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学习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读了《人民海军》报关于方永刚的先进事迹后,我很受震撼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胡锦涛主席1月24日在一份新华社的内参上作出重要批示:“要尽最大努力挽救方永刚同志的生命。要认真总结宣传他的先进事迹。”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三,刚刚从甘肃看望慰问人民群众回京的胡锦涛总书记,顾不上休息,便来到解放军总医院,亲切看望患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胡主席称赞方永刚说,你不仅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从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看到了优秀政治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海军党委作出了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的决定,3月1日,海军机关隆重举行学习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大会。

今天,我们北海舰队党委在青岛举行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座谈会,我有幸应邀参加感到无尚光荣!

我与方永刚曾在海军政治学院共事五年,我与他一样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直接面对面地向官兵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创新理论。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不仅靠说,更要靠做,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让官兵信服。

下面,我就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自觉做知行统一的模范,谈点学习体会:

一、只有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毕生追求,才能学得深。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学习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底蕴。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只有自己真正学懂弄通了,才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受众如沐甘霖、如浴春风,感受真理带来的愉悦。创新理论是在中国这块沃土上,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持续发展中的种种难题,而产生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内涵极其丰富,针对性现实性权威性极强。没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没有对现实情况周密的了解,是很难学懂弄通的。因而,只有像方永刚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才能把握其真谛,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心坎里。在这方面,方永刚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20多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只争朝夕,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始终站在研究探索的最前沿,做到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学习探索就跟进一步,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6部。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都应像方永刚那样,以真学的行动带动人,以严谨的学风影响人,以卓越的学识征服人。

二、只有把坚定党的创新理论信仰作为立身之本,才能信得更真。信仰是人生的灯塔。没有信仰,就没有传播真理的持久动力和行动。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年,我们就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和真诚的信仰,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使之深入到官兵的灵魂深处,牢牢地占领了部队的思想阵地。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否定党的创新理论的歪风,挑动人们的不满情绪,无端地通过攻击鲁迅来否定毛泽东思想,歪曲和否定董存瑞、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民族英雄,鼓吹无限制的超越宪法规定的“自由”,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实质上是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而有的理论工作者和管意识形态的部门,对此视若无睹,遇到“歪歪理”,睁只眼,闭只眼,也不批驳,缺乏捍卫真理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有的理论工作者,仅把理论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缺乏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方永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真正信仰者和捍卫者。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在公交车上,只要听到别人对党的创新理论表示怀疑或恶意诋毁,都会主动站出来,耐心做解释工作,直到对方心悦诚服。我们学习方永刚,就要学习他这种坚定信仰、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坚决维护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传播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拥护者。三、只有把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实际行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创新理论的统领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权威,不仅来自于渊博的学识,更来自于人格的魅力。方永刚真正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之中,用知行统一的人格力量传播真理之光,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方永刚作为一位学者,他把“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治学追求,从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近千万字的专著和论文,全是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一名理论教员,在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时,心中仍然想着他的教学任务尚未完成;作为一个导师,他真心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本事交给学生。在生活中,他也是古道热肠,热心帮助同事、学员和人民群众。他的同事、弟子乃至平民百姓,都从他那里得到无私的教诲。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辉形象。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给我以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动力。我虽年逾古稀人已退休,但理论工作者的岗位和责任不能退。这些年来,通过我的笔,在报刊上,特别是在英特网的3个博客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扬新时代的好人好事,批评那些奇谈怪论,共发了210多篇博文,仅在一个网的博客上不到半年有5.6万多人点击阅读了我的文章,赢得一批青年网友的支持。我决心向方永刚学习,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工作,争取做得更多更好!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提起政治理论,许多人都认为听起来枯燥、讲起来费劲,但是有一位教师却能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他就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的教授方永刚。常年的辛劳让方永刚积劳成疾,他身患晚期结肠癌,仍念念不忘他的讲台。他说,讲台就是他的生命。

