们,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团结奋进,有口皆碑的6班,三年的愉快生活,是我毕生难忘的回忆。

一直觉得学校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它见证了无数人的成长,一度是许多人的家,给学生们留下美丽的记忆。

亲爱的同学们,真心希望你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整日浮躁狂妄,不要出言不逊,将自己置于肮脏灰暗且无趣的争吵、谩骂中,留给自己一份温暖明媚的回忆。

54优秀毕业生啊,毕业典礼那天可能要穿上学士服,呵呵,不知道那天会不会哭得很惨烈啊?!^_^ 呜呜~

大学生心理讲座心得


大学生心理讲座心得(一)

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我们的工作和作息要有规律,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要把家庭生活中,同 事朋友间的烦恼事情带给学生,一定要敬业,当你站在讲台的一刻起,你就是他们的护航人,是舵手,你要带领他们愉快航行,驶进安全的港湾。良好的生活作风就 是生活作风正派,不以权谋私,要遵守法律法规,要正直、善良,要遵守一个老师应尽的职责。所谓立人先立己,先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其 次,在工作中要认真细致,有爱心、热心、恒心、耐心,。教学要以人为本,善于照顾学生的情绪,时时留意学生思想动态,要多和学生沟通,多表扬,少惩罚;要 宽容、理解,少责骂。要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尤其现在流动人口多,他们的父母工作很忙,无暇顾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 思想动态方面,很多都是放任自流。他们生活不固定,思想复杂,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比如说流连网吧,可以说网吧是一个大染缸,那里的人流复杂,多 数是一些无所事事,好吃懒做的混混或地痞流氓,学生的生活经验浅,自制力差,容易上当受骗,为他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个大难题。 面对这些群体,我们老师更要付出巨大爱心去关怀他们,引导他们,他们的流动性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我们要尽量发掘, 让其闪光,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不但是对他们,其实很多学生对学习都缺乏信心,都有挫败感,又厌学情绪。我们也要及时跟踪,及时采取措施,跟家长多联 系,多沟通,争取学校家庭通教育。这也是符合教育原则的,就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句话不是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l 历史上不也是有“孟母三迁”的。可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完美性格的塑造是多么重要。

同时,我也觉得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是非 常必要的。不单是生理课,心理课也势在必行了。前些年还提倡给学生减负,减到哪里去了,还不是雷声大,雨点校真正实施了吗?学生的书包还是那么重,这还不 算,本来属于他们的假日假期,也都被送去什么少年宫、辅导班了,他们的负减了吗?没有。我觉得还变本加厉了,有些有兴趣的还能承受,可那些硬逼着去的,可 苦了他们。怪不得每年都有那么多学生自杀了,上有大学生不等,近来有向下发展的趋势,一些中小学学生都有这些趋向了。曾口头经言语过要自杀的也不少。看来 这一股势头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了。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将会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大学生心理讲座心得(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 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 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 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 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 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 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 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 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 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 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心理讲座心得(三)

10月28日,系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我有幸参加,受益颇多。

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阶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生要科学认识自我发展,努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学习环境在改变,大学生要变积极适应新的环境,科学确定新的目标,逐步树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确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差的。作为大学生,应该对此 有正确的认识,思想上要自立自强,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客观现实,寻求对策,赢得主动。

大学生面对陌生环境,相互之间特别需要沟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以摆脱寂寞感和孤独感。为此,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真诚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其次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际圈。

身心健康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这当代不仅此于身体健康,也都应该对自身的心理架空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个体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状况,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更好地维持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大学阶段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成才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人生道路的一个里程碑。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要储备科学知识,开发智力潜能,优化个性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面临择业就职的思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加强心理素质培养,不断增进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只要正视现实,对社会和自身具有正确认识,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付出正确评价,坚定实现理想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意志,不断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才能理智地面对社会,科学的思考人生,从而积极向上,一步一步地向成才目标迈进。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容易集中我们的精力,为实现自身的理想和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努力奋斗。

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是人生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重视身心健康,更要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为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都要保持情绪正常,认知合理,正确把握自己,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和主动与人沟通。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