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治思维学习体会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关于法治思维学习体会,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法治思维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直指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并成为国家与公民的政治常识。

如何在“法治思维”的支配和影响下,运用具体的“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第一、法治思维首先是一种规则意识,意味着社会治理需要建立一套平等保护不同群体利益的法律制度,把各种利益冲突纳入到法律框架内管理。

现代社会本质上是权利社会。社会的稳定和谐最终取决于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平等保护,利益分配是否公平。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矛盾是社会不公的体现。社会不公问题必然会造成各个群体之间的隔阂、抵触和冲突,滋生社会风险,破坏社会稳定。所以,现代社会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对社会生活各领域充斥着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利益博弈提供合理的制度框架,以实现利益表达的博弈的规范化、制度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攻坚期,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各方关注“顶层设计”,这就要求政府提供更加公平的“游戏规则”,守好“裁判员”的本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机会。

第二,法治思维是一种限权思维,意味着社会治理中,掌握公权力者要敬畏权力,严格遵守权力边界。

现代法治理念有两条基本原则,对公民个人行为而言,法未禁止即可为;对公权力行为来说,法无明文不可为。敬畏权力,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行使权力;对待百姓的诉求,只有谨守权力边界,既用权谨慎又大胆工作,切实尊重、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相反,如果把武断当作果断,把一意孤行当作了敢作敢为,法治意识淡薄、群众观点薄弱,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敏感问题上,简单粗暴,当老百姓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时,动辄行政干预、强行打压,只会激化矛盾,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第三,法治思维体现一种契约精神,意味着社会治理需注重协商民主,提供合法顺畅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让各种力量在相互博弈和沟通中谋求共识,相生共存。

以利益冲突为主的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包括群体性事件呈现常态化,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双重转型的特点,即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所决定的,公民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通过对自己的负责,来达成对组织和国家的负责,也使得公民自主与自治意识日趋成熟。政府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这种表达权利。可以说,每一次的维权抗争事件,都是社会朝向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转型的一次努力。

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国家实现法治和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根本上要靠法治;实现法治,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然而,仅有“制度的笼子”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不能切实纠正那种把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对立起来,认为依法办事束缚手脚、妨碍改革、阻碍发展、影响稳定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就难以改变权力固有的容易滥用和腐败的特质,难以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最终就难以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临床护理思维》培训班学习体会


《临床护理思维》培训班学习体会

2018年7月12日-7月21日,2018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省级培训《临床护理思维》项目在东南大学开班,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多年来为江苏省培训职教师资2000余人,2018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学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我很荣幸参加了由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本次培训班,与来自省内不同院校的29位老师进行了学习交流,整个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合理、师资雄厚,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下面就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本次培训内容包括分为理论操作学习和临床见习两部分,不同于以往培训班单纯的理论上课,这次既有集中授课的专家讲座,又有内、外、妇、儿的临床见习课,同时临床护理专家还现场演示了pICC置管、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使用,还有学员之间的集中讨论交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徐翠荣主任作了题为《临床护理教学现状与实践》的讲座,徐主任分别从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模式、临床护理教学带教方法、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估、临床护理教学存在问题五个方面介绍了目前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中国目前主要是以实习机构(医院)为主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带教方法主要有目标教学法、分阶段教学法、整体护理模式教学法、联想推理教学法等,临床护理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时间和精力不足、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实习计划不明确不具体及落实不到位、实习内容和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师生沟通不及时等问题。临床护理教学实践方面徐主任分别从能力培养、带教架构、带教教师的选拔、如何编制实习教学计划、实习管理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与我们分享了中大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的创新实践。同时徐主任还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护理管理与教育》,分享了她在美国学习期间的体会,如美国护理教学师资配备高度重视,护理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护士是医院真正的第一主人,美国护理管理与教育重视护士人力配置和培养、高技术支撑形成的科学严密的安全系统等。

