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在太行山上》观后感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你不妨看看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在太行山上》观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在太行山上》讲述的朱德同志在太行山地区率领八路军主力在1938年到1940年抗击日本者的。9月10日,我们在教师节这一天观看了这部影片,重温抗日将士的英勇与无畏。


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的震撼是,它没有照旧模式,把日军塑造成凶残无道只知杀的愚蠢者,在八路军、游击队的伏击下马上就崩溃了。《在太行山上》,无论是平型关伏击战还是保卫最高点的保卫战,都有日军的主动对抗抗。日军对中国是早有图谋的。日军拥有的山地图,比中国人绘制的还要详尽细致!他们对八路军游击队也深有研究,知道共产党员善战游击战,靠地势取胜,于是派出了他们所谓的“名将之花”山地战专家阿部田秀。而且他们还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敌人啊!想到这些就不禁让我毛骨悚然!影片以它的硝烟弥漫向我们透露着:我们的敌人是强大的!由此我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英勇机智是肃然起敬,升起一股亲切的感激之情。

红色电影对于年轻的一代越来越遥远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的时代,生活在发展的 潮流中,生活在日益强盛的新中国,感受不到旧中国的苦难,感受不到民族受到压迫侵略的苦痛,感受不到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深重仇恨。而且,一些盖有主旋律标记的战争片曾一度让人感到道具和背景粗制滥造、导演和演员缺乏真实的战争体验、泛滥空洞枯燥的说教、以政治情感代替审美情感,因此丧失了好多观众。这不由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杂文《宣传与作戏》中的一段话:“就是那刚刚说过的日本人,他们做文章论及中国的国民性的时候,内中往往有一条叫作‘善于宣传’。看他的说明,这“宣传”两字却又不像是平常的‘propaganda’,而是‘对外说谎’的意思。”

但是,这部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同时跨上了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没有了枯燥烦人的说教、没有粗制滥造和过分的夸张,有的是不可辩驳的逻辑、兼收并蓄的生花妙笔、生动壮观悦人耳目的影音效果。《太行山上》,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普通观众看国产片,终于有了而不仅仅是找到了“看大片”的感觉! 这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观赏性非常强。看惯了欧美大片新奇、艳亮、劲爆的视觉效果,我们都已经出离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一再地被震撼外加震撼。可《太行山上》则不同,绝大多数的道具,比如八路战士的大刀和磨损的破枪老套筒、民兵崔队长磨得寒光凛凛的几跟标枪、指挥员用的地图、系的破皮带,都跟临摹的文物一样;再比如鬼子军官的军装、佩刀、勋略表、野餐饭盒,小鬼子的钢盔、三八枪、大头皮鞋,也都是精工细做,特别是鬼子们用的三八枪,黄澄澄的枪托,寒光闪闪的枪刺,与现役士兵保养的没有什么差别,再看那一拉枪栓退出叮当作响、黄灿灿的子弹,跟上个月刚从日本运来的没有什么分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大多数日本角色,都尽可能多的由真日本人来扮演.

在日寇侵华战争中,华北地区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成为日军的主要突破口。1937年,八路军朱德总指挥奉党中央命令,率领刚刚改编的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朱德见到国民党在山西的统帅阎锡山,表明我军抗日决心,要在平型关打一仗,并要求友军配合。可是只想“守土”的阎锡山,表面上答应配合却迟迟没有行动。

平型关伏击战上,鬼子进了伏击圈,日军的重辎车辆也进入伏击圈了!我军还没有任何行动,指挥员还在耐心等待寻找最佳的开火时机,指挥部里的林彪毫无表情的脸上只有冷酷与坚决。观众们感到大战前的压迫心理越来越重急不可耐的时候,指挥员才命令开火。一下子就是雷霆万钧的万炮齐鸣,手榴弹可劲儿往下招呼,轻重机枪铁扫帚一样猛扫,步枪是打一枪隐蔽观察一下。当鬼子叫来飞机轰炸助阵的时候,林彪命令:“冲下去,跟鬼子缠在一起,看他怎么轰炸!”高明!

