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心得体会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心得体会》,好东西应该跟大家分享,改掉错别字就发到了小编,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 |

整理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欢迎阅读。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于7月22日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本集聚焦体制改革,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出发,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融入治国理政宏伟蓝图,从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到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再到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范文写作 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原动力。必须承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人民群众普遍富裕起来。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我国发展仍然面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凡此种种表明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为美丽中国构建了一幅生态蓝图。

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一步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切实的行动,也真真切切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小编 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可以这样说,放眼中国,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神州图景,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良好的生态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美丽的绿色是人类共同向往的价值诉求和美好愿景。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尽管面临着来自国内经济转型等多重挑战,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立说立行的实际行动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力量。就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说,中国承诺令世界惊叹:到2030年左右,各种日常写作指导,教您怎样写范文 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充分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担当。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加快补齐生态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所必须攻克的难关,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所必须答好的考题。“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更担起了一份特殊的历史重任。有理由坚信,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良好生态环境定将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的详细页面,觉得有用就收藏了,改了一下错别字,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中央组织拍摄的10集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7月17日晚上八点整正式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开始播出,看了这个电视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谢谢阅读。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一)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讲述的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论述了保护环境和经济有很大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下面小编把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带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被我们这一代人在无意识地破坏和污染,如果我们不加紧采取有效地措施尽快治理,任其继续遭受更严重地破坏和污染,那么,无需太长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将会逐渐消失,最终灭绝,这是必然。所以,每一个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必将为全人类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二)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写作网,教您怎样写范文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实践和巨大成效,内容丰富,针对性强。

能量匮乏、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灾害、生态退化、土地沙漠化等浪潮不断席卷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征兆。这时环境问题也不再是简单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与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涉及全世界各国各地区、各领域,关系到全人类生存发展的综合性问题。

习近平高瞻远瞩,多年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不要‘要钱不要命’的发展”。而后更是提出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著名的“两山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事关中国乃至人类发展的关键。

将改革进行到底,守住绿水青山是不变的承诺!“保护环境,消除污染,治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生产、生活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宁肯不要钱,范文写作 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对资源开发不能单纯讲经济效益,不能只顾一味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习近平还提出,要开发利用一些宜农、宜林、宜渔的新资源;鼓励地方开创“绿色工程”,依托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发展立体种植。2005年,主政浙江的习近平在考察安吉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他尖锐批评一些干部的错误认识: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习近平30多年一路走来,不变的是“绿色”情怀。

守住绿水青山,就必须坚持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作为重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作为目标。环境一天天的恶化,资源一天天的变少,“雾霾”,“pM2.5”这些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现状了。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当前,补齐生态短板,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不但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还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环保生活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心中,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实现均衡、节约、低碳、清洁、循环、安全发展,让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三)

准时打开电视,各种日常写作指导,教您怎样写范文 最近几天一直在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天播放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视频中习近平说到的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自然是否放任过哪一个国家对环境的破坏?工业革命的到来,让欧家迅速发展起了资本,并建立起了资本社会,然而大量资本的背后却是惨痛的环境代价,上世纪30年代北美黑沙暴事件、上世纪50年代伦敦雾霾事件、上世纪60年代苏联沙尘暴事件,这些以环境为代价换取资本的案例毋庸置疑。历史的教训总会让我们明白,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的方式搞破坏。

我庆幸我们的国家,我们党,让我们各族同胞看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我们的周围悄然改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近平无论走到那,心系生态坏境的心从未放下过,在云南时候,最全面的写作网站 他跟当地的省委书记、省长在洱海边合影时候谈到“希望多少年后再照一张照片,那时候的水比现在更干净、更清澈,如果不干净了,我要找你们。”在陕西,他强调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保护生态环境,留住青山绿水,习近平亲自部署实施中央环保督察,要求严查腾格里沙漠污染等破坏生态的时间。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他要求追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新《环境保护法》的施行以及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新的追究责任制将会让各级领导警钟长鸣。

