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官为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德治官为构建和谐社会之本,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以德治官为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德治国,德治仁政是兴国安邦之本,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官,官风正则民风纯,官风腐则民风败。官风、官德是一个执政党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兴荣衰落的关键所在,是当前党和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首先,从当前党风和政风的现实看,必须强化官德建设。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多数是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但也有少数人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甚至于丧失家庭伦理道德,纵情声色。凡此种种,虽然是少数,但如不整治,就会像毒瘤一样逐步蔓延扩散,严重腐蚀领导干部队伍的肌肤。

其次,从“官风与民风”的辩证关系上看必须强化官德建设。“官风”与“民风”是相辅相成的,官风不正,影响民风。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对群众的影响都很大。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思想过硬、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哪里的民风就好。哪里的领导道德水平低下,哪里的就会民风不正,人心溃散。

那么,在实践中究竟如何强化领导道德建设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加强自我修养,以学习为根本,以实践为前提,以自律为途径。具休来说,以德治官要从文化、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大力倡导为官先修德,做官讲品行,用社会主义的理想、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要求和教育干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官员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的官场氛围,努力提高官员的品德修养,政治素养,只有官德先行,才能为以德治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德治官,文化要先行。以德治官,首先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被许多国家推崇。因此在我们的官德建设中,一是要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线,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官员中提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各族和谐,家教宽容等带有儒家文化烙印的价值观,最终形成“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为核心的官场文化。二是建立官德规范体系,确保有“德”可依,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官德规范体系,才可使领导干部有“德”可依,有可以参照并具体指导自己言行的道德准则。如大力总结、归纳体现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张云泉等这样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富有时代特色的正确权力观和优秀权力道德,形成可供参照学习的道德准则。

二、以德治官,教育要并重。强化宣传教育,发挥扬善抑恶功能,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主要环节。加强官德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必须强化对官德准则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弘扬正确的道德取向,扬善抑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要通过影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旗帜鲜明地批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揭露腐败现象。要注意道德的层次性,对一般群众,要教育引导他们在不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个人、局部和社会利益。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做到严于律己,那么随着扬善抑恶、扶正祛邪的道德氛围的增强,我们社会的道德风气就会大大好转。

三、以德治官,制度要完善。完善法规制度,制约权力行使,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德建设在强调自觉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与法制等强制手段的配合。既要根据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不断建立有关法律制度,做到在党员干部活动的一切领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要逐步实行道德法制化,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负面影响较大但又属于道德问题的权力行为要用法制来规范。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干部品德监督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权力道德监督约束力量。要通过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考评、民意测验、基层工作调查来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品德状况,然后根据各自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其改进;要开辟群众监督渠道,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党员干部权力道德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激浊扬清和对社会道德的舆论导向作用,形成一种规范、制约干部权力道德的强大力量。

“官”为民之表率,官德影响民风,官风正民风纯,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官,只有真正做到官员品德兼修,品行端正才能带动社会健康发展,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心向往之,问题是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一、首要的是处理好阶级、阶层的关系

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

中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的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概括起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因素繁多、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然而,同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一样,“丰富”也有二重性。不丰富,相互关系简单,容易协调;丰富了,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协调起来就难了。常量、变量、多变量,函数、反函数,线性、非线性,有时候要协调好,简直是难上难。可是,如果不协调好又不行,非协调好不可。

和谐社会是一曲交响乐。其“音符”,说到底,是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

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以后,两大对立阶级不复存在了,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可是这决不等于没有阶级了,更不等于没有阶层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少不了分层。当今中国有哪些阶层,尚在讨论中,不管是八个,还是十个,总而言之,是没有人否认中国还有阶级、阶层存在这一客观实际。

根据现代阶层理论,阶层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或经济标准,或政治标准,或职业标准。根据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的研究目的,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

首先,经济体制的变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在分化。就连纯粹的产业工人,也因从事不同产业,如夕阳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工人,老工业基地与新兴产业基地的工人,劳动密集型产业下岗职工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工人等,因职业性质的明显差异,其阶级归属感和阶级意识也有明显差异。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么变,工人总归是工人。孙中山先生曾高呼“劳工神圣”,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工人的地位呢?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农民进入了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转化为企业职工。还有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没有稳定职业,形成了流民性质的群体。第三,知识阶层在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形象与新地位,知识经济的出现又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第四,私营个体阶层在发展壮大。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个体私营阶层有了较大发展,他们参与政治的愿望与兴趣越来越大。第五,企业经营管理阶层逐渐凸现出来。在计划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一直属于党政干部系列。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不同阶层存在,不同阶层之间就会有矛盾,有磨擦。比如说,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冲突不是和谐。可是冲突能够转化为和谐。阶层矛盾普遍存在,问题是如何处理。阶层是执政党的政治资源。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卓越的执政党面前,也是可贵的执政资源,也是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执政党犹如交响乐的指挥。指挥有方,荡气回肠。