看了这期焦点访谈,让人潸然泪下。

一个癌症患者竟然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精神,坚持奋斗在政治理论教学第一线,令人敬佩。本来我认为工作之余写点东西,就有点沾沾自喜,了不起了。可是看了今晚新闻联播报道的海军政治学教授方永刚的事迹后,感到自惭形秽,大愧弗如。

3月13日,在接受中央采访团集体采访时,方永刚说出了蕴藏在心底的愿望。他说,他想与一年的四个季节都有个约会。我想与春天有约,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走出医院感受春光;我想与夏天有约,在建军八十周年的时候与全军同志庆祝生日;我想与秋天有约,和全国的群众一起迎接十七大的召开;我想与冬天有约,在我手术一周年的时候,以崭新的姿态走上讲台,向同志们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多么亲切而又振奋人心的话语!

方永刚钻研并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十九门功课,著作摆出来一排排,特别是对党在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方面颇有建树,连退休的老教授都对他很敬佩,认为他是难得的一个人民军队培养的现代政治教育人才。

方永刚与官兵打成一片,一有时间就给他们讲课,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细致入微的备课,听者觉得通俗易懂,入心入脑,效果非常之好。他每次上课,总要准备两样东西,一样是一杯白开水,用于滋润嗓子的;另一样就是毛巾,用于讲累了擦汗的。这真是感人至深的镜头,难怪有人称他为拼命教授。我看他瘦瘦的身材,戴一付眼镜,整个一个学者风度,真担心他会越教越瘦。不要让这样的教授瘦下去,不仅仅是部队院校领导的责任,每一个官兵的责任,也是研究政治理论的学者和我们各路评论家的责任。我们应尽其所能,向身边的老百姓宣传党的新理论,将理论创新的成果传授给普通群众,那么,方永刚教授就能歇歇脚了。

方永刚教授能够如此出色的讲好政治课,我体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真诚

他对自己所从事的理论研究倾注了满腔热诚。只有自己首先在思想上高度自觉地认同,并且真正把握了理论的核心精髓,才能讲出有鲜活生命内涵的真实体会,才能让自己的真诚打动听众。反之,如果自己都没真正搞懂或者口是心非,让这样的人来讲除了照本宣科别无他法,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地讲一些自己都不知所云的空话套话,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勤奋

方永刚讲授的对象除了本学院的学员外,还有工人、农民、基层部队官兵、地方高校大学生、小学生、机关公务员等方方面面的人员。他每次讲课以前,都精心准备,根据不同听众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方永刚作报告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用听众身边的事例、语言讲问题,把抽象的理论与听众的思想关切联系起来,通过拉近理论与听众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兴趣,正所谓进什么山唱什么调。这种因材施教的做法符合教育规律,自然收效显著,却需要付出数倍于常人的艰辛。假如不分对象不看场合,千篇一律,听这样的课就如同白开水般无滋无味,如此讲法只能收到对牛弹琴的效果。

三、忘我

方永刚以忘我的精神投入他所钟爱的事业中,即便是身患晚期癌症,也不能使他放弃工作。他即使是在接受化疗的间隙,仍不顾医生劝阻,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方永刚的这种精神给当时听课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学员们以深深的震撼。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肉体生命的死亡。但是正如毛主席曾经说过的那样,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方永刚这种忘我的拼搏精神,为了理想奋斗终身,展现了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方永刚式的播火者,更大程度的激发起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创造力,架起一座座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当好群众的政治翻译,把党的理论翻译成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真正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永刚精神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教益。作为学习者,方永刚时刻站在理论的前沿;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应该像方永刚那样,敢于争先,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作为政治教员,方永刚为了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时时关注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应该像方永刚那样,热爱岗位,尽职尽责,甘于奉献。作为党的理论的传播者,方永刚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应该像方永刚那样,在工作中贴近中心、贴近大局,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汲取大地母亲的力量。

真心祝愿方永刚教授战胜病魔,继续在他倾注满腔心血的事业上一路走好。

张亭亭

教师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平南镇三中 黎航

孟二冬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1991年考取袁行霈先生博士生,1994年毕业后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任教。XX年4月至XX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两年。

