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个人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4篇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乡镇干部个人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乡镇干部个人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4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乡镇干部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篇1

近日,全县推进会召开,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传导压力,凝聚各方共识,调动各方力量,为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注入新的思想动力和重要实践遵循。

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务必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是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全局发展要求。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和冲刺阶段,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剖析当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决不能对脱贫攻坚工作大而化之、浮于表面,要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防止盲目乐观和精神懈怠,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务必确保脱贫政策措施到户到人。眼下,全县上下务必迅速贯彻落实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把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要求深化、细化、具体化,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压部责任,激发群众活力,切实做到脱贫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务必认真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六个一批”脱贫措施,并结合我县实际,全力抓好“6+2”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实,全力打好消除“歼灭战”,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务必拿出超常规的力度攻坚拔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上下务必把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县压倒性的政治任务,以超常规的手段推进脱贫攻坚。务必牢牢把握“以户为基本作战单元”这个基础,切实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务必抓住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这个根本,切实激发内生动力。务必认真落实“挂图作战、按图销号”这个要求,做到任务清、责任明、措施实、落实快、督查严。务必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务必突出抓好扶贫项目监督管理这个保障,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实施进度。

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务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不能作秀走过场,必须将其落到实处,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知耻而后勇,奋勇而争先,始终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更加忠诚的政治品格、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以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在“脱贫”中完成使命,在攻坚中成就光荣。

乡镇干部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篇2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作为重庆“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工作如今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重庆能不能限时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能不能如期兑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是看我们的口号喊得多响亮、数字算得多漂亮,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党员领导干部有没有实干精神,有没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去年,重庆立下了容不得半点耽误、容不得丝毫懈怠的“军令状”,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这一年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结合实际,细化措施,积极行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潼南和涪陵已经顺利“摘帽”,又有7个区县正在加快“摘帽”步伐……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取得阶段性成绩,是全市干部群众担当实干、通力合作的结果,是我们出实招、拿实策、下实功取得的成效。但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脱贫攻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是一场需要扎扎实实去打的硬仗。随着这项工作逐渐走向深入,我们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有一些难题待解。比如已脱贫人口中有的脱贫基础还不稳固;剩余的贫困人口,基础条件更差,发展能力更弱,致贫原因更复杂,贫困程度更深。越往后,实现脱贫的难度越大、精准脱贫的要求越高、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越艰巨。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脱贫攻坚冲锋冲刺,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做到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进一步发挥苦干实干精神,稳扎稳打,精准施策,落实责任,坚决拿下这个“山头”、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以实干出实绩。

实干不是蛮干,需要方法论,考验执行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向纵深,要有问题意识,要讲究策略、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目标牵引、问题导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既解决好面上的共性问题,又解决好点上的个性问题,通过有机结合、点面结合,形成合力。要通过完善兜底保障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后续扶持机制、脱贫内生动力激励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机制等,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成果。要把发展作为根本之举、治本之策,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解决好“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

实干需检验,考核促有为。领导干部到底有没有干实、干好,来不得半点虚假,要用脱贫实效来检验。为此,就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对脱贫攻坚路数正、作风实、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对思路不清、作风漂浮、工作不力的干部要坚决调整。只有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正确导向,看干部为贫困地区带去什么、留下什么,才能把实干家选出来,让空谈者靠边站。

这道理,那道理,实干才是硬道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脱贫攻坚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时间很紧迫,任务很艰巨。全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真正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决战决胜的勇气、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带领贫困群众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乡镇干部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篇3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去年全国12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根据现行政策,贫困户销号退出后,要留出缓冲期,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帮扶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但有记者调研发现,眼下,一些基层把这种缓冲期家庭在建档立卡数据库中标识出来后,“晾”在一边,不帮不扶,一些家庭重陷困顿。

很多时候,贫困与脱贫之间,只有指标量上的细微差距,并没有明显的鸿沟。倘若贫困户刚达到脱贫指标线,就把这些贫困户“晾”在一边,不闻不问、不管不顾,那脱贫攻坚就毫无实际意义可言,到头来还是不能真正改善贫困户的现状。“一脱贫就撒手”,缺乏后续跟进,缺乏持续帮扶,很可能会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如此反复、折腾,既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也势必给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不确定性。

