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范文

按理说,经历过总有感悟和收获。实习是每位大学生都有的经历,在工作中我们会做很多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写一份实习报告,撰写写一份高质量的实习报告可以让我们知道工作或学习中的不足。那么实习报告需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范文,带给大家。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本来,他们老师上课不让人打扰,所以杜主任总是安排我们星期天他们放假的时候去,带孩子玩。总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体会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不知道孩子们是通过怎样的课来康复的。于是我们希望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来实习,幸运的是杜主任一下就答应了。

于是我们就真正的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上课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学校开设了四个年级,在每个教室里,黑板的旁边都挂着一张最新幼儿拼音挂图,还有一些用汉字同时又用拼音标出的日常用语。

即使是同时在,他们也有差别,听力好的,说话就很积极,不好的就很沉默,而听力好否,不只是先天的原因,还有助听器好坏的原因。父母都是疼孩子的都想他们快点好,但是经济条件限制,有的买不起好的助听器,虽然老师们没说,我想送孩子去本身就要花不算小的一笔钱。当上课你看到两个听力相差无几的人,表现有天壤之别,而这只是因为助听器价格不同时,你就会忍不住的为那个沉默的孩子难受,社会到处都充斥着不公,上天本来就让他们有缺陷了,还要用家庭的经济条件来制约他的治疗和康复。

那一节语训课可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竭尽力气的喊,以让他们明白做土豆丝的程序刨土豆—洗土豆—切土豆—炒土豆,让他们都读一遍,力求读得标准。然后,是发挥,“大家想一想,刨土豆的时候,用什么刨。”“洗土豆用什么洗?水,对,是用水,那,水还能洗什么?来一个一个的说。”“切土豆要先干什么,磨刀对不对?来大家和我一起磨。看看刀磨快了没有?”“然后要切土豆,大家都来切土豆,边切边说,跟我说,切土豆、。大家想把它切成什么形状?”“猜猜看,老师把它切成了什么形状?”“切好的土豆丝放在盘子里,满满的,像什么?大家说像什么?”“然后干什么?炒土豆,放在哪里炒?”……总之,课堂上,老师会尽力想出很多与之有关的内容,然后,鼓励他们尽量说出来,老师会看着他们发音标不标准,口型正不正确,边说边训练,边玩边学。黑板上的字都注了拼音。
 老师不仅是老师,是朋友,是慈母。孩子们最听的就是老师的话,上课铃声一想,老师说上课了,一二三,坐好。他们就全部坐好了。“老师好”,要是声音较小,或是有人发音不准,老师就说,“不好”于是又重新喊“老师好”,有时重复喊几次。那次,老师说:“还有呢?”然后拿眼睛瞄了我们一下,聪明的小朋友们就大声喊:“姐姐好。”“姐姐是来干什么的呀?来看我们说话对不对?那我们说得好好的给姐姐听好不好啊?”上课时,有人针对别人的话反驳不停,老师会说,你真棒,他的话你都听见了,但是要放在心里,上课不要说出来。有时,小朋友的耳朵痒、头疼,老师会赶紧去看。

最后我们也体验了一下当他们的老师的感觉,大声、很慢地问:“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了什么?”“你们说,这铅笔是用什么削的,这支呢?”“你们是喜欢用卷笔刀削的铅笔,还是喜欢用转笔器削的铅笔。为什么?”还好,他们都能听动我的话,还很配合,互动。当然,感觉不像老师上课时那么积极,我也不能像老师一样,能从一件事,一句话,引出很多话让他们说。不过老师说:“你讲得不错嘛!” 让我很是自豪。

斯金纳的强化作用在学校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他认为,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肯定是孩子们良好行为发展的方向。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家庭或听力障碍程度的原因,有的聋儿十几岁——别的正常孩子读初中的年龄——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每个阶段的需求和发展的人格不同,如果把他们也和五六岁的孩子同等对待,那会很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摆脱无声世界,走进正常的生活,是他们的成功的目标。杜老师的儿子就是先例。他三岁时意外重度耳聋,医生都说没有希望了,但是杜老师不信,坚持用爱和科学的语训方法来治疗,终于能说第一句话,然后上了正常儿童学校,接着考上大学,现在已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有父母般对他们的老师,还有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语训的科学方法,还有社会的关爱,这些聪明的孩子们一定会在努力之后回到我们正常的生活中来。

