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学习体会大全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红船精神学习体会大全,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红船精神学习体会大全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常委瞻仰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红船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红船精神”一直激励着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勇于拼搏,用实干和担当谱写忠诚为民的宗旨情怀,也正是有了如“红船精神”一样的强大精神支撑,我们的党才能永葆活力,一直伫立于时代的潮头,引领着中华民族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大,迈入世界强国之列。

我们应该把“红船精神”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抱怨工作负担太重,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我深刻的意识到,不应该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

践行“红船精神”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注重把精神追求转化成工作要求,成为践行“红船精神”推动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篇二)

十九大刚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出行,锁定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在嘉兴南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申了“红船精神”,指出这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全党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1921年7月31日的一天,南湖烟波浩渺,画舫中这十多位热血沸腾的外地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直到傍晚6时。他们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纲领即《中国共产党党纲》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面对漫天风雨阴霾,会议闭幕时,与会者轻声有力地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一湖烟波无声,有幸见证阴霾中这一桩“开天辟地大事变”。从此,停泊在湖面上的那艘画舫作为我们共产党的母亲船而获得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红色革命从无到有、从源头到强大洪流的象征。那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红船”精神,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进程,从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到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巨轮,中国共产党一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无数共产党人更是前赴后继、死而后已。他们留下的无数红色诗篇,充满着凛然正气。

因此我们要把弘扬“红船精神”同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深化对“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学习宣传,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加大宣传力度。

(篇三)

浙江嘉兴南湖,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的壮阔航程。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重温党的历史,总书记在瞻仰红船时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它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要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绽放新的时代光芒。要把弘扬“红船精神”同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深化对“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学习宣传,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引导人们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推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激励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用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任务不懈努力。

(篇四)

何为“红船精神”?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在嘉兴南湖红船旁阐释“红船精神”,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10多年来,“红船精神”丰富的思想价值被不断发掘,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根植、鼓舞社会人心。

中国共产党在“红船精神”指引、鼓舞下,带领全国人民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取得日新月异、举世瞩目的成绩,过去五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经济建设、民主法制、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红船精神”指引、鼓舞下,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以摧枯立朽、推陈出新的决心意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反腐倡廉工作当重点工作来抓,反腐力度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罕见的。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但也正面临着新的社会矛盾和严峻考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医患关系紧张、法制不全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更需“红船精神”的指引和鼓舞。

弘扬“红船精神”,引领时代风气。它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我们要用“红船精神”精神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工作,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实现中国梦的华彩乐章。

(篇五)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着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的今天,红船精神更是各级党组织引导人民迈向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学后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一、几点感受:

1、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原动力。红船精神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作出全面完整的概括,它体现了“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走在前列的精神动力,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之源,是激励我们创业创新、创先争优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同时,更是鞭策我们求真务实、执着奉献的强大道德力量。

2、红船精神是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内驱力。浙江省委提出了“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讲求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注重实效,其核心直指“奋斗精神”;“崇学”,讲求重学善思、积极向上、尚智创新,其核心直指“首创精神”;“守信”,讲求倡导信义、尊重规则、共创共富,而“向善”,讲求从善如流、饮水思源、乐善好施。这些观点与红船精神的核心提倡“奉献精神”相一致。

3、红船精神是“两富”发展的牵引力。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是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的具体体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把红船精神转化为内生动力,有利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员本色;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坚定对党信任,增强发展信心。尤其是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课题下,更切实需要以红船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坚定信心,加快两富现代化发展。

二、一些体会:

1、红船起航于嘉兴南湖,这是南湖的光荣,也是作为嘉兴人的光荣。新形势下,在弘扬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推进上更要率先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弘扬传承红船精神贯穿于全面贯彻社会经济发展和创业创新工作全过程。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红船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对党的诞生地的关怀和厚爱,我们深感使命和责任重大。推进富民强市、打造活力嘉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传承和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尤其是在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中,要有争创第一的意识、争创第一的精神和争创第一的作为。

3、“红船精神”也昭示我们,依水行舟,不能刻舟求剑、因循守旧,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创新的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不断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党代会精神学习体会


党代会精神学习体会

xx日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xx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推动xx区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xx书记代表十届区委所作的题为《团结拼搏科学求实强化机遇乘势而上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是一个思想性、政治性、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很强的报告,表达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愿望和心声。通过深入学习报告,我认为此次报告在凝聚人心、重塑形象、改善民生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并为xx区在各项事业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感到高兴和自豪。
x书记讲话鲜明地突出了“民生”,鲜明地亮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观,那就是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依靠人民,忠于人民,服务人民,奉献人民,把阐明人民的主体地位,历史地位,革命地位,同阐明党的宗旨相结合,一切为了人民,这就是党的无私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党的宗旨。领导干部手里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服务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年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活动,反腐倡廉,践行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是明确党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我区是两江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同步推进建设生态工业旅游强区,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推进医疗、卫生、养老、低保、住房、文化,新农村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在征地、拆迁、用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更多让利于民,既要坚持依法办事,又要最大限度考虑群众实际情况,做到情为民所系,荆为民所谋。
xx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结束后,xx医院党支部迅速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市党代会精神和雷政富书记的工作报告中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改进作风,夯实措施,共同谋划医院各项工作新思路,实现新跨越。会后,我认真学习了雷书记的重要讲话,报告明确今后五年,我区集中力量要完成的五大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发展步伐,打造经济强区;二是繁荣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强区;三是突出创新驱动,打造科教强区;四是巩固扩大“五个xx”建设成果,打造品质城市示范区;五是坚持民生导向,打造和谐社会示范区,报告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针对雷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问题,今后,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劲的气势,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奋勇争先,为实现民生、宜居、人文、幸福的xx区而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我最有感触的体会之一。