东南大学医学院董榕教授作了题为《更新教学理念,做好课程教学设计》的讲座,她用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历与体会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过的东西全部忘记,把考试背过的东西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如果你什么也没有剩下,就意味着你没有受过教育,可以剩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智力活动的能力、独立的人格、探索的精神。她还指出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明确教师的职责,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正确凝练和选择教学内容,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正确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通过与我们分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详细讲解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董教授指出培养目标需详实,详实目标是质量源头,拒绝各级目标的空洞化,设计详实的培养目标,不仅使教师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要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学什么,怎么学!接下来她就当前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从备课、讲授、讨论、答疑、作业、考核六个教学环节为切入点引导大家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明确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思维活动组织者、促进者及合作者,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鞠昌萍主任与我们分享了台湾游能俊诊所所闻,从人力资源配置、诊所主要收入来源、健保局评比内容、就诊流程、朝见式的诊疗、营养卫教工具、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方面分享了台湾多赢的糖尿病优质服务模式。同时鞠昌萍主任还作了题为《基于优质服务的沟通技巧》的讲座,她指出良好沟通的原则包括对想表达的内容了然于心,简洁地表达信色,确认信息已被清楚,正确地理解,并结合了很多身边发生的事例,如老王的故事、公平问题,分析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让对方理解,考虑患者的自尊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李国宏从历年的比赛项目、组委会及裁判组成、操作特殊要求、护理技能教学与护理技能大赛的差异、指导经验回顾、选择及训练学生的注意点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简介。

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刘乃丰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东南大学医学院,并做了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的科普健康教育,分享了目前的热点问题人工智能辅助临床决策。东南大学护理系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陈亚华的《循证护理》让我们学会在教育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学会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效吗?从而确立问题,发现问题去寻找有力的证据,进一步评价证据,运用证据去进行检测。东南大学医学院人文护理教研室主任潘洁的《伤口护理新进展》,让我了解了伤口护理的发展、伤口护理的原则以及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作用,让我对现代伤口护理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在胸外科见习,护士长详细的讲解了目前临床上基础护理技术方面与书本上的不同点:分级护理的最新标准、患者入院出院流程、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静脉输液的查对方法、新型氧气湿化瓶的使用、营养泵的使用、垃圾的分类处理、自动排痰仪的使用、压疮使用的各种新型辅料,以及给我们看了东南大学汇编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该流程的编制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操作中注重与患者有效交流,改变原本只有操作步骤,护士不知交流、不会交流、不敢交流的局面,同时对关键步骤进一步说明,使护士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实用性、指导性强,切合临床及教学需要,值得我们借鉴。护士长还给我们讲解胸外科的专科护理知识如:如何指导病人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在消化内科见习,护士长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看到了如何运用沟通技巧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还非常有幸观摩了消化科主任、二级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导施瑞华主任的手术,施主任不但技术高超,而且非常关心患者,会从患者出发安排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德医双馨,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中大医院介入科护士长薛幼华现场演示了pICC置管,急诊科护士长惠晓芳为我们讲解了除颤仪的维护流程,现场演示了电除颤技术,并为我们解读了最新的CpR指南,大家学习热情很高,积极提问。

十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专家们向我们传授了最新的教学理念,临床上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拓展了我们的眼界,打开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收益匪浅。在此,感谢学校能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沟通的平台,也非常感谢东南大学护理系以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各位老师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座和细致的指导!


《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学习体会


本学期学习了关于《与创造力开发》的公共课,收获很多。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中或在解决问题时产生独创性效果的认识活动过程。它既是非逻辑思维,又与逻辑思维、多维思维相通,是一个辩证的思维统一体。

细细回味我们的,其实,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来源于对教育的把握和领悟,那些创新思维比较强的同志,在某种方面讲,仅仅是比一般人更能够关注教育规律。来源于细微之处的创新,这些创新正是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关注。正如教育系统之中,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催生了很多巧妙的教育构想,进而形成了多项教育创新。教育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会解决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创新都在于是否有心去发现,是否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运用到工作中,让小教育规律产生大的收获!

