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节能减排夯实县(市)开发区科学跨越的基石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推进节能减排夯实县(市)开发区科学跨越的基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进节能减排夯实县(市)开发区科学跨越的基石

推进节能减排夯实县(市)开发区科学跨越的基石

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各地把促进县域振兴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任务。新型工业化是振兴县域的根本出路,而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出路又在于精心打造开发区。加快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保持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是县(市)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要把开发区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园区建设客观现状的需要。许多县(市)开发区凭借良好的优势,成为吸纳重大项目和产业转移的“强磁场”。但少数开发区对进区项目把关不严,导致一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落户园区。由于开发区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比较差,加之园区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地区承受着先进地区淘汰产业转移之痛。节能减排对一些县(市)开发区来说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

二是县(市)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县(市)已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开发区建设也进入了由“数量”扩张向“质态”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县(市)开发区承受更重的双重压力和双重责任。坚持一手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节能减排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略,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三是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追求的需要。一些县(市)虽属经济发展落后,但人民群众同样有着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更加追求“蓝天、碧水、绿色、洁净”的生存环境。县(市)在推进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和能耗治理,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二、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县(市)特殊的区情要求开发区建设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但不可否认,认为“快速发展”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发展速度慢就意味政绩差的思想,在一些地方的领导脑子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只关心开发区经济“量”的增长,而对“质”的提高重视不够,结果是开发区总量指标年年超,增长率年年攀高,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指标却相形见绌。县(市)领导干部要承担起科学发展的重任,首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开发区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地发展园区经济。

二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真正的主体是企业。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做好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法宝。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对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根本原因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政府保护,不想节能减排。其二是成本太高,不敢节能减排。其三是能力有限,不会节能减排。县(市)领导干部要胸怀全局、放眼将来,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问题,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确保开发区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抓好节能减排要把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统一起来,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单纯以行政命令方式抓工作,造成开发区节能减排阻力大、进展慢、效果差。如何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县(市)领导干部抓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正确把握的问题。一方面,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对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的调控力,把政府应该管的事真正管住、管好,抑制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实现园区经济稳定增长。

三、扎实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一)源头控制是基础。突出源头治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县(市)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当务之急。要坚持规划先行。在编制和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全方位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协调布局工业、交通、商贸、居住、绿化、集中治污等各类用地,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全覆盖。要充分发挥规划对节能减排的龙头控制作用,把是否影响环境质量作为建设决策的“红线”,使开发建设始终建立在规划控制和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要严把准入关口。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进区项目的强制性条件,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通过抬高项目进区门槛,吸引更多大而优的项目落户开发区,逐步把开发区建成新型工业集聚区和绿色生态园区。要整治“五小企业”。通过依法关闭一批、限期整改一批、转产调整一批、提升改造一批和区内转移一批的方式,集中整治“五小企

推进节能减排夯实县(市)开发区科学跨越的基石第2页

业”。

(二)优化结构是关键。要加快企业提档升级。对于重点耗能和排污的工业企业,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改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清洁型生产企业,实现废弃物排放“减量化”。对于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要鼓励企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扩大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加快建立园区孵化基地,加大培育孵化力度,加速企业成长的步伐。要大力推行绿色招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招商机制和方法,重点引进产业生态链长、产品关联度大、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和龙头带动型项目以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加速园区经济结构“变轻变高”。要建强环保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集中建设开发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集中供热厂等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实现企业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节能减排。牢固树立经营开发区的策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比如,污水处理厂项目就可以采用国际先进的bot方式(建设-运营-转让),进行融资建设。

