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曾翙翔、刘扬彧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学习曾翙翔、刘扬彧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曾翙翔、刘扬彧先进事迹

近期,xx省xx市杜集区xx镇全体党员干部掀起了向曾翙翔、刘扬彧同志先进事迹学习的热潮。曾翙翔、刘扬彧两位同志是xx省脱贫攻坚和抢险救灾一线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成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先进典型。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入的感受到两位同志心系群众、恪尽职守、务实从严、忘我奉献精神的力量,并激发出努力向他们学习和看齐动力。

他们是年轻的扶贫干部,却能够在人民群众最危难的紧急关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他们是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却能够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年轻却有担当,普通却不平凡。他们的事迹让我对他们的工作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每天也能接触到一样的工作,这正是大多数基层工作者的日常。陌生的是,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投入把这些琐碎而普通的工作完成地尽善尽美。

他们就像是一面镜子,提醒我要对照自身的不足。曾几何时,我们常拿年轻当借口,工作一遇到困难就会想到自己经验不足完成不了,想要寻求帮助。曾几何时,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自我放松不重视。可是曾翙翔、刘扬彧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向我们所有的党员证明了,只要怀着一颗对党忠诚的热忱之心,年轻的肩膀也能挑起大梁;只要怀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心,简单平凡的工作也能为群众送去心里的温暖。

我最近在学习研读《不忘初心》,也在钻研书中所提到的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永葆青春。我想可能正是我们党拥有这样一批又一批年轻却有力量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一直默默地奉献,用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脚踏实地推动我们党不断前行。

曾翙翔、刘扬彧把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我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工作者,应立足基层练就一身本领,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书写扶贫之路的青春赞歌 ---学习曾翙翔、刘扬彧先进事迹有感

近日,乡里组织召开专题会,集中学习了曾翙翔、刘扬彧的先进事迹。听后,既令人感动又十分惋惜,感动的是曾翙翔、刘扬彧二人的为民奉献精神,惋惜的是又有两位年轻的干部永远的倒在了扶贫一线。

会后,我又详读了曾翙翔、刘扬彧的事迹,知道了曾翙翔、刘扬彧二人工作平凡、生活平常,但平静之中有满腔热血,平凡之中有伟大追求,平常之中有强烈责任,他们用29年的人生向人们诠释了共产党员、年轻干部对党和人民的真情大爱。

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所以群众把他举的很高很高".扶贫路,英才陨,斯人远去,精神长存。曾翙翔、刘扬彧二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口中优秀年轻干部的标杆,我和他们年龄相仿,我要将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恪尽职守的担当精神、务实从严的工作作风、忘我奉献的高尚品质。

驻村扶贫干部一直默默坚守奋战在最困难的地方,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扎根一线,奉献基层,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他们不惧艰险,迎难而上,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小编 )他们用奉献之火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灵,用生命之光照亮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曾翙翔、刘扬彧走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他们是年轻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的榜样。现在脱贫攻坚已进入趟深水区、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作为驻村扶贫干部,我将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继续立足岗位、坚守阵地,确保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小辛集乡李庙村驻村工作队:李之永)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

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对曾建同志不甚了解,当《关于开展向曾建同志学习的决定》传达后,怀着崇敬之心,我学习了《井冈杜鹃报春晖-追记"一心一意为百姓党的好干部"曾建》和《新时期**好干部的典范-向曾建同志学习》等文章以及曾建同志生前的同事好友对曾建同志的缅怀和纪念的文章,曾建同志"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尽忠职守;一心为民、心系群众、以民为先、为民尽责的公仆形象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变得高大而清晰起来,我深深地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领导干部而感动着,为**人民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沉痛的悼念;同时我感觉到一股暖流和热能时时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不时在心中腾起,我想,这就是曾建同志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出生于干部家庭的曾建同志,其母亲对事业的执着和严谨的家风,对曾建同志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他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建同志58年的生命历程中,能有"曾克思"、"曾夫子",甚至家人叫他"曾干部"这样几个绰号,这正是源于他一贯以来超强的党性、原则性和对工作的认真,更源于他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信仰是共产党人最纯洁的底色。信仰纯洁,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干净做事清白做人--他坚守的,是永恒底色。曾建同志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曾担任县级领导近20年,并先后在多个单位(地方)担任主要领导,他始终严守财经纪律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求一己之利,自觉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修养和美德。这源于他信仰的纯洁,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党员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就要立身正,身正最根本的则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信仰是共产党人最先进的力量。信仰是创新的源泉,是激发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坚定的信仰,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要做就做最好-他追求的,是止于至善。曾建同志在生命读秒的最后时刻-他记挂的,还是工作。30余位**生前的同事,他们不约而同这样给他"画像"--每到一个岗位,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基层调研,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宁让身体透支,不让工作欠账。他常说:"群众的开心是我最大的开心,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在群众的心底深处-他付出的,就是大爱。这一切在于他对信仰的赤诚,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用信仰立身做事,可歌可讴。