要想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要以习近平为领导的党中央集体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四)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7月22日播出的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在陕西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提供最新和免费范文模板参考 大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有着17年自然保护工作经验的郑怀文,现在是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广货街保护站站长,今天虽然是周末,但他和同事们还是一起认真回看了昨晚播出的专题片。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有感触。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货街保护站站长郑怀文:“通过我们这几年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保护区里面的生态恢复的非常好,同时,这种生态的恢复也辐射到了我们辖区周边的一些农家乐,许多人就奔着我们这种气候、负氧离子的增加到我们这里来避暑。”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货街保护站巡护组长张普:“看完(专题片)之后,我深受鼓舞,作为基层工作者让我们更有信心,今后我们将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马坊村的干部和村民一起收看了大型政论专题片小编 。南泥湾位于延安市东南,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南泥湾生态植被得到极大恢复,林草覆盖率已达到87%,又呈现出“陕北好江南”的风貌,良好的生态也为南泥湾带来了观光、带动了现代农业,这让南泥湾人对于生态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马坊村村民裴万斌:“我就是考虑到绿水青山适合养牧业,所以就在玉米价格下滑的情况下选择了养牧业,今天看了这个电视(专题片)后,对我来说确实吃了一颗定心丸。”

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马坊村第一书记黄庆军:“在今后村上的发展当中,我们严禁毁林开采,我们将把封山禁牧,森林防火纳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守住这片绿水青山。”

安康市汉滨区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在观看了专题片后表示,一定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山养人”到现在的“人养山”。

安康市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负责人陈恒:“下一步在发展山林经济方面,我们将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富硒特色林果产业,达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早日变为现实。”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五)

22日晚,央视一套播出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

今天的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奇迹般的只用了几十年,便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在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大事。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如果我们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间,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没有了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转向了应用全局观、系统观来进行统筹推进,这样更加符合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诉求。改革,就是要冲破传统的博弈思维,割舍已固化的部门利益,通过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把各类生态资源纳入统一治理的框架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修改的法律就有十几部之多,其中新制定和修改幅度较大的法律有6部。可以说,当今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从大开发到大保护,思路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进步。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六)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幸福的中国,走实现全国科学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超越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来看,当前正处在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它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提升。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我们已经遭到大自然的惩罚:1、大气正在恶化,气候增多、加剧,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增高、二氧化碳增加、酸雨普降;2、水圈污染严重,工业污水的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以及生活中大量的化学制品的使用致使水体污染严重,多种生物处于灭亡或濒临消亡的边缘。3、由于乱砍烂伐,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人类深受其害。事实已: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不可取。于是,我国转入第二个经济发展阶段--既要金山银山阶段,但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谋求国家更高品位、更高水准、更高境界发展的科学路径。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是总书记布置给我们中国的重大课题,也是近年来中国发展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把中国建设成为兼具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科技先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和谐中国。

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是建设美丽幸福中国,谱写好中国梦中国篇章的现实要求。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既顺应当今世界绿色潮流发展的时代要求,策应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需要,更是源于对我国国情和自身优势的科学考量。绿水青山是中国最大的资源和后发优势,我们必须坚定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勇气和实干推动绿色发展,走出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将生态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民生优势。

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时代最强音,是经济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我们要用好改革“利器”,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中去,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来定任务、抓工作,向改革要综合效益,向改革要更大红利。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老师为“绿水青山”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在施工过程坚持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如要从分部工程的施工技术方面来探讨怎样做到绿色,如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的选择比较,既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又符合绿色施工原则。利用合适的方法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顺序及工

艺,在运输、存放等方面减少不必要的付出,减少废料产生;积极回收包装,不污染,适当再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好环境;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节约建筑材料;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

二、绿色消费:选择对生态保护友好的食品,少食或不食用野生动植物,尤其濒危、国家禁止的野生动植物及其食品、保健品、药品;节约食品,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排场、浪费资源,这也是绿色消费。

