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从政,预防腐败心得体会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廉洁从政,预防腐败心得体会,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廉洁从政,预防腐败

前途漫漫,我们行进在路上。大家都知道,以来,全国上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教活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萧吏治,从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到最近开展的“双学双严”教育活动,无不显示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同时,我们的精神面貌也要进入新常态,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继续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认清形势,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四个全面”科学论断,讲到要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作为一个普通公务员,深感责任重大,认为廉洁从政,预防腐败是我们今后很长时期常抓不懈的工作。我结合本职工作,自认为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要种好“廉政”的思想种子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长久,其行何也?其反义词为“廉败”。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廉政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是人生应有的操守。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不与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就是拥有财富和为官从政是人们所想望的。然而, 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获得, 君子是不应该接受的。短短的几十个字里面就道出了廉政思想的重要内涵。可见,廉政文化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自强不息身方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博大情怀,“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天下为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利益观等等。 这些优秀的思想成果与廉政文化一脉相传,共同点燃了许许多多历史人物的明灯。

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对廉政的理解是这样的,正义战胜邪恶是历史的必然。“只有清风荡浊, 方能正气长存”。那么这个清风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廉政,只有政府廉洁高效, 人民才能幸福自由;只有干部廉洁奉公,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只有政治实现廉正清明,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我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啊,大到国家、集体和单位,小到一个社区、家庭,廉政关乎着社会每一个群体的利益与价值。 廉政,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廉洁勤政之意。但很多时候,大都只重视廉洁奉公,强调要不贪不拿,而忽视了为政者的根本要义――勤政为民。勤政,就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其位、谋其职”,时刻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勤恳恳办事,切切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廉洁勤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工作再勤奋,但在廉洁上出了问题,就丧失了根本;而一个人再廉洁,但不为老百姓办事,就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实际生活中,不廉和不勤还往往是“孪生子”,一些人或因贪欲而丧失了工作上的进取之心,或因懒惰而贪恋物质上的享受。试想,一个终日沉湎于吃喝玩乐,纸醉金迷的人,怎能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一个没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好作风的人,又怎么会坚持清正廉洁? 廉洁勤政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悄悄渗透进每个人的心灵;廉洁勤政是冬日的暖阳,让发霉的心灵得到晾晒;廉洁勤政是那千年的灵芝,让腐烂的肌体得以新生;廉洁勤政是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思想的前言阵地……

二、要巩牢权力制度的“笼子”

俗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我们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了吗?这几年,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明显增强。我们看到一件件大案要案公之于众,一只只苍蝇老虎现出原形,一些案件受贿金额之巨,牵涉人员之多,振聋发聩,甚而出现塌方式、悬崖式腐败,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反对腐败,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按理说,我们该从心灵上有所震撼,自觉反省,引以为戒,而事实上,却刚好相反,“不反馈”,“不收手”,“前赴后继”,不思悔改。究其原因,自然有他们在思想上放纵,行动上完全与廉政背道而驰,知法犯法,与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增强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改革意识格格不入的问题,但也不可不说,其责任与权力的不对等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如何才能做到“有权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我们当下要解决的问题。从严教育,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党内管理制度是我们应该长期不懈坚持的。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只有真正扎牢扎紧制度的笼子,干部才能做到不敢腐。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让干部职工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安得于心,守得住身。

权力清单的出台,无疑让“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依托。“任性”的权力将被套上制度的“辔头”。具体说,百姓找政府办事,该找什么部门、该走什么程序、政府该怎么办、多长时限内办结,都由制度、清单规定得清清楚楚。政府工作人员不能刁难、拖延,否则百姓就可投诉,相关人员就会被问责,政府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被限制到最低。

“民者,国之根也”。解决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促进办事规范化、法治化,将开启“办事不求人”时代。可以说,每一份权力清单,都是一份沉甸甸的,都是对法治中国这本巨著最具体的注解。

办事不求人,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最鲜活、最生动的情形之一。用法治的阳光,清除灰色地带,增强服务意识,才能让“办事难”成为历史的尘埃。

三、要养成“勤政”的工作习惯

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切实做到勤政为民。东汉人杨震“暮夜却金”,不受私谒;汉代安陵人项中仙“饮马投钱”,决不做苟取之事;清代廉吏于成龙,面对苍穹立誓:“此生为官,不为衣食!”这些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清清白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理应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时刻关心人民疾苦,始终做到心中有廉。“勤政爱民”就是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养成“勤政爱民”的职业习惯,并最终做到一已以惯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我要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使命扛在肩上,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做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廉洁从政学习心得体会


廉洁从政学习

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就像一部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警文,时刻在领导干部耳边响起,提醒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廉政准则》中“八禁止52不准”,领导干部要将廉洁从政理念铭记于心,从而确保领导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当官、踏踏实实做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不为所动,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要做到廉洁从政:

