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领导干部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领导干部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纪检监察干部要主动适应反腐新常态

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五次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吹响了新号角。在习近平总书记和王岐山同志的讲话中,揭示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将呈现新特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自身建设上做到主动适应反腐新常态。

一、强化意识,思想观念要主动跟进新常态。

要强化为民意识。坚持执纪为民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方向和本质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加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记执纪为民的根本宗旨,履行好执纪监督职责,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要强化务实意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思想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精力集中在干大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同时要以持之以恒的决心聚焦作风建设,以抓铁有痕的力度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歪风,坚决纠正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正之风,促使全体党员干部都能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为民为企服务,促进发展。

要强化廉洁意识。纪检监察干部一旦放松了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政治素质的培养,腐败就会有了滋生的土壤。身在纪检监察岗位就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要“经得住清苦、顶得住歪理、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要坚守清廉底线,严明政治纪律,始终做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带头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真正做到以廉护法、因廉生威,为全体党员干部当好表率。

二、扮好角色,工作方式要积极贴近新常态

做联系群众的贴心者。纪检监察工作和群众路线工作是互相促进、彼此连通的。就纪检监察干部自身而言,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把践行好群众路线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行动自觉。通过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收集民情民意的方式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确保纪检监察工作更直接也更真实。

做作风建设的推动者。作为纪检监察岗位的工作人员就必须清醒的认识自身不能“独善其身”,而要“兼济天下”的工作职责,既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也要督促他人改进作风。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充分发挥推动者的作用,通过开展“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机关效能的明察查暗访等一些列手段,及时发现党员领导干部在“四风“上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做反腐倡廉的执行者。十八以来,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工作的压力也骤然增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因人情关系而丢失原则,更不能因利益诱惑而迷失自我。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要敢于对腐败问题说不;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要坚持真查实管,注重办案细节,切勿麻痹大意,让腐败分子钻了空子;在日常监管中,要切实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工作职责,对违反规定、禁令的党员干部要敢于批评教育,敢于通报,敢于处理,将反腐倡廉的“刀把子”牢牢抓在手中。

三、把握重点,自身建设要能够胜任新常态

注重知识储备。“学习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也是创新之源”。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新常态下,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更广,面临的难题更多,纪检监察干部更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不断完善党规党纪的学习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市场建设、招商引资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党风廉政问题筑牢基础。

注重服务保障。从工程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执法监察、到机关的作风效能建设情况的定期通报,再到贪污腐化干部的处理移送,都在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最全面和最有效的信息支持,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保驾护航。一个机构的运行是否健康有序,最直观的反映就在“人”和“事”上,政通人和才是高效服务型机关政府的最佳体现,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抓紧抓牢这两大方面,强化监督,严格执纪,认真解决“人”“

事”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注重自身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确保政府机关的高效健康运转。

注重沟通协调。纪检监察工作不同于经济发展和建设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更多的是扮演对人对事的约束和监督者的角色,所以难免会被误会和不理解,但同时岗位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坚持原则,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必须要加强沟通和协调。无论是执法监察还是机关作风效能的监督检查都应坚持多层次、多形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完善奖勤罚懒和谈心谈话的制度建设,在制度层面上争取理解,消除误会,增进相互间沟通与部门间协作,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篇二)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律敬畏新常态

敬畏,就是敬重、畏惧。法律敬畏意识是把法律当作信仰、尊法敬法,当作红线、不可逾越,当作底线、不可触碰,是内心深处对法律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判断,作为新常态铭记于心。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法律底线意识,即清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法律程序意识,即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推进工作,实现工作流程公开化、有监督;法律规则意识,即自觉遵守法律规则,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领导干部树立法律敬畏意识,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具体体现,是肩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责任的必然要求,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树立法律敬畏意识,在态度上要认认真真、行动上要扎扎实实,不喊口号、不练虚功、不玩花活儿。