板垣找到我军的制高点不惜一切代价的攻击它。可见板垣师团还是很有战斗实力的。电影中有这么一幕,日军马山就要攻上山顶了,增援部队还没到。山上的我军弹药打光了。大家都抽出大刀来要与日军肉搏。这时日本的一个下级指挥官下令“子弹退堂”,拼!这时日本兵真的都把子弹给退出来了,然后是大刀对日本的38军刺。面对着日军排排整齐的装备精良的军用刺刀,我军毫不犹豫毫不胆怯,场面很是壮烈。退出子弹与你单挑是什么意思?日军没有对手无枪支弹药的八路军进行机枪扫射,而是刀对刀,肉搏。我想一对一的打服你,在精神上打服你!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呀。


《在太行山上》没有对八路军作神话色彩的描摹,也更真实地描摹了深受武士道精神教育的日军。但是,任凭日军怎么强大怎么深受优良教育,他们没有中国军民的大无畏精神,没有中国军民为了保卫民族的献身精神。正义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一个结婚才三天的小媳妇送着自己的心上人上了前线。在精神与意志上,日军已经战败了。日军指挥受到电信,日军遇上了一批从没有遇到过是敌人“个个能拼刺刀”!板垣焦急地走来走去,苦思弥想,突然恍然大悟“是八路军!是八路军!”我骄傲啊!

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八路军115师将士仅凭着赤子之心和顽强的斗志,在朱德总指挥的部署和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将平型关十里大峡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大坟场!

1937年9月25日,这是震惊中外的一天,是记录史册的一天。中国军民把狂妄的板垣师团打败了!这是日军自“七七事变”以来甚至甲午战争以来,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华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敌人都不能打败的!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八路军也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热烈拥护。

可恶的小日本在地势上明显受亏,就采用了空战,轰炸我方。依我军现有的装备,还没有能力与日军的敌机作战。朱德总指挥分析了两方的力量对比,派遣129师先遣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捣了他们的后方阵营,摧毁了日军的空军优势。

另一处,雁门关大战,双方力量悬殊,国民党私自撤兵,见为难而不救。民党爱国将领郝梦龄以身殉职!八路军独臂团长贺炳炎杀得浑身是血,雁门关依旧告急!日军占领太原城。已经取得良好开端的抗日形势发生了逆转。八路军奉命向南转移。同时,八路军在晋东南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根据地,主力部队跳到外线打击敌人。朱德、彭德怀、左权等只带少数警卫连队与敌周旋,处境十分险恶,几次与敌遭遇,但都化险为夷。

在敌人后方,一间普通的教室内。东路军将领召开会议。衣着反差鲜明、战略意识各不相同的国共将领,一起共商抗日大计。朱德总指挥的幽默和深刻,不时博得双方将领的掌声……

寒冷冬夜,朱德替刚入伍的小战士站岗,望着漫天飞雪,心中想到蜀中父老,吟下著名诗篇:“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八路军为抗战,生死两不顾;国民党棉大衣白手套,不出兵卒却要求“收回”荆州。同为中华儿女,为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在我们心里,早已明白,谁才是真正为中国着想,谁才是真正在救国救难,谁才是人民的福星。

塞外张家口,不甘失败的日本侵略者将希望寄托于山地战专家——“护国之花”阿部规秀。寺内寿一大将举杯:“阿部中将及诸君此次出师……一定会马到成功!”

河北黄土岭。八路军与阿部率领的日军激战正酣。阿部规秀被我军击毙。日军朝野震惊,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不断胜利的八路军,在太行山区站稳了脚跟,建立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使太行山成为中华民族的脊背。