学科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陆续出版了《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登科纪考>补正》、《陶渊明集译注》、《韩孟派诗传》、《中国诗学通论》等多部重要论著,发表《中国文学的乌托邦理想》等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400多万字,获国家图书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XX年3月,孟二冬同志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他非常珍惜支教的时光,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奉献给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坚持上课。随着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不得不在课堂上用起麦克风。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在师生们的再三要求下,他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根据病情作出了“禁声”的医嘱,但他第二天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XX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在同学们的掌声和感动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随后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在先后经历三次大手术后,仍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

孟二冬不愧是当代人民教师的楷模。在大学校园日渐远离“象牙塔”的称呼,一些高校教师不安心教学和科研,一心追逐个人名利的时候,他以师者最为本真的境界,把心全部交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都身体力行,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当代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

孟二冬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做学问“沉得下来”,“钻得进去”。他又是一位甘为人梯的教学者,“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这是他的左右铭。在三尺讲台上,他尽心尽力,不知疲倦,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出版了多部重要论著,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教学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树立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的楷模,在他的身上,浸透着师者的博大、尊严与热情。孟二冬教授更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在生命遭遇残酷的病魔时,没有一丝的屈服与退缩,使脆弱的生命散发出了人性辉煌的光芒。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深厚国学修养与鲜明时代精神,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通过学习孟二冬的先进事迹,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与责任。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处处以孟二冬教授为标杆,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促进我校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就缺吃少穿,生活十分艰难。从1963年出生到现在44年中,他的每个人生阶段似乎都伴随着磨难。生了四场大病。第一次是1988年做了一个阑尾手术,第二次是1993年不明原因贫血,第三次就是1997年的车祸,第四次也就是现在的结肠癌。真可谓一生磨难,命运多舛!

面对多灾多难的生活,方永刚没有怨天尤人,反而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大学期间,他用的是救济被,拿甲等助学金。“所以说,我上大学,是党和国家供我念的书”,方永刚常常说,所以他对党怀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促使他以后投入到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工作这项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我没有机会上大学,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方永刚说:“我经常对别人讲,我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是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受益者,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更没有萎靡丧志,而是表现出了惊人的刚强。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他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他的顽强拼搏迎来了硕果累累,已经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永刚的刚强意志,源于坚定的信仰。方永刚说,我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忠实追随者!他说:“不管癌症是中期还是晚期,我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因为信仰的坚定,他矢志不渝,不懈追求崇高理想,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了!

了解了方永刚,在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也感悟到他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一个人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命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方永刚的答案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不只是语言或书面的答案,更多的是他用实际行动在表达,甚至是用宝贵的生命在书写。他用毕生精力凝就的“奉献”两个大字,带来了激情,更多的则是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和反省。

实际上,从整个人类繁衍历史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奉献再大,都不可能超过他从整个人类社会所得到的收获。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人类的文明在不断进步,科学的发展在不断延伸,由此带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但现代文明的这一切,都是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斗不息,艰苦探索,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们现在用电脑写文章,用网络发邮件,是何等的方便。可是,人类从结绳记事到发明文字、从甲骨记文到造字印刷、从鸿雁传书到传发电报、一直到现在的互联网的建立,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人不屈不挠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回顾历史,有多少科学家为了某一个发现、一项发明或一个创造而穷困潦倒,艰难困苦,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没有这些奉献,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永远默默无闻的奉献,我们会有可能享受现代文明的今天么?一个人的奉献再大,也不可能超越整个人类社会所赋予他的东西,这绝对是不争的事实。