在“破”中树立法律敬畏意识。主要是摒弃人治思想和习惯,消除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不如自己说了算更“直接”、更有“效率”的错误观念,打牢法治思想基础。摒弃错误的权力观,消除“一亩三分地”“我的地盘我作主”“新官不理旧账”等错误观念,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树立权力由人民赋予、权责法定的权力观。摒弃错误的政绩观,消除超越法定权责搞“新政”的错误观念,防止“巩固阵地”“开疆拓土”等错误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在“学”中树立法律敬畏意识。学法才能懂法,懂法才能心生敬畏。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法律,不仅学习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而且学习法的原则、法的原理、法的价值、法的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等根本性、政治性、方向性问题上学“深”,在工作实践有关的法律法规上学“精”,在一般性、基础性法律法规上学“通”。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法律敬畏意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在“用”中树立法律敬畏意识。法不仅要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更要体现在运用上。法的价值和生命在于应用。领导干部在谋划工作时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时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善于用法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善于用法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善于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在法治实践中紧握法律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树立法律敬畏意识。

在“制”中树立法律敬畏意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等,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把领导干部作为法治学习教育的重点对象,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实现领导干部学法的制度化、经常化。实行法治建设责任制,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保障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树立法律敬畏意识。

(篇三)党员干部应自觉成为新常态的先行者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严明纪律,改进作风、惩腐治贪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时时处处都体现了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吏新常态、作风建设新常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德修身、以俭养廉、以勤治事、以诚为本、以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成为新常态下的先行者。

成为新常态下的先行者,要做到以德修身。古有“修身治国平天下”之说,“治国”和“修身”联系在一起,强调“治国”需先“修身”。就是说卓越的才能,只有在高尚道德的统率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正能量,才能“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否则,只会才能越大危害越大。每个党员干部,不管职务大小,岗位如何,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必须自觉加强道德操守,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初、慎微、慎独、慎好;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抗得了诱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清白白,两袖清风,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党员、好干部。

成为新常态下的先行者,要做到以俭养廉。“以俭养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的基本标准。俭易廉,奢易贪,俭和奢是廉和贪的起始点和分界线。“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现今社会五光十色,多姿多彩,在权力、金钱、美色、荣誉等诱惑和考验面前,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党性和人格,最终走上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道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身直行,众邪自息”的坚定信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淡泊之志,不以“小节无碍”而原谅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开脱自己,不以“他人不知”而放纵自己,善养浩然正气,思想上清明、行动上清风、行为上清廉。

成为新常态下的先行者,要做到以勤治事。“功崇惟志,业广为勤”出自《尚书

周书》,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勤奋工作是党员干部应该遵循的基本工作准则之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勤奋,不是三分钟热情,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每个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承担起人民的期待和历史的责任,把“不务虚、只务实”作为常态,时刻把勤奋务实放在第一位,做到手勤、腿勤、嘴勤、脑勤,真干、实干、苦干、巧干,尽心、尽力、尽责、尽职,以勤奋的工作、务实的作风、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决心,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筑就梦想。

成为新常态下的先行者,要做到以诚为本。“诚于中,形于外”,心灵的诚实才会带来行为的诚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对党忠诚,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管面临什么艰难险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成为新常态下的先行者,要做到以严律己。“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己当作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严以律己,就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从小事做起,“善小”不可不为,“恶小”不可为之,自觉从细微处律己;就是要心有敬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就是要时时刻刻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提醒自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坚决不为,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我们的党才能纪律严明,永葆活力,真正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领导干部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们网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领导干部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树立科学学习观。树立科学学习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应自觉地树立科学学习观,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

明科学学习之责

古语云:“苟日新,日日新。”明科学学习之责,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充分认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把学习视为责任和使命,用学习力提升决策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科技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以说,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和调整,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重塑国家实力,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自觉肩负起科学学习之责,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增创发展新优势,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xxxx”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利益主体日益多元,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自觉肩负起科学学习之责,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从容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困难,为攻坚克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智慧与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我们党是靠学习起家、学习兴党、学习执政的。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关键在于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只有学习成为起点,事业才有支点;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带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来学习,才能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兴趣、学有所获;才能自觉克服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等倾向,做到学以兴党、学以资政、学以建功。

求科学学习之真

科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求真。求科学学习之真,需要努力精读经典著作、广读增智益脑之书、勤读修身养性之书,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坚定理想信仰,提高文化素养,完善道德修养。

坚定理想信仰。信仰是一种行动指南,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思想智慧。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各级领导干部应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自觉把理论学习视为生活和工作的第一需要来对待,把理论素养当作一种必备本领来提升,把理论信仰当作一种精神价值来追求,把理论运用作为一种基本才干来施展,坚持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不断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水平、决策水平和执行水平。