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有几个镜头还在我脑海中久久回环重现。实在是太真实、太惊心动魄、太感人了。我把他们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影片开头,几个日本高级军官在飞机上议论:
粘下地说:“中国所谓河南河北的河就是黄河;所谓山东山西的山就是这个太行山。” 板垣征四郎说:“我们从满洲一低头,过了山海关门洞,就是这开阔的华北大平原。” 粘下地:“中国有句古话,“扼太行者立于不败之地”板垣:“这中国的太行山的面积,怎么看怎么象我们日本国土,更象是中国大陆的脊梁。”阿部田秀:“我们斩断太行山就是斩断中国人的脊梁”。可平型关第一次交锋,就让日本侵略者冷不丁吃了八路军当头一棒,没斩断别人的脊梁,却狠狠地崴了他自己一脚。捷报传出,举国振奋。
在老爷庙上,八路军李天佑团率先占领制高点,但1937年的鬼子都是训练有素、凶顽强悍的“武士道”,把子弹都打光了,鬼子还是踩着同伴的尸体,眼都不眨地往上顶。狭路相逢的时候,八路军举起了大刀和折断了刺刀的步枪,怒目而视;而鬼子们也毫不含糊,一声“上刺刀、退子弹”的口令之后,拉枪栓退子弹的哗啦声和叮当声响成一片,然后就红着眼、挺着溜长的大枪刺刀、一步一个脚印儿的往上真招呼。然后就是要怎么狠就怎么狠,要怎么真就怎么真、要怎么娴熟就怎么娴熟的肉搏。
肉搏中有两个镜头最值得一提,一个是有个鬼子军官,刀法娴熟,一连劈杀了好几名八路。有个八路枪已经拼丢了,看到这个鬼子凶悍,空着双手就抓他的刀,割裂肌肉的倭刀滴答落血;鬼子哪儿能含糊,一挺腰把刀顶进了八路的肚子,八路嘴里喷着血往前自己一用力,抱住了鬼子的脖子使他不能动弹;鬼子背后同时冲来两名八路,两把刺刀同时捅进了鬼子后心,拔出后迅速投入新的战斗。鬼子跪着死了,手里还死死抓着那把落血的倭刀,穿着刀的八路就势扑在跪着的鬼子头上,这个造型一下子就刻在了我的心里。另一个镜头是敌我两个伤兵,都倒在了地上,互相怒视着。鬼子伤兵是个军官,被砍掉了右腿,他咬牙匍匐着爬向一把刺刀,迅速的抓起来;八路伤员伤更重些,半举着大刀严阵以待。鬼子一用力,八路也顺势把刀一挺,没想到,日本军官并没有刺向八路,而是把迅速抓来的刺刀,绝望的刺入了自己的胸口,以求速死。骄狂的鬼子屡次不能得手打不赢就自杀,并不是怕被军官枪毙,也不是怕被八路打死,而是凶悍的赌气,打不赢就赌气自杀。这太符合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性格了,你要导演日本鬼子跪地求饶,真太不真实了。不但鬼子会骂你,观众也会骂你。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八路军发现一个受伤的日军。让卫生员给他包扎伤口,当卫生员正在给他包扎时,可恶的鬼子竟然在背后偷偷抽出军刺,刺向了这位战士。镜头顿时在那时凝止了,缓缓地随着卫生员身体向后倒去,当卫生员在倒地一杀那,军帽脱落了,一头乌黑的长发散落下去……八路军小战士愤怒了,日本兵惊呆了。是个女兵!这让我想到那位美国记者的话“不是我要作为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上帝把我造成这幅模样的。”

朱德带着美国女记者去采访副参谋长左权,只见左权斜歪着睡着了。桌上摊了一封寄有北北小手印发家信和一封刚写好的回信。左权妻子在信上写道“……家里没有条件去拍照,寄上北北的小手印……”。左权在回信中说“……经历了4天3夜的战斗……我一回来就首先给你们回信……如果真的战死了,我没有遗憾。唯一的遗憾是我们的女儿我连一面都没有见上……”。我听到旁座有抽噎声了。影片最后,左权还是战死沙场了,我心中不停地念叨着一个名字“北北”……

朱怀冰与八路军冲突被俘,释放他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他原来很瞧不起的农民游击队员,他说,“你是不是崔……崔……”, 那人认真回答:崔二蛋! 大家都笑了。朱怀冰代表了一批国民党人,他们自持受过高等教育,更咬文嚼字假清高,也不屑于那些农民游击队,不屑于游击战,而农民游击队的对待战争的那份自然和从容,也是这批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还有,贺邴炎(梁家辉饰),郝梦龄(刘德凯饰)两个各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气节。他们同时登场,各占重要篇幅,

表现出来的则都是中国人,没有国、共之别。只是最后国民党人郝梦龄英勇献身,共产党人贺邴炎虽然被迫撤退但是活着!
其他的场面象日军焚尸烧灰,已经被八路军入土安葬的日军尸体被同伙刨出来投入烈火焚烧的场面,非常有炮灰感;身负重任、气焰嚣张的阿部,掘墓焚尸;不仅残杀被俘的游击战士,还向被八路军释放的日本同胞举起屠刀!半裸的年轻的二等兵三木仰天哭天抢地的喊着:“天皇殿下!八路军优待我们,皇军却杀害我们,这是为什么?天皇陛下,皇军必败!”随即纵身跳入火海。在烈火中挣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寻味。再有就是国军坦克,活活碾死鬼子兵的镜头,也很精彩,很逼真,很解气。

