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规范管理应首推信息化建设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税收规范管理应首推信息化建设,带给大家。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已快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税收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地税部门的规范管理应首推信息化建设。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如何作好税收信息化工作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国家总局指出,税收信息化是融会贯通地做好“三篇文章”的载体。针对目前实际,要把地税工作各个环节逐步纳入网络化管理,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征收成本,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加强内外部监督的最有效手段。第二,必须夯实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首先,工作流程的制定要按照信息化征管模式的要求,重新设计和优化税收征管业务程序和内部管理程序,建立一套与计算机征管系统和操作模块相配套的业务流程。其次,要体现统一的方向,各级地税部门都应按照一个标准,一个方向来进行规范,真正实现地税系统软件的兼容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税征管信息系统的整体交通。再次,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规范信息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加工和利用,形成标准、规范、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库,确保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顺畅运行。第三,必须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要通过建立和强化激励机制,重视税务干部的计算机综合运用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要精于计算机业务,在做好维护、开发、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了解税收基本业务;操作使用人员必须能够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相关业务。第四,必须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本着一次长期受益的原则,尽量购买一些品牌好、功能全、规格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避免因机器淘汰或落后造成浪费。在网络建设上,应充分考虑现在和未来全系统对网络的需要情况,尽量提高标准,并适当超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然,要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信息化建设上。第五,必须建立开放的信息网络。从整个税务管理工作来看,税收信息化系统应包括四个模块,即,税收业务,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一旦建成涵盖业务,辐射社会的税收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税收执法将更为透明、规范,税收监控将更为及时、有力,税收管理水平将会实现质的飞跃。为此,在地税部门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上,应当遵循一体化,兼容性和共享性的原则,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在地税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内网);二是要在地税部门与政府及工商、国税、金融等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的协作网(公网);三是要在内网贯通、公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外网)。通过建立开放的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地税与金融、国税、工商等部门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共享,提高税收信息的社会化程度。为网上申报纳税、网上政策咨询、网上税收宣传、网上税收信息发布等开放式的管理和服务创造便利的条件。二、信息化是税务系统规范、优化的必由之路,在税收征管中税收信息化发挥了四个作用第一,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一是申报征收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征收数据查询统计效率明显提高;三是申报率和入库率明显提高。第二,加强了税源监控,增加税收收入。丰富的信息为税收分析和宏观调控,掌握重点税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加强了税源的监控力度,提高了税收管理的针对性。第三,方便了纳税人,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实现银行网络征收,消除了申报纳税的时空限制,为纳税人提供全程办税服务,免除了纳税人因客观原因超过期限纳税而受到的不必要处罚,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欢迎。简化了纳税申报手续。纳税人只需开设相应帐户,办理和缴税款协议,余下的工作全部由银行和办税厅完成,实现了申报纳税“一趟清”。第四,规范了工作程序,促进了廉政建设。申报征税工作的电子化,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所有工作步骤必须严格按预定程序处理。无情的电脑监督有情的人脑,规范代替随意,避免人工操作透明度不高,制约监督不力,发现问题滞后的弊端。从征管手段上限制了不廉洁行为的发行,促进了税务机关的廉政建设。总之,为适应全社会信息化进程,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推进地税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健全和完善工作,逐步规范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效率性;并积极探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新路子,努力把地税建设成为“创新、规范、高效、廉洁”的“人民满意机关”。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是对某一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一起来看一下吧。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一】

20xx年上半年,征管科在市局计算机管理处、县局党组的领导下,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围绕“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把握重点,着力打造知识共享工程,构建高效运作工作平台,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下面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特点对上半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并找出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一、上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完成县局到税务所广域网络改换工作。县局到各所总共10网点的网络运营网由广电改为电信后,网络通信故障大为减少,局内网络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上半年因网络线路故障的原因引起的网络通讯故障仅3起,且都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

2、完成内网与外网的完全隔离,开通机关大楼21个网点光纤上互联网,其余各税也通过adsl方式相继开通互联网,各单位查询资料、获取最新信息的问题得到解决;

3、完成到市局网络双线路改造工程。改造后的网络到市局带宽由由2m增大到8m,运行速度大大提高,且双线路互备份,出现故障后自动切换到另一条线路,确保了到市局网络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运行,到市局网络改造后县局上市局网没有出现一次通讯故障;