不可否认,脱贫攻坚“这场持久战”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往后时间越紧、越往后任务越重、越往后也越艰难。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倘若达到“脱贫线”便不帮不扶,不注重“贫困户的发展现状”而片面追求“数字式脱贫”,疏远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凉的是百姓的心,有悖中央扶贫政策的初衷,更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步伐。

“脱贫线”不是扶贫攻坚的“休止符”。光达到“脱贫线”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扶上马、送一程”,留出缓冲期,保持原有扶贫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往往刚达到脱贫线或者还处在缓冲期的农户,普遍抗风险能力差,遭一场灾,或遇上扶贫产业市场行情不好,或家里出现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变故,很可能就会返贫。脱贫攻坚是场拉锯战,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把帮助缓冲期家庭稳定脱贫,作为决战决胜贫困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注重长效,讲究策略和科学方法,否则,扶贫工作就会陷入“欲速则不达”和“越扶越贫”的怪圈。一是脱贫攻坚始终要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既要解决“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迫切的民生问题,又要扶贫扶志并驾齐驱,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技术”的“四有”新型农民。二是实行“回访”制度,切忌“漫灌式”扶贫,急于求成患上“急躁症”,要学会“把脉”出实招,善于“抓两头带中间”,对有致富能力者锦上添花,对生活困难者雪中送炭,对中间者注重引导其向致富脱贫户看齐,并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和政府希望看到的是贫困户通过党员干部的帮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发掘自身潜能,培养一技之长,摆脱贫困,找到致富路。诚然,脱贫攻坚是一场硬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打赢这场战,党员干部要怀着一颗赤诚的为民服务的初心、干事创业的信心、破釜沉舟的决心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只有让人民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真正跨过“贫困基准线”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扶真贫、真扶贫”,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才会由“数字量变”到“生活质变”。

乡镇干部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篇4

能不能限时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而是要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归根结底要看党员干部有没有实干精神、能不能担当作为。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光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实干”,在于“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在于敢啃“硬骨头”,在于敢“涉险滩”,在于勇拆“拦路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才是硬道理。脱贫攻坚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作为落实政策、工作的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实干意识,有实干精神。脱贫攻坚,越往后,任务会更加更加艰巨,困难会更加不可想象。越到后面,留下的就是“硬骨头”,必须出“实招”,来不得半点虚的。这些“硬骨头”谁去啃?啃不下,何谈脱贫攻坚。拔不下这座脱贫之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如何面对群众殷殷期盼?因此,越是在困境之下,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强化苦干实干的意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不脱贫不放手、不摘帽不离开”的魄力,主动思考、勇于作为,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更加坚定信心,更加落实责任,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勇拆“拦路石”。实干,才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唯一路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实干本领,强化实干作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来,一个一个攻城拔寨。要强化广大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攻坚任务抓在手中;要立下“军令状”,横下一条心,紧盯“硬骨头”,渡过“险滩”,拆除“拦路石”,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实干不是蛮干,更不是搞“花架”、造“盆景”。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发力,否则,就是蛮干、胡干、瞎干,这样做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更浪费人力无力资源,更严重的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脱贫攻坚,是绝对来不得半点虚假,注不得半点水分的。谁搞“花架子”,谁就要“挨板子”。不顾实际、不讲规律的蛮干,只会事倍功半无成效。“眉毛胡子一把抓”瞎干,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只会一团乱麻不见效。只要政绩不要实绩,搞“花架”、造“盆景”,不寻根问诊、对症施药的胡干,让贫困群众“被脱贫”“假脱贫”,后果不堪设想。脱贫攻坚必须要坚持实干精神,要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脱贫有没有成效、成效好不好,是否经得起检验,群众说了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必须以脱贫攻坚实绩取信于民。

《乡镇干部个人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4篇》是篇好,主要描述脱贫、攻坚、实干、工作、贫困、干部、推进、群众,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党员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优秀篇】


