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肩负重任科学发展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肩负重任科学发展,感谢您的参阅。

近段时间,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积极参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集体理论学习及自主学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因为此,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回想历史,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几度辉煌,几度落魄。无论是抗击非典还是抗震救灾,中国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都取得了胜利。奥运在我国的成功举行,世界人们向我们投向了赞许目光!在党的带领下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欣慰。

青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一些,可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有信心,有能力去完成我应该挑起的那一份责任。也许我是平凡的,可我并不是平庸的,因为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是炎黄子孙”,此时又是广西财经学院的一员,作为财院人,更觉得是一种光荣,一种神圣。广西财经学院虽然是一所新建立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建校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充分调动各个系、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从而正在以近似于光的速度在奔跑、在前进!

作为财院人,作为工商管理系的一名成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无比光荣!同时抑希望能为财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大学生党员,面对就业、学习、思想等现状,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尤其在专业学习和理论实践方面有新的突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实践,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同时,学生党员应该深刻牢记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始终做好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实现学生党员自我发展与同学们共同发展;另外,作为学生党员的一员,不能只讲单方面的发展,在专业学习、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要发展,避免为了一时的成绩而追逐奖励,杜绝急功近利图短期发展,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后我一定会更加认真的学习,力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获得更大的进步!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生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肩负重任科


近段时间,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积极参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集体理论学习及自主学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因为此,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回想历史,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几度辉煌,几度落魄。无论是抗击非典还是抗震救灾,中国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都取得了胜利。奥运在我国的成功举行,世界人们向我们投向了赞许目光!在党的带领下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欣慰。

青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一些,可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有信心,有能力去完成我应该挑起的那一份责任。也许我是平凡的,可我并不是平庸的,因为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是炎黄子孙”,此时又是广西财经学院的一员,作为财院人,更觉得是一种光荣,一种神圣。广西财经学院虽然是一所新建立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建校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充分调动各个系、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从而正在以近似于光的速度在奔跑、在前进!

作为财院人,作为工商管理系的一名成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无比光荣!同时抑希望能为财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大学生党员,面对就业、学习、思想等现状,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尤其在专业学习和理论实践方面有新的突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实践,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同时,学生党员应该深刻牢记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始终做好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实现学生党员自我发展与同学们共同发展;另外,作为学生党员的一员,不能只讲单方面的发展,在专业学习、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要发展,避免为了一时的成绩而追逐奖励,杜绝急功近利图短期发展,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后我一定会更加认真的学习,力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获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XX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几个方面的内容。XX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正式将其写入党章。可见,科学发展观何等的重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这里,我特别要指出的是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作为这个理论的载体,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等要素来对其进行实践。那么,这与我们大学生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大学生是人——是懂得先进知识,掌握高新科学技术,思想较为先进的人。其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将来很长时间内将主导国家的发展。另外,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曾经说过,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任的,是可靠的。而我们大学生正是当代中国青年中的生力军。由此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是与我们紧密相连的。

我们学生党员接触最多的就是班级建设工作,促进班级团结,带动班级的学风建设,配合系里乃至学院里的协调发展。将一个班集体的发展看成一个统一体,一个班级要建设,就要从学习、活动、生活结合起来,面面俱到,层层深入。首先是集体的团结,个体之间相互关心体谅可以提高整体的凝聚力,知道了这个过程,班级工作就清晰,好开展了。然后采取局部带动整体的方法,让热衷于学习的同学负责带动学风建设,让积极活跃的同学负责提高班级活动能力,让能力突出的同学负责丰富班级生活。充分发挥先锋们的作用,感染每一个同学,达到建设中双赢的效果,让大家都有所收获。

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注重个人的自身发展,努力增加知识的积累和加强品德修养。我们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广泛涉猎各类学科,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以我的切身感受看来,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处在迷茫中的。这首先是因为目标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无法给自己正确定位。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就业压力太大,来自家庭、社会等的种种因素使得我们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正式写入党章,帮助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从迷茫中挣脱了出来,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我,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完善知识结构上,还要求我们要拥有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大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我面临着考公务员、就业的压力。也有很多同学在努力的备战考研。曾也很迷茫,自己的出路在哪?但是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变得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我更加独立、自信、自强、自知、坚强、宽容、乐观。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一名即将走上社会的新青年,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使我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意义所在


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中央决定,从XX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院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在我院开展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这又在更一步地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三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三十年来,党中央有效地制服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顺利地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七号,战胜了XX年南方的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了XX年奥运会……所有的这些都是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建国初期人民的利益主要是当家作主和吃饱肚子,六、七十年代人们渴望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可现在和今后人民的利益是要享受小康社会给人们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更加优美的生存、生活、工作条件和环境,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上仅是我近段时间的学习所得,在今后的时间了我还要继续学习。

学生党员科学发展观心得_范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领导干部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的领路人,要谋发展,就得把握好方向,制定好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步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因而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推动科学发展的表率,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做好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群众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以身作则促进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领域和方面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因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逼”出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其科学内涵来说,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否则,只能是畸形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处理好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因此,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的延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因此,我们推进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环境资源指标;必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既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解读科学发展观第2页

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快速发展的历史。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观”前面冠之以“科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发展理念。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问一问,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科学精神,是否具有科学态度,是否掌握了科学方法。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撅,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都还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在强调科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基本上停留在“有用即科学”的认识水平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基本上包括了七个方面涵义,一是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著敬业精神;六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科学超出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给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中的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国度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十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态度。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不但在自然科学中是这样,在社会发展领域也是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相反,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会受到挫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对待成绩,勇于面对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发展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还不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质,而是要把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才算是具备了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而会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志。

第四,运用科学方法。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包括归纳、演绎、实验、统计,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方法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发展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第五,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仅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障,而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价值,成为影响社会其它各领域的重要精神资源。在科学精神深刻内涵中,科学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执著探索、忘我献身的品质,宽容合作的团队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真正解放思想,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我们既有的观念、行为、政策、措施,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发展的成就和问题,使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作者:范必)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