4、整合机房服务器功能,合理配置机房资源。一是今年以来相继对县局ftp进行分类整理,开设“临时存放”和“全局共享”文件夹,“临时存放”文件夹解决了部门间文件临时传递只能通过办公室周转的问题,避免临时文件(相片等)存放散乱,长期得不到清理,占用大量磁盘空间,影响服务器运行性能。

“全局共享”文件夹主要是将全局共用的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各类应用软件及各种软件使用说明及期使用手册集中存放,解决以前此类公用信息分布于各个科室,不利于基层单位甚至本部门使用人查找和使用;二是开通数据备份ftp(单位内部ftp)服务器,解决各单位数据文档的安全存储(备份),作为县局ftp的有效补充;

5、事前预防,加强监控,网络安全管理上新台阶。一是督促全局内网所有电脑安装由市局统一配备的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不留死角,并加强监控,发生问题机及时通知处理;二是用好市局下发给我局的防火墙、防入侵检测等网络产品,通过每天的数据流量监控、统计分析,实现了网络安全预警、问题及时发现、事故及时处理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我局网络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半年通过网络监控发现问题计算机10次以上,每次都在安全问题大规模爆发前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避免病毒的大面积感染和网络中断;下半年拟对问题计算机(不关机/杀毒软件报警/异常发包)进行定期通告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实现增多事前管理、减少事后管理;

6、用好市局下发的vpn资源,用vpn方式实现了远程办公。目前已对局领导、人教科、办公室、计财科以等特殊重要岗位通过配备vpn实现了家庭远程办公,为解决西城所运输企业拷盘/写盘今年以来多次发生带病毒到局内网络,由此引起局内网络多次安全事故的问题,拟对西城所运输企业拷盘/写盘采用vpn方式通过互联网进入市局运输发票服务器进行进行拷盘/写盘操作,通过这一方式将有效解决运输企业带病毒的网络安全问题;

7、软件运行维护工作进入正常状态。由于以前搞信息化建设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致使去年因人员变动后工作出现脱节,今年以来配合计财科完成了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预算款编码的更新,以及完成了对煤碳基金、网上办税等程序的升级,保证了ds2.0程序的正常运行;

8、初步完成对信息化建设方面技术知识资料的整理,知识的归类归档,解决了因岗位变化、人员调动等情况引起的技术、管理脱节问题,实现岗位的知识共享。上半年主要完成对县局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服务器资料、网络布线工程、服务器重要参数、软件安装运行技术文档、重要岗位机器数据备份、计算机设备档案等方面的归类存档工作;

9、计算机日常维护模式实现远程维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目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单位计算机管理员兼职的情况下,县局计算机管理人员只有一人的情况下,只要与县局网络保持畅通,就能实现远程对计算机进行维护,这一技术有效解决了以前计算机出现小故障要到现场进行维护的老大难问题,为单位节省费用,为基层计算机使用人员节约了时间,这一点得到基层人员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10、改变计算机设备管理模式,实现计算机设备“责任到人,机随人走”的管理体制。实行这一管理模式后将大大减少计算机随意调换,不爱护公共财产,以及不注意电脑的日常维护等不良习惯,延长公共财产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使用效率;

11、计算机设备管理进入有序轨道。

一是上半年对淘汰下来的废旧电脑进行了及时处理变现,程序公开、公平,最大限度的使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完成对培训室电脑的升级安装,培训室电脑全部更新为奔四机,安装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培训室的使用质量和效果得到提高;

三是合理配备计算机资源,上半年分别为东、西城所配备两台质量较好的激光打印机,更新局领导打印机,合理调配收回可用的打印机,使资源得到整合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算机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在信息化建设日显重要的今天,我局计算机管理人员不增反降,县局计算机管理员目前只有一人明显不足;基层单位计算机管理员分配不合理,有的单位有两个或以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而有的单位却很难选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管理员,导致计算机维护工作全部依赖局里;

2、计算机专项经费使用不合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每年县局以每台电脑500元的维护经费拨付给基层单位,但从了解的使用情况看,有的单位计算机专项经费用于计算机维护方面的费用却很少,以各种明目挪作他用,计算机出了本应由基层单位自己解决的故障总是依赖局里来解决等等问题;