三、绿色出行:跑步、骑自行车、乘公交车或地铁:平时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或者跑步,既环保又低碳,还能锻炼身体。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人民生活在环境优美,山川秀丽,风景如画的美丽幸福中国!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观后感》是篇好文章,涉及到发展、我们、青山、绿水、生态、改革、保护、金山等,希望对大家有用。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青山绿水观后感十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青山绿水观后感十篇

(篇一)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近几日央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正在火热播放中。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长征路。该片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示了社会各领域、各级各部门在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和好处。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对我国十八大以来,全面开展深化改革最权威的报道,凝聚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六集《守住青山绿水》,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野里,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近几年,上海空气质量明显下降,雾霾也是越来越严重。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被我们这一代人在无意识地破坏和污染。2018年“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全力推进,为贯彻落实区、镇两级拆违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我村上下高度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随着“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治理和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的工作开展,发现身边的小河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气,也看到了更蓝的天。在拆违过程中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是重中之重,因此,我村党员干部带头,通过告知书、多次沟通等,积极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努力,为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村会继续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继续奋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给百姓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今年,充满改革创新意味的“河长制”,在全国范围全面启动实施。河长们可以越过传统的行政边界,按照生态规律来保护流域生态。在创城工作中,我村志愿者们冒着酷暑,上街劝阻行人不乱扔垃圾,拿着钳子、扫帚等认真清理垃圾和各类小广告,以实际行动带头做一个环保好市民,共同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

每一个人需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

改革是一个汇聚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梦想,是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是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将改革进行到底,注定是一段凝聚全国人民辛勤汗水的腾飞神话,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继往开来,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二)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上下、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念。 眼下,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成就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正在央视播出。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对5年改革实践进行的权威、全景报道,既有较强的思想深度,又有生动的改革故事,激起社会广泛共鸣,网友互动讨论热烈,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改革成果的充分肯定、对未来发展的深切期许。 今天的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奇迹般的只用了几十年,便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而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环保部门地位提升,权力凸显,环保系统已成为腐败案件多发新区域。在一些地方环保腐败已呈“完整利益链条”之势。部分环保官员与企业勾结,向污染、排污等环节伸手,“黑白通吃”让老百姓十分痛恨,官场“污染”比环境污染更要可怕。 自十八大以来,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率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成为环保系统的“首虎”。随后河南省鹤壁市环保局副局长范小波、四川省环保局局长伍木牛、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等官员先后接受组织调查。在这些落马官员的背后,一幅污染企业行贿与环保官员受贿之间的“勾兑”图景趋于清晰。一些执法人员大肆受贿、索贿,放任不法企业随意直排、填埋、倾倒有毒有害废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背后正是“环保腐败”使得监管阙如,制度成空! 环保腐败易多发的现状是长期以来环保部门的监督、执法权力分配不合理,内部管理混乱以及对环保部门工作监督缺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就是寻租滋生权力腐败。环保部门的权力分配不合理是环保腐败多发的重要原因。而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环保部门因此被赋予了大量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权。这随之而来的就是某些高污染企业不惜代价重点公关的“香饽饽”,廉政风险随之而提高。 不受监管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监督缺位使得环保腐败不断蔓延。环保部门常常是规则制定者,也是建设项目实施前的许可者,又是环保法规政策落实执行的监督者和执法者,如果不能有效完善内部监督、及时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督查,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就必然会给环保腐败提供温床。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遏制环保腐败刻不容缓,必须有效防止权力寻租,从源头上清除导致环保腐败的“污染源”。调动全民参与、严格监督,治理“环保污染”,方能真正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的为子孙后代留下不朽的“绿水青山”。

(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使得生态环境出现大量的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此看出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近些年,贵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协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提是守护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是贵州的底色,只有守护好才能带来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明确提出,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把生态底线量化为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等底线指标。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要有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绿水青山是贵州根本,顺应自然才能拥有金山银山。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于新的发展模式。贵州提出了转型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这五大新兴产业没有一个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同时具有成长性,市场前景广阔。贵州通过产业转型,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用生态与旅游、文化、体育、农业、医药、健康、养生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形成保护与发展双赢局面。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脆弱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新道路,构建美丽绿色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篇四)

