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措施,力求实效,扎实推进新农村帮建工作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强化措施,力求实效,扎实推进新农村帮建工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几年来,我局始终把推动文明村建设作为践行“”重要思想和落实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奔康工程和强基工程,立足长远谋发展,多角度、深层次的开展帮建活动。尤其是在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通过强化资金扶持,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平阳河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明确落实帮建工作的新思路
年初以来,局党委高度重视平阳河村新农村帮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将一批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帮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帮建工作,找准帮建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并积极的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理顺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关系,形成帮建合力,确保各项帮建工作落到实处,为推动平阳河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的新农村
一是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新农村帮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为了使帮建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我们结合平阳河村的实际,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房屋整齐新颖、街道路面平坦硬化、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整体布局合理为目标,帮助平阳河村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于指导、服务今后一段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使村屯建设有目标、有方向。二是倡导文明新风,建设干净整洁家园。以注重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为根本,有针对性地组织村民进行,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彻底改变以往垃圾乱堆乱放、牲畜散养乱放等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树立良好、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切实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整洁舒适、生产生活健康文明的新型农村。三是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平阳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信息闭塞,村民平时除了看电视,没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为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协助平阳河村建设一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广场,设立活动健身器材和文化体育设施,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
三、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强力建设彰显特色的新环境
在新农村帮建工作中,我们切实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先后投入帮建资金20余万元,用于平阳河村道路、住房、饮水等设施建设。在农村康居建设方面,为改变村民新建砖房积极性不高这一现状,在县政府每栋补助5000元建房资金的基础上,我们为平阳河新建砖房每户村民再补助3000元,鼓励村民建新房、住新居,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建房积极性,目前,全村已先后建砖房25栋,累计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使平阳河村的砖瓦化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了50,村屯旧貌换新颜。在村内道路硬化方面,为有效解决农民出门难、行路难的问题,我们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利契机,积极动员广大村民投工投劳,对村中6条巷道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道路硬化面积3680平方米,道路改造率达到100。在村内环境整治方面,免费为平阳河村提供绿化、美化树苗,完成村周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村中美化绿篱800延长米;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20余盏;巷道内增设垃圾箱15个,并在大小街道设立街牌;无偿提供新建住房所需木材40立方米,更新街道两侧板杖子2000多延长米。在农村教育事业方面,积极帮助改善就学环境,主动为平阳河小学购买了电脑、桌椅、书包等学生用品,对校舍进行改造和维修,教育设施、设备明显改善,教学条件有了根本转变。此外,我们对病残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救助,妥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积极引导,政策扶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平阳河村大部分区域属林业用地,耕地面积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来源有限,生活十分拮据。甚至有的村民为生活迁离了平阳河村,到外地重新寻求出路。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发挥帮建单位的职能作用,我们抓住县委、县政府提倡发展民有林的有利契机,鼓励村民大力营造民有林。给予平阳河村民营造民有林免收调查设计费等相关优惠政策,无偿为每户村民划出50亩林地,用于营造速生丰产林,使每户村民都拥有一片“绿色银行”。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通过帮建,使平阳河村不论从村容村貌上,还是从农民收入、生活理念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力争使我局帮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运用载体抓党建 强化作用求实效



几年来,xx县交通系统党委按照“”的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与时俱进、拼搏进取,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公路建设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项目,质量标准年年上水平,连续四年实现了“全优县”荣誉;规费征收工作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指标,并多次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并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运输企业深化改革、转机建制、开拓市场、强化管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先后被授予为市级先进党委和县级先进党委,系统保持了省厅级文明系统标兵荣誉。局机关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所属一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局机关连年被评为一类单位,连续两年被县委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包扶工作先进单位。