从实习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聋儿的听力有障碍,但是智力正常,对待他们完全可以像对待智力正常的孩子一样,只是需要耐心,耐心的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

另外聋儿语言训练要讲究科学方法:交往第一的原则,实用原则,灵活多边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停顿、持之以恒,语言要有趣味性,先求数量、再求质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多给孩子一些信心和力量,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要通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

作为听力康复中心的老师,要付出比双倍的汗水去浇灌花朵,而作为社会工作者去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将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编辑推荐

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本来,他们老师上课不让人打扰,所以杜主任总是安排我们星期天他们放假的时候去,带孩子玩。总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体会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不知道孩子们是通过怎样的课来康复的。于是我们希望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来实习,幸运的是杜主任一下就答应了。

于是我们就真正的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上课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学校开设了四个年级,在每个教室里,黑板的旁边都挂着一张最新幼儿拼音挂图,还有一些用汉字同时又用拼音标出的日常用语。

即使是同时在,他们也有差别,听力好的,说话就很积极,不好的就很沉默,而听力好否,不只是先天的原因,还有助听器好坏的原因。父母都是疼孩子的都想他们快点好,但是经济条件限制,有的买不起好的助听器,虽然老师们没说,我想送孩子去本身就要花不算小的一笔钱。当上课你看到两个听力相差无几的人,表现有天壤之别,而这只是因为助听器价格不同时,你就会忍不住的为那个沉默的孩子难受,社会到处都充斥着不公,上天本来就让他们有缺陷了,还要用家庭的经济条件来制约他的治疗和康复。

那一节语训课可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竭尽力气的喊,以让他们明白做土豆丝的程序刨土豆—洗土豆—切土豆—炒土豆,让他们都读一遍,力求读得标准。然后,是发挥,“大家想一想,刨土豆的时候,用什么刨。”“洗土豆用什么洗?水,对,是用水,那,水还能洗什么?来一个一个的说。”“切土豆要先干什么,磨刀对不对?来大家和我一起磨。看看刀磨快了没有?”“然后要切土豆,大家都来切土豆,边切边说,跟我说,切土豆、。大家想把它切成什么形状?”“猜猜看,老师把它切成了什么形状?”“切好的土豆丝放在盘子里,满满的,像什么?大家说像什么?”“然后干什么?炒土豆,放在哪里炒?”……总之,课堂上,老师会尽力想出很多与之有关的内容,然后,鼓励他们尽量说出来,老师会看着他们发音标不标准,口型正不正确,边说边训练,边玩边学。黑板上的字都注了拼音。
老师不仅是老师,是朋友,是慈母。孩子们最听的就是老师的话,上课铃声一想,老师说上课了,一二三,坐好。他们就全部坐好了。“老师好”,要是声音较小,或是有人发音不准,老师就说,“不好”于是又重新喊“老师好”,有时重复喊几次。那次,老师说:“还有呢?”然后拿眼睛瞄了我们一下,聪明的小朋友们就大声喊:“姐姐好。”“姐姐是来干什么的呀?来看我们说话对不对?那我们说得好好的给姐姐听好不好啊?”上课时,有人针对别人的话反驳不停,老师会说,你真棒,他的话你都听见了,但是要放在心里,上课不要说出来。有时,小朋友的耳朵痒、头疼,老师会赶紧去看。

最后我们也体验了一下当他们的老师的感觉,大声、很慢地问:“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了什么?”“你们说,这铅笔是用什么削的,这支呢?”“你们是喜欢用卷笔刀削的铅笔,还是喜欢用转笔器削的铅笔。为什么?”还好,他们都能听动我的话,还很配合,互动。当然,感觉不像老师上课时那么积极,我也不能像老师一样,能从一件事,一句话,引出很多话让他们说。不过老师说:“你讲得不错嘛!” 让我很是自豪。