《太行山上》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推出的巨资力作。在思想性方面,本片将以往的陈词滥调和空洞说教一风吹尽,站在新的高度回顾历史,立意颇新。该片歌颂八路军这支钢铁雄师,紧紧的抓住八路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个法宝,全片线索紧紧围绕毛泽东军事思想、人民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开。国民党狂妄地向朱德要“秘诀”,朱德就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是秘诀!”
看到这里,我不禁反思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的伟大复兴。苦难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内乱、被少数民族入侵、征服,历史上多次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人口死亡三分之一的现象都曾经出现。但是,每次内乱和外族入侵的大乱之后,都会有一个中华民族重新振作的大治。以西汉彻底打垮匈奴为标志,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伟大复兴;以盛唐彻底打垮突厥为标志,是中华民族第二次伟大复兴;以彻底打垮日本军国主义开始,是中华民族第三次的伟大复兴。
这次的伟大复兴与以往的复兴绝不相同。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所仅存的。具有最长历史的人种进化、基因优选、杂交优势;人类历史最完备的农耕生产方式和农业文明、封建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属于我们这个民族。在1644年以前,中国、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和封建制度,相对于周边的民族和国家而言,都是先进的。中国几千年积淀的农耕文明,使得人民的风俗、礼仪、法律、宗教完整和谐的融为一体,礼教即法律,风俗即法律。任何一个外来民族,打垮一个或几个汉族政权,一点都不稀奇,但是,即使象蒙古一样的雄强的民族,都没能将汉族移风易俗,永成臣虏;相反,在大多数时候,入侵者都被中华民族所同化,溶为一炉。但是,这是1840年以前的历史。到了1840年以后,这个同样是原来的太阳照耀下的世界,相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而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840年,特别是1895年之后,中国的封建制的农业文明,开始不可逆转的落后于欧洲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甲午战争,我们这个老大帝国在与一个新生强权的决斗中黯然败北,惨遭无情掠夺。这个变法求强的日本吃到了掠夺的甜头,胃口越来越大,《田中奏折》体现出了日本统治阶级吞并中国、灭亡中华民族的狼子野心。朱德说处心积虑、训练有素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是“最凶恶,最猖狂”的敌人一点不假。1937年,中国、中华民族的气运,以同时代的世界强国为坐标系,低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1937年,中国、中华民族的气运,以自己的历史为坐标系,低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然而,就在1937年的9月25日,也就是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大捷的这一天,中国的历史再次出现了巨大的转折。100年来,对于强暴的帝国主义,中国、中华民族,几乎没有打过一次扬眉吐气的胜仗,而在这一天,八路军狠狠的咬了日本军国主义一口,从次开始,胜仗越来越多,人民军队越打越强,最后终于打垮了日本军国主义。1937年9月24日,是中华民族的谷底,而就是从这一天的次日,中华民族第三次伟大复兴,悄然拉开序幕。这是何等振奋人心的一个发现!这是何等该让人感激的一个影视作品!中华民族低在谷底的时候,都不能被最凶悍、最猖狂的敌人打败、吓倒和征服,难道我们拥有了全系列的核武器、宇宙飞船上天、联合国里大权在握的时候,我们能再甘作某族、某国的臣虏吗?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永远不可战胜,任何别国他族,无可改变、无可逆转、无可奈何!

我们每次观看一部红色电影,都会重思中华民族的复兴,重识“英雄”的概念有,重感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无畏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朱德在替新兵小战士站岗时,幽幽地缓缓吟出“贮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单衣,夜夜杀倭贼”。片尾,站在雄浑的黄河日落前,朱德再次感叹:“打了大半辈子的仗都是内战,这次终于和日军面对面了……为了我们的民族,尽到一个老兵的责任吧……”。这都值得我们深思啊。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观《在太行山上》有感


看完影片《在太行山上》,我仿佛又走进了那段充满血雨腥风的抗战历史,眼前不时闪现出我们中国人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悲壮场面。那密集的子弹,纷飞的炮火,滚滚的浓烟,殷殷的鲜血,震撼了我的心灵,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朱德领导的八路军是智慧的。作战中,日军的飞机对我军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没办法击毁敌机的情况下,我军悄悄地潜入日军机场,出其不意地用手榴弹、炸药炸毁了停在机场上的敌机,还炸死日军数百人。日军自作聪明,破译了我军发报机的密码,我军临危不乱,巧妙地用俄语对话,气得日军跺脚吼叫,可又无计于施,最终落了个溃不成军的下场。