从广义的层次去讲:一个人对“奉献”和“索取”的不同抉择,还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两种截然对立的人生追求。或有益于社会,或有害于他人;或对社会做出贡献,或无偿索取他人的利益。前者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益于人类的进步;后者则站在了消极甚至与社会对立的一面。观察当今社会,也确有一些人只愿意索取。但他们的存在,是人类进步的障碍;他们的影响,也终究要被人们的努力所清除。就个人而言,他们的生存可以会有一些暂时的欢乐,但没有什么进步的意义;可以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但臧克家的诗句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作为世界上的高级动物――人,无论高矮胖瘦、轻重美丑,都有一副肉体的躯壳;同样,也都应该有一个“灵魂”。这里所说的灵魂,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他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否则,那一具躯壳只能是酒囊饭袋,甚至行尸走肉而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过去许多伟大的志士仁人为我们做出过榜样;方永刚等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们又为我们树立了楷模。时代需要这种奉献精神,奉献也会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优秀范文: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读了《人民海军》报关于方的先进事迹后,我很受震撼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下面,我就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自觉做知行统一的模范,谈点学习体会:

一、只有把学习党的毕生追求,才能学得深。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学习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底蕴。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只有自己真正学懂弄通了,才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受众如沐甘霖、如浴春风,感受真理带来的愉悦。创新理论是在中国这块沃土上,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持续发展中的种种难题,而产生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内涵极其丰富,针对性现实性权威性极强。没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没有对现实情况周密的了解,是很难学懂弄通的。因而,只有像方永刚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才能把握其真谛,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心坎里。在这方面,方永刚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20多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只争朝夕,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始终站在研究探索的最前沿,做到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学习探索就跟进一步,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6部。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都应像方永刚那样,以真学的行动带动人,以严谨的学风影响人,以卓越的学识征服人。
二、只有把坚定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立身之本,才能信得更真。信仰是人生的灯塔。没有信仰,就没有传播真理的持久动力和行动。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年,我们就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和真诚的信仰,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使之深入到官兵的灵魂深处,牢牢地占领了部队的思想阵地。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否定党的创新理论的歪风,挑动人们的不满情绪,无端地通过攻击鲁迅来否定毛泽东思想,歪曲和否定董存瑞、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民族英雄,鼓吹无限制的超越宪法规定的“自由”,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实质上是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而有的理论工作者和管意识形态的部门,对此视若无睹,遇到“歪歪理”,睁只眼,闭只眼,也不批驳,缺乏捍卫真理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有的理论工作者,仅把理论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缺乏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方永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真正信仰者和捍卫者。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在公交车上,只要听到别人对党的创新理论表示怀疑或恶意诋毁,都会主动站出来,耐心做解释工作,直到对方心悦诚服。我们学习方永刚,就要学习他这种坚定信仰、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坚决维护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传播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拥护者。

三、只有把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实际行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创新理论的统领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权威,不仅来自于渊博的学识,更来自于人格的魅力。方永刚真正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之中,用知行统一的人格力量传播真理之光,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方永刚作为一位学者,他把“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治学追求,从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近千万字的专著和论文,全是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一名理论教员,在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时,心中仍然想着他的教学任务尚未完成;作为一个导师,他真心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本事交给学生。在生活中,他也是古道热肠,热心帮助同事、学员和人民群众。他的同事、弟子乃至平民百姓,都从他那里得到无私的教诲。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辉形象。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给我以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动力。我虽年逾古稀人已退休,但理论工作者的岗位和责任不能退。这些年来,通过我的笔,在报刊上,特别是在英特网的3个博客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扬新时代的好人好事,批评那些奇谈怪论,共发了210多篇博文,仅在一个网的博客上不到半年有5.6万多人点击阅读了我的文章,赢得一批青年网友的支持。我决心向方永刚学习,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工作,争取做得更好

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之五


在这个不易感动的年龄,偶从报纸上读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理论教授方永刚的事迹,还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同是碳元素组成,金刚石之所以硬、之所以纯、之所以珍贵,在于其原子排列不同;而石墨之所以软、之所以黑、之所以廉价,在于其自身结构上的不可逾越。这番道理也能用来比喻人——为什么拥有同样的禀赋、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环境,有的人高尚却有的人低俗,有的人雅量而有的人器隘,有的人成果频出而有的人事事无成,有的人被公众追念而有的人遭社会唾弃……
原来,人的生命也是有“质量”的。而这种“质量”,缘于每个人不同方式与不同力度的打造!