我们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的授受行,当今讯息万变、知识爆炸的今天,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处于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我认为积极开展加强个体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见与社会经济价值。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学习体会


为期两天的视频培训会培训结束了,这次培训使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专家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给我的教学工作解决了不少难题,也给我以后的工作指点了方向。
一、优质课以及专家的点评,给我们带来新的课堂模式
这次培训听了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几节参加市、省级信技术优质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口市实验小学田元凯老师的《给图着色》这一课。
这一课我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这本书的课堂优秀案例上已经学习过,但是看课堂实况,和专家的针对性点评能确切感受课堂的授课效果。
这课以“帮助巨人花园找回春天”作为本课的授课情境主线,故事来源于语文课本,通过三个巨人的请求任务来完成课堂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浓厚,层次分明。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中逐步掌握了本课知识点,极大满足了创作欲望。由于本学期我也教授三年级,所以通过别人的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相比,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领导和专家的讲座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带来了新思路
樊老师针对和谐高效新课堂做的新的注释,带领我们使全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
李冬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主要特点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她会每天花上好几个小时来批改学生的作品)。通过几个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初步管窥了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受益匪浅。
边听讲座,我边对下一步自己的课堂教学做整理,下一步我准备按照以下四步来优化我的课堂教学。
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或图片等,增强形象记忆;通过看书自学,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看网络,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玩。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不能让学生一直玩,没有目的性的玩,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还应该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
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计算机主要是实践,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评价展示。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学生的作品能够在全班、全校,甚至在网络上展现,给学生以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竞赛,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这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

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


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自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对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对指导今后的司法实践更是不可或缺。7月4日,我们院全体干警来到市院听取全省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宣讲团来齐作报告。三位同志的报告,紧密联系检察机关特点和检察工作实际,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重点围绕公平正义、执法为民和模范遵守检察职业道德等内容,集中宣讲了在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的实践中,如何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此文来源于网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部门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等各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案的统一,本部门队伍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中,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的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利益,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本部门要认真组织,联系工作实际,把法治理念教育与当前各部门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推动工作更好开展。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自觉主动,工作上狠抓落实。制定好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积极探索好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推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实效。
三是坚持密切联系实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取决于能否紧密联系政法干警思想和政法工作的实际,真正解决好认识上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大讨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的重大思想观念问题,真正在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上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本部门工作的满意度。

法治梦新篇章学习体会


法治梦新篇章学习体会

以法治精神学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就依法治国作出重大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对纪检监察系统落实全会精神进行部署,推动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有力保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对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基层央行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四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以法治精神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首先,要强化法制意识。加强对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全面把握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力求学深学透,入脑入心,把精神转化为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执纪执法监督职能,自觉融入和服务保障金融事业发展。严明政治纪律,树立鲜明执纪导向,依纪依法支持改革创新、敢闯敢试、实干有为者,宽容失误者,追究诬告者,严惩腐败者,弘扬正能量,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要协助党委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有序推进"两个责任"、"三转"工作。忠于党章所赋职责,负起监督责任,协助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反腐败协调机制,增强反腐合力。加快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凝神聚焦,突出主业,落实自身职责定位,分清主办和协办、参与和督办的责任,管好该管的,放下该放的,专司其职,杜绝越位、错位和缺位的事情发生。

其次,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在中支机关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坚持以查办案件为核心职能,加大惩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增强震慑效应,遏制腐败蔓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制度刚性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持之以恒抓作风、纠"四风",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持续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努力清除污染政治生态的雾霾。按照党章赋予纪检干部的职责,重点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对象、重要节点等对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关心爱护干部,注重抓早抓小,加强廉政教育,经常告诫提醒,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抵抗力和自觉性。

第三,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持续营造新常态,严格监督执纪,做到有腐必反,有案必查,切实担当监督责任。做到"三要":一要把纪检监督融入到业务工作中。监督中支机关发挥好维护财经纪律、揭露和查处各种腐败行为的重要职责。二要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进行监督。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没有制度保证也很难做好工作。要保证有好的制度,同时要执行好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良好格局,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好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要对干部队伍建设进行监督。做到严格把关,严格监督,严格问责,营造依法、文明、廉洁的监督环境。纪检监察部门履行执纪监督职责,必须首先把自己摆进去,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口大气粗,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能力。注重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特别是基层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履责能力,维护纪检监察干部"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良好形象。