《党员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优秀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1】党员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会议精神,近日,我单位组织干部原原本本传达学习中省市县会议精神,积极查找当前部门包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打赢脱贫战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我部领导在集体传达会议上,原原本本传达学习了中省市县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就如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思想要高度重视,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认真反思和改正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档案资料要完善,建立完善户详实档案;三是精准,与贫困户交心,真心结对帮扶,确保贫困户满意;四是产业扶贫,确保脱贫不返贫;五是互通信息、总结经验,打好脱贫攻坚战。六是问责严厉,对弄虚作假等问题严肃问责。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深入讨论。

结合学习认识和工作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明确脱贫工作重大社会现实意义。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2、体察真情,了解当前脱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据调查,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今天,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3、自力更生,充分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的民族。应该说,贫困群众没有一个不希望脱贫致富的,绝大多数贫困群众都能在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下,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但正如笔者见证的那位贫困村民一样,确有少数贫困者在贫困面前失了志气:有的怨天尤人,抱怨自然条件恶劣、山多地少,认为种田种地再累再苦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有的怨病自弃,以病为由,自己放弃努力,导致一家人长期生活在自怨自艾中,放弃了致富希望;有的怨运不济,种植或养殖项目不幸遭遇天灾人祸,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诸如此类,正如人们所说,富裕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天灾人祸、患上大病等客观一时之因,政府可扶、邻里可帮,贫困可脱;如果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等主观常态之因,政府投入再大、邻里帮助再多,也无济于事,贫困难脱。“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贫困是座大山,但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过人的志气,高不过人的自强。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人,物质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精神上的“贫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4、放水养鱼,注重从贫困根源上解决问题。扶贫中,政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中,脱贫者“收人以鱼”更要“学人以渔”。一次两次、即使多次享受到扶贫和社会的救助资金,花光之后还是贫困。一位扶贫工作者到一个严重缺水县检查扶贫工作时发现,扶贫办以高价从巴西引进抗旱良种给贫困农民试种,没想到有的农户把良种拿回家没有种下去而是磨成面吃掉了,结果那些贫困户还是脱不了贫。针对资源匮乏,自然禀赋不高的现状,发扬“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精神,憋足劲头艰苦创业,发挥智慧不断创新。“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病后康复,焕发精神,全家一起脱贫困;因灾返贫,痛定思痛,远近兼顾建家园;面对政策,抢抓机遇,远谋近施谋发展;瞄准穷根,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快致富。扶贫要扶志,还要扶智,再穷不能穷教育,搭上“教育扶贫行动”,让孩子接受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教育,以知识改变贫穷,以智慧改变命运,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5、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2】党员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借鉴关中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基层干部的创新和社会管理能力,4月22-27日,由县委农工部、县委组织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带领各镇分管扶贫工作副镇长、扶贫专干、村支书、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致富带头人共计152人赴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培训。

我们先后观摩学习了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文化景区、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杨凌绿香安果蔬专业合作社、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创业工场及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区等点,聆听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涉农惠农强农政策解读、城乡发展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了宁陕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培训学习目标明确、安排紧凑充实,让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扶贫要解放思想,打牢思想基础。

脱贫攻坚战不是论持久战,而要通过过硬扎实有效的举措,摘掉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帽子。一是提高扶贫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坚决杜绝畏难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牢固树立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信念和信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二是切实改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意识,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同时,切实让贫困群众树立“自身是扶贫的对象、更是扶贫的主体”的意识,彻底改变等靠要思想,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切实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

二、扶贫要在“精准”上下力气

在开班式上,省农工办郑梦雄主任从现阶段脱贫攻坚新形势为我们做了精彩阐述。他强调,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精准”即是指准确辨识真正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要立足群众实际、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使我认识到,扶贫首先要精确识别、精准帮扶,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我们乡镇干部处于带领群众脱贫的最前线,在扶贫路上一定要深入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资源禀赋、农民增收渠道和发展方向,了解涉农惠农各项政策法规、实用技农业技术,搞清农民在发家致富方面所缺少的知识和信息等。只有细致地了解了民心、掌握了民意,摸清了群众最期盼最迫切对脱贫的诉求,并经常进村入户,和他们认亲戚、结对子,带着感情和担当去帮扶他们,才能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抓住产业促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以筒车湾镇为例,因为距西汉高速公路近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了筒车湾欢乐水世界4A级景区、苍龙峡、七里村美丽农家等一批旅游产业。有了旅游产业支撑,就有了造血功能与内生动力,就能够依靠自身努力和主动作为来摆脱贫困。