提高文化素养。读书学习是获取真知、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9世纪初,知识总量60年翻一番;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总量3到5年翻一番。在当今时代,不学习就会有“本领恐慌”、“能力恐慌”。各级领导干部要获取真知,就必须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经营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就必须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努力实现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就必须开阔学习视野、创新学习方法,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探求互动式学习、研讨式学习、开放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新理念新途径,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完善道德修养。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领导者品德高尚、清正廉洁、讲求操守,是增强人格魅力、实现有效领导的基本前提。当前,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如果领导干部疏于学习,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就会垮塌,就会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挡不住诱惑,以至于陷入腐化堕落的泥潭。领导干部应通过学习,提高修养、开阔胸襟,砥砺品行、完善人格,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施爱民之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成为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

务科学学习之实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务科学学习之实,就是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学以致用。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着力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新常态心得体会


新常态(一)

适应新常态 奋力新作为

自今年5月和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尤其是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吏治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态”。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积极适应,争取新的作为。

一、抓铁有痕,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

党的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惩腐肃贪、狠刹四风、激浊扬清、标本兼治,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认可与坚定支持,成为吏治新常态。之所以称之为“新常态”,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步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

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党性标准更高,宗旨意识更强,工作要求更实,作风纪律更严,制度约束更紧,氛围风气更清新。事实上,吏治新常态正深刻改变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言行,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搞形式少了,求实质多了;讲享乐少了,作奉献多了;随意散漫少了,按章办事多了。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潜规则”干扰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迎来送往应酬少了,干事创业时间多了;党员干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候,回避少了,主动承担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作风建设抓铁有痕的结果,是政治生态改变优化的表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状态,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创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二、端正态度,思想行为走出“老误区”

吏治新常态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常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首先,从思想认识来看,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股清新之风只是一阵台风,刮过了就会“涛声依旧”。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种“新常态”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场“运动”,而将是长期、常态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其次,从个人心态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出现了难适应、不习惯的状态。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期盼狠抓作风建设举措快点结束。再次,从行动作为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等。

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小觑。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能不能适应吏治新常态是当前面临的新考验,能不能尽快走出认识误区和纠正行为偏差将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蒙混过关的思想、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擦边球的侥幸,尽快结束那种庸懒散奢的不正常“状态”,步入群众期盼和满意的“新常态”。

三、敢于担当,勤廉奉献争取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习惯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习惯以清风正气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严格按章办事,成为普通党员、群众的榜样;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要坚守底线,接受监督。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思想道德的底线,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坚守底线的模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社会和群众对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力度都将比以往更多更大。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主动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改进工作。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评判,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积极观大势、谋大事;要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定发展战略,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适应期盼,提高标杆。面对新常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的期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职能力要更强,工作标准要更高,服务效果要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多办人民群众期盼和欢迎的事。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机关满意、干部职工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自身满意”的“五满意”标准,切实提升工作品质,主动回应干部职工和群众期盼与关切,为干部职工和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吏治新常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了舞台。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忠于职守、专于事业的精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的大局中展现作为,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事业中做出更大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所赋予和明确的职能要求,克难奋进,迎难而上,积极创新作为,在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车改革、规范资产管理、优化社会化服务中体现后勤战线同志的人生价值,展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良好风采。

新常态心得体会(二)

适应新常态 为全县工程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提“新常态”,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就是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作为担负全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住建部门,如何理解新常态,怎样在新常态下准确把握形势,找准目标定位,以创新的理念和更有效的措施推动全县工程质量安全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面对新形势,要求我们干部职工“时时在状态”

随着我县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工程项目成倍增长,由过去的每年150多项,增加到300多项;建筑面积成倍增长,由过去的150万平方米,增长至每年的300多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的成倍增长,由过去的6层,到现在的11层以上;监管战线已遍布全县各镇。新的监管形势,要求我们不能沿袭惯性思维,对变化了的形势反应迟钝,甚至于浑然不知、依然故我。我们将紧紧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创新监管方法,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监管队伍,为全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面对新挑战,要求我们要有精细的监管方法

如何面对新挑战,怎样适应新常态下精细化监管。我局作为全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主体,将在以下十二个方面实现监管工作的新常态:一是做好重要时间节点后复工安全隐患排查的常态化;二是做到每项工程开工前的质量安全强制把关的常态化。三是做到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常态化。四是做到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工程的重点监控的常态化。五是督促施工单位负责人带班生产的检查的常态化。六是强化企业实现质量技术知识及工人安全“三级教育”的常态化。七是实行“差别化”管理,重点监控薄弱环节的常态化。八是开展建筑施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常态化。九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创建工作的常态化。十是利用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安全信息预警的常态化。十一是加强汛期、高温时段及节假日等特殊时期施工安全管理的常态化。十二是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检查,建立起重机械安全台账的常态化。