按照“和谐社会”理论,决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富分配。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中,逐步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其结构形态将从现在的“洋葱头形”,即底层很大但中间阶层发育不起来,演变成为“扁平化”的理想状态,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二是受到改革不及时、不配套的制约,和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病态的社会阶层结构,其结构形态可能继续保持现在的“洋葱头形”。三是由于改革出现重大失误,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停止发育成长,从现在的“洋葱头形”退化为“蜡烛台形”,即底层越发庞大,自底部往上就一路孱弱始终无法壮大,中间阶层不大,头也不大,这样的一种畸形社会形态和社会骨架,根本无法促成现代化发展。

为了实现阶层“扁平化”,应当调整过高收入,反对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应当提高所得税,增加利息税,扩征遗产税。要让富人懂得:抽肥补瘦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的做法。要让富人懂得:缩小差距以后仍然有差距,富人依然是富人。要让富人懂得,这样做也是富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1234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建设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宣传教育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通过社会公民来实现。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掀起宣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教育为中心。在大、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融入教材,进入学校,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三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改掉放任自流,过分溺爱。改掉拳脚加棍棒的教育方式,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沟通,增进互相了解,培养人格健全、的下一代。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同时,家长要强化对子女预防意识的教育。经常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去向,留意子女结交的朋友,警惕子女的谎言。对出现的苗头,及早加以纠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一班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力度。所谓大事,就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加强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制的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入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各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三、政法综治工作到位

一是政法综治工作要围绕有利于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各种犯罪。政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整治到位,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禁赌、反邪教等工作。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使公民遵纪守法。
二是对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打击要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在一个地方搞示范等待验收合格,而是要经过漫长的不懈努力,巩固好创造成果,做到管理不松、力度不减,全力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案件,实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

四、执政为民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执政为民”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执政为民的能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位。
一是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各族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执政能力的表现就是有能力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用民主与法制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政府履行各项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学习法律、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树立“行政就是服务”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提高行政能力水平。实现总体目标,使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满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设和谐社会之我见---浅谈以德治国


建设和谐社会之我见---浅谈以德治国
浅谈以德治国
--------德治法治并举,治人治心并重
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军队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军人道德建设也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运用于治军实践,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政治部继《军人道德组歌》之后,又颁发施行《军人道德规范》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基本方略。我国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历来主张“内修文德,外备武事”,强调以德服人,认为“有德不可敌”。著名的《孙子兵法》上讲“为将着智、信、仁、勇、严”;其中信、仁、就是一种德,汉将军李广乃一代名将,他治军不同于常人,他注重以德治军,本人也清廉,史书曾有这样的记载:“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饭,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由此德治,赢得士卒衷心爱戴,士卒愿意拼死力战。加强军队道德建设,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贯治军思想。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用阶级政治意识”进行思想灌输,解决了“把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为以德治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特点强调要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培养“四有”军人,促进我军革命化进程。“我军是人民专政的坚强基石,不仅在政治上要十分坚定,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必须保持纯洁成为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并明确提出了“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社会的前列”。
从严治军,是治军手段也是要求和方法,过硬的作风是依靠条令条例严格管理和坚持不懈的教育训练养成的,也是经过长期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以德治军和依法治军都是为达到从严治军的手段。以德治军和依法治军是辩证的统一。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依法治军就是依靠条令条例管理部队,这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因为部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和担负的重要责任。而且,条例条例还可以防止犯罪、惩罚犯罪,从而起到震慑作用,条例条例规范了军人的行为,形成了良好的军队秩序,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条令条例也有局限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德治军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军队、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道德建设的落脚点,建立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军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从另一个角度讲,条令条例也是根据军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中来的。条例条例是由立法机关以多数通过途径建立的,是有强制力的,任何军人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都必须遵守,但条令条例之所以如此规定而不如彼规定,之所以被广大官兵所认可,不是没有理由的,而这个理由中,军人的道德行为规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条例条例的实质就是军人道德规范的法律化。提高广大官兵的道德水平,各种事故、案件发生率就会降低,才能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正如孔子所说:法制只能对人的恶行起到震慑作用,不能改正人的恶念;德治则能使人抛弃恶念从而端正行为。没有德治官兵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就不会提高,无法提高自身免疫力,就易受外界影响,法治则失去民众的诚服导致野蛮粗暴的管理。光有德治而没有法治,德治就会成为苍白无力的说教,就缺少了威慑力量,德治也将不能长久。
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因此,在部队管理上不仅要严格落实条例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加强军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军”有利于使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利于改善党风军风,有利于清除腐败现象。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份、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收入差距的拉大,军地反差的扩大,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的一种反映就是个人价值向多元化发展。一支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往往来自于全体官兵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理想和信念,又总是具体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要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应当用我军的道德规范去指导,靠共同理想和信念去团结广大官兵。我军当前的共同理想就是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民族的富强而奋斗。要实现这一理想就要做到第一是要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权威,维护各级党组织在部队中的核心地位。接受党的教育执行党的指示,出色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第二是要爱国奉献,要热爱祖国,拥护改革开放,要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要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己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利益。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忠实履行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积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三是要爱军习武,安心部队工作,献身国防建设,树立当兵打仗的思想,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掌握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本领,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勇于创新,当好部队建设主人翁。第四是要尊干爱兵,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干部尊重战士的人格,维护战士的民主权利,关心战士的生活,自觉接受战士的监督,公道正派地处理关系道战士切身利益的问题。主动为战士排忧解难,不打骂体罚战士和变相打骂体罚战士,不以公报私。战士要体谅组织困难,积极协助军官做好工作。官兵之间要保持健康纯洁的关系。发展团结互助的官兵情谊。第五是要严守纪律,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政策,执行条令条例和个项规章制度,服从上级命令和组织决议。注重自我约束,自觉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保守军事秘密,坚决抵制非法组织在军队的活动,不参加各种非法组织、游行、上访。第六是要坚守革命气节,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顽强,敢打必胜,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坚持真理维护正义,自觉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珍惜国格人格和军人荣誉,永不叛国叛党,自觉抵制“酒绿灯红”影响永不变质。第七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勇于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不追名逐利,开拓进取发扬为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精神。有所作为。第八是要文明礼貌,注重仪表风范,军容严整,礼节周到,端正工作态度,文明执勤,文明服务,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高尚的恋爱观婚姻观。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思想。模范实践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拥政爱民。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让广大官兵参加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坚持把创建活动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官兵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上来。强化阵地意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建设。利用一切大众传媒、一切文化场所、一切精神产品,宣传科学的理论、传播先进的文化、塑造美好的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在加强思想建设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原则,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使广大党员带头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努力成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表率。重视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官兵,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品质,让官兵感到他们可亲可敬可学。加强军队道德行为规范的检查监督。依据条例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对军队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在全军规范良好的行为准则,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好风气。
国无德不兴,军无德不强。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支军队的精神面貌,影响着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亡、胜衰。在新的世纪,江主席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我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的阐述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升华人生境界,提高道德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为动力,大力加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把我军建设成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而奋斗。




