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随着旗新一轮研训一体化的继教培训工作的开展,我有幸以指导者的身份陪伴三批教师顺利的完成了课前准备的训练。这九天以来,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最大的收获是:共同的学习中,使我对课前准备的有效性有了更新、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上课、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达到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交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鉴于此,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结合我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课前准备训练部分环节的认识。

《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一部分:

教师备课前要先了解课标 ,核准该知识点所属的学习领域,知道课标对总体目标的阐述。教材分析应从全册入手,掌握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到本单元,了解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细读教材,确切知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在本册教材中的前后联系,然后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确保它的有效性:清晰、实用。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和难点,优化教法,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材处理及策略选择一部分:

教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后,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优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做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确保内容的有效性,做到:适量、适度。一节课讲多少内容要有个量,多了学生嚼不烂,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的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的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确保教法的有效性,做到: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果。

最近发展区一部分:

谈一下我对最近发展区的理解,几天的培训中,大多教师对此都有一种陌生感,其实都迷惑在概念上。举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我们要从“一楼”上“二楼”,“一楼”可以理解为“学生现有水平(即学情)”,“二楼”是我们设定的学生即将达到的水平,也就是教学目标。我们上楼不可能腾空而越,要一层一层的爬楼梯。而这每一层阶梯,就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必须经过的最近发展区。阶梯距离大了孩子们难于上去,距离小了又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在备课时,应正确分析出本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在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处理,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后形成一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前准备。

总之,前五大环节都是为教学预案的最终确立而服务的。它们是不可分的整体。我坚信,按着此模式训练下去,今后的我们将不再做复制教案的机器,而是创写教案的名师。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


2010年8月26至9月3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为全旗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了“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活动,而我有幸以团队指导教师的一员参与其中,与全旗的教师们“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收获颇多。

有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共分3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阶段,二是课堂实施阶段,三是评价与反思。本次培训是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为主题,在活动中,教师们以有效课前准备的6个环节,即《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学习者学习特征、教学目标的叙写、最近发展区分析及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及策略的选择、展示教学预案着手备课。经过三期的跟踪指导,也让我对有效课前准备的各个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最近发展区的分析”这一环节,在此谈点自己的感受。

培训中多数教师对“最近发展区”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比较困惑,不理解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为什么要分析“最近发展区” ?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搭建阶梯,导致教师们最后为了完成最近发展区分析而分析,失去了分析的真正意义,常常阶梯搭建语言描述不准确,阶梯搭建变成了叙述教学流程。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余教授在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到:“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了解了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适用的阶梯,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阶梯。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在最近发展区中所搭建的阶梯其实就是我们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短期内所要实现的过程性目标。如以《四边形》一课为例,

最近发展去分析图(略)

从上面的最近发展区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差距的,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图中共搭建了三个阶梯。在第二个阶梯中如果用“归纳” 这样的词语表述,语言使用的就不准确,显然把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变成了教学流程的叙述,这也是多数教师在搭建阶梯时最易混淆之处。在此我们要明白“归纳”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做的活动,是一种过程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归纳”改为“掌握”,“掌握四边形的特征”才是我们第二阶梯所要达到的过程性目标目标。就好比第一个阶梯中“感知四边形”这样的表述,就把我们在短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清楚一样。

以上是我对“最近发展区分析”一点儿粗潜的认识,希望能为大家有效课前准备时分析最近发展区有所帮助。在此也非常的感谢旗教研室能给我们搭建这样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越办越好。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每位教师的起点水平不一,来自不同的学校,学习交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大家求知的欲望是一样的,每位教师都能珍惜参与这种学习活动的机会,都称这样的学习活动更具实效性。尤其老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常常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8月26至9月3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为全旗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了“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活动,而我有幸以团队指导教师的一员参与其中,与全旗的教师们“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收获颇多。

有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共分3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阶段,二是课堂实施阶段,三是评价与反思。本次培训是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为主题,在活动中,教师们以有效课前准备的6个环节,即《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学习者学习特征、教学目标的叙写、最近发展区分析及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及策略的选择、展示教学预案着手备课。经过三期的跟踪指导,也让我对有效课前准备的各个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最近发展区的分析”这一环节,在此谈点自己的感受。

培训中多数教师对“最近发展区”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比较困惑,不理解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为什么要分析“最近发展区” ?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搭建阶梯,导致教师们最后为了完成最近发展区分析而分析,失去了分析的真正意义,常常阶梯搭建语言描述不准确,阶梯搭建变成了叙述教学流程。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余教授在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到:“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了解了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适用的阶梯,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阶梯。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在最近发展区中所搭建的阶梯其实就是我们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短期内所要实现的过程性目标。如以《四边形》一课为例,