法律界人士关于"中国梦法治梦"的心得体会

"梦"---是多么让人期待的话语,是多么让人追求的思绪!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像同乡张大千先生一样,拿起画笔,描绘祖国的蓝天和白云,用画笔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梦"的追求。76年响应主席号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手拿锄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追求着"修理地球"的青春与"梦想".22年军旅生崖,洒热血、献青春、守边疆、斩越寇,手拿钢枪保祖国,追求着军人的"梦想"与"天职";在质监法制战线18个春秋,守法权、上法庭、依法行、手拿法律悍卫着法律的尊严。人们都说知道"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在本职岗位上追"梦",这就是法制工作者追求的"法治梦"."中国梦"要以依法行政为基础,只有"法治梦"的根深了,"中国梦"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盛。只有"法治梦"渠道舒畅了,"中国梦"才能源远流长。

社会主义法初创,捍卫民权保民生。

历经曲折遒劲显,民族一定得复兴。

和衷共济谋和谐,昂首?

抚今追昔意坚定,中国梦是法治梦。

在当前难得的法治建设发展历史机遇面前,全省质监法制同仁就需要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职能,全方位、多角度、多措施的推进法治建设,为实现法治梦想,坚持"六个必须"实现法治梦想:

1、必须牢记使命,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将法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加强法治乃大势所趋,同时也给人民质监法治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及时捕捉人民期待在质监法治领域的反映信号,深刻把握质监法治担负的历史使命,切实履行好职责。因此,我们必须要立足本职,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法定职责。发挥法治监督职能,打击惩治违法犯罪,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经济发展;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在实践中,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法律,正确理解法律精神,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另一方面要在遵循合法性原则前提下,兼顾合理性原则,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使得结果合乎公平正义,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2、必须提升能力,扎实推进法制队伍建设。一支公正、权威、高效的职业法制队伍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的基石。无论是质监法制工作的需要,还是法治建设需要,都要求有一支优秀的法制队伍提供支持,都需要加强法制队伍的建设。加强质监法制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努力培养一批专家型法制工作者。一方面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吸收更多优秀法律人才投身质监法制建设和法治建设事业中,同时在选拔任用初任法制工作和其他工作人员时,要严把进口关,提高法制的遴选质量,为质监法制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质监法制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实用人才培养。结合法治实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法制的业务,更新法制知识贮备,提高法制的业务学习能力。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交流法制经验,学习先进典型、评选优秀法制工作者等实践学习措施,提高质监法制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法制队伍的法律能力,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职业化质监法制队伍,为依法行政打下坚实基础,为法治建设提供强大人力支持。

3、必须深化认识,努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次不公的行政处罚比多次不公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不法行为弄脏的是水流,而不公的处罚则将水源污染了。"这句话非常形象的说明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法行政不仅要求质监行政执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执法、法制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由于职业特点,人民群众对执法者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近乎严苛的期待与要求,并且执法、法制工作者只有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并修,才能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以职业道德的建设对法制工作群体尤为重要。完美的道德圣人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要以这样的高标准为目标,教育引导法制树立心中没有老百姓不配当法制人,心中没有公平正义不配当法制工作者,心中没有职业道德不配当法制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深化法制对法制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法制工作者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宪法法律,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负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

4、必须执法为民,自觉践行。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执法,要坚持执法为民,及时准确了解涉诉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质监法制领域的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密切联系群众,从法制服务细节入手,落实"法治质监"工作机制,质监法

制作风的转变,便民措施的落实,不仅方便群众复议,减轻群众复累,体现质监法制为民理念,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在无形中宣扬法治,使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行政执法的公正与高效,更加深化群众对执法的信任。而伴随着社会信任的加深,执法权威及其所仰仗和体现的法律权威将得以不断高涨。另外,法治建设,不仅需要行政机关自身的自觉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监督、帮助改进。群众路线一方面强化了监督的力量,督促质监执法公正高效,另一方面也将为质监的发展,法治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5、必须宣传法治,着力培养群众法治观念。法律的普遍性要求法律为公众所知晓,法律只有被群众知晓,被群众认可,法的指引、教育、预测、评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更容易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质监法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以讲座、以案说法、法律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法进村街、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宣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制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宣传法制先进典型,使群众了解法律,支持法律,使用法律,增强全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法治宣传中,不仅要宣传法律法规,还要宣传法律规则。