三、面对新任务,要求我们有创新的监管理念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深刻研判,创新理念,超前谋划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适应新常态。一是强化学习,克服“本领恐慌”。要求监管人员强化质量安全业务知识的学习吸收,更要注重政策理论的更新提升,强化从全局视野中思考自身定位,增强工作前瞻性,提升监管本领。二是创新方法。认真汲取先进地区、合肥市的监管方法,全面启用质量安全现场监管电子平台;三是改进工作方法。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传统惯性思维模式,不断探索,改进监管方式。用实践来检验创新的成果,用改革创新推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

新常态呼唤新作为。只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殚精竭虑谋发展,扑下身子干事业,就一定能在新常态下实现全县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县住建局 赵世明)

新常态心得体会(三)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了系统阐述。这一重要讲话对统一全党认识、指导今后各项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学习讲话和会议精神,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和认识。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说是“新常态”,就是说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这种“新常态”,将是领导干部从政新的基本环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和僭越。当然这种“新常态”也是会变化的,但是其变化只能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确,而绝不是相反。

现在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认为中央这样的严要求不可能持续太久。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出自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其实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认识清楚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高度的反腐败积极性和中央坚定的反腐败部署之间的紧密互动、互相促进效果。

实际上,清楚的事实正摆在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全面彻底地治

理腐败的顽疾,既抓“苍蝇”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设,既把腐败分子关进监狱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的反腐就绝对不是选择式、运动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个完全的改观,“新常态”没有完全稳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这方面的推进是绝不会停止的,何况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坚定的支持。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领导干部私下里感慨现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这种不作为心态正是对官场“新常态”不适应的典型表现。当然,在官场“新常态”下工作确实要求高多了,所以暂时有所不适应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态度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并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党和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坚守底线的基本着力点。国之大计在于民。在新常态下守住底线,关键是坚持民生为本,做好兜住底线、改善机制和完善社会治理3篇大文章。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我国就业总量矛盾有所缓解、结构矛盾较为突出的背景下,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就业总体稳定。同时,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按照“公平性、流动性、可持续性”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安全网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更多面向特定人群和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力争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领导干部心得体会4篇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领导干部心得体会4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力抓手和现实载体,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深学、细照、笃行,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奋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亲民、爱民、为民,切实增强公仆意识。党把这个县36万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虽时过境迁,但焦裕禄同志这种责任心、这种荣辱感,以及共产党人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大力弘扬的宝贵财富。安平作为革命老区,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两个第一的诞生地,继承先辈遗志,推动安平绿色崛起、跨越赶超,是党和33万安平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深入群众、企业、农村,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亲民以知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爱民以获民信;出实招、办实事,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办实,为民以得民心。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真实、务实、扎实,不断锤炼求是作风。焦裕禄同志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兰考植树治沙、脱贫治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需要牢固锤炼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真实了解县情,务实制定措施,扎实加以推进。为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率先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富裕的全面小康县中心任务,深入实际,多到一线去,多到田间地头、工业企业、建设工地、基层群众中去,沉下身子察实情,静下心来出实招,立足长远求实效,创造性地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产业升级、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创业、创新、创优,强力推动攻坚克难。焦裕禄同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等掷地有声的话语,无不体现了共产党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这是我们做任何事业都离不开的精神财富。认真审视安平县情,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丝网特色产业优势仍需提升,发展环境、生态环境还需不断改善,城镇建设、民生事业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创业的激情、创新的理念、创优的决心,以安平独有的两个第一精神为旗帜,敢为人先,事争一流,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只争朝夕,在加快产业升级上创新驱动,在搞好城镇建设上殚精竭虑,在推动招商引资上想方设法,在改善民生事业上不遗余力,全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四、慎权、慎欲、慎行,牢固坚守道德情操。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了领导干部不搞特殊化的《干部十不准》规定,并身体力行,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坦荡襟怀。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各方面的诱惑也越来越多,更需要我们像焦裕禄那样为官清正廉洁、为人一身正气。为此,必须慎权,权为民所谋,在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必须慎欲,洁身自爱,在任何情况下都抗得住诱惑;必须慎行,防微杜渐,在任何利益面前都经得起考验。只要我们始终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常怀律己之心,真正把握好人生观、世界观、的总阀门,就一定能为做好各项工作、服务人民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坚强的作风保证。