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廉政准则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提纲挈领,又涵盖面广,具有时代特性,是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必学的反腐“经文”。只有认真的学习了、掌握了《廉政准则》的内容,才能真正触动内心,对准则产生敬畏之心。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更需要持之以恒加强学习,要坚决果断地向不必要的应酬说“不”,“挤”出更多时间来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学习去强化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自律能力。决不能把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当作是一项活动、一阵风,风过则止,要把准则刻在心上,天天念,时时思,对照《廉政准则》中“八禁止52不准”,领导干部就对自己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了然于胸,从而确保领导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当官、踏踏实实做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不为所动,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于徘徊在贪污腐化边缘的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则无异于给他们敲响的一记警钟,使其能够尽快悬崖勒马。

其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的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面临着各种利益诱惑。要增强道德责任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远离腐败深渊。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不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要强化党性修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基本要求,要正确树立良好作风,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要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服务科学发展中建功立业。《廉政准则》明确了“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重视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树立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果断向各种诱惑说“不”。让《廉政准则》成为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心经,从而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第三要在实践中检验,发挥表率作用。贯彻廉政准则、促进廉洁从政,贵在身体力行、重在狠抓落实。廉政准则52个“不准”能否匡正官风,有效遏制腐败,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那么,如何让《廉政准则》落到实处?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细节决定成败,制度防腐,贵在较真。要把《廉政准则》列入民主生活会、中心学习组学习、干部教育、任前廉政谈话及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将《廉政准则》这部廉政经文发扬光大,带头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政底线、党纪国法红线。要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吸取教训,坚持慎微、慎初,从小处防起,从小节抓起,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做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表率。

学习《廉洁从政准则》心得体会


学习《廉洁从政准则》心得体会


20xx年通过对《廉政准则》的深入学习,本人主要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对照《准则》,做到身体力行。《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包括8个方面“禁止”和52个“不准”,涵盖了行政权力行使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因此,我们必须把《准则》熟记于心,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要认真对照《准则》要求,自觉践行,做到身体力行、令行禁止。将《准则》的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贯彻到廉洁从政的全过程。
二是要接受监督,做到正确用权。领( )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是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天然屏障,是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的有力抓手。对领导干部来说,自觉接受监督,是加强个人党性修养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反腐倡廉能力的有效手段。要正确对待监督,把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和监督,看做是对自己的一种警戒、一面镜子。在接受监督上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不习惯转变到顺理成章接受监督上来,从不愿意转变到自觉自愿接受监督上来,从不适应转变到与自己密切相关,非接受监督不可上来。把习惯于在被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修养、一种能力、一种气度和胸襟。
三是要保持清醒,做到拒腐防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腐败思想文化对我们党员干部的侵蚀也不断呈现加剧趋势,表现出政治目的强、侵蚀渠道多、功利色彩浓、腐蚀程度深等特点,只要稍一动心,就有可能乱了阵脚,陷了进去,一步步走向深渊。因此,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经常用《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做到脑清、眼明、口洁、手净、脚稳,成为“五官”端正、形象端庄的好党员、好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从政的座右铭,时时刻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廉洁从政的心得体会范文


清正廉洁在词典中解释为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
讲到廉洁,大多数企业员工会说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自己仅仅是普通科员、科长,没有掌握资金、人事、项目审批等等权力,也就没有机会去腐败。因而认为讲廉洁,谈廉政应该是领导干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泰然处之,漠不关心。然而,腐败不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作为企业的一员,虽然我们身处平凡的岗位,每个人的工作各有不同、职位各有高低、权力各有大小,但同样需要廉洁从业,勤奋工作,恪尽职守,因此,讲党的事业,讲廉政建设,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名员工都不无干系。廉政建设就在我们身边!反腐倡廉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应该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勤奋的精神、以务实的态度、以廉洁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时代的浪潮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杨善洲曾经是保山地委书记,为官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
杨善洲的事迹充分说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是身处领导岗位,还是从事具体业务,都必须树立起爱岗敬业、立志成才的决心。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能以权谋私,胡作非为。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锐气和蓬勃进取的朝气,在其位,谋其政,把心思、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素质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警示片中一批位居显赫的“大官”因腐败而蜕化成历史的罪人,被处以极刑,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对党员干部起到了警示作用。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没有受到震动。他们认为自己是“小官”,是在替领导“打工”,吃点、喝点、拿点,不算腐败,对小官来讲反腐败是小题大做,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之所以产生这些错误认识,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认为平时借工作之便吃点、喝点、拿点是小事,还自找理由说只有这样做才属“人之常情”,与腐败是两码事。其二,“小官”腐败一般是“小数额”,即使被发现了,也只是退还款项、进行教育了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其三,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查处大要案和惩治高层腐败是反腐倡廉的重点,再怎么查也很难查到小“官”身上。
上述心态的存在,是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人生观、世界观改造的表现。古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说。作为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不管官大官小,都是人民公仆,都应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廉洁奉公,不能因为官小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