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员

在学习了财政部老部长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吴老一生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生活上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崇高风范,是万千财政干部的楷模。学习吴波同志身上的闪光点,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吴波同志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

吴波同志一生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五十年代中期,吴老任财政部常务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当时财政部有几百人,开大会很不方便,计划建个礼堂。正筹建时,国务院发了一个通知,对有的单位讲排场、摆阔气,大建“楼堂馆所”提出批评。在吴波同志主持下,财政部主动取消了建礼堂的计划。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为解决干部食堂的吃菜问题,有块闲地种了菜,几年后蔬菜困难的问题解决了,空地栽上了葡萄树。为建围栏,行政司报了一个200多元的插竹篱笆的预算,吴部长看后批示说:要重新计算是插竹篱笆省钱还是拉铁丝网省钱?经过重新测量计算,拉铁丝网比插竹篱笆节省20多元,吴部长这才批准同意这个预算。有人认为是小题大做,但吴部长却说,财政干部一定要明白,中央财政工作事关大局,任何大手大脚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虽然财政部每年支配几千亿元的资金,但这都是人民的血汗,财政收入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像涓涓细流汇成的大江大河,不能因为财政收入多了,就不认真计算,随意花钱。为了国家富强,把账算准算细,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绝不能大手大脚,更不能铺张浪费。吴波同志对财政工作始终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忠诚于党的事业,是共和国财政的“大管家”。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每个财政干部的岗位分工不同,职务高低不同,可做好工作、履行好职责却是相同的起码要求,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事业和党的形象。我认为学习吴波同志的敬业精神应做到“五要”:一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一步一个脚印,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二要从点滴工作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三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四要保持创新锐气,主动承担挑战性工作,不怕挫折,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五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开阔眼界,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砥砺品格。

作为一名专员办干部,应认真履行财政监管神圣职责,倡导“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理念,督促和引导被监管单位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放大财政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千家万户。

二是学习吴波同志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吴波同志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在任部长期间不讲究待遇,坚持不配专车、不为私事使用公车,即使因公开会,如果路程较近或者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都会步行前往。去外地出差他坚决拒绝高规格接待,常常自掏腰包支付餐费。他常年随身带一个铁壳的眼镜盒,表面的绒布已经破损,边边角角都可以看到黑黝黝的铁盒。生活中惜水如油,洗澡水和洗菜水一定要存起来冲厕所;衣物缝了又缝都不肯轻易添置;沙发补了又补,破了大洞都舍不得换;长年穿一套灰色的中山装,经常穿布鞋。不喜欢奢华,更痛恨浪费,能简的尽量简,能省的尽量省,这是吴老的习惯。

反观当今社会,奢侈浪费现象仍未根除。古语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浪费结出的恶果,不仅仅是物质的浪费,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颓废、意志的消沉和事业的衰败;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低级庸俗的诱因,是耍弄特权的舞台,是伤害民心的利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节俭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能够替代的,它是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的体现。勤俭节约,不仅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号召和作出的要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时不可忘却,一日不可脱离。就是国家真正富裕发达了,勤俭节约也决不能丢失。勤俭节约既是持家之本,也是安邦定国的法宝,更是一种美德,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摒弃的优良品质和教养。

吴波同志“接地气”的生活习惯对世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深刻直白地告诫我们:作风建设绝对不是小事。狠刹奢侈浪费之风,没有余地;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没有退路;务必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吴波同志坚守清贫,对自己苛刻的背后,正是那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的高尚情操。“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波同志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常对照自己的行为,从珍惜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的小事做起,身体力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断升华修养、陶冶情操。

三是学习吴波同志不计名利、廉洁自律的党员本色。

吴波同志是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他一生两袖清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任部长期间对于收礼、送礼的行为深恶痛绝。吴老一生没有什么存款,他的工资都用于生活和慷慨接济生活困难的同志,能留下的也就是单位分配给他的两套住房。即便是这样,他也在做通儿女的工作后,以年届85岁高龄、病重入院的身躯,写下了要求在自己及老伴去世后将房子交还财政部的遗嘱。遗嘱中他要求,去世后“将住房立即交还财政部”“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我去世后后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这份掷地有声的遗嘱让部领导动容,让广大干部职工深受教育。

