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光辉的形象,不朽的丰碑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光辉的形象,不朽的丰碑”,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光辉的形象,不朽的丰碑参加华益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感

日前,在院党委的组织下我参加了“首都卫生系统学习华益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作为军营外的首场报告,全场座无虚席,大家都被华益慰同志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打动了,有的同志还激动得洒下了热泪,报告团的演讲不时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尤其是会场上高悬的标语——“向华益慰同志学习,一辈子对得起患者”细细品味更发人深省。

自古以来在百姓心目里,医生都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像白求恩、林巧稚那样的好大夫都被几代人传扬,在医生面前,患者没有了隐私,没有了忌讳,将全部的秘密托出来。而尊重又是相互的,在患者面前,医生是否是天使,面对病人的表情是否微笑,处理病人是否尽力,挽救生命是否当作天职,为病人着想是否看成本分,患者看得清清楚楚。华益慰对患者就做到了尊重,他的细心、真心、爱心,体现在许多细节,在冬天为病人查体时,为不让病人着凉,总是先搓热双手、捂热听诊器,一个习惯折射出了病人在华益慰心中的位置;进入病房轻轻把门关上,看待病人低头弯腰轻轻微笑,一个笑脸,一个细节,都会给病人许多安慰和鼓舞,(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许多病人都说,看到华大夫心里就踏实了。

在去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中我们曾系统的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一文,毛泽东主席是这样评价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华益慰同志毕生工作追求的就是“做一台手术,留一个精品;治一名患者,交一个朋友。”他用实际行动塑造出了一名当代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在56年的从医生涯中,华益慰同志用仁心仁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被百姓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人的一生中要过很多关,名利这一关就不好过。对待名利,人们有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在报告会上,演讲团的同志们多次提到:华益慰是个少有“光环”的专家。虽然在外科界知名度较高,但他从不刻意追求头衔、论文和奖项。华益慰常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每年要做大量的手术。他耐得寂寞,不慕纷华,鄙视虚名,厌恶作假。他一生中最大的医疗“成果”,就是几千例经过他精心救治的患者和他帮带的200余名外科医生。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华益慰总是在出文章时隐去姓名;在评奖时做幕后英雄。

华益慰很不平凡,他是我们的楷模;华益慰又很普通,因为他只是党的卫生战线上的一个老兵,类似的事迹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同样也每时每刻涌现在我们身边。被誉为“大医精诚”的翁心植院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传授:作为一名医学家不仅要为患者解除痛苦,而且要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发挥作用。他在耄耄之年全心投入我国的控烟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特别是翁院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对于目前甚嚣尘上的急功近利与浮躁的学风,应该说是一帖宝贵的良药。我曾经拜读过翁老发表于2005年第6期《中华内科杂志》的《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一文,其中提到: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讲卫生,重仪表”,“和病人谈话时要亲切诚恳、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处理问题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把自己的医术、情感全部倾注于病人。不但考虑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尽力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已故外科主任游凯涛同志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用医务人员的“四心”即“热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换得病人的“四感”即亲切感、信任感、满意感、安全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曾经有一名甲状腺癌晚期、气管切开的病人在诊室里,因癌性痰血栓堵塞突发窒息。他顾不上多想,上去用嘴将癌栓奋力吸出,挽救了病人。他的敬业精神同样给周围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典范。骨科退休老主任李之芳同志,年逾七旬仍坚持每周到病房查房,指导下级医师分析疑难病例;在今年的“夏时制”门诊中,为了把清晨的一丝凉爽奉献给病人,坚持同年轻人一道执行“夏时制”规定。有一天为保证按时开诊,李主任在心脏不适的情况下,早晨七点之前赶到诊室,并在看完预约的十四个病人后才接受治疗。

“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涵盖了华益慰同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他倾其一生只为了完成一个心愿——为患者解除痛苦,受患者信任。作为一名青年医生,我深深的感到,华益慰精神的核心就是朴实无华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处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利益,不断用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并付诸于行动,就能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从白求恩到华益慰


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从白求恩到华益慰
纵然苍天会老、山河会变,有一种精神却如同金子,虽久历风雨依然闪闪发光,这便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华益慰身上,就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
捧读这位模范医务工作者的事迹,我们不禁想起了另一个曾经感动过几代人的名字——白求恩。
白求恩、华益慰——一位生于加拿大,一位长于中国;一个殉职于抗日战火,一个奉献在和平时期。虽然,他们国籍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呼——共产党人,有着一个相同的职业——白衣使者。他们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为医生这个圣洁的职业作出了楷模,为共产党人这个光荣的称号增光添彩。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抗战前线,直至战(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在白求恩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华益慰,把病人的健康当作毕生的追求,无论是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还是极度危险的抗震救灾一线,哪里有生命的呼唤,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的患者需要,他就把最好的医术送到哪里。年过七旬,他还坚持每年做100多例手术,直到被查出晚期胃癌住进病房的前一天,依然战斗在手术台上……
从白求恩到华益慰,医务工作者珍爱生命、心系患者的品德、情操一以贯之;共产党人的广阔胸怀和高风亮节一脉相承: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同事无私帮助……
白求恩曾在四个月里行程千里,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上千名伤员;华益慰从医56年一直扑在临床一线,挽救了数千名患者的生命,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白求恩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华益慰冬天为病人查体时,总是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为的是尽量不让病人着凉。白求恩在硝烟战火中创办卫生学校,编写战地医疗教程,手把手培训八路军医务骨干;华益慰甘作人梯,把全部的知识、经验、医术无私地传授给同事和后人,他带出的200多名学生,许多成了学科带头人。
白求恩、华益慰,这两个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共产党人,有着太多的相似。生命垂危之际,白求恩想到的是战火中的八路军伤员,想到的是最后一次尽自己的职责;三次大手术之后,病榻上的华益慰忍着剧痛,留下遗言:死后自愿解剖遗体,以供后人借鉴。他们胸中装着人民,心里想着人民,一生一世造福人民,人民群众也为他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所感动。直到今天,白求恩依然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化身。闻知华益慰病重的消息,成百上千的相识和不相识的人赶到病榻前探望……
从白求恩到华益慰,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在他们身后,是千千万万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是千千万万心系患者疾苦的医务工作者。虽然我们的党群关系、医患关系中还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只要我们像白求恩、华益慰那样,从我做起,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和医德医风就会不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像学习白求恩那样,树立起华益慰这面旗帜,学习华益慰的精神——这不仅是广大群众对医德医风的热切呼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抵制商业贿赂学习华益慰精神