沂蒙精神学习体会


沂蒙精神学习体会

踏寻革命足迹 体验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根据省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5月13日至5月16日第7期县处级中青班学员赴山东省临沂市群众路线教育教学基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现场体验式教学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原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沂蒙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等群众路线教学点。踏寻革命足迹,走在苍松翠柏荫蔽的忠魂英灵安息地上,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体验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在增进对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的同时,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群众路线教育洗礼。所听所访,所思所想,同学们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党性修养。

一、踏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撒播革命火种,领导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战天斗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众多伟大的成绩。

5月14日上午,我们首先来到沂蒙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更为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战争史。大家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解,重温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为了沂蒙人民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沂蒙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深刻认识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培育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伟大的沂蒙精神。在三楼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馆里,大家详细地了解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月14日下午,我们乘车前往沂南县红嫂教育基地。在这里,大家先后参观了用乳汁救活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无私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双肩扛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等红嫂典型纪念馆,集体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不同的事迹,不同的经历,给学员们带来的却是同样的感动,同样的震撼。特别是听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于爱梅所作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报告会,大家无不被王换于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冒死营救革命同志、舍己抚养革命干部子女的非凡事迹深深感动,不少学员热泪盈眶甚至掉下了眼泪,同学们的思想和心灵得到了洗礼……

5月15日, 我们乘车来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扭转了解放战争初期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在人民战争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讲解员带领下,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参观了第一、第二展馆的展厅,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把大家带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走出纪念馆,松柏环绕着革命烈士墓区,学员们伫立在烈士英名碑前,向粟裕将军和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向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肃立默哀,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并聆听了陈若克为革命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参观结束后,大家观看了《英雄孟良崮》教学片,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挑担子、推小轮车等现场体验式教学比赛,真切感受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下午全体同学在讲解员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徒步攀登孟良崮这个山东第二高峰,大家一边攀登一边感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装备远远不如对手的解放军战士,发出“攻克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口号是何等的雄壮和豪迈,又是何等的艰辛与不易。

二、体验沂蒙精神,了解深刻内涵

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用生命保卫群众利益;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拥护、支持党和人民军队,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爱党爱军”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信念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最鲜明的本质就是“群众”二字。这是因为沂蒙精神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信仰。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真正信任党、坚定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二是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集中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精神品格,形象反映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部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路线的宝贵经验。

三、发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

“红色沂蒙,群众英雄”。4天的现场教育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回顾那段艰难的岁月,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大家不仅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心灵上得到了洗礼,而且对“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的道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此基础上,大家因而对如何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忠实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了解沂蒙精神形成过程,密切党群血肉联系感情基础。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百姓家园,人民群众义无反顾跟党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伤员,鲁南人民“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党政军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看,是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命运,把党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这是今天党群关系的感情基石。反思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就要系统学习党的历史,时刻牢记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党始终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把握沂蒙精神深刻特质,自觉主动践行群众路线。沂蒙精神最根本的特征是人民性。学习和传承沂蒙精神,要注重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一方面,要形成思想自觉,把践行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真正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形成行动自觉,把践行群众路线外化于行。就是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人民不愿见到的“四风问题”彻底查找出来、打扫干净,用切实有效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

学习传承沂蒙精神,真心实意为群众分忧解难。一要做到深入到群众中去。经常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二要自觉服务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要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紧紧围绕“两个百年目标”,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确保让群众满意,凝聚形成干群同心、合力发展的正能量。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永远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对人民群众有了真感情,真正为人民服务,才能自觉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从而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把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我们相信,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把为民谋利放在第一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再大再难的事业都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胜利实现!

焦裕禄精神学习体会


焦裕禄精神学习体会

学习焦裕禄 争当好公仆

这些天通过观看电影《焦裕禄》,重温焦裕禄的感人事迹,深受教育。当年,焦裕禄同志抱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扎根兰考,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排内涝、战风沙、栽泡桐、治盐碱,虽然只是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但其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心系百姓,干事创业,力创佳绩,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首先,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员本色。焦裕禄同志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他以事业为毕生追求,身上没有官气、阔气,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在当前社会思想观念越趋多元化的情况下,理想信念起着“压舱石”的作用。许多事例表明,理想信念动摇了、滑坡了,就会经受不住诱惑和考验,就会滑入深渊,被群众唾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常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认真吸取教训,练好修德“基本功”,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同时,自觉反对“四风”,在任何工作岗位,任何工作环境,任何工作时间,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为立身之本,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之本色。
其次,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我们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焦裕禄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还忍受着病痛,日夜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这种“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高尚的公仆情怀,与党的群众路线是高度一致的。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把群众路线贯穿我们工作的始终,时刻把群众装心中。当前,虽然经济社会发展了,但社会上特别是农村社会孩子上不起学、病人看不起病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还有不少的群众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作为一名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应该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特别要关注农村极度贫困人口、“三留守”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
再次,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干事创业。焦裕禄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如此生动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也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前,“三农”问题依然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农村面貌落后,农业水平发展不高,农民持续增收还很困难。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党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一名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更应该率先垂范,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在农业农村发展的战场上披荆斩棘,奋勇争先。为此,要从会场上、材料中走出来,真正沉下身子、深入乡村、走进群众,主动到问题困难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摸清实情、找准问题,从而进行科学决策,破解发展难题。同时,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与求真务实精神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当前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等集体资产改革等方面,敢于挑起重担、踏实苦干,勇于突破常规、攻坚克难,促进各项农业农村改革见成效,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促进农民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