3、县局每年没有对计算机相关设备进行统一维护。对县局机房、各税务所机房、网络设备、网点、针式打印机等重要部位、重要设备每年没有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清洁、检查、维护,往往就是等到出了问题后才去排除解决,造成维护滞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甚至造成设备浪费;

4、考核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

一是由于没有好的考核机制和责任界定导致网络安全事故频发,今年以来西城所因运输企业拷盘引起的网络安全事故的责任问题无法界定,导致多次发生病毒带到全局网络,影响到全局正常的办公;

二是县局制定的文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年初征管科转发市局关于内外网完全隔离的文件,并提出了转发意见,但真正在实施时按文件规定在开通互联网之前向征管科报批备案的只有两个所,其余三所有两所已经开通县局没有向县局报批,另一所甚至将内外网接入一台机器没有完全实现物理隔离,且没有向县局作任何说明;

5、部分人员工作缺乏责任心,计算机设备使用不合理,浪费严重。今年以来县局通过对各单位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情况进监控,发现计算机经常下班不关机,计算机、打印机人为损坏现象屡有发生,打印机随意打印或无用打印导致打印机故障频发,有的税务所打印机未到使用年限却故障频频,多次申请购买或更换新打印机,有的甚至提出过分要求,比如放着好的打印机不用,非要使用双面的打印机不可;

6、培训工作做得不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力度不够。上半年培训室设备已经更新换代,开通了电子教室,能随时保证30台以上的计算机正常使用,但使用率低,培训质量不高,包括计算机管理员在内的培训今年都还没有进行。由于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仅限于县局的业务培训,对针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日常维护的知识没有进行,导致大部分人对工作出现一些简单软硬件故障都无能为力,更不用说借助计算机使用技巧来帮促税收工作了。

7、计算机与征管工作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信息化辅助征管工作成效不大。上半年由于人手及本身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事情杂的情况下,屈指可数的是仅在国地税信息比对中做了一些工作,其它与征管结合的工作基本未涉及,导致与征管工作的结合得不好,未能发挥信息化技术促进税收征管的应有作用。

三、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1、对机房线路进行改造,对机关大楼、基层单位机房、网点进行统一维护;

2、对税务所打票用的针式打印机请专业打印机维护人员进行一次统一维护;

3、加强数据备份管理,特别服务器数据的冷热备份、异机备份、异地备份,以及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数据安全;

4、修订《计算机设备类管理办法》,明确计算机设备“责任到人,机随人走”的管理体制,增加对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管理内容,增加县局机关科室计算机管理员和税务所计算机管理员a、b角制度;

5、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界定网络安全事故责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6、建立内部交流平台(rtx),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促进内部的交流与协作;

7、开展一期针对基层计算机管理员的计算机日常维护操作培训;

8、对计算机专项经费的使用是否应有县局计算机管理部门的参与,考核制定可行性方案;

9、为ds3.0上线积极作准备。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二】

一、求真务实,实现由急躁冒进到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的思想转变

经调查发现,一些同志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存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分析原因,主要是把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看“偏”了,以为跨越式发展就可以超越现实,用不着扎实苦干和艰辛努力;把信息化建设看“轻”了,认为买几台微机,建立个网络,就实现了信息化;把现有的基础看“高”了,觉得机关办公有了自动化的雏形,部队训练有了模拟化的探索,政治有了网络化的尝试,稍加完善和整合就是信息化了。

针对这各思想情绪,必须引导各级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双重历史任务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规律。一是要树立辩证的思想方法。既要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又要继承传统保持优势;既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又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既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又要协调发展整体提高;既要雷厉风行紧张快干,又要把握节奏稳步推进。二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

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不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三是要强化夯实基础的观念。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离开基础建设这个平台,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自觉克服浮躁情绪和思想,注重在强根固本上下功夫,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抢抓机遇,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我党历来重视我军的军事变革,他多次用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警示全军,指出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统治的腐朽,丧失了一些军事变革的机遇,总是走在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后面。这是我国近代长期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1998年江主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紧要的。