公司领导干部纪律教育学习月学习心得体会

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通过这次分公司组织六岗以上人员到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请市反贪局预防职务犯罪科领导上课;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片,订购《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学习资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下面从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群众观念等方面结合学习内容谈谈学习心得体会。

一、理想信念是防腐拒变之根本

通过部分党员干部的“东窗事发”不难看出,那些人之所以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他(她)们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的干部,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平时,他们淡化了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结果,自然地就肆无忌惮地受贿、贪污。从这些人不难看到,理想信念动摇的危险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时刻提醒自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从源头上解决信念不坚定问题。

二、工作作风过硬是防腐拒变的内在要求

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很难经得起现实对你的综合考验。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光有好思想而不去身体力行不行,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实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价值。作风不过硬,就容易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利所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就因为作风不过硬而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下水。同样是党的干部,如任长霞同志,就能顶住压力,从严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从她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是经不起考验的。

三、廉洁自律是约束自我保护自我的真正法宝

从干部保护的角度讲,廉洁自律是干部防腐拒变的法宝。作为一个干部,只有从严要求自己,才能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诱惑。从领导岗位到阶下囚,无不说明一个人在岗位上自制力的重要性。从小贪到巨贪,从小贿收礼到大贿收钱,一步一步放纵自己,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结果,自然是被“双规”,接受党纪国法的洗礼。可见,在领导岗位上,只有自始至终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才不至于被“糖衣炮弹”击倒。

四、群众观念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一个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不可能干出令群众满意的实事来。群众观念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思想基础。有了群众观念这个思想基础,才能在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切实地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观念实际上就是公众观念。如果没有公众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也就谈不上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那些在反腐倡廉中违法违纪者,就是因为群众观念淡化私欲彭胀所致。

总之,通过这次反腐倡廉的教育和学习,使我深深感到--一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可怕、工作作风败坏的可悲、廉洁自律意识淡化的可怜、群众观念不强的可恨。在今后的工作中,使我更加坚定了“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为此,我们要寻找差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振奋精神,做好当前工作。

1.提高政治素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刻以党员标准对照要求自己;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2.提高思想素质。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筑牢思想防线;继续提升人格修养,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提高作风素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成为人民的公仆;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不断开拓创新,与是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提高廉政意识。进一步严于律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树立廉政的楷模,以孔繁森、郑培民为榜样,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通过各方面的提高以达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工作上更加敬业。在廉政上做到慎独、慎微、慎行,从小事上就严格要求,要三思而后行,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干好本职工作。

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铸造工程,也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其复杂性与艰巨性自不待言。然而,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进而因势利导形成人们思想上的共鸣,需要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今年5月,总书记在上海曾经引用唐代名臣魏征的这段话,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当成千秋基业的大根本,用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民风的根本好转。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给人的感觉是践行核心价值观尚处于说教、倡导层面,知行不一、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行为依然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显现。乡间的公路边,一位患急性肠炎的年迈菜农,多次向过往的车辆招手请求救助。可是,呼啸而过的车辆都不曾停下,其中就有两三辆领导干部才能乘坐的轿车。后来,还是好心的路人拦住一辆好心的农用车,患病的菜农才在医院捡回性命。

某企业主拖欠已逾期三年的贷款760万元,银行多次追还无果,只得付诸法律。收到法院强制执行通知的企业主当然不敢与法律对抗,便求助于自己熟悉的领导干部。行,我给法院的同志说一说。就是这一句说一说,不仅增进了企业主死皮赖脸拖欠贷款不还的勇气,同时,也把核心价值观中公正、法治、诚信内容蹂躏得面目全非。

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希望能够帮到您!

