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要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媒体惯用“新提法”,本人也借鉴一下,昨夜对比了公报和十八大报告中相关部分的表述不同,结合自己理解作为点评,不当之处请大家拍砖。

学习要点:

1、“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放在了指导思想部分“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后,与之相伴随的是后边社会建设部分”社会治理“的提法。

点评:“社会治理”的提出,较之以前社会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治理的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在中国还不敢奢望,在西方也不过是一种理论设想而已,但是与之相伴随的增强社会活力,发展社会组织,还社会自治的空间,构建“国家-社会-市场”的新型关系,是现代国家发展的趋势。相对于媒体把眼球吸引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当然这是这次全会的重点,但如果过分突出而忽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那就大错特错,前几天评价“383”报告我已说过,不能没有国家—社会这个层面的改革,希望那个顶层设计团队能够把三者协同起来。

2、第一次用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表述,同样意义深远,这些和后边提到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都是一体的。

点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或者说什么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值得探讨。这必然带来整个执政理念的变化,

政府不是万能的,起码在这个文字上得到体现,政府如何和市场、社会一起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成为必须考量。这个理念是首要推广的,然后是体系建设,再谈与之伴随的能力提升。改革的协同性是必须的,是系统、整体后的新提法,协同的概念从去年申报社科项目开始关注,的确剑指关键问题,改革形不成合力!这也是为什么要成立全面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的原因所在,希望有所突破,但是如我论证,改革方略、制度设计的协同的实质是知识协同,核心是理念协同,也可以说常以联盟所言“信念体系”的协同,这也是改革共识的形成,但共识从何而来?(先.生网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既得利益固化、部门利益坐大,如何突破?都不容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表述可见一斑。

4、财税体制改革媒体已反复报道,不说了。”法治中国“的提法只不过换个说法而已。”着力清除市场壁垒“”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都是未来相应方面制度设计的主要思路,最后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后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是呼应的,参照开会前后媒体热议足可了解详情。

5、“放宽准入,内陆沿边开放”。

点评:“放宽投资准入”对于民间资本是个利好!对投机者而言,尤其是官商合谋的话,是个漏洞,需要做好投资准入门槛和条件、评审的细致设计,否则祸患无穷。“内陆和沿边开放”值得对应地区关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得到国务院批复,是个方向,沿边的尤其是南边和东盟、北边和俄罗斯蒙古、西边和几个斯坦及中东国家,原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及城市有机会加快发展。这样的话,东边的自贸区为主导的新沿海开放,空港结合的中部内地开放,西边加强贸易的沿边开放,构成新时期东中西区域战略布局的一个新版本。

6、司法部分的变化在“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尤其是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点评:司法依法、独立、公正的提法在十八大报告及之前都有提及,以前传闻的司法系统垂直管理的改革设想,应该蕴含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中,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提法是否意味取消劳教,有待观察,但是诸如刑讯逼供及其他司法运行的不法行为将得到重视,这是个可喜的变化。

7、“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意味着八项规定的延续。

点评:从新闻联播中的画面,可见这次会议的会场布置和中央的八项规定改进作风的要求是一致的,而且政治局成员们并没有在主席台就坐,而是一排和参会者同样高度就坐,分组讨论的简朴程度更甚,想必难坏了筹备者了,不过这是个导向,你也可以理解为作秀,但作作秀时间长了,就成习惯了!希望常态化确实能坚持下去!

8、“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点评:这是生态文明建设部分的新表述,但参考保伟的研究,说这个在学界以前就提过,红线的设定多少有点参照耕地红线,希望强化硬性约束、强化目标责任制、一把手问责之外能有一些其他的配套措施,只有红线是不够的,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甚至转变政府绩效评价方式,甚至转变国民生活方式上有所行动,仅有红线是很单薄的,尽管听起来很严厉!