战斗在太行山区的中国人民是团结的,战士间同仇敌忾,军民情同手足。一个八路军的胸口被一日军捅了一刀,鲜血淋漓。可他拼着最后一口气,死死地抱住那个日军,旁边两战友顺势捅死了那日军。当残忍的日本军把村民们关进一间屋子,威逼村民说出朱德在哪,村民们都一声不吭。日军气急败坏,把毒气蛋投进屋子,村民们仍没有一个为苟且偷生而向日军泄密的。把日本军国主义赶出中国的共同心愿使军民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

以朱德为首的革命先辈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团结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班里一位同学的铅芯笔坏了,却不知坏在什么地方。好几个同学便争先恐后来帮忙,都说自己会修,抢着去修。结果你争我夺,弄巧成拙,铅芯笔被弄断了。同学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一意孤行,自作主张,难免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历史不会重演,但先辈们的团结、以智取胜却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典范。“人心齐,泰山移。”作为生活在现在安定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要在炼就自己的聪慧的同时,齐心协力,这样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辉煌。

太行山上观看感


太行山上观看感

我觉得,《太行山上》不仅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片,还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片。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疯狂地在一个村子里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总司令已下命令让大家都撤离了。凶恶的日军便集中了整个村子里的民众,把他们全都关在一个房子里,命令他们只要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声。日军的将领气急败坏,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气弹。屋子里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没有人愿意屈服。这个时候,朱总司令正躲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他看到村民们因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员与总部取得联系请求支援。身旁的将士不断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暴露他们的隐藏位置,但总司令依然坚持要解救受难的民众。在这危难关头,有一名将士出来用明语(也就是俄语)与总部取得了联系,顺利把消息告诉了对方。而正在偷听的日军却一头雾水,搞不清出他们在说什么。看到日本将领气急败坏又无能为力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后来,八路军支援部队到来,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与之产生明显反差的是日军的残暴。日寇将领阿部规秀压迫被八路俘虏后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抢地的喊着:“我有什么错?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军都不杀我,自己人倒要杀我。天皇陛下,皇军必败!”然后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挣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寻味。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军之爱民如此,也难怪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德在平型关战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你们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听了这段话,所有在场的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番话真是大有分量,简直是振聋发聩。我想,在此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校团委让我们观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奋人心了。当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都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当年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感人事迹,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这么隆重地纪念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影片以中国1937年—1939年的历史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表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与日寇的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一次出现了八路军所有将领的形象,也第一次在电影里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

观《太行山上》心得体会


观《太行山上》心得体会
《太行山上》心得体会
今天,在村委会我们村党员一起观看了抗战电影《太行山上》。通过观看影片,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信念。
《太行山上》中朱德总司令在一个寒冷冬夜替刚入伍的小战士站岗的一幕,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到一个革命领导人对战士们的关爱和平易近人。正是我国这些老共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无私奉献,时时刻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才会有今天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为祖国所做出的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也说明了我们现在要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影片中所体现出的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英勇无畏、为保卫自己祖国而战的精神,使我深受教育。通过这次观看《太行山上》,我脑海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变得立体起来,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会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为标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达到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要求,早日加入党组织,为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之问观后感大全


时代之问观后感大全

(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动真碰硬的自我革新在全党拉开帷幕。从“从严治党”的政治宣誓到“八项规定”的严厉执行,从思想教育的常态推进到党内法规的有序完善,我们党每一次的改变、每一步的迈进,都饱含着改革者“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与勇气。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过去五年,全党兴利除弊,党内政治生态为之一新,靠的是改革;未来五年,我们蓄势待发,推动党的建设走上新征程,依然要靠改革。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顺应变革,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 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学得更深、悟得更透,把思想共识聚得更牢。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作为一个拥有450多万个基层组织、8900多万名成员、在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执政的大党,没有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思想共识,就难以跨过改革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更难打破改革涉及到的各种利益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恪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内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全社会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的改革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改革能量。 将改革进行到底,要踏得更准、咬得更紧,把问题意识铭记在心。改革本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更是犹如在极其凶险的湍流中奋进。行得越深越久,遇到的暗礁越多越险,但越是如此,越要聚精会神、瞄准方向、奋力向前。对于改革本身而言,最容易发力见效的点是“最短的板”,最容易失利露怯的也是“最短的板”。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始终把牢问题这一原动力,聆听时代的声音,认真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时时警惕防范老问题反弹回潮。在积极“向前看”的同时,不忘常杀“回马枪”,保持强烈的自省之心,切实将既有的改革成果巩固好。 将改革进行到底,要站得更高、望得更远,把领导责任担得更实。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更是啃硬骨头的改革,需要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强烈的担当精神是不行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坚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好自身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责任。破除地域、系统的界限,增强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跟踪问效,确保看准的改革目标一杆到底、不折不扣地推进。 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将改革进行到底,正是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坚定不移。我们矢志不渝。