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标杆,又是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践行“三严三实”,做事做人遵循“四线法则”,以实际行动树立好形象,汇聚正能量。

一是心中常存敬畏,只走“斑马线”。领导干部的敬畏,是一种观念、一种品德,也是一种原则、一种觉悟,还是一种自省、一种境界。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一个人若没有畏惧感,就会无法无天,不知法纪为何物,之所谓无畏者无知;若不学不省,昏昏沉沉,闯了大祸还浑然不知,之所谓无知者无畏。人都是有弱点、有“软肋”的。武功再高强的人,都有其“死穴”和“命门”。希腊神话中的阿克琉斯所向披靡。但最终还是被太阳神阿波罗用毒箭射中他的“命门”脚跟,含恨归天。“阿克琉斯之踵”告诉我们,人的缺点也许一时看不出,但却总“潜伏”在体内,随时有可能被击中。对这样的可能性,应时刻警惕。

要敬畏人生。人生苦短,难以百年。特别是领导干部,多年的奋斗和拼搏走上领导岗位,实属不易。“生存容易,发展不易,且行且珍惜”。人生仅有一次,不会有来生。珍惜并敬畏人生,才会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让有限的人生大放异彩,甚至流芳百世;相反若游戏人生,蹉跎岁月,将会浪费光阴,一事无成,愧对人生。只有心中常存敬畏,才能成就美好人生。要敬畏法纪。党纪国法犹如火炉,烧得滚烫,本身不会去烫人,但只要有人敢于触摸,它就必烫无疑,绝不会顾及你是否主观故意、职位高低,谁碰谁受伤,这就是 “火炉法则”。如果缺乏对法纪的敬畏感,轻视法纪,放纵自我,最终会受到法纪的惩罚。贪廉一念间。一些干部走向腐化堕落,其中一条重要警示就是因为心存侥幸屡屡藐视法律、挑战法纪,忘记了“天下畏法度者最快活”的古训。要敬畏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李瑞环同志曾讲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共产党人更应该树立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的观念,克服妄自尊大的思想;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克服漠视群众的观念;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拥有者的观念,克服以权谋私的观念。

二是加强党性修养,不越“安全线”。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权力越大,意味着被拉拢腐蚀的概率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正确把握自己,切不可昏昏然,飘飘然,成为金钱、美色的俘虏。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才能不以物惑、不以利诱、不以情移,始终保证自己的政治安全和职场安全。

要慎独,也就是严格自律。《礼记》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即便是再细微的事情,一个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不苟。刘少奇说过,一个无私的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慎独”。要慎微,也就是防微杜渐。“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对待小事,守住小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民书记”郑培民就是“慎微”的典范。女儿结婚、父母辞世,他从不声张,连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8元钱的差旅费活期利息也如数上缴。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却误以为自己吃一点喝一点、收一点拿一点,无伤大雅。正是这小节无害的“温水”,让我们很多原本优秀的干部成了被煮死的“青蛙”。要慎初,也就是没有“第一次”。据说盗窃分子如果只作案一次,被侦破的可能性其实不是很大。但一般第一次偷盗成功的人基本不可能“金盆洗手”,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被抓获为止。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容易被各种投机钻营分子所关注,因此必须走好第一步,杜绝“第一次”。

三是正确树立“权力观”,坚守“官德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三观”中最直接、最综合反映领导干部品质品德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一旦失控,必然四处横行,导致腐败。

要牢记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领导干部只是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的“代理人”,如果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失去的不仅仅是权力,甚至是生命。神话英雄安泰离开了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源泉,这个神话故事,用来比喻我们权力的来源也是最恰当不过的。要牢记权力等于肩负的责任。手中的权力和肩上的责任应该是对等的。一定领导职务不仅意味着相应的权力,更重要的是肩负着相应的责任。行使权力就是在刀刃上跳舞,在鸡蛋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为权所伤。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曾说:“我是人民公仆,如有不廉洁、不公正、不负责、不作为的任何一点,定将主动辞职,坚决言行一致,绝不失信于民!”刘金国同志的权力观,值得每一个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真正保证权为民所用。与此同时,我们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同时,还要把锁笼子的钥匙交给群众,由群众来监督权力的运行。否则就像笼子里的老虎自己掌握着笼子的钥匙,进出自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是坚持清正廉洁,不碰“高压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触及。可往往有人被欲望蒙住了眼,如飞蛾扑火。从雷政富到李春城,再到刘铁男、蒋洁敏、姚木根,等等。“女色”、“权力”、“金钱”似乎成了某些贪腐之徒的“死穴”,既可气、可恨、又可惜。