最近发展去分析图(略)

从上面的最近发展区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差距的,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图中共搭建了三个阶梯。在第二个阶梯中如果用“归纳” 这样的词语表述,语言使用的就不准确,显然把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变成了教学流程的叙述,这也是多数教师在搭建阶梯时最易混淆之处。在此我们要明白“归纳”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做的活动,是一种过程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归纳”改为“掌握”,“掌握四边形的特征”才是我们第二阶梯所要达到的过程性目标目标。就好比第一个阶梯中“感知四边形”这样的表述,就把我们在短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清楚一样。

以上是我对“最近发展区分析”一点儿粗潜的认识,希望能为大家有效课前准备时分析最近发展区有所帮助。在此也非常的感谢旗教研室能给我们搭建这样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越办越好。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每位教师的起点水平不一,来自不同的学校,学习交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大家求知的欲望是一样的,每位教师都能珍惜参与这种学习活动的机会,都称这样的学习活动更具实效性。尤其老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常常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8月26至9月3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为全旗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了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活动,而我有幸以团队指导教师的一员参与其中,与全旗的教师们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收获颇多。
有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共分3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阶段,二是课堂实施阶段,三是评价与反思。本次培训是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为主题,在活动中,教师们以有效课前准备的6个环节,即《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学习者学习特征、教学目标的叙写、最近发展区分析及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及策略的选择、展示教学预案着手备课。经过三期的跟踪指导,也让我对有效课前准备的各个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最近发展区的分析这一环节,在此谈点自己的感受。
培训中多数教师对最近发展区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比较困惑,不理解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为什么要分析最近发展区 ?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搭建阶梯,导致教师们最后为了完成最近发展区分析而分析,失去了分析的真正意义,常常阶梯搭建语言描述不准确,阶梯搭建变成了叙述教学流程。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余教授在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到: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了解了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适用的阶梯,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阶梯。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在最近发展区中所搭建的阶梯其实就是我们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短期内所要实现的过程性目标。如以《四边形》一课为例,
最近发展去分析图(略)
从上面的最近发展区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差距的,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图中共搭建了三个阶梯。在第二个阶梯中如果用归纳这样的词语表述,语言使用的就不准确,显然把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变成了教学流程的叙述,这也是多数教师在搭建阶梯时最易混淆之处。在此我们要明白归纳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做的活动,是一种过程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归纳改为掌握,掌握四边形的特征才是我们第二阶梯所要达到的过程性目标目标。就好比第一个阶梯中感知四边形这样的表述,就把我们在短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清楚一样。
以上是我对最近发展区分析一点儿粗潜的认识,希望能为大家有效课前准备时分析最近发展区有所帮助。在此也非常的感谢旗教研室能给我们搭建这样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越办越好。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每位教师的起点水平不一,来自不同的学校,学习交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大家求知的欲望是一样的,每位教师都能珍惜参与这种学习活动的机会,都称这样的学习活动更具实效性。尤其老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常常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优秀范文:“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


《优秀范文:“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2010年8月26至9月3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为全旗小学数学开展了“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活动,而我有幸以团队指导教师的一员参与其中,与全旗的教师们“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收获颇多。

有效课堂能力训练共分3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阶段,二是课堂实施阶段,三是评价与反思。本次培训是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为主题,在活动中,教师们以有效课前准备的6个环节,即《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学习者学习特征、教学目标的叙写、区分析及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及策略的选择、展示教学预案着手备课。经过三期的跟踪指导,也让我对有效课前准备的各个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最近发展区的分析”这一环节,在此谈点自己的感受。

培训中多数教师对“最近发展区”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比较困惑,不理解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为什么要分析“最近发展区”?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搭建,导致教师们最后为了完成最近发展区分析而分析,失去了分析的真正意义,常常阶梯搭建语言描述不准确,阶梯搭建变成了叙述教学流程。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余教授在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到:“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了解了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适用的阶梯,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阶梯。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在最近发展区中所搭建的阶梯其实就是我们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短期内所要实现的过程性目标。如以《四边形》一课为例,

最近发展去分析图(略)