6、必须身体力行,坚决树立法律权威。依法行政权威的树立对于法治建设至关重要。质监权威的树立需要从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寻求对执法权威的维护与协助力量,更需要执法、法制工作者从自身做起,秉公执法,为提高执法权威做出不懈努力。法制工作者要力求具备与法律权威相吻合的基本素质,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忠于法律,牢记维护公平正义神圣使命,杜绝与自身权威不相称的随意、草率,认真负责、公正高效的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公正树质监公信,以依法行政立质监权威。

我们有五千年的伟大历史,有三十年的发展奇迹,还有伟大富强的祖国,更有十三亿伟大的人民,在当前难得的法治建设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各族人民的强力支持下,在全省质监法制人的奋力拼搏中,法治中国、法治质监不会是一个美丽的梦,它必将实现!

依法治国学习体会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法治的春天多美好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走上了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治国的春风,荡去空中的雾霾,刮走多年的尘埃,迎来一个绚丽多彩的春天,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喜笑颜开。

实现民主法治,是共产党的历来主张,改革开放以来更为重视。从邓小平到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尤其是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广大老百姓渴望践行之举,希望党领导人民实现之路。而几十年来,讲得好,说得多,徘徊不前。甚至一些单位、部门的领导者有法不依,我行我素,以至无法无天。老百姓望而哀叹。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知民意,顺民心,继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后不久,四中全会就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走上了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依法维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拼搏奋斗。这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先河,走出了世界历史之新路。

法治的春风,孕育出一个从未有的政治春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目标很清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党内法规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呈现的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的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的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自理能力逐步现代化,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法治的春天,禄草成茵,百花争艳,欣欣向荣,一派新气象。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宪治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而人们记得,有些人把人大看着橡皮图章,把宪法置之脑后、束之高阁。从今以后,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带头遵守、执行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以宪法为根本行为准则,一切违宪的行为定会依法纠正惩处。

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共产党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执政,不仅要坚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更要带头执法守法,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动。可多年来,一些党委主要领导人法律观念极其淡薄,从主观意志出发,以言代法,妄自尊大,不按宪法法律执行。这种不是共产党人品德作风的行为,在共产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决定》的新风面前,荡然无存。

人民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中共中央早就规定得很清楚,政府工作人员践行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有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根本职责是依法实现好、落实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可现在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是,一些官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甚至以权压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成了政府机关和人民的蛀虫。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就是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里,权力法定,政务公开,人民监督,国家公务员真正成为人民信赖的服务员,政府真正成为老百姓拥戴的人民政府。

共产党带头依宪依法执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中国定会是一个崭新的法治社会。无论是领导干部、一般干部,还是人民百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自觉守法,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可现实呢?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人民讲的:当前,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习近平讲得多深刻呀。在法治的春天里,这些司法不公、败坏社会公德等恶劣现象,必将被公正执法和文明道德所代替,形成公平正义、充满生机的法治社会。

法制的春风吹拂大地,青草满庭吐秀,百花遍地飘香,杨柳起舞,每片绿叶都在歌唱,法治春天多美好。春风吹走迷雾,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雄鹰展翅飞翔,法治中国前景多么宽广。乘着法治的巨轮启航,闯过炎热酷暑、疾风骤雨的夏季,创造出两个百年秋天的辉煌。

学习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心得六篇


学习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心得六篇

篇一

xx月26日上午,在县委中心组举行第13次(扩大)理论学习会上,xx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xx大学中国法律案例研究中心主任、xx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友根为全县领导干部作《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专题讲座。李教授从问题提出、问题背景、工作思路等方面作了精彩阐述,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觉得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立法体制。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来引导,而目前我国的法律体制还不是很完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时代的需要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不同的法。但是,部门法与部门法之间、规章之间、行政权与司法权依然有许多冲突存在。这让法律变得复杂,于是学习这些法也会变得复杂。所以,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使相关法律更加清晰明了,给领导干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会更有利于领导干部来学习法律,从而明确自己的权与责,依法行政,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法律思维来做价值判断。