一、以践行“三个代表”为主题,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交通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班子是关键。只有一个好的班子,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此,几年来,我们交通党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建好班子做好表率的总体目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是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我们坚持以党委中心组为学习阵地,不断地组织全系统领导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精神。在学习中不断解放思想,查改问题,完善自我,使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政治上更加成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共产主义信仰更加牢固。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每年至少两次党委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上,除邀请县领导参加指导外,还吸收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列席。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局党政领导班子亲自参加,深入了解情况,倾听宝贵意见,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过程中,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讲政治顾大局,从有利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实际着想,讲真话、谈实情,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有话讲在当面,有事谈清谈透,班子成员之间增进了团结,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为全面做好交通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选贤任能,充实基层领导力量。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始终坚持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意愿,大胆地使用群众举荐的干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货运站站长程庭秀上任后,运筹帷幄,趋利避害,对内不断加强管理,对外拓展货运业务,一举扭转了职工欠发工资的不利局面。朱光辉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大胆管理,使出租车市场的营运秩序大有改观,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好评。
二、以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创造交通伟业
发展是硬道理,几年来,交通系统党委,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团结和带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力于交通事业发展,不断创造出辉煌业绩,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向上争取资金2.1亿元修建碾北公路xx至北安白色水泥混凝土路面35公里,280万元修建克宝支线白色水泥混凝土路面2.2公里,投资1,026万元使县城东西和南北大街由原来14米拓宽到23米,修筑水泥混凝土人行道3.5万平方米,修筑水泥混凝土主要街道5.8万平方米,建桥8座58.4延长米,特别是总投资2,400万元的通县工程克通公路34公里白色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项目即将开工,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我县地方公路白色路面总里程达75公里。全面提升了我县地方道路的质量和等级,极大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投资105万元,建货运停车场1万平方米,出租车停车场7千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客货运输的停靠问题,为运输市场管理提供了根本保证,尤其是即将建成的总投资350万元的客运站对于方便旅客运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美化城镇环境都具有十分积极意义。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客运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四是全面完成了规费征收任务,为加快公路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三、以形势任务教育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
加快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此,系统党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形势任务为主线,把更新人的观念,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加强“三观”教育,从党委到各支部,从局机关到各基层,始终坚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文化武装头脑,使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用有益的活动启迪人,加强“三德”教育,我们按照以德治国的方略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开展了系列活动,突出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在行政执法人员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四好一满意”活动,在窗口单位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系统开展“争创最佳十大员”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了职工的情操,进一步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坚持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以大力宣传行业精神用先进人物爱岗奉献精神为主线,先后开展了向包起帆学习,尊重科学,岗位成材;向李素丽学习,热心服务,岗位奉献;向孔繁森学习,一心为民,岗位捐躯等活动,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四是坚持用科学的知识提高人,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交通职校作用,因地制宜地举办了《公路养护技术》、《公路养护》、《路政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班,聘请教师进行了文化课补习,聘请司法部门的领导进行法律知识讲座,特别是交通法规的培训,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全系统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四、以行业文化建设为内容,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交通行业除了行政执法部门就是服务窗口单位,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行业新风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弘扬先进文化,凝聚职工思想,培养高尚道德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职工创建活动。一是抓行头,不断强化文明单位建设。紧紧围绕局机关争创文明单位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强机关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展现交通风貌。推动了文明单位的创建进程,局机关、养路段、公路站等单位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充分地展现了交通的文明形象。二是抓竞赛,树行业新风。在收费单位开展“想车主、服好务、征好费”评先优竞赛活动;在运管系统开展“文明出租车”、“文明客运班车”、“文明客运站”、“文明维修业”、“文明稽查员”、“文明司乘员”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树立了良好交通形象。三是抓“双评”强化优质服务。几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双评”活动,坚持抓服务,促管理。投资105万元建设7,000平方米出租车停车场和10,000平方米货运停车场,并在停车场内建立维修点,提供便民服务。成立出租车服务公司,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在运输从业资格证办理上,运管站充分为车主着想,争得鹤城驾校同意,在xx设考点,极大地方便了车主。四是抓帮扶,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围绕帮扶工作,制定了“三开展”、“三必访”、“四上门”制度,深入实际了解职工的情况,倾听职工的呼声,通过职工捐款将下岗职工马桂花之子付涛送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使因无力支付学杂费而辍学的下岗职工王春之女重返校园,安心读书,使系统20户贫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自2001年以来,在全县开展的支农助农、送肥下乡、访贫问苦等活动中,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慷慨解囊,共计捐款3万余元,捐助衣物1,000多件,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也密切了党群关系,从而在社会上树立了交通的良好形象。