斯金纳的强化作用在学校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他认为,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肯定是孩子们良好行为发展的方向。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家庭或听力障碍程度的原因,有的聋儿十几岁——别的正常孩子读初中的年龄——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每个阶段的需求和发展的人格不同,如果把他们也和五六岁的孩子同等对待,那会很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摆脱无声世界,走进正常的生活,是他们的成功的目标。杜老师的儿子就是先例。他三岁时意外重度耳聋,医生都说没有希望了,但是杜老师不信,坚持用爱和科学的语训方法来治疗,终于能说第一句话,然后上了正常儿童学校,接着考上大学,现在已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有父母般对他们的老师,还有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语训的科学方法,还有社会的关爱,这些聪明的孩子们一定会在努力之后回到我们正常的生活中来。

从实习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聋儿的听力有障碍,但是智力正常,对待他们完全可以像对待智力正常的孩子一样,只是需要耐心,耐心的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

另外聋儿语言训练要讲究科学方法:交往第一的原则,实用原则,灵活多边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停顿、持之以恒,语言要有趣味性,先求数量、再求质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多给孩子一些信心和力量,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要通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

作为听力康复中心的老师,要付出比双倍的汗水去浇灌花朵,而作为社会工作者去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将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2月大学生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语训特色: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3.社区康复部: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本来,他们老师上课不让人打扰,所以杜主任总是安排我们星期天他们放假的时候去,带孩子玩。总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体会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不知道孩子们是通过怎样的课来康复的。于是我们希望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来实习,幸运的是杜主任一下就答应了。

于是我们就真正的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上课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学校开设了四个年级,在每个教室里,黑板的旁边都挂着一张最新幼儿拼音挂图,还有一些用汉字同时又用拼音标出的日常用语。

即使是同时在,他们也有差别,听力好的,说话就很积极,不好的就很沉默,而听力好否,不只是先天的原因,还有助听器好坏的原因。父母都是疼孩子的都想他们快点好,但是经济条件限制,有的买不起好的助听器,虽然老师们没说,我想送孩子去本身就要花不算小的一笔钱。当上课你看到两个听力相差无几的人,表现有天壤之别,而这只是因为助听器价格不同时,你就会忍不住的为那个沉默的孩子难受,社会到处都充斥着不公,上天本来就让他们有缺陷了,还要用家庭的经济条件来制约他的治疗和康复。

那一节语训课可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竭尽力气的喊,以让他们明白做土豆丝的程序刨土豆—洗土豆—切土豆—炒土豆,让他们都读一遍,力求读得标准。然后,是发挥,“大家想一想,刨土豆的时候,用什么刨。”“洗土豆用什么洗水,对,是用水,那,水还能洗什么来一个一个的说。”“切土豆要先干什么,磨刀对不对来大家和我一起磨。看看刀磨快了没有”“然后要切土豆,大家都来切土豆,边切边说,跟我说,切土豆、。大家想把它切成什么形状”“猜猜看,老师把它切成了什么形状”“切好的土豆丝放在盘子里,满满的,像什么大家说像什么”“然后干什么炒土豆,放在哪里炒”……总之,课堂上,老师会尽力想出很多与之有关的内容,然后,鼓励他们尽量说出来,老师会看着他们发音标不标准,口型正不正确,边说边训练,边玩边学。黑板上的字都注了拼音。

老师不仅是老师,是朋友,是慈母。孩子们最听的就是老师的话,上课铃声一想,老师说上课了,一二三,坐好。他们就全部坐好了。“老师好”,要是声音较小,或是有人发音不准,老师就说,“不好”于是又重新喊“老师好”,有时重复喊几次。那次,老师说:“还有呢”然后拿眼睛瞄了我们一下,聪明的小朋友们就大声喊:“姐姐好。”“姐姐是来干什么的呀来看我们说话对不对那我们说得好好的给姐姐听好不好啊”上课时,有人针对别人的话反驳不停,老师会说,你真棒,他的话你都听见了,但是要放在心里,上课不要说出来。有时,小朋友的耳朵痒、头疼,老师会赶紧去看。