培训期间,王征兵教授就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上了生动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脱贫攻坚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支撑,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因势利导,在培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上下大力气,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让扶贫更有底气。

四、电商发展让精准扶贫更有方向

在4月25日的现场观摩中,杨凌创业工厂及电商物流园区负责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线上运营、线下服务”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卖农产品,让我打开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电子商务已在全国扶贫路上遍地开花,现在宁陕县的农村电子商务也在全面铺开,让精准扶贫更有方向。我们镇村干部进行产业扶贫,完全可以用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让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有市场、卖得出、卖得远、卖出好价钱,让电商扶贫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总之,这次学习培训体现了省委农工办、西农大、县委县政府对宁陕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关怀与厚爱,今后,我们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善做善为、善做善成,带着感情与担当去扶贫,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宁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贫困、脱贫、扶贫、攻坚、工作、精准、我们、实现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乡镇脱贫攻坚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多篇】


《乡镇脱贫攻坚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多篇】》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乡镇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一)

4月20,农村局党委分别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全局党员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办公室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贯彻“三讲话一通报”精神的通知精神,研究安排近期工作。

局党委书记郝军强调,全局上下要以认真学习贯彻“三讲话一通报”精神为引导,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

一是凝聚思想共识,形成赶超之势。组织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三讲话一通报”精神实质,突出重点,理清思路,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人抓。


二是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面对当前农工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用切实有效的举措解决问题、补齐短板,注重谋划长远、标本兼治。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精准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乡镇脱贫攻坚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二)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去年全国1240万农村人口脱贫。根据现行政策,贫困户销号退出后,要留出缓冲期,原有政策保持不变,帮扶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但有记者调研发现,眼下,一些基层把这种缓冲期家庭在建档立卡数据库中标识出来后,“晾”在一边,不帮不扶,一些家庭重陷困顿。

很多时候,贫困与脱贫之间,只有指标量上的细微差距,并没有明显的鸿沟。倘若贫困户刚达到脱贫指标线,就把这些贫困户“晾”在一边,不闻不问、不管不顾,那脱贫攻坚就毫无实际意义可言,到头来还是不能真正改善贫困户的现状。“一脱贫就撒手”,缺乏后续跟进,缺乏持续帮扶,很可能会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如此反复、折腾,既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也势必给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不确定性。

不可否认,脱贫攻坚“这场持久战”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往后时间越紧、越往后任务越重、越往后也越艰难。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倘若达到“脱贫线”便不帮不扶,不注重“贫困户的发展现状”而片面追求“数字式脱贫”,疏远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凉的是百姓的心,有悖中央扶贫政策的初衷,更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步伐。

“脱贫线”不是扶贫攻坚的“休止符”。光达到“脱贫线”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扶上马、送一程”,留出缓冲期,保持原有扶贫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往往刚达到脱贫线或者还处在缓冲期的农户,普遍抗风险能力差,遭一场灾,或遇上扶贫产业市场行情不好,或家里出现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变故,很可能就会返贫。脱贫攻坚是场拉锯战,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把帮助缓冲期家庭稳定脱贫,作为决战决胜贫困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注重长效,讲究策略和科学方法,否则,扶贫工作就会陷入“欲速则不达”和“越扶越贫”的怪圈。一是脱贫攻坚始终要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既要解决“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迫切的民生问题,又要扶贫扶志并驾齐驱,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技术”的“四有”新型农民。二是实行“回访”制度,切忌“漫灌式”扶贫,急于求成患上“急躁症”,要学会“把脉”出实招,善于“抓两头带中间”,对有致富能力者锦上添花,对生活困难者雪中送炭,对中间者注重引导其向致富脱贫户看齐,并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和政府希望看到的是贫困户通过党员干部的帮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发掘自身潜能,培养一技之长,摆脱贫困,找到致富路。诚然,脱贫攻坚是一场硬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打赢这场战,党员干部要怀着一颗赤诚的为民服务的初心、干事创业的信心、破釜沉舟的决心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只有让人民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真正跨过“贫困基准线”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扶真贫、真扶贫”,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才会由“数字量变”到“生活质变”。