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推进措施,扎实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机遇,坚持以为指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把握工作重点,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推进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方向,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工作中我县通过坚持“五项原则”,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目标和县情结合起来,明确发展方向,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了村屯建设、规划先行。成立了城乡规划局,深入到各村屯进行实地勘测,并根据各村的建设基础、发展方向等不同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了村屯规划,防止了“走一步算一步”的盲目性,克服了“想怎么建就怎么建”的随意性。县新农村办公室和城乡规划局组成调查组,对3镇6乡73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摸底,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议,倾听村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意见及建议,确定了农村新建住房、村中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八个方面建设重点。县委、县政府也组织召开了多个层次的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制定并完善了嘉荫县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及八项工程专题推进工作方案。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县情实际,从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大局考虑,确定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把乡镇政府所在地、公路两侧、旅游景区附近以及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20个村屯分别确定为省、市、县三级试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明显起色。并通过试点村屯建设,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定位,以点带面,达到全面铺开。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各村屯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等实际情况,坚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不盲目攀比,始终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便农民生活出发,结合村屯实际,积极探索不同方式、不同特色的建设路子,使新农村建设更切合村屯实际,更贴近农民的需要。四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具体参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规划和建设方案等事关全局的大事,都坚持开门搞规划,开门搞建设,激发了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五是坚持自建为主,帮建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而不依赖上级。在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上,充分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配套好中央和省市惠农政策。对一些相对较小、较少的建设项目,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鼓励农民自己出钱出物、投工投劳。县政府安排县直单位采取直接包扶村屯的办法,实行定点帮扶,真正形成政府组织实施、农民自主建设、帮建单位积极扶持的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
二、扶持引导,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一年抓点、两年提高、三年推广”的总体思路,强化扶持引导,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上下一心、全民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2006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14320万元,其中对中央和省市争取资金7038万元,县财政和县级包扶部门投入资金2643万元,乡村自筹资金4639万元。一是实行政策扶持,调动农民积极性。把政策扶持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农民建房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每平方米补助50元,对资金紧张的建房户,可以协调贷款2万元,连续使用2年,政府贴息,县林业部门按成本价格向农户提供建房所需木材;村屯内道路混凝土硬化工程建设,县政府以建材实物形式每平方米补助20元;农村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每台补助1000元;建设高标准农村沼气示范户每户补助2400元。为调整种植结构,我们鼓励发展水稻种植,除享受国家水稻良种补贴外,两年内免收水资源使用费,每公顷补贴500元;同时,鼓励开展土地集约经营,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对大面积集约经营土地、购买使用大型机械统一作业的种植大户,给予购买大型农机价格40的资金扶持。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激发村级干部的工作热情。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出台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评选奖励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对组织考核和群众评议在全县前列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元和400元津贴,实施动态管理,年度考核,连续考核优秀的,从担任该职务算起连续计算工龄,退休后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勤奋务实、带头作用突出的优秀村干部。目前,全县有21名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被评为优秀村干部,享受奖励政策。三是开展包扶帮建,发挥外力促进作用。制定了县级领导包扶乡镇、县直部门包扶村屯制度,落实帮建项目和具体措施,借助外力推动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县共确定76个县直单位帮建68个村屯,共投入帮建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260.8万元,是年初计划的两倍。同时,积极与省市帮建单位沟通联系,加快12个省市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省市帮建单位投入帮建资金及物资折合人民币633.5万元。特别是省委统战部、省水利厅等省级帮建单位和市检察院、环保局等市级帮建单位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我县调查指导,并投入大量资金和物资,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突出重点,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以实施“八项工程”为载体,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入手,结合嘉荫实际,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鼓励农民开展农村多种经营、土地集约经营和对俄农业开发,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实施了“富民”工程。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大力推进以优质大豆、水稻、绒山羊、民有林为重点的“三色经济”,种植优质大豆82.3万亩,水稻1万亩,绿色食品38.8万亩,北药种植和改培9.2万亩,袋栽木耳753万袋,采集山野菜2万吨,绒山羊存栏38.6万只,民有林累计发展104.6万亩。在保兴乡、向阳乡开展了土地集约经营试点,总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依托口岸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俄农业劳务输出120人,耕种俄方土地5.3万亩,种植品种由单一大豆发展到水稻、小麦、玉米、西瓜和蔬菜等多个品种。仅对俄农业开发一项农民纯收入达到420万元。通过不断壮大农业总体实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4776万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380元,同比增长9.5。二是实施了“康居”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新型住宅和小区建设,通过统一规划、农民自建的方式,建设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农村小区,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2006年,投入资金3352万元,新建农村住宅583栋、63229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0.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7平方米。三是实施了“双通”工程。解决农民出门难、行路难的问题。投入资金7281万元,修建农村公路217公里,47个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公路,通畅率达64.4,全县55个村硬化村内道路184条,其中13个村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结束了我县过去大部分村屯无水泥路的历史,有效解决了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实施了“新能源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标准,整村推进”的思路,积极推广和应用沼气、太阳能等环保型新能源,切实减少了农村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投入资金19.5万元,建成沼气池64个;投入资金84万元,农村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54台。