财政部门位于经济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前沿,承担着贯彻执行国家财税法规,管理和监督各项财政收支等重要职责,同时也承担着较高的廉政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就会给干部自身和财政工作造成巨大损失。学习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善如流,恪守法规。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切实做到“四慎”即:慎独、慎欲、慎微、慎权。慎独,是指有人在和没有人在一个样;慎欲,是指要节制自己的权力欲、物质欲;慎微,是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权,是指认真履行财政部赋予的职责与权力。时常绷紧心理防线,细算“四笔账”:一算政治前途账,不要自毁前程;二算经济损失账,不要倾家荡产;三算家庭幸福账,不要愧对家人;四算人身自由账,不要锒铛入狱。算清“四笔账”,就会认识到违纪违法一是不应该,二是不值得,千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吴老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敬业精神和律己品德却愈加伟岸,高山仰止,历久弥新。吴波同志的光辉事迹将被一代代财政人传诵,精神和品德将被一代代传承下去,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先进人物能够用一生的时间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交了十万元的特殊党费。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吴大观同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我要学习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本文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吴大观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吴大观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在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吴大观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他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炼他们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一是要务实,就是要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标准。二是要勤勉,就是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干些事情。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们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他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学习吴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吴斌同志的事迹,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他在危急时刻用生命忠实履行了神圣职责,用鲜血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现代交通人的高尚品质,体现了一个驾驶员在平凡岗位上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向吴斌同志学习”学习他临危不乱、冷静处理的责任潜意识。在危急关头,吴斌同志能够强忍剧痛,坚定、果敢、冷静、有序的完成停车措施,充分体现了他保障旅客安全的强大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不断出现,学习他这种责任意识,面对突发困难,要临危不乱,牢记自己的责任,切实对我们的客户负责,对我们的企业负责,对我们的员工负责,冷静妥善的处理好各项工作。
“向吴斌同志学习”学习他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的职业品质。吴斌同志的感人做法绝不是偶然的,是他作为一名客车驾驶员长期的职业道德修养铸就的。保证乘客安全这一职业理念已渗入到他的骨血,他用生命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忠于职业操守、认真履行职责的职业品质,坚定“爱岗敬业、爱企如家”的理念,立足岗位,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能力,用心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向吴斌同志学习”学习他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吴斌同志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对无私奉献最完美的诠释。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奉献交通事业、自觉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向吴斌同志学习”学习他英勇直前、战胜困难的优良作风。面对无法想象的疼痛,吴斌以无法想象的毅力和冷静,完成了无法想象的壮举。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在困难面前不屈服、不退缩、不动摇,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优良作风,坚定战胜一切困难、干事创业的决心,迎难而上,克难求进,努力开创企业工作的新局面。

学习吴金印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金印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金印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一位镇党委书记,40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带领群众坚持不懈地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开山造地,改变环境,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面貌,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在他的带领下,荒山、荒坡、荒岭、荒滩变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果园、林地、农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排排厂房魏然耸立,一条条道路婉转绵延,一座花园式的村镇,洋溢着祥和与幸福。
同样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他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深厚感情。从吴金印的讲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提的最多的就是“群众”二字,他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他也用了40多年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群众观,群众的利益一直揣在他的心里,群众的冷暖一直是他最大的牵挂,在录像中我们看到他带领群众在热火朝天生产、与群众同吃同住的场面,他笑得非常开心,那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感,触动人的心灵。他为群众规划的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依靠群众自己决策,其次所有的工程不是全部承包给建筑商,而是最大可能的交给群众自己来建,一切依靠群众,同时也让群众靠自己的劳动吃饭,靠勤劳致富,从点滴细节我们看到他始终怀揣着对群众的一份深厚的热爱,这份深厚情感是他扎实工作的原动力。
二是长期扎根基层,坚持勤劳创业,为群众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从1959年参加工作在村里任会计,到1969年到狮豹头乡担任领导岗位,再到1987年担任唐庄镇党委书记一直到现在,他一直扎根在乡村,扎根这片他深深眷恋的土地、深沉热爱的人民、深情奉献的事业中。在这50多年中,他获得的赞誉无数,他的最高荣誉室当选为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组织上曾经多次要调他到更高的岗位工作,都被他拒绝了,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力这片土地。为改造荒山荒坡,解决群众的生活出路,他带领机关干部,扛着铺盖卷,拉着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在乱石杂草中搭帐篷、支大锅,夜以继日奋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破石填沟,在他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十几年里,他们硬是从荒山和乱石中造出了15000多亩土地,让这些土地长出了庄家和树木,长出了绿色,也创造了奇迹和希望。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勇于承担为民造福责任的担当。
三是谋划土地之局,做好山石文章,带群众脱贫致富的智慧气魄。有两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件是四合社区的建设。第二件是他对唐庄镇农工商及城镇化建设的谋篇布局。四合社区是为过去在山顶和半山腰居住的新划入的四个村村民而建造的。他的思路是“填坑平地建房”“开山挖石填土”,进行土地置换,在宜居之地创造条件填坑,结合小城镇建设为居住条件极差的村民盖起了两层半的楼房,所有配套设施一次性规划到位,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在不宜种地的地方(山上)开山挖石,荒岭采取自下而上修鱼鳞坑的办法,垫土植树,对荒坡采取坡该梯、地穿衣、地有唇将“三跑田”变成“三宝田”,对荒沟将渣土沟垫土造良田,他们还修通了山路,种起了庄稼树木,办起了驾校,让农民变成了居民,荒山变成了良田,生态良性发展,群众日渐富裕。在此基础上,他们关闭了过去凌乱无序布局的小型加工厂,建立了30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年产值40亿),正在谋划农业现代化园区,将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联合起来,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已成立了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物流运输三个合作社),唐庄城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是成片建设150万平米的住宅区,打造商业一条街,建设果树公园,建造一座生态好、无污染、现代繁华的新城镇。吴金印老书记已经70多岁高龄,但他依然和过去一样,对未来发展的思路十分清晰,蕴含了智慧,也体现了一种从容的大将气魄。
以上三点是本人学习吴金印书记先进事迹的一些体会,与吴金印相比,我们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高山下的一棵小草,永远也达不到他的高度。但同样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会将它当做我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一座塑在心底的精神丰碑,在我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经常想想吴金印老书记,多一份踏实,少一份浮躁,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私念,多一点群众观念,少一点个人恩怨,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以劳动者、参与者的身份走进群众中,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