2. 注重法律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依法治国的方略基本实现。而领导干部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当前很多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之风屡禁不止。这些现象都突显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方式亟待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相关部门应当不定期组织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并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纳入领导干部的培训后的检测考核体系。完善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体系,通过专家面授和专家网上教学多种方法来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学习,从法律理论上对领导干部实行武装,让领导干部将法治思维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以杜绝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3.提倡外部监督,尊重外部约束。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培养,除了自身的学习和自身的约束外,还必须有来自于外部的监督。领导干部既是法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法律的监督对象。能否消除领导干部自身的特权思想,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效果。消除特权思想,领导干部就要坚持群众路线,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倾听群众的声音。利用外部力量来约束自己,把领导干部的行为都纳入在法治轨道中,这是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重要保障。

篇二

xx月26日上午,我参加县委中心组第13次(扩大)理论学习会,学习会邀请xx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xx大学中国法律案例研究中心主任、xx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xx省法学会副会长、xx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xx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友根为全县领导干部作题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李教授围绕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从问题提出、问题背景、工作思路、完整体系、法治方式、法治思维等六个方面,作了精彩阐述,为我们进一步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点出了重点。

运用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来讲的,主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的原则,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必须切实保护人民权利和尊重保障人权,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限制权力,保障权利,既是法治的精髓,也是运用法治思维的核心。

领导干部要形成运用法治的思维定势。法治思维定势,就是思维主体在运用法治思维时的一种心理定势和法律价值趋向。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和矛盾时,选择运用法治思维,还是行政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思维定势的问题。领导干部形成运用法治思维的定势,就是让选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思维选择,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信访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的部署要求,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为遵循,以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信访工作,以“事要解决”为核心解决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四下降一确保”的工作实效,为推进“两聚一高”新xx,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篇三

xx月26日上午,在xx大剧院聆听了xx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xx大学中国法律案例研究中心主任、xx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xx省法学会副会长、xx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xx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友根为全县领导干部作题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本人认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思维素养,提升运用法治思维能力。

(一)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

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价值,使领导干部能自觉用法治理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而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还要形成运用法治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让选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思维选择,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法律教育,充实干部队伍法治思维知识储备。

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法律素养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储备。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特别要重视对法律基本原则的学习。其次要熟练掌握卫生计生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各种法律关系及法律程序,成为熟悉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再次要加强法律基础理论、法律逻辑、反腐倡廉、平安中国、综治维稳等社会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在学习方式上,要注重加强多元化和有效性,通过中心组学习、法治讲座、专题交流、学习考试等多种形式,使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精神修养,外化为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要不断提升法律思维运用能力,丰富法治思维实践途径。

一是领导干部在法治实践中,要善于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发展市场经济。二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把握多种法治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和价值判断,依法决策正确处理好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相互关系,使问题得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解决,实现决策科学化。

篇四

xx月26日上午,在县大剧院参加了十二届县委中心组第13次理论学习会,南京大学李友根教授做了关于《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制方式》的讲座,收获很多。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和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危险期。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是我们党转变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殷切呼唤。因此,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和态度,下大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并以此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早日建成。

一是要抓住法治思维的本质。树立法治思维,就是要坚持合法性思维,凡事要分清是否合法,守住“合法”的底线;就是要坚持规则性思维,凡事有预制规则,靠规则办事,而不是主要靠批示办事,让人们生活在可预期的环境之中。

二是要突出公平正义这个核心。应当承认,社会上的不少矛盾和怨气是由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违背法治制度、程序、手段、方式,公共权力无限膨胀、公平公正得不到保障、真理正义得不到伸张所引起的。如果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服务社会、治理社会,让公平正义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让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以实现,社会矛盾和怨气就会大大减少。

三是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以权代法的顽症。在当下中国,树立法治思维,必须以纠正有法不依、以权代法这一顽症为突破口,切实纠正不是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而是根据领导人批示、讲话和红头文件办事的习惯;真正消除“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走出“信访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怪圈。

四是亟待以法治方式处理好“两大关系”。“官民关系”和“贫富关系”是影响和决定中国稳定和发展的两大关系,忽视不得,轻视不得,也拖延不得。改善“官民关系”的根本途径,是在法制轨道上的反腐倡廉和转变作风,而不是“文化大革命”式的“发动群众斗干部”,也不是“保护干部压群众”。处理“贫富关系”,不是搞“劫富济贫”,更不是“刮共产风”,而是以法治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调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普罗大众。唯其如此,才能让富人真正“放心”,也让穷人真正有“信心”。