最后我们也体验了一下当他们的老师的感觉,大声、很慢地问:“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了什么”“你们说,这铅笔是用什么削的,这支呢”“你们是喜欢用卷笔刀削的铅笔,还是喜欢用转笔器削的铅笔。为什么”还好,他们都能听动我的话,还很配合,互动。当然,感觉不像老师上课时那么积极,我也不能像老师一样,能从一件事,一句话,引出很多话让他们说。不过老师说:“你讲得不错嘛!” 让我很是自豪。

斯金纳的强化作用在学校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他认为,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肯定是孩子们良好行为发展的方向。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家庭或听力障碍程度的原因,有的聋儿十几岁——别的正常孩子读初中的年龄——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每个阶段的需求和发展的人格不同,如果把他们也和五六岁的孩子同等对待,那会很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摆脱无声世界,走进正常的生活,是他们的成功的目标。杜老师的儿子就是先例。他三岁时意外重度耳聋,医生都说没有希望了,但是杜老师不信,坚持用爱和科学的语训方法来治疗,终于能说第一句话,然后上了正常儿童学校,接着考上大学,现在已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有父母般对他们的老师,还有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语训的科学方法,还有社会的关爱,这些聪明的孩子们一定会在努力之后回到我们正常的生活中来。

从实习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聋儿的听力有障碍,但是智力正常,对待他们完全可以像对待智力正常的孩子一样,只是需要耐心,耐心的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

另外聋儿语言训练要讲究科学方法:交往第一的原则,实用原则,灵活多边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停顿、持之以恒,语言要有趣味性,先求数量、再求质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多给孩子一些信心和力量,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要通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

作为听力康复中心的老师,要付出比双倍的汗水去浇灌花朵,而作为社会工作者去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将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大学生留守儿童问题实习报告


活动主题:对本村留守孩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活动时间:XX年2月9日

活动地点:**市**湖村马湖二队

活动内容:1、调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

2、调查留守孩比例

3、面对以上问题该如何做

实践人员: xxx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孩”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市**湖村的这个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邻广东,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乡在外务工人员达八千多人,超过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孩”。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1503人。其中,“留守孩”90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孩”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孩”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孩”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孩”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孩”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孩”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孩”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个叫小罗的学生,跟爷爷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2)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孩”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许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孩”占70%,这些“留守孩”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 。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孩”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3)家教缺位,不良行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少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31%的 留守孩平时有说谎话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4)心里问题严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孩”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 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孩”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1)用亲情温暖留守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2)给留守孩子撒播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孩”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孩”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孩”的摸底工

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孩”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 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 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的一群,"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孩"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问题,各级政府应承担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面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要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学校予以补助。同时,做到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收费、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总之,社会要为留守孩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康复科实习总结


大学生康复科实习总结

我们医院所有实习护士在康复科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表现.均得到了主任和带习老师的好评.对于康复科未来的发展.和整个康复医学今后几年的发展.给我们同学们树立了以后就业的信心和积极性.我相信这也是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最关心的话题吧!我们起步就要比别人低.以我们现在的学历我想工作还是很难找的.但是又因我们这个职业的非凡化.所以在目前的就业应该是黄金时间.我也希望我们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稳定的情况下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社会在进步我想我们应该向前看我们也需要进步.明白活到老学到老.时时刻刻都要学习丰富自己的真理!胥主任的话肯定我们的工作.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之后护士长对我们在康复科的成长发言.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实践护士长都一一具体说到.提出表扬和指出我们同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也祝愿我们今后会更好!同样与我们在一起教导我我们的带习老师也对我们7个月以来的实践操作做出了评价.各治疗室老师一再对我们给以好评.在实习纪律上 .操作技能方面都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老师们也很喜欢我们.从一开始我们的不懂到后来能独立操作.这些同学们所收获得到的都离不开老师耐心的指导和不断灌输我们知识让我们能得到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操作中出错的时候老师并没有严肃的批评我们.而是很耐心的教我们正确的操作.让我们加深印象不在出错!在主任老和师对我们的评价下.同学们得到的远远不不止这些.在为人处世医患关系中我想我们已经融入了社会中.这些我们得到的都离不开主任和各带习老师对我们关心和帮助!