(篇二)

2018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晚8:00播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十集纪录片,我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收看了该部纪录片第一集《时代之问》。

该片从一开始没有对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过多描述,而是抛出一连串的问题,直面“中国的道路在哪里?中国要往哪去?”非常直白的问题,浅显易懂,让每一位收看的观众不得不带着问题看下去。

什么是中国梦?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取得的成绩人民群众有目共睹的!三十多年前,我还是一名学生,记得我在读初一的时候,家里买了彩电,14英寸的,挺重的,北京牌(天津生产的)。那么小一个彩电当时在我们单元,乃至我们那一栋楼可是第一家啊!拿回家都不知道怎么调试?调试好了,我们那一个单元的人都到我家看电视,听得最多的话“以后捞泡菜,也要买彩电!”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北京牌彩电早不知去哪儿?如今卧室的彩电都是38英寸的了!时代的变迁,改革的推进,回想一下又何尝不是“梦”呢?

改革的初期,大家都很穷,大家都想通过改革来改变以往的生活。现在,我们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肉已经被吃掉了,只剩下骨头啃了!《时代只问》从深度、高度阐释了中央对深化改革的解释,让每一位观众都领会到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

看到这里,我很感慨,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大家指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儿时有“彩电梦”可以实现,不远的将来“中国梦”也一定可以实现!

(篇三)

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专题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条条金玉良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扣住人民所愿,紧紧依靠人民智慧,而充满生机活力。“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到那儿去当了农民,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七年的农村生活、七年的甘苦与共。那段与黄土高原的纯朴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辛岁月,让习近平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更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已深深融入他的执政理念和人生追求中。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透过这殷殷话语循此回望,从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仅一个月,就冒雪赶赴河北阜平“看真贫、扶真贫”,到给独龙族乡亲复信嘱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在湖南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到遍及大江南北的坚实足迹,带领几千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庄严承诺,正被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赋予着最丰厚的内涵。

2018年新年前夕,人们透过电视屏幕,再一次感受到国家最高领袖那份深沉而温暖的牵挂。“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从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再到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一幕幕宏大布局渐次展开。今天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数不清的改变。亿万中华儿女的力量汇聚,延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璀璨的特殊单元,笃定决绝,豪迈而清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篇四)

由中央组织拍摄的10集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于7月17日晚上八点整正式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作为一名从事改革工作的基层干部,通过观看第一集《时代之问》,感受颇多,收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目标清晰的顶层设计。在回答改革为什么改、怎么改这个时代之问时,专题片以对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触开篇,以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为主线,深入浅出地指出了我们国家的改革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有开动脑筋,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真正形成目标清晰的改革顶层设计,才有可能制定出台务实管用的改革办法,做出科学合理的改革制度安排,真正让改革造福于民。

体会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严丝合缝的力量支撑。第一集《时代之问》在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时,配合的织布画面生动鲜明深刻,形象地阐述了改革就如织布一样,只有一条条丝线的严丝合缝,才能织出一块平整光滑的好布。改革也只有举国上下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凝神聚力,勠力同心,密切配合,才能早日织造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匹美丽的中国画布。

体会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身体力行的探索实践。《时代之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干了7年活那一段让我非常感动。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过的干部,我感同身受,深深的明白只有从基层出来的干部,才最能知道基层的需求,只有经常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才知道他们的所需所求,知道问题所在。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扎根基层,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开展一些生动的实践探索,才能形成我们改革开放的持久生命力。作为处在基层的我们,也必须无条件响应中央号召,支持中央领导的部署改革,坚定不移地做好改革之路的垫脚石,精心为改革之路填石填瓦,尽到自己的全部力量,将改革真正进行到底。

体会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抓铁有痕的落实举措。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每推进一步,党中央对抓督察促落实的要求就更进一步。这也是改革得以不断推进的关键所在。纵观中央深改组36次会议,从倡导领导干部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到突破“中梗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从提出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的“六个抓”要求,到部署“三督三察”的改革督察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抓落实放在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为推进改革不断注入了真抓实干的正能量。为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在抓全面改革时,党政负责同志必须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扑下身子、强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事项落地生根。