原来,方永刚带给我们的感动,就其于非凡的生命“质量”,时时拂拭的镜台方不染丝毫尘埃。
“我所肩负的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我甘愿奉献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与千千万万个理论工作者一道,让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之花遍地开放,让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之光照亮和温暖千家万户!”“与真理同行,是一种充满幸福的体验。”“历史使人深邃,世界让人开阔”——听多了网络上的油腔滑调,见多了社会上的恶搞戏谑,这种充满了理想气息的话语让人感到极为亲切。让人想起受到温家宝总理多次吟咏的、宋代大儒张载先生的那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纯净的理想,需要这样捍卫理想、守护理想、追寻理想的思想播火者,需要这样的知行合一表率、人文精神标杆。
当老师,就要担当学生的道德与精神楷模;做专家,就一心扑在学问上孜孜以求;为军人,就时时处处表现出报效国家的天职感、冲锋陷阵的力量感和知识军人的权威感……无论担当哪一种社会角色,方永刚都给人“纯”的形象,不断地在生命中提“纯”,在思想上求“纯”,在精神上炼“纯”,在生活中淬“纯”——愈加高洁的纯度,所衬出的生命质量,令人从心底涌出敬佩。
把自己复制成方永刚,偶做不到——偶的学识不如、经历不如、精神不如、能力不如、境界不如。但偶可以做到的是,像方永刚那样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生命质量在现实中哪怕是一寸一寸地提高。

优秀范文:教师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教师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平南镇三中黎航

孟二冬教授,北京中国语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1991年考取袁行霈先生博士生,1994年毕业后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任教。XX年4月至XX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两年。

学科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陆续出版了《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登科纪考>补正》、《陶渊明集译注》、《韩孟派诗传》、《中国诗学通论》等多部重要论著,发表《中国文学的乌托邦理想》等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400多万字,获国家图书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XX年3月,孟二冬同志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他非常珍惜支教的时光,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奉献给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坚持上课。随着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不得不在课堂上用起麦克风。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在师生们的再三要求下,他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根据病情作出了“禁声”的医嘱,但他第二天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XX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在同学们的掌声和感动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随后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在先后经历三次大手术后,仍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

孟二冬不愧是当代人民教师的楷模。在大学校园日渐远离“象牙塔”的称呼,一些高校教师不安心教学和科研,一心追逐个人名利的时候,他以师者最为本真的境界,把心全部交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都身体力行,完美地诠释了当代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

孟二冬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做学问“沉得下来”,“钻得进去”。他又是一位甘为人梯的教学者,“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这是他的左右铭。在三尺讲台上,他尽心尽力,不知疲倦,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出版了多部重要论著,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教学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树立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的楷模,在他的身上,浸透着师者的博大、尊严与热情。孟二冬教授更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在生命遭遇残酷的病魔时,一丝的屈服与退缩,使脆弱的生命散发出了人性辉煌的光芒。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深厚国学修养与鲜明时代精神,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通过学习孟二冬的先进事迹,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与责任。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处处以孟二冬教授为标杆,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促进我校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就缺吃少穿,生活十分艰难。从1963年出生到现在44年中,他的每个人生阶段似乎都伴随着磨难。生了四场大病。第一次是1988年做了一个阑尾手术,第二次是1993年不明原因贫血,第三次就是1997年的车祸,第四次也就是现在的结肠癌。真可谓一生磨难,命运多舛!

面对多灾多难的生活,方永刚没有怨天尤人,反而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大学期间,他用的是救济被,拿甲等助学金。“所以说,我上大学,是党和国家供我念的书”,方永刚常常说,所以他对党怀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促使他以后投入到党的理论研究工作这项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我没有机会上大学,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方永刚说:“我经常对别人讲,我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是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受益者,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更没有萎靡丧志,而是表现出了惊人的刚强。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他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他的顽强拼搏迎来了硕果累累,已经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