对于我们实习同学而言康复医学科就像是一个新的大家庭一样.让我们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学会了怎么做人.学会了自己应该有一份责任心.我们很幸运能在一起生活学习是大家的缘分.在自我总结中同学们纷纷总结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事学到的知识.也同时向科室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有些问题也得到了采纳.对于我个人从14年7月随同学来到这里第一个考验我的是泸州炎热的夏日.但是我很快适应了过来专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实习工作中.初入社会的我对很多事都布满新鲜感也很好奇.我在理疗、针灸、运动治疗室实习中.我的老师和蔼可亲.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严肃.他们细心地指导操作技能.让我很快可以上手接触病人.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现在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个需要康复的病人!我所得到的都离不开老师们的教导.所以我很感谢带习老师给我的这些让我学到了很多新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这次总结会意味着我们即将结束自己的实习生涯.而自贡卫校的同学们要比我们早一步结束实习.我代表省卫校的同学们衷心的祝愿他们都能找到自己满足的工作.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而这次总结让我们舍不得离开这个暖和的家.我们在这里文秘杂烩网被浇灌成长成为一个社会需要我们的人.主任和老师为我们的实习计划做了很多工作.在生活学习中给了我们很多关心照顾.尽可能的让我们可以安心的投入实习工作!我也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每一个人都能有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不同的岗位积极工作.能有一个好的成绩.我们还年轻我们有资本去为自己的将来奋斗.90后的我们都是优秀的.都值得被肯定.再艰难的路我们也要走下去.虽然一路上总有坎坷但是只要坚持没有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因为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机会会留给有预备的人的.同学们不要错过任何就业的机会.社会的就业压力我们要转化为动力.希望我们能走的更远!

在此我衷心的感谢科室主任给们这次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给我们制定的实习计划.让我们学到了在学校学部到得东西.我也珍惜这次实习.它对我们很重要!除了对您们的感谢我都不知道还能说什么.相信我们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东西.能朝着自己拟定的目标走下去!

大学生新闻中心实习报告


回顾过去三年的记者生涯,我感慨万千。从一个梦想破灭到梦想成真,真的其实并不远,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在三年的实习记者生涯中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我在不断的前进中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方向,我发现我真的是比较适合现在的工作,我想我是可以做的更好的。

XX年9月经过300多人的应聘选拔,我最后被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记者部录用,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最终被确定为正式成员。经过一个学期的勤奋工作及考核,在同年12月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副部长,后于XX年8月3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长。下面就把我三年在新闻中心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小时对于无冕之王——记者的就有过很多幻想。在学校我的梦想实现了,成了一名校园学生记者,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我感到自豪,骄傲。虽然没有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结合起来,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追求新闻的爱好。因此我报考了江西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利用本不多的业余的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的理论知识,报社成了我学习书本知识的验收场。虽然我平时很累,很少有属于自己个人支配的时间,但是这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

在报社的近三年的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

一、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朱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朱老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和学生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

二、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了解党和国家、学校以及近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工作能力上的提高。使我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通过“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内参、以及校园生活的一线采访,锻炼了我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学校校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老师、学生,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大大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也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5、通过三年的报社学习,是我对记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在“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为了等等大型赛事的时候,让稿件发表出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忙到深夜。

在今后的学习的路程上,我将不段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想,多读,多学,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脚步感到骄傲。

大学行将毕业,我的学校记者工作也将会结束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不过我的心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疑问的。我当然第一职业是去报社或是电视台应聘记者工作,如果不成功的话,那我只好再去想别的办法,我相信迟早会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更多:实习报告
大学生总结性实习报告
新闻报社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中文系实习队到中学实习报告
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20xx年金工实习报告
20xx年实习报告范文3篇

《大学生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范文》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的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