准时打开电视,最近几天一直在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天播放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视频中习近平说到的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青山绿水》观后感读后感、观后感。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自然是否放任过哪一个国家对环境的破坏?工业革命的到来,让欧美国家迅速发展起了资本,并建立起了资本社会,然而大量资本的背后却是惨痛的环境代价,上世纪30年代北美黑沙暴事件、上世纪50年代伦敦雾霾事件、上世纪60年代苏联沙尘暴事件,这些以环境为代价换取资本的案例毋庸置疑。历史的教训总会让我们明白,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的方式搞破坏。

我庆幸我们的国家,我们党,让我们各族同胞看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我们的周围悄然改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近平无论走到那,心系生态坏境的心从未放下过,在云南时候,他跟当地的省委书记、省长在洱海边合影时候谈到“希望多少年后再照一张照片,那时候的水比现在更干净、更清澈,如果不干净了,我要找你们。”在陕西,他强调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保护生态环境,留住青山绿水,习近平亲自部署实施中央环保督察,要求严查腾格里沙漠污染等破坏生态的时间。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他要求追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新《环境保护法》的施行以及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新的追究责任制将会让各级领导警钟长鸣。

要想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要以习近平为领导的党中央集体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

(篇五)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青山绿水》讲述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论述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下面小编把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带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被我们这一代人在无意识地破坏和污染,如果我们不加紧采取有效地措施尽快治理,任其继续遭受更严重地破坏和污染,那么,无需太长的时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将会逐渐消失,最终灭绝,这是必然。所以,每一个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必将为全人类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篇六)

近日,央视播出十集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其中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对我感触很大。该片通过揭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背后的决策故事,展现福建长汀生态治理和《巴黎协定》艰难谈判过程中的中国努力等鲜活的事例,反映了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我国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大国使命担当。笔者以为,通过环境污染,让我们每个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忘记环境,要守住青山绿水,共享金山银山。

几千年前,在中国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古人创造出灿烂的农耕文化,改革开放后,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创造出现代化工业文明,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出现雾霾天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显得如此珍贵,这也让我们每个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部署频次之,前所未有,体现出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

虽说环境保护迫在眉尖,但是我们也不能只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这样的保护也不科学,不利于长期发展,我们需要的经济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符合长远利益。我们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要将环境与经济放到同等地位,将对破坏环境的人追究责任,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终生责任,在经济开发时,要将保护环境理念考虑到位,同时治理环境,标本兼治,使得环境越来越好,共享金山银山。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时之力,非一事之功。要加强生态保护,走科学发展之路,牢牢守住绿水青山,共享金山银山。

(篇七)

今天的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奇迹般的只用了几十年,便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在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大事。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如果我们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间,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没有了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转向了应用全局观、系统观来进行统筹推进,这样更加符合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诉求。改革,就是要冲破传统的博弈思维,割舍已固化的部门利益,通过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把各类生态资源纳入统一治理的框架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修改的法律就有十几部之多,其中新制定和修改幅度较大的法律有6部。可以说,当今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从大开发到大保护,思路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进步。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

(篇八)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一经播放就收获了极大的关注。而《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更加让人感同身受。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让世界都为之瞠目结舌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巨大成就的背后,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中国人均资源处于世界低端水平,尤其是改革前期的粗放发展,更导致了环境的大量破坏。

因此,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用壮士断腕的态度来进行环境改革已经成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大力检查环境问题,环保督查更是相继到二十多个省份进行环境问题检查,一万多人因环境问题被问责,可见当下改革力量之大,整治环境的决心之坚。除了加强环保督察监管力量的治标,还有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治本办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从思想上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当下“先破坏再治理”的发展观念,也才能让绿水青山真正被守护好。