这个时期,是新的世界军事变革的初始阶段,只要我们看得准,措施得当,实际工作抓得很紧,就可能使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许多新生科技资源尚未纳入国防储备和管理之中,国防建设总体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以人力数量优势为主要牲和步兵分队为主体的后备力量结构,以粮、油、车等一般物资、装备和普通战备设施、技术为主的储备结构,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指挥手段,难以适应未来战争高技术对抗的需要。紧随军事变革和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要求,突出科技在总体结构上实现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迫在眉睫。

一是拓展编组范围。就是编组范围要向科技含量高的军民兼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拓展;编组对象要向知识群体拓展以提高后备力量科技人才比例。

二是大力开发军民通用技术、产品,建立技术成果统一储备管理制度,健全地方有关部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善武器装备和动员设施。

三是要搞好指挥自动化建设。建立纵向一体、横向互联的动员指挥网络,实现国家到县级国防动员机构指挥自动化联网,积极研制开发动员资源管理、动员辅助决策和动员信息报知等系统软件,提高国防动员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效能。

三、迎头赶上,实现由全面建设向有针对性有重点建设的转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要处理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先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必须明确,我们所要求的机械化,是建立在信息主导基础上的机械化,我们所建立的信息化,是“最新版本”的信息化。

因此,在完成我军双重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确立高端起步的观念,始终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国防建设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这样才更有利于赢得时间,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尽快进入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高技术战争形态的变化,我国的战争威胁由全面战争转变为局部战争;防御重点由抗敌大规模入侵转变为抗敌高技术兵器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目标、交通(通信)枢纽的精确打击。

过去全民皆兵、城乡一致、平行建设的做法,单一、分散、低层次建设战备设施的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用于国防建设的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在建设规划上由过去的全面建设转到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准备上来。

一是根据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和主要作战对手的作战特点,应突出加强边(海)防地区、大中城市、交通沿线地区的国防建设。

二是根据战争形态和战时主要任务的变化,重点加强参战力量、后方防卫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支前保障力量的建设。

三是着眼于高技术战争毁伤率高、消耗量大的特点,重点抓好战备体系建设。主要应建立藏得了、抗得住的城市防空设施体系,建立水、陆、空相衔接的立体交通运输保障体系,建立大容量、多途径、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体系,建立生产能力强、布局合理、平战转换快的军工生产体系,以提高平战转换的能力。

[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浅析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浅析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是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迅速更新的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化、信息化是检验一个组织有没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准。近一年来,**县公安局在党委班子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在网络建设、网上办公、网上执法、通信设备、信息培训及应用、硬件投入、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下面,结合我局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笔者认为,公安事业要有更快更新的发展,必须要有公安信息化作支撑,特别是在加强刑事技术、网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当前,公安事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公安信息化来破解。一个是警力严重不足问题。信息化是解决警力不足的现实之路,我们能够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另一个是经费严重不足问题。公安事业发展与经费瓶颈制约的矛盾相对突出并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省力、省钱又省时的办法。信息化是解决经费不足的现实之路。过去,我们因为受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制约,在案件线索摸排、追缉逃犯等方面,往往使用“人海”战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不好。有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在网上串并案,就能在网上直接破案,就能在网上追逃,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增强警务效能。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信息化强警之路,把公安工作信息化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二、公安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因素是信息拥有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有了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宽阔的信息基础平台,还必须有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支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广辟信息来源。围绕公安基础工作,要以广大民警为骨干,以协警、信息员、隐蔽力量、社会群众为有力帮手,将信息收集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要瞄准突出治安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重点人、地、事、物、组织等要求,扎实开展人口管理、重点部位控制、社区治安防范、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基层创安等工作,从中获取第一手的、全面准确的公安基础业务信息。同时,将可被我采集、能为我所用的社会信息纳入采录范围,努力构建以公安信息为主、社会信息为辅的综合信息库、二是严把信息质量。全面规范信息的采录工作,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抓紧界定信息内涵,强化信息收集时效,统一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操作流程和数据格式。特别是对一些公安实战中作用突出的信息,如指纹信息、现场勘查信息、案件信息、高危人群信息等,要分类建立健全信息采录运行机制,坚持数量、质量和时效并重,落实岗位采集责任,切实把好关、三是加强信息维护。丰富高质的信息是基础,统一严格的管理是关键。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利用价值,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网上信息日常维护制度,落实“谁主办、谁采录、谁维护”责任,努力为实战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实现信息共享。突破传统模式下警种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将现有分散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有机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提升应用效益。