乡镇脱贫攻坚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三)

从大凉山区“1年最多吃3顿肉”的极贫角落,到石漠化地区“跑水、跑土、跑肥”的贫瘠土地,再到大山深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现实无奈,无不迫切告诉我们,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

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决胜方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往,一些地方习惯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甚至采取“用手榴弹炸跳蚤”的办法,结果事倍功半。只有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抓好“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才能真正告别贫困。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精准识贫,实行“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力求实效,彰显了“精准”二字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各方合力是决胜之要。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政府部门守土有责,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财政投入等方面责无旁贷,也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贫困地区坚定信心、自力更生是重要基础,发达地区也要积极帮扶,不断提供助力。集众智、聚群力,形成“九牛爬坡、各个出力”的工作格局,脱贫攻坚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责任是决胜之基。脱贫攻坚,靠的是意志力,拼的是执行力。没有迎难而上、志在必得的决心,就会在硬骨头面前产生畏难情绪;缺少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一追到底的责任,硬任务就会变成软约束。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才能为脱贫攻坚掌好舵、领好航。


三讲话一通报个人心得体会总结3篇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三讲话一通报个人心得体会总结3篇》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6亿多人口摘掉帽子,不仅深刻改变了国家面貌,也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准备的三讲话一通报学习总结3篇,欢迎参考
三讲话一通报个人心得体会总结一



世界银行的报告说:“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使如此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对于全人类来说是史无前例的。”95年来,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的热情和奉献。当然包括摆困。43年前,20岁的青年习近平当上梁家河村支书,便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让村民“吃饱饭”、“吃上肉”上。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青年习近平主动担当,他是那个年代的青年典范。今天,距离全面小康脱贫军令状只剩下短短几年,挡在路上的还有5000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从前,拿下腊子口的是青年,舍身炸碉堡的是青年,智取威虎山的是青年,勇闯北大荒的是青年,撑起航天梦的是青年;今天,脱贫,是历史给出的命题,当仁不让,青年必须争先!
拿不下腊子口,红军不可能抵达陕北走出革命的新天地;摆不脱贫困,全面小康就功败垂成,中国梦也将成黄粱一梦。脱贫是一场攻坚战,是实现小康的硬性标准,是通往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关口。习近平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历史的承诺,也是当代青年的任务书。每一代青年,历史都赋予了独特的使命和际遇,勇于承担者会赢得实现人生价值的黄金台,看不懂的只会慨叹前路迷茫,再珍贵的青春岁月也将黯然失色。
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摆脱贫困是干出来的。习近平40多年的从政经历中,把最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带领人民摆脱贫困的事业中去,从挖沼气池做起,他的事业舞台越来越大。今天,无数青年正在脱贫攻坚的国家战役中书写青春,实现价值。为了改变农村面貌,几十万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他们一身泥土,两手茧子。习近平评价他们“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此外还有西部计划、“三下乡”等,无数青年满腔热情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工作,帮助一户人家,教出一班孩子,带领一个村子,参与一项公益……无数青春汇成希望的洪流。双创是青年的大舞台,也是青年投身脱贫攻坚的抓手。许多青年回到农村做起农村电商,用知识,用智慧,用创意,用辛苦,用恒心,把各种土特产和水果生鲜搬上互联网,给农村开辟出无限市场,许多家庭因此转年就实现了脱贫。所谓生力军和突击队,这才是青年价值!
上世纪最后十年到本世纪前十年,20年里,中国成功使6亿多人口脱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说,“中国将她的人民从贫困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脱离了出来,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这是中国人前所未有的最大福祉。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意味着扶贫开发也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贫困线以下,我们还有5000万父老乡亲。未来五年,每年必须有1000万人跳出贫困的围剿,任务再重,也必须完成。青年选择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创业项目,选择道路,选择人生,最睿智的标准,是瞄准当下国家最紧迫最急切的领域。最好的钢要用在刀刃上,最优秀的青年最应该投身到脱贫事业中去!
中国梦走到今天,一代代青年作出了榜样,扫除了前进路上的所有障碍。脱贫攻坚,关键时刻,该我们上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青年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青年就要盯紧精准扶贫继续奋斗。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三讲话一通报个人心得体会总结二