(篇五)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问》观后感

7月17日20点,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问》观后很振奋,很感慨。

本集运用大量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采访了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站在国内外视觉的高度,穿越历史和当代未来的时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过程。系统阐释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伟大改革进程中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纪录了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生动感人的改革故事。

该片观后,我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作为教育战线上老同志的我,一定要和全国人民一道 齐心协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观看十九大之观后感


观看十九大之观后感

2018年10月18日上午9时,城关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及村组干部集中收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做了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明确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次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报告讲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继而讲到新时代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步骤。而作为青年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强本领、有担当。要坚定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际,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联想到我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更应发挥自身所长,勇做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为我村扶贫工作献言献策,为群众的饥寒冷暖牵肠挂肚,俯下身子、撸起袖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斗。

《蠃在执行》观后感


《蠃在执行》观后感

文章标题:《蠃在执行》观后感

蠃在执行,从哪里做起?
看了《蠃在执行》,想到最多的是我们以前常常提到的落实问题,再看看我们目前的工作,虎头蛇尾的事情随处可见,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半途而废对公司、对个人是多么一个多么大的元气损伤!

首先,对于策划者。这种现象是对他辛勤劳动的成果不尊重,再次就是挫伤了他的工作积极性,再次就是上级领导者对于他成绩的否认。[网文章-网帮您找文章]

第二,对于操作者。就是养成了一个事事拖拉、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再次也就是挫伤了他的工作积极性,再次也就是部门领导者对于他成绩的否认。

第三,对于公司。就是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的有命不尊、有章不循、有令不服的恶环境,潜移默化中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就象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个毒瘤,必须找到病因,进行彻底的根治,否则最后的结果便是体无完肤,不攻自灭了。

那它的病因根源到底在哪里?大家已经从余世雄博士的讲解和分析中找到了答案。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知错不改!那么,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或应该如何去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事不宜迟,这是目前势在必行的头等大事。

蠃在执行,从现在做起。这也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快速反应,一次做对”的内涵。任务一下来,就要立即采取行动,做完也就安心了,这是我的习惯,不知是不是你的习惯?当然,有时任务多,无法去一起完成,这就要脑中有个粗略的计划,分个先急后缓,当然,计划也要灵活,其间可以根据工作特征和工作区域及工作方式穿插完成,这才能高效并有效地做好。

蠃在执行,从我做起,用我的行动去影响他人、感染他人。特别作为一个部门领导者,以身作则就是无声的语言。一要领会、二要贯彻、三要行动,上传下达是你工作的特长;做好你自己是你工作的本份;做好公司的参谋是你的天职;全方位的换位思考是你的专长。这是你作为一个部门领导应必备的基本条件。

蠃在执行,从素质做起。你的素质决定你的人格魅力,会有情有独衷;你的素质决定你的工作态度,会有伯乐识马;你的素质决定你的成功与否,会有贵人相助。

蠃在执行,从思想做起。改变你的思路,你会发现另一个天地;改变你的观点,你的人生从此于众不同。思维决定我们的行为,性格决定我们的命运,而态度决定我们的一切。

蠃在执行,从速度做起。脚步快一点、你会越来越精神焕发、信心百倍;动脑快一点、你会越来截止心明眼亮、反应敏捷;工作快一点,你会越来越动作娴熟、节奏明朗。加速度,跟上时代的步伐;加速度,奔向宽阔的最远处。

蠃在执行,从行动做起。不要只停留在口头,行动是你才能的展示,行动见证你的实力。行动是你心商的再现,是你志商的考验、是你智商的开发、是你情商的培养、是你胆商的修练、是你逆商的启迪、是你悟商的途径、是你财商的源泉。

蠃在执行,从这里做起!加油!同志们!

总经办刘忠利

20xx年4月14日


《《蠃在执行》观后感》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蠃在执行》观后感。


《周恩来在重庆》观后感


《《周恩来在重庆》观后感》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自从2006年笔者提出“东方平民”的命题后,我就喜欢从“东方平民智慧”视野出发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时,今年3月以来,我从这个视野对两位由天津平民文化培育出来的国家政府,和温家宝的人格魅力和智慧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相关联的思考!