9、安全和军队部分大家普遍关注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更应注意“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这个媒体已经论及不再说了。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十八大三中全会心得


三中全会心得

今天开幕了。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连日来,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温家宝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还是普通黎民百姓,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厚望,表现在对中国即将挺进的深度改革讨论热情空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世界和国人充满同样的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共圆伟大复兴之梦。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之后,邓小平不是让改革停下脚步,相反却加快推进改革,“南巡讲话”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潮,中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实力,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充满期待。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起,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改革不止步,中国再出发!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同时也处于对敌斗争复杂、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特殊时期。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依法执行刑罚、教育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使命,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监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职业责任。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充分发挥监狱的职能作用,彰显监狱更为丰富和多元的价值,主动融入,善于创新,找准着力点、切入点、结合点,提高监狱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监狱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学习,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有效应对社会发展对监狱工作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更好地推动监狱工作取得稳步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监狱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监狱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在的管教条件下,运用现在的资源和经验,根据狱情发展态势,研究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的管教模式及相应的管教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在监狱管教工作建构新的管教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进一步提高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及其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其本义是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能动性作用,达到全社会共同治理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监狱管教工作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一方面是积极运用社会资源参与监狱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服刑人员主观能动作用,从消极的被管教向主动的自我管教、自我约束转变,从而提高管教效果,实现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
(二)我国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社会秩序。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拓宽服务领域,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合力。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就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具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工作任务。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形成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流动人口、对特殊群体实行特殊关爱、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基层实施网格化管理、建设综合性信息化平台等一大批体现时代性、具有实效性的创新经验成果。可以说,我国社会管理与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三)监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是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和紧迫要求。监狱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领域和特定阵地,社会阶段性特征以及社会管理问题也势必会对监狱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从监狱性质看。没有监狱的安全稳定,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安定。创新社会管理要靠各条战线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要靠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协作。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民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第2页