(三)创新机制是保障。要建立责任体系。认真研究制订《开发区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逐级分解任务指标。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指标作为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要创新市场机制。通过运用财税政策、金融信贷等手段,大力构建“市场配置环境资源、经济杠杆撬动节能减排”的新机制。严格执行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快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运用价格杠杆逼迫企业污染减排。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实行“信贷封杀”,对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积极提供信贷支持。要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基层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形成上级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节能减排监管体制。实行一厂一档的节能减排监测制度,对重点耗能和排污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要成立联合执法组,搞好对开发区所有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核查,及时公开核查结果。对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格进行处罚。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节能减排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存的空间质量越来越高。而作为一个化工企业,为保障环境做出的贡献就是减少对空间的各种污染,而节能减排则是最为重要的有效手段。
国家、公司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法规和措施,而具体落实的却是我们一线工人,特别是化工行业的一线员工,更是保护环境的主力军。作为车间的设备员,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备及时维护,减少跑冒滴漏。
由于生产车间有许多连续运转的泵体,时常会出现物料的滴漏现象,而流失的物料不是风干了,就是进入了下水道,形成污水排放出去。这样不仅加大了水处理的难度和强度,更是提高的生产成本。对于车间内所有的泵体,我都建有维护保养记录。在每天的上班前进行全面巡回检查,并注意询问各岗操作人员设备的运转情况。对于一些微漏、微滴的泵体及时进行维修,对于那些跑料冒料的泵体进行更新。减少物料的跑冒流失,日积月累,天天勤以维护,便会减少物料的漏跑,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对维修原材料,及时归整,节约利用。
车间经常日常社会维护,设备维修,所用原材料诸如镙丝冒、镙丝杆、焊条……每次维修设备都有所剩余,对于这些剩余的原材料及时回收、归类、储藏,下次再利用,一改往日的随用随丢,随丢随弃的浪费毛病,行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三、自测、换配件、重新组合二次利用。
由于车间设备配件较多,时常维护更新,对于更换下来的配件,可以进行优化整合再次利用,达到利用的效果。如有的阀芯坏了,有的是压盖坏了,在卸阀门时把坏掉的阀芯去掉,把能用的零件用到别的阀门上。这样,两个或三个废件就组成了一个新配件,可以继续利用。其实这样的组合想法随时都可以利用,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办法
四、自主创新提高效能。
常年在车间一线操作,对设备进行维护的同时,有些小配件可以创新进行,以旧改新,进行配合使用。例如,蒸汽阀门的手轮经常滑丝现象,以前,就是进行整个阀门的更换。我就利用焊条把手轮焊接到阀杆上,这样就解决了滑丝的现象,又增加了阀门的使用寿命。这样的小小创新,也是节能降耗的有效办法。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节能减排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工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收集一勺料,拾起一根焊条,收起一颗螺丝……集小成多,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节能减排就会大见成效。

工矿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一是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创新。通过实施我省十大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二是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根据《工信部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从项目建设源头把好节能准入关,遏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和过快增长。
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促进工业节约发展。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加强具体指导、技术标准、产业政策、能耗管理、能效对标提升节能降耗减排水平。
四是加强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强化企业目标责任考核。以重点用能企业为切入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体系、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素质,促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
五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减排治污,实现清洁发展。推动落实《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强工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源头避免和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的污染治理。
六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七是加强规划引导,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意见,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开发,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八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产业发展。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品。

车间设备员关于节能减排的心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存的空间质量越来越高。而作为一个化工企业,为保障环境做出的贡献就是减少对空间的各种污染,而节能减排则是最为重要的有效手段。

国家、公司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法规和措施,而具体落实的却是我们一线工人,特别是化工行业的一线员工,更是保护环境的主力军。作为车间的设备员,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备及时维护,减少跑冒滴漏。

由于生产车间有许多连续运转的泵体,时常会出现物料的滴漏现象,而流失的物料不是风干了,就是进入了下水道,形成污水排放出去。这样不仅加大了水处理的难度和强度,更是提高的生产成本。对于车间内所有的泵体,我都建有维护保养记录。在每天的上班前进行全面巡回检查,并注意询问各岗操作人员设备的运转情况。对于一些微漏、微滴的泵体及时进行维修,对于那些跑料冒料的泵体进行更新。减少物料的跑冒流失,日积月累,天天勤以维护,便会减少物料的漏跑,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对维修原材料,及时归整,节约利用。

车间经常日常社会维护,设备维修,所用原材料诸如镙丝冒、镙丝杆、焊条每次维修设备都有所剩余,对于这些剩余的原材料及时回收、归类、储藏,下次再利用,一改往日的随用随丢,随丢随弃的浪费毛病,行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三、自测、换配件、重新组合二次利用。

由于车间设备配件较多,时常维护更新,对于更换下来的配件,可以进行优化整合再次利用,达到利用的效果。如有的阀芯坏了,有的是压盖坏了,在卸阀门时把坏掉的阀芯去掉,把能用的零件用到别的阀门上。这样,两个或三个废件就组成了一个新配件,可以继续利用。其实这样的组合想法随时都可以利用,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办法

四、自主创新提高效能。

常年在车间一线操作,对设备进行维护的同时,有些小配件可以创新进行,以旧改新,进行配合使用。例如,蒸汽阀门的手轮经常滑丝现象,以前,就是进行整个阀门的更换。我就利用焊条把手轮焊接到阀杆上,这样就解决了滑丝的现象,又增加了阀门的使用寿命。这样的小小创新,也是节能降耗的有效办法。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节能减排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工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收集一勺料,拾起一根焊条,收起一颗螺丝集小成多,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节能减排就会大见成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