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体会


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体会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表明我们党在执政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目标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一个政治组织,必须而且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社会,人民政协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履行职能,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中发挥作用。古人曰:“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没有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生态的良好,也就没有天下和顺、社会和谐。发展是解决中国当前各种问题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民政协开展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力。人民政协也只有围绕发展这个大目标、立足建设这个大格局,才能有所作为、多作贡献。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政治清明、体制合理的社会,人民政协要继续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中发挥作用。社会的和谐,依赖于政治的清明,而政治的清明,则得益于体制的合理。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坚持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政协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好和完善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并努力使其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社会,人民政协要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中发挥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中指出:“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民族有多种、信仰有多样、政党有多个、职业有多行、阶层有多类。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工作,在共同政治基础之上,必须尽一切努力,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把各方面力量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伟大复兴,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言路通畅、各得其所的社会,人民政协要认真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使各族各界人士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舆情基础中发挥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人民政协是惟一按界别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现了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了解了各界别的意见就基本上了解了多数人的意见,掌握了各界别的情况就基本上掌握了全社会的情况。人民政协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狠下功夫,既要反映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反映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使党委和政府能够更加了解民情、尊重民意、广集民智、顺乎民心。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心平气顺、和睦相处的社会,人民政协要认真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感情基础中发挥作用。可以说,这十几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天下可畏在民怨”,“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民政协要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继续发扬为国是谋划、为民生操劳的精神,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于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使其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基础中发挥作用。创造活力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在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改变现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一种行为、一种过程和一种结果。一个没有创造活力的组织和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组织和社会。政协委员是各界别的代表人物,在某一方面或是有专长特长,或是有知识见识,或是有经历资历,或是有名望威望。人民政协只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使一切有利于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一定能够有创造之举、获创造之利、得创造之益。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坚持正义、保持公平的社会,人民政协要认真履行好民主监督的职能,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基础中发挥作用。公平和正义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平等、机会均等,这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社会政策的灵魂。人民政协虽然是一个非权力机构,但是,《宪法》和《政协章程》赋予其具有民主监督职能。十六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指出:“支持和保证政协依据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因此,人民政协要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实现形式,通过有效的监督,逐步消除实现公平和正义的诸如户籍、学历、身份、性别、年龄、就业、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性障碍以及司法、组织、人事、经济领域等方面的人为性障碍。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管理有力、服务到位的社会,人民政协要积极参政议政,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基础中发挥作用。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任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并对基层党组织、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社团和行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进行了定位。其着眼点就是要加快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很多社会组织都是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政协委员中也有很多是从事社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人民政协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和条件,通过视察、调研等形式,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为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等出主意、想办法,建诤言、立实论。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思文求知、爱美求乐的社会,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中科教文方面人才济济的优势,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中发挥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富而思文、富而思乐,这是一条必然规律。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对于陶冶思想情操、激发进取精神、融洽人际关系,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非常广泛、眼界非常开阔,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性越来越强。人民政协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动健康向上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积极促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教育的思想推动科教事业的发展,努力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言献策。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扶危济困的社会,人民政协要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发挥作用。从总体上讲,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改革开放没有也不可能做到使每个社会成员同时同等受益,加之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因素,造成现在仍然有一部分人生活处于暂时困难状态,这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帮助。这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民政协要继续动员和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特别是要继续鼓励和推动政协委员中的民营企业家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结合起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过上幸福生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