要管住自己。要增强平民意识,收得住心、稳得住神、沉得住气,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最普通的一员,多与贫困居民交朋友,常与基层群众心连心;要保持平和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要过平静的生活,以平常心处世,切莫在权力、地位、金钱上与人攀比。领导干部要抗得住诱惑。“高飞之鸟,毁于美食;深水之鱼,死于香饵”。鱼儿往往是“眼里识得破,嘴里忍不过”,图一时之快而饮恨终身。要管好亲属。衡阳市近年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经济类案件,60%以上都与所谓的“亲情”有着密切联系。有的“父母作后盾,子女去捞钱”;有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的“老公台前唱戏,老婆幕后经纪”。他们庇护纵容亲友甚至身边工作人员打着自己的旗号大肆敛财渔利,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本色,走向腐败的深渊。因此要既抓作风建设,又抓“家风”建设,既把好廉洁自律的“前门”,又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防止为情所累、为情所伤、为情所误。要落实“一岗双责”。领导干部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还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起责任。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打招呼,抓早抓小,防患未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认识到位、落实到位、监管到位,对下属绝不放任自由,更不能包庇、袒护和纵容,否则害人害己。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想独到,使我对于当下整个中国及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2014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六是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总体上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篇二)

在**日上午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有幸聆听了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的关于《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专题讲座,让我们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近几年来,全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逐渐凸显和释放,原有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旧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家常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推动政策不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动力悄然转换,全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可以预见,在新常态下,全县各大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将会增多,生存压力将会加大。在此情况下,作为公安交警部门,更要发挥服务职能,调整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载体,全力地做好全县企业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有效服务企业发展。

一要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通过定期深入企业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了解企业车辆运输、管理及职工交通安全等情况。同时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工作,协助企业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排查整改车辆安全隐患。对于走访中收集到的企业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按照单位职能,迅速抓好落实。

二是建立主动服务机制。要切实提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实效性,细化措施,履行职能,当好企业运输车辆安全管理的服务员、宣传员、参谋员和监督员。根据企业车辆和驾驶人情况,适时做好年检告知、违法告知等服务,协助企业做好车驾管业务的办理、车辆安全检查检验等工作。定期组织民警深入企业协助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广大运输车辆驾驶人员以及企业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力所能及地解答企业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解决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警企协作,最大努力地维护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

三要建立优先服务制度。积极适应全县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对企业车驾管等业务,要“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办理、一站式服务”,并结合实际,积极推行预约办理、延时办公、错时办公、现场办公等便企利企服务机制。要力所能及地为运输企业产品、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车辆,提供绿色通道,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交通环境。企业运输车辆或职工一旦发生的交通事故,应坚决快速出警、快速处置,优先勘察、优先调查、优先调解、优先办理,最大努力地将交通事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篇三)

**日,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专题讲座。听了洪教授的讲座后,我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是必然现象,是一种新常态。

面对新常态,首要的在于抢抓机遇。现在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来,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红利”赢得“人才红利”“创新红利”的新机遇。

面对新常态,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创建新的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用“开放红利”稳固“全球化红利”,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中争取主动。

面对新常态,如果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大发展;如果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淘汰行列。我们要把对新趋势、新时代和新机遇的把握,同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谋划新的发展。

领导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干实事求实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在我看来,抓落实,求实效,加快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必须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工作实际出发,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围绕创新抓落实。有些干部创新意识不够,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导致工作中困难重重,有的甚至走进死胡同。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用创新的思维,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办法,走出新路子,做到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更好地落实,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突出重点抓落实。每项工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工作抓落实,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力量集中在工作重点上,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个称职的一把手,抓好工作一定会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抓突破口。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就是全力发展工业,稳步调整农业,突出抓好城乡建设,继续改善民生等。工业重点要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要招大商,引大资。农业要在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经营城市,搞好城乡建设。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注重全程抓落实。一项工作要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抓好各环节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影响全盘,因此,抓落实就必须伴随每项工作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跟踪问效。二是要把握关键。三是要督办检查。

转变作风抓落实。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在抓具体中促进落实,在抓基层中促进落实,在抓“三大战役”中促进落实,确保政府工作定一件对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完善机制抓落实。要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机制。一是责任机制。避免人人都抓落实,谁也抓不好落实的现象。二是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真正把大家的心思和注意力都引导到抓工作、谋发展、干实事上来。三是督办机制。抓落实,要靠自律,也要靠督办检查,加强信息反馈,搞好跟踪问效,是促进抓落实的有效手段。四是创新机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机制创新,通过机制创新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