曾建同志走了,可他的闪光事迹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却深深地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曾建同志的人生足迹,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的力量的强大并不来自于强健的体魄,而是来自坚强的信仰。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必须把坚定的信仰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和从政之基。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筑牢思想防线。让信仰的旗帜永远飘扬,这是党和人民的期盼,是重铸我们民族精神的现实要求,也是在新的时代实现中华之崛起的伟大召唤。

学习刘金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金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连几遍聆听了感动中国英雄——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的感人事迹,掩卷回味,不禁感慨万分。作为公安战线的一名基层指挥员,我为全国公安战线能够涌现出这位杰出的感动中国英雄而骄傲,同时又我自己能够成为这个英雄的团队一员而感到自豪。
刘金国是全国公安战线有史以来的感动中国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敬业精神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感天动地。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救火第一线,还是在震耳欲聋的抗震最前沿;不论是在刀光剑影的打击刑事犯罪的各个战场,还是在“清网行动”的各个角落,刘金国同志始终是舍生忘死,以一名普通一兵的身影顽强拼搏,披肝沥胆,彰显了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和超人的指挥才能。在高级领导干部的岗位上,刘金国同志一贯从严要求自己,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处处起表率和带头作用。他坚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他把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把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最为工作的指路明灯,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刘金国同志把党的形象、人民警察的声誉看得比生命还珍贵,30多年来,无论工作岗位、环境、职位如何变化,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始终没有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始终没有变。他严于律己、恪守原则,从不接受任何宴请和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他不仅洁身自好、一尘不染,还严格要求“身边人”、“家里人”,真正做到了“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影子斜”。各级公安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安民警要像刘金国同志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一心为公,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和人民警察的高尚情操。
作为一名公安分局局长,学习刘金国感动中国的英雄事迹,应该首先学习他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要学习他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魄;学习他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为此,我将以刘金国同志感动中国的英雄事迹为榜样,兢兢业业的工作,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带好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环境,全力构建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学习刘传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刘传章“走”后,××县有人以这样的诗句来纪念他:你走了,绿油油的稻田为你自豪;你走了,潺潺流淌的营支河为你立传;你走了,齐庙村父老敞开胸怀,做你的墓园;你走得太早,被你亲自引进的良种们齐声呜咽顿足嚎啕。”
刘传章为什么能赢得村民的心?是因为他始终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服务群众为己任,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
让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是因为他时时刻刻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倾心关注困难群众生活,为贫困家庭孩子上学交学费,为孤寡老人盖新房;是因为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以饱满的激情和忘我的精神为全村发展奔波忙碌,干起工作来不畏难、不怕苦、不顾家、不要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刘传章同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是我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典型,是充分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突出代表,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一个人倒下去,一座××碑树起来!
“见群众贫穷而不顾,不配当干部;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是村干部最大的责任。”这是刘传章强烈的发展观。他把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作为首要职责,从齐庙村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成了棉花、水稻、小麦良种示范基地,建起了200多个双孢菇生产标准棚,扶持帮助全村80%以上的农户兴办了多种经营项目,使齐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2265元提高到去年的3900元,真正做到了当一任领导,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在全县“争先进位,富民强县”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大批像刘传章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共同奋斗。
刘传章是“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新型村干部的时代特点,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感情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基层干部的品网格和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处处替群众着想,认真为群众办事,全心全意帮群众致富,群众就能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中,真切体会到共产党的先进性,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威信就高,就能够凝心聚力谋发展,形成万众一心“学先进,争一流”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像刘传章这样的优秀党员和基层干部。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需要大批像刘传章这样的优秀基层干部,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的诗句是刘传章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他是村里的“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前,开磨房、种养殖、杀猪宰牛、修理农机具,技术样样过硬,收入不菲,同时他还是国家农业部表彰的“全国种粮大户”。但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毅然丢下了“小我”、“小家”,担起带领全村群众创业致富的重任。他为全村发展奔波忙碌,争取扶贫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140多万元用于群众发展生产,可自家的小麦没顾上割一绺,洋葱没顾上拔一颗。向刘传章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淡泊名利、清正廉洁,舍小家、为大家,只图贡献、不计报酬,宁可自己清贫、也不向党和人民伸手的精神。共产党人就应该像煤那样,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燃烧自己,造福百姓。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容易,这个不容易,就是面对广大群众在各种利益考验面前,要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一心为民,扎实苦干,甘当群众的孺子牛,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如果一事当前,先替自己考虑,哪里还有共产党员的味道。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争先进位、富民强县”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员寄予很高期望,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如果都能像刘传章那样,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自觉地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促进和谐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就不难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不愁发挥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