篇五

观看了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辑xx教授关于“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养成”专题讲座视频。讲座围绕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法治能力的基本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时代要求、如何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等内容,主题鲜明、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务实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认识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了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在当前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学习法治方式是领导干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自觉需求。只有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法治方式,各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努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将之贯穿于日常工作,并成为习惯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思维形成的基础,并对思维方式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法律形式可以在短期内进行移植,而法律思想却很难移植,它是在反复的反思中发展变化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反思”、长期实践的过程。可以通过“法律进机关”等工作载体,潜移默化地树立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还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引导舆论,形成共识,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植根于领导干部心中,并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认同。

2、提升法律素养。认知因素,即一定的知识积累,是形成法治思维、提升运用法治方式能力的必要条件。领导干部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法律信仰、自愿守法和自觉用法,是法律实现其自身价值最广泛的途径。通过对当前大量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在知识普及中增强对法的认知,形成法的意识,提升法律修养。

3、切实提升法治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视频课件等教学方式,参与行政复议、旁听案件审理等实践教学方式加强对法律知识了解和掌握,发挥领导干部参谋助手的作用;注重法治舆论的培育和引导,广泛宣传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文明执法、公正司法,大力宣传领导干部中践行法治的优秀人物,大力宣传用法治推进科学发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典型事迹,切实在领导干部中形成良好氛围,促进领导干部对法治价值的认同。帮助领导干部了解法治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实际作用,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使领导干部切实体会到法治就在身边,从而形成推进法治的自觉和自信。

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需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从而切实将法治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力量。

篇六

在学术报告厅聆听了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关于“法治思维与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讲座。胡建淼主任详细解读了法治思维、法治政府的内涵以及法治思维的六种形式,重点讲述了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社会管理能力。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谨,事例生动,发人深省。

通过本次学习活动,使我对法治思维的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解决工作中的各类矛盾有了进一步认识,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学法用法作为自身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把学习法律知识放上重要日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理论水平。同时,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正确运用规则思维、合法思维、诚信思维、程序思维、责任思维的等法治思维模式,切实培养法治意识和能力。

二是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增强行政效率。要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的理念,认真做好各项决策的风险评估,切实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同时,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用法治思维理念面对问题,研究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规范依法行政程序,提高自身素质。要突出重点,抓好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程序规范问题,做到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和管理。要科学规范地处理问题,发扬依法行政实践工作中的好思路、好方法,紧密结合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本次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事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强化法律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政府依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扎实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篇七

在学术报告厅观看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xx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专题讲座视频。xx教授重点围绕“我国社会矛盾的总体形势和特点、引发产生社会矛盾甚至激发矛盾的主要原因、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三项内容通过大量的案列、事例进行精彩、生动的论述,其讲座主题明确、内涵深刻、涉及社会、生活、工作中的诸多犯法涉法的不良现象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对法治思维的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解决工作中的各类矛盾有了进一步认识,充分认识到运用法治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通过公正的立法和制度、规范的决策和严格的执法,切实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要制定更加公正的制度和法律,通过公平公正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从而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要严格公正执法,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执法程序,约束和规范各类执法行为,确保法律得以严格实施。要制订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来弥补各类程序的漏洞和缺陷,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尤其要解决行政不作为问题。完善执法体制机制,解决行政执法不规范、不透明、不作为这些问题,特别是要在执法过程中注重程序的完善。

二是强化司法最终解决社会矛盾。司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且也是最权威的。充分发挥法治在管理社会中的作用,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用法治的方式解决矛盾,通过司法公开的渠道,解决各种问题。

三是注重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在一个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不能过度依赖行政方式解决各类纠纷而应以法律途径解决,必须走法治化的道路。同时,媒体应该多宣传那些依法解决纠纷的案例,引导当事人用法治方式寻求解决纠纷,强化法治的思想和意识。

本次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矛盾日益增多、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公正的立法和制度、规范的决策和严格的执法,切实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强化司法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只有通过法治的途径,通过司法的方式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各类纠纷。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