几天前,祁连山因为生态问题而遭受点名批评,几名副省级干部更被直接问责。这个史无前例的追责事件,可以窥见中央对于整治生态环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可以说,如果没有对环境改革的雄心,绝对不会获得如今的成就。

但是,改革依旧在路上,环保法虽然长出了牙齿,但环境问题依旧突出。屡屡报道的地方企业对抗环保督察的新闻,更让人看到了保护环境所要面临的阻力。一些环保督察被排污企业囚禁的事件,更让人不得不反思。环保法虽然长出了牙齿,如何让执行力也能够始终如一,让企业能够习惯被检查。治理环境问题,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保驾护航,让那些敢于私扣环保督察的企业能够收到高昂的违规成本。

守住青山绿水,不仅仅是为了当下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破除现有的弊病,还大多数人利益。

(篇九)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实践和巨大成效,内容丰富,针对性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发展确立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将建设美丽中国列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个看点,是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源流和发展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起,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习近平同志都高度重视良好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守住绿水青山》中关于福建长汀治理水土流失、浙江建设生态省等内容,反映的就是当年他领导地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行动。这一时期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考和理论探索,可从他1992年的《摆脱贫困》、2006年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和2007年的《之江新语》等著作中窥见一斑。

正是因为在基层工作时就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与民生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才能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样的战略高度去理解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二个看点,是系统解读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背景、逻辑和历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一直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我们无论在意识、制度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导致环境遭受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不良后果。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必须从制度上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此成立了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专项小组,负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目的就是要打破部门藩篱,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贯彻了从源头到末端全程治理的新理念,先后出台了近40项改革方案,搭建起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三个看点,是在肯定巨大成就的同时直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进程。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监管不到位,导致恶意污染环境事件频频发生。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违规排污,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导致生态破坏,长江因承受不起缺少保护的开发而“病了”……这些问题有些是由于法治不健全,更多的是由于执法不力、问责缺失。难能可贵的是,本片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对此进行了如实呈现和客观分析。

可喜的是,在过去5年中,我国正式向环境污染宣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下,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此同时,加大执法力度、铁腕治污,对污染者和监管者严厉问责、追责,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不利局面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走在路上,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系统的制度保障,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建成山川秀美、美丽富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这也是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十)

打造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每一个城市必须的工作,生态文明是城市未来发展 的“主打牌”,衡量一个城市的“内涵”,首先要从生态文明看起。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与经济发展,人与自然,这是无法超越的界限。现实的远见源于深知的实践,积累的经验来自于深入调研,建设美丽家园,守住青山绿水,打造生态文明,我们应该全民做起,从眼下做起,更应该从我做起,竭尽全力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大幅度增加,经济腾飞,群众富裕。然而,随之而来的后患是林业退化,水土流失,企业环保超标,黑烟滚滚冲上云霄,河水浑浊鱼儿无踪;地上垃圾气味难闻,渣土飞扬似金蛇狂舞。这就相对在环境保护上损失的太多、太多。

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注重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共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提升。我们追求寂静上升的同时,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方面,国家拿出了相对眼力的措施。从头顶上的大气,到脚下的土地、河里的流水。一步一趋加强环境治理,拯救我们的地球,拯救我们的美好家园、拯救我们的未来,倾尽了大量的人财物。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创造生态文明,更重要的要守住青山绿水,没有青山绿水,就没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建立在青山绿水之上的。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全民齐心协力,人人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日常多一点勤劳,少丢一点垃圾;多一点爱心,少毁一点绿地;多一点举手之劳,少一点破坏,我们的树更绿了,花艳水清,天就会更加更蔚蓝。