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抵制商业贿赂学习华益慰精神内容显示中
当今社会商业贿赂随处可见,在这样一个污浊的天空下却闪烁着一颗纯洁耀眼的星,他就是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华益慰。他打破了社会上流行的凡动刀子就要送“红包”的惯例,一次次退回患者的血汗钱,这不是“落伍”啦,而是秉承着“医乃仁术”的信念,让人们看到医患关系绝不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一个远到而来的新疆小伙子动手术,他处处为患者着想,不给病人增加任何负担,放弃选用高价而省力的仪器操作,只为给病人节省开支;每一次手术,他都反复的思量,研究一个最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案,对每一个小的细节也做好缜密的准备,不要头衔、不慕虚名,只为病人,靠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的一种“良心话”。
一个伟人的背后同样有着伟大的家人,华益慰对他的家人是愧疚的,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的事业,而他的时间、精力……全部献给了病人,在身患重病时候,也不忘在病人的角色里,通过自身感觉去反馈胃癌全切术后的不良反应,提示如何进一步改善手术治疗从而提高这类病人的生活质量。
“…身后的一切形式都不再有意义,我愿以我父母的方式做身后安排:不发讣告,不做遗体告别,不保留骨灰,自愿做遗体解剖,对疾病的诊断和医学研究有价值的标本可以保留…”。读到这些,我眼眶不禁湿润了,他把自己彻彻底底的献给了医疗事业,一生造福于人民,他给我们后辈留下不诽财富,让我们紧记“病人以生命相托,责任重于泰山”,学习华益慰,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碎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抵制商业贿赂学习华益慰精神

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学习华益慰 树立荣辱观


学习华益慰心得体会:学习华益慰 树立荣辱观
学习华益慰树立荣辱观

华益慰----华夏娇子,天职益民,慰弱扶残。一位名字就起得非常有特色的好军医。从昨天下午认真捧读他光辉事迹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名字就在我心中深深扎了根。

华益慰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原外科主任,从医56年来,他一直扑在临床一线,挽救了数千名患者的生命,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没有收受过一个红包、一次药品回扣。用华老自己的一句话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部分医务人员医德滑坡,拿红包,吃回扣,开大处方,这些行为不仅败坏了行业风气,更严重地损害了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华益慰曾说:“如果一个医生把钱看重了,就会把病人看轻,现在有个别医生禁不住诱惑,我愿以我的言行在医德医风上起点作用,希望有更多令人放心的年轻医生成长起来。”华老的一言一行正为这一部分人做出了正确而有力的指引。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华益慰阅手术无数,对待每一台手术他都心如止水,精益求精,因而每一例手术都堪称精品,但华老从不刻意追名逐利,他说:“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而空虚的毛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多么贴切的比喻啊!淡泊,方能明志;宁静,方能致远。

华益慰的事迹之所以让人动容,华益慰的品格之所以令人钦佩,是因为从他身上我们看了一位优秀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品质和追求。他不仅持有高超的医术,更具有高尚的医德。他对待病人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对于病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耐心回答,对于每一次查房,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他眼中,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无高低贵贱之别。他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让病人能省则省。如今,华老身患重疾,前后已经历了三次大手术,但躺在病榻上的他心中惦记的仍旧是其他患者。因疾病关系,华老经常需要使用吸引器清理痰液,他担心吸痰的声响太大,就问护士:“我影响别人休息吗?”自己身患重疾,心中想的却仍旧是他人。一个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人,他的爱是发自灵魂的。正是这种发自灵魂的爱,让他炽热而灿烂地燃烧了一生。这种真诚无私的精神怎能不惊天地泣鬼神呵!
我----一名小小的护士,作为医务工作者中的一粒粟,有幸能与华老成为同行,他那以人为本、勤奋工作、竭诚服务、鞠躬尽瘁的救死扶伤精神将成为我工作中永恒不变的动力。希望大家都能摒弃罪恶的金钱诱惑,弘扬饱满的谷穗精神,追求淡泊的宁静心理,将华益慰精神发扬光大!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