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执政能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执政能,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执政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这对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笔者认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围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科学引领执政能力建设。

一是要务实创新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迎合农牧民群众的意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农村改革的新经验,开拓新途径、创造新经验,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增强务实创新的能力。

二是要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方面的统筹,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现实途径。科学决策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前提,深入调研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和实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宽广的眼界、辩证的观点推动发展,使发展举措更加符合实际,特别是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虚心听取农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准阻碍科学发展的症结,通过集思广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

三是要增强判断形势的能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政治保证,需要通过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社会环境保证,需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体制保证,需要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10项措施。这为我们边远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农村改革实际,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善于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把外界文化与本地发展前景衔接起来,学会在普遍联系中把握大局、找准优势、定位自己,增强判断形势的能力。

四是要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更是赢得群众满意的必然要求。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足于大局,集中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善始善终解决农牧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立学立改、边学边改,着力解决好理想、信念、宗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抓总不总抓,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五是要增强驾驭宏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线、理论武装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在实践中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结合克州经济发展缓慢、农牧民生活质量不高的实际,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增强驾驭宏观的能力。

六是要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在党的十七大上,总书记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善于通过维护宪法来维护党的权威,坚持把党的领导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引领科学发展中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执政能》是篇好,主要描述科学、能力、发展观、发展、增强、党员、学习、通过,希望对网友有用。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这对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笔者认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执政能力建设。

一是要增强务实创新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迎合农牧民群众的意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农村改革的新经验,开拓新途径、创造新经验,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增强务实创新的能力。

二是要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方面的统筹,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现实途径。科学决策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前提,深入调研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和实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宽广的眼界、辩证的观点推动发展,使发展举措更加符合实际,特别是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虚心听取农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准阻碍科学发展的症结,通过集思广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

三是要增强判断形势的能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政治保证,需要通过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社会环境保证,需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体制保证,需要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10项措施。这为我们边远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农村改革实际,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善于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把外界文化与本地发展前景衔接起来,学会在普遍联系中把握大局、找准优势、定位自己,增强判断形势的能力。

四是要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更是赢得群众满意的必然要求。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足于大局,集中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善始善终解决农牧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立学立改、边学边改,着力解决好理想、信念、宗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抓总不总抓,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五是要增强驾驭宏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线、理论武装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在实践中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结合克州经济发展缓慢、农牧民生活质量不高的实际,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增强驾驭宏观的能力。

六是要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善于通过维护宪法来维护党的权威,坚持把党的领导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引领科学发展中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

七是要增强化解矛盾的能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黑龙江省调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时指出:“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深入扎实地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服当前困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提高坚强保证”。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自觉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同时,要从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高度出发,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把各种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增强化解矛盾的能力。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快速发展的历史。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观”前面冠之以“科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发展理念。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问一问,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科学精神,是否具有科学态度,是否掌握了科学方法。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撅,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都还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在强调科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基本上停留在“有用即科学”的认识水平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基本上包括了七个方面涵义,一是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著敬业精神;六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科学超出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给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中的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国度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十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态度。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不但在自然科学中是这样,在社会发展领域也是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相反,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会受到挫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对待成绩,勇于面对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发展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还不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质,而是要把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才算是具备了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而会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志。

第四,运用科学方法。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包括归纳、演绎、实验、统计,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方法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发展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第五,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仅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障,而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价值,成为影响社会其它各领域的重要精神资源。在科学精神深刻内涵中,科学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执著探索、忘我献身的品质,宽容合作的团队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真正解放思想,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我们既有的观念、行为、政策、措施,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发展的成就和问题,使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作者:范必)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快速的历史。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观”前面冠之以“科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发展理念。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问一问,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科学,是否具有科学态度,是否掌握了科学。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撅,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都还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在强调科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基本上停留在“有用即科学”的认识水平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基本上包括了七个方面涵义,一是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著敬业精神;六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科学超出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给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中的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国度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十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态度。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不但在自然科学中是这样,在社会发展领域也是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相反,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会受到挫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对待成绩,勇于面对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发展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还不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质,而是要把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才算是具备了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而会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志。

第四,运用科学方法。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包括归纳、演绎、实验、统计,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方法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发展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