我们要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就要坚持绿色低碳环保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市民可以采取绿色出行,骑共享单车、乘公交车步行等。企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打造更美的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干秋,必须守住我们的青山绿水,方可延续我们美好的自然环境,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增强,把我们的大地建设成为中国生态、发展、和谐、进步的健康的空间,还需要我们的党员群众共同携起手来,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倾心倾力爱护我们的黄土地,要保持我们空气清新、河水清澈、白云蓝天,青山绿水将即会呈现在眼前,我们的努力必将换得生态优美舒适绿色的家园。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六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全景式描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与“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全面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作为一名县级党委负责人,从这一大型政论专题片中,我感受到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奋斗精神,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理想、恒久的政治定力、无畏的政治勇气,决心强化“涉险滩、闯难关”的历史担当,担起时代之责,当好地方改革领头人,做到“必须为”“亲力为”“勇于为”,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己任,将改革进行到底。

牢记改革“必须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发展、抓改革、抓落实。坚持提高政治站位,矢志不渝地增强改革推动力,坚定不移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把发展理念变成现实图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快韶山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步伐。

坚持改革“亲力为”。就是要履行好改革“第一责任”,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确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带头研究改革、谋划改革、推进改革,亲自领衔改革任务,当好改革的领头人、急先锋、探路者,树好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鲜明导向,让各项改革举措落准、落细、落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用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用“躬身入局、挺膺负责”精神,把推动改革落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驰而不息把改革推向前进,抓出成效、开花结果。

做到改革“勇于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关键时刻,要当好地方改革的领头人,就必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直面问题,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弘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聚焦抓落实,提升改革“含金量”,全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韶山全面深改革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篇二)

开篇之集的《时代之问》,“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如何改到位”等那一个个重大改革之问,问出了我们党员、干部、群众的心声。改革的春风已经劲吹,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掷地有声的语言,传递了斩钉截铁的决心。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逻辑缜密地阐述,它大量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那浮现的一幕幕在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呈现了干净利索的思路,在新一代领导集体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带来了全面深化改革、与民更始的新时期。

与民更始,需思想观念的破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时至今日,开枝散叶的各项改革,已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书写了39个春秋的历史篇章,就如《时代之问》中那一字一句的激情表达,不可否认地唱响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推动着滚滚向前但也泥沙俱下的时代潮流。然而也存在越来越多的矛盾、亟待破局的发展围城。让我们相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自觉地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善于寻找最大公约数,在现代化新航程中乘风破浪。

与民更始,需回应群众的呼声。没有民生的持续改善,一切工作毫无意义。改革需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社会发展凸显最突出的矛盾入手,来决定哪些改革要小步走、稳步走,哪些改革需要不停步、迈大步,哪些改革需稳中有进,哪些改革要惊险一跃。要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原则,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做到干一件成一件,群众满意一件,让百姓在民生诉求的回应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担当、效率和作为。

与民更始,需读懂人民的期盼。以前的改革,为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今天的改革,更着眼于全面发展,追求的是社会公正,关切的是民众尊严,铸就的是发展动力。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科学规划生态空间,统筹推进“多规合一”。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权力制衡机制、公平保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生态环保机制,敢

“啃硬骨头、涉险滩”,才能让改革为社会活血化瘀,打通官民心结,成就和谐中国。

与民更始,需筑牢民生的情怀。“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从“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是最大的潜力”;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提出“中国梦”,到坚持“中国路”;从突破“礼仪固化的藩篱”,到“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显示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改革决心。司法改革为的是“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大病扩容为的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医疗差距,整合食品监管职能为的是捍卫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一系列改革,无不是以“民生”为关键词。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全面小康必将成功在望,中国梦想定然前景可期。

(篇三)

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准备的一份厚重贺礼。这部片子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集结号,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40年改革春风,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神州大地一片生机。人们切切实实享受到了许多改革带来实惠:医疗改革让群众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起院;教育改革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学生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司法改革让弱势群体伸张正义时腰杆更硬、底气更足------一个个的变化,都是改革带来的红利。一言以蔽之,中国今天的成就,依靠的就是改革。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尖锐矛盾和突出问题,要想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就必须补“短板”,破“藩篱”,全面深化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用改革来回应时代之问,才能让“中国梦”照进现实。