从上面的最近发展区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差距的,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图中共搭建了三个阶梯。在第二个阶梯中如果用“归纳” 这样的词语表述,语言使用的就不准确,显然把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变成了教学流程的叙述,这也是多数教师在搭建阶梯时最易混淆之处。在此我们要明白“归纳”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做的活动,是一种过程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归纳”改为“掌握”,“掌握四边形的特征”才是我们第二阶梯所要达到的过程性目标目标。就好比第一个阶梯中“感知四边形”这样的表述,就把我们在短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清楚一样。

参加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由公司党委、团委、工会组织户外拓展培训,在风景秀丽的****基地举办。在短短的一天的时间里,对于全体职工们来说是一个令人终身难忘的日子。大家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建立了默契的团队氛围,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在训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深深体会到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训结束后,我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分享和总结,进一步把培训学到的与实际工作进行了对接和延伸,做到了知行合一。

一、激发潜能,挑战自我

在高空断桥训练时,我在下面望着5米多高的断桥,心里就在想,一米多的跨度,在平地上轻轻一跃应该就过去,可在高空中万一过不去摔下怎么办?当我爬上5米多的高空走上跳板时就更紧张了,跳过去时还好,但是中间跳板是由一根柱从中间撑起的,过去后站立开始就感觉有些摇晃,好一会儿才慢慢的转过身来,尽管有保险带,心里仍然咚咚咚的加速狂跳,站不稳,不敢往回跳,那种恐惧真是无法形容。下面同伴一遍遍地喊;不要往下看深呼吸稳定,加油!加油!于是我稍稍调整心态,看准目标心一横跳过去,成功!那一刻,我觉得原来困难就是扔下精神包袱,轻轻一跃。这个项目对人的体能要求并不高,最需要的则是对心理的挑战,只要能战胜恐惧的心理,困难就迎刃而解,在实际工作中也一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努力,付诸行动,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二、相信队友、共同协作

训练有五个項目,给我印象最深的信任背摔、毕业墙两项。在信任背摔项目中,每个人站在1米多高处,手被绑着,背对大家往后摔,那时我唯一做的就是,要相信自己的伙伴,相信他们可以接住我。这个项目让我更深刻的感受责任、团结协作的重要。让队员深深地体会到了信赖与团结的重要性,用对别人的信赖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在信赖别人的同时也做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这样才能在彼此信赖中团结起来共同完成心中的目标。

最后一个项目是毕业墙,此项目是考验我们团队能否合理的利用资源,相互配合,互相沟通的能力。一堵4米的高墙,光滑、没有任何工具,要求所有的队员都翻越过去,才算胜利。一个人做不到,而团队可以做到。为达成团队目标,每个人都应奋勇争先,相互支持与合作,团队精神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这个项目给予我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为第一个爬上墙头,坚持救上一个又一个同伴的队友感动!为在下面咬着牙甘当基石,让一个个同伴们踏着自己的肩头的队友感动!为指挥大家伙儿安全,用自己的双手将同伴们一个一个高高举起的队友感动!当墙下只剩下了最后一个队友,再没有人给他当基石供他向上攀爬的时候,于是,一个队友从墙头上垂了下来,让墙下的队友抓住了脚成功跃上墙头的时候,当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三、拓展训练锻炼团队,凝聚力量

整个训练过程把妙趣横生的培训项目同工作、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信心和勇气,而且给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在这里,每个项目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鼓励,从一开始设计自己团队的队名、队歌、口号,就预示了整个过程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所有的活动,大家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拓展训练结束了,但留在心里的震撼却是永恒的。训练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回顾在训练中受的挑战和磨练,感受颇深。这次训练,是一次身心的洗礼,是进一步推动我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训练,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了目标、责任、执行主题拓展训练活动目标。

四、明确目标、团结协作

通过这次拓展训练,如何把学到的有效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增强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努力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我想:首先,整个团队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工作目标,在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很明显,没有目标的团队,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如果团队的目标制定的不合理或根本不能实现,那最终也必将一事无成。其次,整个团队必须有强大的凝聚力,单个成员对整个团队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一个相互信任的核心,使每个成员都参与团队之中,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整个团队才能不断进取,取得成功。再者,合理分配整个团队的资源,充分做到人适其职,物尽其用。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完成任务后和大家共同分享快乐,鼓舞团队士气,这样才能成为一支过硬的队伍,优秀的团队。

通过这次训练我最大的感想体会就是:拓展训练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在训练中让队员意识到:有凝聚力、竞争力的团队精神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它激励着每一位队员默默地为团体奉献着自己,推动着每项任务的完成。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