能不能限时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而是要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归根结底要看党员干部有没有实干精神、能不能担当作为。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光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实干”,在于“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在于敢啃“硬骨头”,在于敢“涉险滩”,在于勇拆“拦路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才是硬道理。脱贫攻坚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作为落实政策、工作的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实干意识,有实干精神。脱贫攻坚,越往后,任务会更加更加艰巨,困难会更加不可想象。越到后面,留下的就是“硬骨头”,必须出“实招”,来不得半点虚的。这些“硬骨头”谁去啃?啃不下,何谈脱贫攻坚。拔不下这座脱贫之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如何面对群众殷殷期盼?因此,越是在困境之下,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强化苦干实干的意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不脱贫不放手、不摘帽不离开”的魄力,主动思考、勇于作为,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更加坚定信心,更加落实责任,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勇拆“拦路石”。实干,才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唯一路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实干本领,强化实干作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来,一个一个攻城拔寨。要强化广大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攻坚任务抓在手中;要立下“军令状”,横下一条心,紧盯“硬骨头”,渡过“险滩”,拆除“拦路石”,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实干不是蛮干,更不是搞“花架”、造“盆景”。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发力,否则,就是蛮干、胡干、瞎干,这样做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更浪费人力无力资源,更严重的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脱贫攻坚,是绝对来不得半点虚假,注不得半点水分的。谁搞“花架子”,谁就要“挨板子”。不顾实际、不讲规律的蛮干,只会事倍功半无成效。“眉毛胡子一把抓” 瞎干,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只会一团乱麻不见效。只要政绩不要实绩,搞“花架”、造“盆景”,不寻根问诊、对症施药的胡干,让贫困群众“被脱贫”“假脱贫”,后果不堪设想。脱贫攻坚必须要坚持实干精神,要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脱贫有没有成效、成效好不好,是否经得起检验,群众说了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必须以脱贫攻坚实绩取信于民。

三讲话一通报个人心得体会总结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肩负艰巨繁重的硬任务,身处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放眼“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点,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要求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总动员、总部署,彰显党带领人民战胜贫困、摆脱贫困的坚强决心与信心,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6亿多人口摘掉贫困帽子,不仅深刻改变了国家面貌,也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随着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难度越来越大。目前,贫困人口仍有7000多万,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贫困问题呈现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常规手段和以往经验往往效果有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对扶贫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集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一场扶贫攻坚战,才能补齐短板、攻克难关,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起带入全面小康。
“四个切实”贯穿着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贫困偏远地区深入考察,深刻阐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目标、根本任务,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到设立“扶贫日”,再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庄严承诺,贫困地区发展、扶贫开发进展,始终是党中央念兹在兹的重大关切。“四个切实”的提出,既是扶贫理念一脉相承的逻辑延续,也是对扶贫方针的进一步明确,体现了我们党为全体人民谋幸福的不变情怀与责任担当。
“四个切实”体现着统筹全局的战略谋划。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将中央、省级、市(地)县各司其职的制度安排落到实处;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从三个维度同时发力,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基层组织作用协同推进,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个切实”蕴含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扶贫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对于剩下的“硬骨头”,扶贫方式尤其需要转型升级,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从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的六个“精准”,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三种“施策”,再到研究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滴灌式”创新举措和指导方针,体现了“扶真贫,真扶贫”的决心智慧,贯穿着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哲学思维,以此为遵循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就能彻底解决一些地方扶贫开发工作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扶贫事业开创新局。
“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在这场没有退路、时间紧迫的扶贫攻坚战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的要求部署上来,肩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战略任务,扎实工作、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奔向繁荣富裕的美好明天。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