法制建设、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从监狱作用看。监狱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监管安全形势,充分认识全力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做好罪犯的监禁和教育工作,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使罪犯不再继续危害社会;通过依法履行刑罚执行职责,实现和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3、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总是千方百计诋毁我国的监狱工作,并以此为借口,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强化监狱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从内部环境看。押犯构成日趋复杂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外籍犯多、涉毒涉枪犯多、暴力型犯多、多进宫犯多等趋势,监管压力日益加重;在押罪犯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社会、罪犯及其家属对监狱执法、因劳动致伤致残致死、因病医疗等维权事件提出新要求,给监狱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执法环境日益复杂。这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力度,需要通过进一步强化监狱职能来解决。
为此,监狱必须着眼和谐社会建设对特定重点人群管理的新期待、落实维护安全稳定的新要求,明确推进监狱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切实抓好职能定位,努力实现监狱工作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新进步,更好地为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积极适应社会管理新形势,主动找准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定位
(一)站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看监狱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是政府职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良好格局的形成必然是政府多个部门和全体公民的集思广益、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结果。作为社会管理机构之一的监狱,既要依法行使刑罚执行的权利,更要对社会生活中违反相应规则、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罪犯群体进行管理、教育、挽救、转化,帮助其再社会化,使其顺利回归社会之后不再违法犯罪。重新犯罪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更直接制约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进步伐。所以,监狱工作在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站在监狱工作的角度看社会管理创新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监狱工作已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大发展、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种创建目标的提出等等,都为监狱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监狱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押犯构成日趋复杂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呈现涉毒涉枪犯多、暴力型犯多、多进宫犯多等趋势,监管压力日益加重;在押罪犯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罪犯及其亲属以监狱执法奖惩、罪犯伤残以及死亡、因病医疗等事由的过度维权,给监狱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执法环境日益复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无形中对民警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工作态度等方面造成了冲击。这些矛盾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直接决定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速度,需要监狱本身通过强化职能和创新管理来予以解决。
三、准确把握监狱工作创新管理的要求,努力提高监狱管理科学化水平
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应该指的是在监狱现有条件下,根据监狱发展态势,运用资源和经验,研究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知识、技术、方法、体制、机制等,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在监狱工作内部构建起新的管教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进一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及其活动的过程。因此,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组织进行,要牢牢把握监狱工作的关键环节不动摇。
(一)必须坚持首要任务不动摇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始终是“首要政治任务”,是推动监狱工作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只有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强化危机管理,继续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努力打造“平安监狱”,才能为监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必须坚持首要标准不动摇
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是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监狱工作服务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只有始终坚持贯彻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才能排除和解决影响监狱工作正确发展方向的各种因素和突出矛盾,确保首要标准得到贯彻落实。
(三)必须坚持依法治监不动摇
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始终把监狱的行刑、管理、生产、生活都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公正执法。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才能不断增强民警的法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为正确执行刑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
要始终把广大民警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关注民生,激发民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民警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不断增强民警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监狱安全稳定和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四、切实抓住关键环节,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上来,凝聚到加快监狱工作发展上来。继续以平安、法治、文化监狱建设作为工作主线,不断赋予它“深化创建、突出特色、提升水平、创先争优”的新内涵,全面引领并实现监狱工作安全发展、法治发展、文化发展、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监狱安全防范建设
1、要加快观念更新。进一步端正监狱工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稳定是重中之重的思想,切实纠正与新时期监狱工作不相适应的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加快工作重心向确保安全稳定转移。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时刻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对不住”的使命感,枕戈待旦,毫不懈怠。
2、要健全安全机制。重视安全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管安全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领导责任机制,有效防范罪犯脱逃、暴狱、劫狱、重大传染性疾病、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深入研究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实施对监狱执法和罪犯改造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新措施、新策略,其中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对重刑犯、长刑期罪犯和依法限制减刑罪犯的监管和教育机制。积极开展与驻监武警部队的“共建共管共保安全”活动,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综治部门及周边群众的协调联系,建立起“有效内防、高效联动、及时增援”的群防群治体系,全面增强监狱的安全防范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3、要完善安防设施。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新颁布的《监狱建设标准》,加快推进监狱布局调整和安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人防严密、物防坚固、技防先进、联防高效”的监管安全防范体系。
4、重视狱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狱内突发事件的性质,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确保处置有力。
(三)进一步完善民警执法标准和方式
1、要大力推进“阳光执法”工程。牢固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的思想,既坚持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又做到理性文明规范执法,依法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在保守监狱执法秘密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政务、狱务公开,重点是罪犯考核、奖惩、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执法关键环节,要做到程序、内容、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罪犯、犯属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快实现信息化办案,建立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机制。定期开展执法状况考评,及时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执法公信力。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监狱执法工作信息,加大监狱工作正面宣传力度,树立监狱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2、要不断完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对罪犯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监纪、参加学习教育和生产劳动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作为提请减刑、假释的重要依据。同时针对不同犯罪类型、恶习程度、社会危险性的罪犯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矫治,建立罪犯个案矫正计划和个体教育改造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改措施,提高转化率。对未成年犯、女犯、少数民族罪犯、港澳台和外籍犯,根据其教育背景、生理心理特征、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按照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危害国家安全、xx功、涉黑涉毒的罪犯和抗拒改造的顽固犯、危险犯实施重点监管,有效防止罪犯脱逃、自杀和狱内又犯罪案件的发生。
3、要建立民警执法岗位规范标准。要强化执法意识,创新培训形式,不断继续深化岗位练兵,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全面推行民警执法岗位标准化管理,每一个岗位都要设定执法工作目标、程序和要求,构建程序严密、内容具体、责任明确的执法标准化制度体系,确保每个执法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不断健全监狱执法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提升监督实效,积极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努力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构建“阳光执法”新机制。
4、要规范监狱管理。继续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积极争取监狱经费全额保障到位,正确处理好监狱与监狱企业、监狱执法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型监狱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监狱规范化管理,依法限制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干警职责、权限、利益、能力的关系,做好激励、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全面提高监狱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进一步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
1、要注重思想改造和文化熏陶。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使罪犯增强道德与法制观念,真诚认罪悔罪。针对罪犯文化层次总体较低的特点,广泛开展文化普及提升教育,增强罪犯文化素质。大力加强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积极开展特色活动 ,用文化艺术来陶冶罪犯情操,提高其思想境界。
2、要有效发挥劳动改造作用。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组织罪犯进行生产劳动,可以改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清除其思想病毒,纠正恶习,提高素质,培养技能,发展智力。要创新罪犯劳动改造的组织管理,以提高劳动素质为中心,合理安排劳动岗位、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建立以劳动技能、劳动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公开公正的劳动考核评估体系,试行罪犯劳动低报酬制度,有效调动罪犯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劳动在改造罪犯中的积极作用。
3、要健全社会帮教体系。要借助国家机关优势,整合社会积极力量,加大社会帮教力度,不断丰富大墙内外联合帮教形式,围绕婚姻财产关系、子女抚养、劳动争议等热点法律问题,有效开展困难罪犯救助活动、罪犯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工作,利用社会力量,以情化教,拓展“阳光暖心”渠道。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定期排查存在未成年子女失学、家庭婚姻关系出现危机、长期无人探视等情况的服刑人员,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稳定其改造情绪,促使罪犯安心改造,早日新生。
4、要重视服刑人员权益维护工作。进一步重视服刑人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服刑人员自身在维护监狱安全、提高改造质量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强化狱内侦查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促进监狱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
1、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警工作作风,大力倡导实干之风、效能之风、创先争优之风、和谐之风,着力解决民警“庸、懒、散、慢、浮”、到岗不到位、到位不到心、工作纪律不严、警容风纪不整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提高民警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2、要努力提高队伍素质。要扎实将提升队伍软实力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主线,推进队伍建设职业化,强化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从优待警、机制管警、从严治警、科学用警、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广大警察具备全面过硬的业务能力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监狱警察队伍。加快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充实和加强监区(分监区)基层警力,实行政策倾斜,提高政治经济待遇,真正实现“骨干沉淀”,努力形成分监区有“能手”,监区有“标兵”,监狱有专家的人才结构,不断激发队伍活力,让实干的人有舞台,让能干的人有平台,营造干事兴业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党委、支部建设水平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好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监狱工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要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立功创模活动,通过监狱网页、宣传栏、光荣榜,大力宣扬警察职工队伍身上的闪光点,注重宣传和推出先模典型人物,重用先进典型,坚持“有作为就有地位”的原则,给予各级先进、典型人物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
4、要建立创新成果激励机制。注重把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做群众工作有办法、做群众工作有成绩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群众工作干部队伍。
总之,监狱的性质决定了监狱的职能,监狱的职能决定了监狱的责任。监狱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必须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安全稳定与教育改造的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对接社会、服务社会,努力在深化固有职能、拓展外延空间、丰富工作载体中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监狱工作再上台阶,为建设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解读精神