三、民警信息化素质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保证。公安信息化讲求的是规模效益,既体现在信息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警务理念和信息作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每一位民警都成为信息警务的参与者、受益者,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高度重视民警信息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扩大信息化应用群体。一方面,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切实优化人才政策,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民警学信息科技,用信息技术,把信息应用技能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实现应用主体的最广泛性。具体要做到:对所有的45岁以下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同时要制定刚性要求,开展好全员计算机培训。让每个民警都能做到“会打字、会录入、会查询、会安全维护、会本岗位业务系统使用”,养成“上班先开机,工作必上网”的习惯,逐步形成“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台帐网上建、绩效网上考”的新格局。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形成人人重视信息、人人应用信息的良好氛围,把信息转化为警力、转化为效率、转化为战斗力,实现信息资源在公安工作中的有效利用。真正叫响“不懂计算机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丧失工作岗位”的口号。

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分析措施


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分析措施

水文档案资料是江河**和涉水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事关国计民生。在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的新形势下,如何加速推进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水文档案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既要遵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兼顾水文信息生成和储存的特殊性。基于一般规律与特殊性的综合考虑,我认为水文档案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应着重抓好“五大建设”。

1、数字档案室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核心要件。目前,国家正准备提出全国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方案。因此,水文数字档案室建设正当其时。作为水文档案存放、整理和加工中心,水文数字档案室应当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系统工作站、扫描仪、刻录机、光盘库和中转服务器等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同时,根据国家统一规范的数字档案管理规则和标准,设置相应的管理服务软件及其传输浏览等应用系统,从而真正建立起集信息收集、加工、馆藏、交流、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档案室。

2、信息化网络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基础支撑。根据数字化归档的要求,需要在水文系统构建三个对接电子网络。一是机关内部的局域网络。在单位内部实现各部门之间和数字档案室与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并在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的前提下实现资料文件的数字化归档。二是联结各个基层水文站的数字信息传输网络。各基层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文站点的文字、图像等数字信息要适时同步地通过专用互联网络传递到水文信息处理中心,实现适时测报分析和有选择归档。三是外部电子文件传送网络。通过互联网络联通,实现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各级各部门的电子文件传送与收集相对接。

3、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有关标准,对馆藏历史档案按照类别、年度、密级、等级进行数字化归档处理,以磁盘、光盘等介质进行分类陈列,并刻录到档案信息中央处理器以供查阅。其次,要运用归档整理应用软件,对新生成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资料及时予以归档。第三,要尽可能地将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在外网空间,切实丰富外网水文信息资源的内容。

4、浏览查询系统建设。数字档案的鲜明特点就是储存容量较大,浏览查询便捷。没有一个快捷高效的浏览查询系统,再好的库网条件也会失去其应有意义。当前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浏览查询系统软件已经十分成熟,完全可以通过专业人士或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其基本要求是项目齐全、内容丰富、查询便捷、更新及时、结果精准。同时,既要能够联合使用日期、类别、主体、关键字进行精准查阅,也要能够做到汉语及拼音双识别查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查阅效率。

5、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具体要抓好三个平台建设。一是公共服务网站建设。也就是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水文信息网站,对此我省已在省市两级构筑了十分完备的水文信息公共网络,今后的方向是实现与政府、各县(市、区)网站的并联对接,进一步扩大公共网站的服务和影响范围。二是手机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短信服务系统,适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水文信息,其服务时间主要为防汛抗旱时期,服务内容为降雨量、主干道水位及流量等,还可联合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发布大众最为关注的洪水预报,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防汛抗旱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河运从业人员和可能发生洪灾地区的干部群众等。三是新闻媒体发布平台。可在天气预报栏目增添有关水文实时信息和水文预报的内容。

同时,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谋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通过加强领导、保障投入、重视人才、完善制度等保障措施,加速挺进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

信息化银行建设心得体会


信息化银行建设

信息化建设与银行的业务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已成为银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网点转型、提升服务水平的形势下,信息化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网点业务的发展。在学习了工行姜建清董事长的讲话后,结合本联社的实际发展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成本高企分析