五是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通过采取“对上争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200万元,解决了33个村屯饮水质量和取水困难等问题,使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1,村镇饮水合格率达到84,有效解决了“饮水难”这一农民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六是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结合推广农村新型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粪便)、“四改”(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四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建设,改掉了村民乱倒、乱堆、乱放垃圾的陋习。以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为主体,稳步推进村屯绿化建设。2006年,完成村周绿化824亩,村内栽植绿篱1.8万延长米;安装路灯585盏。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七是实施了“农村社会保障工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启动,发放低保资金31万元,共有994户1438人受益,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投入资金210万元,新建2个和改造1个乡(镇)卫生院;投入资金120万元,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参合率达到74。八是实施了“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积极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筑牢新农

村建设的文化基石,实现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全县建设村级活动室15个,村级活动广场38个,面积近5万平方米。
虽然我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按照上级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将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整洁优美、农民生活安康、社会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开创我县农村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出实招、求实效、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出实招,求实效,通过建设四项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设学习工程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创建学习型法院,建设学习工程,对干警进行系统的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一是集中宣讲,加强教育灌输。向干警发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利用法院广播系统每天进行分钟的宣讲,并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深入学习讨论,使全院干警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真正在思想上搞清楚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二是抓好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组织干警开展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在立案大厅设立党员咨询台,制作了印有“”内容的标牌,放置于工作台,时刻提醒干警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对照理论内容,认真查找不足。组织干警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实际,查摆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治理,真正使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和司法实践得到有机结合。
二、紧贴中心工作,建设导向工程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我院进一步明确导向,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司法指导思想,自觉地将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坚持组织原则。全面加强法院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法院的贯彻实施;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要安排、重大改革措施,都及时向党委汇报,使法院的各项工作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办公室,定期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执纪监督员座谈会,组织他们旁听案件审理,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广泛的监督。二是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我院自觉把审判工作放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之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先后研究制定了《为全市经济社会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服务的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加大对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案件的审判指导力度,就审理企业破产改制、劳动争议、拆迁补偿以及各类集团诉讼等热点、难点案件制定意见,把适用法律和体现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把严格依法办案与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确保案件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大力参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立足公正效率,建设质量工程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重要内容和要求贯彻到审判实践中,建设质量工程,完善司法管理,规范司法行为,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一是加强效率管理。把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流程管理,实行全过程的审限跟踪监控,确保案件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审执结,杜绝超审限办案。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在审判委员会下设民商事和刑事两个专业委员会,及时讨论研究疑难复杂案件,提出法律适用意见,加强个案指导;由审判委员会办公室长期组织开展庭审考评、案例评析等工作,在全院干警中形成了“比案件质量,比庭审规范,比文书水平”的良好风气。三是实行绩效考核。立案庭、审监庭、监察室分别对干警在审判质量、效率和纪律作风3个方面的11项具体指标进行统计,由审判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转呈政治处,建立绩效档案,为目标考核、选人用人、评先树优等工作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考核手段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促进审判人员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民心工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司法为民,为此我院认真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根本标准,做到让党委放心、使人民满意。一是方便群众诉讼。印制便民服务卡,向群众公开受案范围、办案程序、举证须知、诉讼风险等,加强对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实行“多轨制”立案、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等制度,使当事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告诉求助都能得到及时处理;推行繁简分流和案件即收即审即执即结制度,实现审判提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二是开展司法救助。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赡养、抚养、交通事故、涉及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案件的诉讼费,依法进行减、免、缓,真正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的群众打得起官司。三是实行人文关怀。设立便民联系箱,收集社情民意,全力解决当事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审判场所建设当事人休息室,配备雨伞、毛巾,提供茶水,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为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设置专座,营造了人院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