12日下午,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2日晚,新华网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做客新华访谈,权威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两个独特历史使命】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说每次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独特的历史使命:确定的全面改革,也就是五项改革实际上是为五个建设提供体制支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再也不能单打一了,它是五个改革支撑五个建设,并且是一体化。

第二个独特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转型期不能无限地拉长。宋世明说今年是2013年,离2020年满打满算七年多,时间不等人,所以中国的转型期不要无限制地拉长,中央进行全面部署、系统推进,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改革方案有三个亮点、三个难点】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内容有三个亮点:第一是全面、综合、协调;第二是长期性,比如十年内,或者到2020年的话起码是一个七年内的改革方案;第三就是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难度更大,所以必须得要有一些突破点。

三个难点:一是对改革的一些阻力,总书记和总理在很多场合都说了一些利益的藩篱要破除;二是这次也提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开放,就要和国际的一些体制接轨。比如说我们建立的上海自贸区,到底怎么建立?我们过去的管理都不适应;三是人们对改革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思想是不是解放,公报里也提出胆子要大一些,这些方面也要有一个观念意识的跟上,也要对全会的公报、中央的决定要有一个共识。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突破】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认为这次经济体制改革有所突破的,一个是对国有经济提出一个“活力”,这个以前是没有的。第二是这次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创造力我觉得就是从现在国外以及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许多创新是民营经济进行的,包括技术研发,所以要调动这些活力和创造力。另外又提出了一个产权保护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报里第一次提出来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以后国有的里面可能也有民营的股份。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当中的亮点。

宋世明认为权力的职权法定、行为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政府治理有三个亮点,在做什么上更加清楚,在如何做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落脚点有新内涵。如果在学术上讲,中国的政府治理是慢慢地在从传统的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

【生态保护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科学问题】

十八届三中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有自然资源和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划定生态红线,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改革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体制。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认为这么几个层面,一是把一些资源的产权变得更加清晰,并且保护起来。还有一个就是资源要有偿使用,比如说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要有一个补偿机制。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体现了这么几个意思:首先,在干部考核机制上,不能GDp为重了。其次就是要有严格的法律制度。还有一个就是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老百姓要去监督。最后一个就是税收和市场,税收就是一些排放高的要征税,要征环境税,另外比如可以有一些碳交易等现代市场机制要建立起来。这就是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认为我们国家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态,为了更好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更加完善的大环保体制刻不容缓。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

中学教师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学教师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白云二中 历史组 陈文华)

还记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强调:“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今天,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先进制度的坚强支撑,一个大国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难以实践。面向未来,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现实问题。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邓小平还指出:“中国的发展如果不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到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我要服从领导安排,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社会”,时刻以一名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我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树立团队意识。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集体,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意识,要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改革开放的成果,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