XX农信社共有53个网点、87台自助存取款设备。无论是物理网点或是人力资源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成本。虽然电子银行业务的交易占比逐年上升,但是物理网点的高企逐渐成为同业中最大的负担。农信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特性,肩负着地方的金融服务。物理网点成本不可改变,但是人力资源的成本可以逐渐往存贷款的营销或中间业务的营销等方向集中。

二、运营集约化分析

在全联社的运营过程中,打造标准的"流程银行"是高效运行的重要方式。后台中心有四种转变方式:

1、从单纯的前后台物理网点服务向全方位优化业务流程转变。目前,XX农信社依托省级提供的集中平台,将逐渐实现业务集中、远程授权和事后监督的一系列运营改革,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在远程授权中心上线后,将减少简单、重复的柜员工作量,有助于释放出更多人力资源,这种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有助于各营业网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日常的财务辅导或为本网点的营销服务提供分析研究支持或着重于重点客户关系维护。

2、从单一的业务处理向全联社共享服务转变;各个部门和网点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也要形成相互的连接,探索运营机制的建立,支持各类业务及线上线下服务的协同发展。积极学习各种业务或产品,从各部门的角度分析该产品业务的特性,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保证业务推广的顺畅,并实现业务数据结果的共享。

3、从标准型业务向专家型、决策型转变;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人力资源是最为昂贵的。目前,标准化的业务及流程繁多,如柜台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办理、残损币的挑剔整点、各种券别清分后付出,信贷业务手续的办理等占用了许多人力资源。根据各类成本的测算,()分析外包及特殊专岗人员集中处理的可行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机构的存贷利差在不断收窄,资金逐渐往投行方向发展。由于受到监管评级和市场环境的限制,资金的投向受到制约。虽然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各家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立,本联社仍需树立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利用一切资源,扩大利差以外的收入。

4、从网点的单渠道服务向多渠道的金融服务转变;近年来,我们对产品的营销不单单局限于柜台业务,更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延伸。建议省联社为各类中间业务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服务,并通过不同的单位的合作,寻找切入点,共享或多渠道搜索客户信息,挖掘优质客户,充实客户的数据库。本着"了解您的客户"的原则,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共同协作,共促发展,实现双赢。

三、信息数据的分析

姜董事长进一步指出,信息化银行应该做好五个"I",即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整合创新、智慧管理、价值创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对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升级和应用拓展,而是通过信息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把银行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从以往的经验总结向精细化的分析转变,是建立在银行信息化基础上的银行经营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根本改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各类民营银行的逐渐加入,腾讯巨大的信息量,必将成为其前海微众银行未来发展的最庞大的资源优势。其市场定位主要在于互联网金融的营销。其高管由平安银行、银监、人行等金融机构的智囊团,着力于小额信贷和信用卡的营销。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是了解当地经济行为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客户、账户、产品、交易和管理的分析都是挖掘潜在客户的重要渠道。通过客户的资金交易明细、渠道、习性,挖掘其关联性客户,并做好关联客户的维护,保证存款的稳定性,防止存款大进大出给网点带来流动性问题。通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充分发现市场中的机会,有前瞻性地抢占市场先机。

四、内部成本定价分析

目前得益于省联社各项项目平台的建设,建议从财务会计的职能向管理会计的职能升华。通过逐步实施内部服务资金成本分摊和资金转移定价进而分析各营业网点的效益情况,将联社的管理成本按照网点的人数和规模划分到各个营业网点。根据各岗位人员特征进行归类到相应的产品成本中,综合进行营业网点的盈利情况分析、一个有前瞻性的营业网点负责人将会考虑员工人数的合理范围;测算各种产品带来的成本收益、进而有针对性地去拓展效益最大化的业务;分析客户整体的交易习惯、从而寻找市场的切入口,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另外,通过分析资产端的收益率和负债端的成本对资金进行定价,根据当地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各类资产负债端产品的收益率曲线,划分敏感性和非敏感性资产负债,合理控制长短期的期限配比。在做好流动管理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通过学习工行姜建清董事长的讲话,使我对外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之一振。银行业的发展、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常态、国际经济的起落正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银行卡管理、社区银行、电商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将逐渐席卷颠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习惯。不在沉默中奋进,就在沉默中退却。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我们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更易于自主创新,踏着追逐农信梦的脚步,走出一条个性化的改革之路!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