作为基层工作者,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因此,基层干部要改变工作作风和方式,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晓之以情动之以情,让群众在政府的真情感动下潜移默化转变观念,提升思想境界,群众才会自觉主动配合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更要贯彻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工作方针,凡是以民为先,积极化解农村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改革方法、勇于尝试改革模式,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这代人的长征,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长征路上,党员干部必须身先士卒,站在改革的最前沿,走在发展前列,牢固树立敢为人先、敢于啃硬骨头的意识,要始终勇立改革潮头,凝聚跨越赶超合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与改革同行,与发展同步,为改革事业增砖添瓦,将改革进行到底。

(篇四)

《将改革进行到底》,反映的是当我们再次探寻党的足迹、翻开历史的画卷时,更应明白今日我们祥和宁静生活的来之不易,国家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挥自身优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必须不断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防范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且,我们党员干部在难题面前,要敢于直面难题、勇于担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为我们面对困难的巨大财富,为更美好的祖国添砖加瓦。

以思想建党为突破口,狠抓作风建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三严三实”,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熔炉中不断锤炼自己,“严纪律、守规矩、多奉献”;从“我”做起,在法纪面前,必须自觉克服侥幸心理、变通心理,不打“擦边球”、不碰“高压线”,时刻把纪律规矩从点滴做起,把党中央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为国为民谋良策的良苦用心,走出一条信仰之路、光明之路、正党之路、伟大的兴国之路。

(篇五)

近日,央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开播,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对我们基层干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每人搏尽一份力。作为基层的一名党员干部,要积极探索适应基层的工作方式,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敢于啃下改革过程中的“硬骨头”,将改革政策执行到底。尤其面对基层的老旧小区环境建设、拆除违法建设、治理“开墙打洞”、直管公房违规转租转借、地下空间散租群租等各项工作,更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下深水、敢涉险滩,认真做好各项政策的贯彻学习,将落实、执行融入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保持强烈的责任之心,切实将既有的改革成果不断的完善好、巩固好。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上下拧成一股绳。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宏伟工程,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方向,才能做到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奏响改革的最强音。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基层干部要抓好各级政策的组织实施,形成上下拧成一股绳的改革氛围。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折不扣的坚持以上率下,真正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改革氛围。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政治鲜明一面旗。作为东城区一名基层干部,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条主线,城市更新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改善、文化强区四个重点工作”作为一面鲜明的旗帜,指引我们开展各项工作。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可能面临各种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旗帜鲜明、瞄准方向、奋力向前、恪守本心,各项改革工作必将取得瞩目的成效。

(篇六)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于7月21日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本集聚焦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对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探索:中国出版业、演艺业、影视业,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五年中,普通老百姓享受到哪些文化改革成果?面对全新舆论格局,中国媒体融合之路走向何方?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文化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展现魅力?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承认,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但也要看到,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还较弱小,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经济大国、文明古国的地位还不相匹配。概而言之,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非是一个文化强国。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体制是保障,改革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审议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保障,共开列出25项、104条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并按照2015年、2018年、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进度要求,为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路线图、限定时间表、布置任务书,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到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再到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开启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时代,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着文化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文化是沟通心灵最好的桥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不仅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也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对此,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由此,让中国文化带着自信向世界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回望过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展望未来,伴随着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理由相信,作为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继续创造出新的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近期,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该片从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领域等的改革实践出发,讲述了生动的改革之路。观看该片后让我对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一些启发。所谓改革,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要改正革新,从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一是要常常自省,改正自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最为生活在改革创新新时代的我们来说,经常的自我反省,查找自身不足,及时摒弃不良习惯,改正错误的做法,是立足当下的必要手段,也是我们继续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是要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创新是促进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从小开始就一直在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事物,在不断的学习中增长见识,锻炼实践能力。而现在的我们在国家的重要党政机关从事着国家的事业,要想干出成绩,干出水平,墨守成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理念,以改革家的精神去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促使各项工作任务在新的理念和方法的驱使下,更加顺利的完成。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