3月5日,对中国人是吉利的日子。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的生日,也是毛主席“向雷峰同志学习!”题词发表的日子。3月5日,也是这几年每次人大会议中,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日子。

在议论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报告,有的人特别强调,温家宝总理的报告用普通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做报告,因此,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直接听温家宝总理的报告,获得第一印象。听到人们对温家宝总理政府报告如此的评价,我立即将这种做法看作是平民总理体现的东方智慧。

这种平民化风格中体现的东方智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贯的。这也使我想起学术界公认的大师汤庸彤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毛主席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最富有常识的人,他能用常识的语言,讲最深刻的哲理,真了不起!”在今天,我们党新的一代党中央领导继承了这种平民化文风,从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到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让老百姓一听就懂,让各级党委和政府易于操作的文本。

在当今,人们在用常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时,又有了一种更加平民化、更能打动普通老百姓心灵的语言,也就是电视剧的语言。今年3月,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的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再一次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了一位平民化的共产党领袖的大智大勇大德的故事。

电视剧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形式,但是,要用这种通俗形式讲深刻的哲理的编剧和导演并不多,而《周恩来在重庆》的编剧王朝柱是运用电视语言表达共产党领袖平民化风格和哲理的高手。王朝柱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写了40多部传记文学作品,描写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奇故事,还写了《冼星海》、《张学良》等历史剧,被称为“领袖传记作品专业户”。其中大部分发行量巨大,影响深远,

王朝柱作为中国传纪文学之王,还将多数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本。由他的铁哥们团队的唐国强、刘劲、王伍福等参加表演的电视剧,大多数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十分喜欢的艺术精品!常常让人百看不厌!

我像许多人一样,十分喜欢根据王朝柱编写的剧本,由唐国强、刘劲、王伍福等优秀演员表演的电视剧。我认为许多电视剧的评奖活动中都给王朝柱最高奖项,是民意的体现。王朝柱的传记文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深刻的哲理。他说,作家要有历史责任感,王朝柱说:“我是坚持唯物史观的一个人。既然共产党、解放军给了我一支笔,我就应该忠实地艺术再现党史、军史。”王朝柱建议,传记文学作家要学点哲学,不少作品在唯物史观上出了问题,学哲学对如何提纲挈领写传记有好处。“我很感谢当年读的一些哲学。”王朝柱编写的许多剧本是他都是一些具有史诗般意义的丰功伟绩。王朝柱是以生动形式再现中国近代史的杰出文学家和哲学家!来自“草根”基层的王朝柱在运用电视剧语言来表达我们党领袖的哲学智慧时,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平民化的视野来表达领袖的博大胸怀。因此,作为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员,我感到看王朝柱编写的电视剧,也是以具体生动方式学习哲学的途径。特别是王朝柱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精神境界的刻画,也是对笔者提出“东方平民智慧”命题的一个深刻注脚。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就突出了周恩来的平民化的品格所显示的巨大人格力量和过人智慧。

王朝柱说:“《周恩来在重庆》选取了周恩来从1938年年底赴重庆主持中共南方局工作至1946年5月这段峥嵘岁月。在这近8年的时间里面,他吸引、凝聚、团结了大批进步人士,连敌人阵营内部的人都被感化、分化,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智慧、丰富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魅力。”“这一次我想尽办法把总理当成一个普通人来刻画,力求写得感性一点,更生活一点。写作中,我几次流泪。”超人智慧与普通人的情感统一,就是《周恩来在重庆》所显示的“东方平民智慧”。

前年11月,我曾经前往重庆参加第三届马克思主义论坛,回家后,写了一篇题为《山城重庆:智慧之城》,文中特别提到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对付蒋介石时所表现的高度智慧,看了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我对“东方平民智慧”的内涵又有了新的注解。原先,笔者曾经解释说:“东方平民”中的东,就是毛泽东的“东”;平,就是邓小平的“平”;民,就是江泽民的“民”。由此,表达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全党智慧的高度集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学说,原先,我并没有对“方”字的内涵做阐述。现在,看了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对“方”的具体内涵有了合理的解释。方,就是周恩来周全、周到、周密地关照到“方”面的厚德载物的高尚品德。过去,我是将周恩来的哲学思想归入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范围,现在感到有必要单独地立项。

凡是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人都知道,东方智慧最重要的原则有两个,也就是《易经》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都全面地继承了这个传统智慧的这两个精华。不过,每个领袖在表现传统智慧时,都因为个人的特色而有所侧重!比较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位领袖,就能使我们看到,在毛泽东身上,更多地显示了“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他的强势面前,任何对手都会感到“无可奈何花落去”;在周恩来跟蒋介石等反动派的坚决斗争中,同样有那种自强不息、英勇无畏、善于周旋的智勇双全的品格;不过,相比其他领袖,在周恩来身上,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同志和群众周全、周到、周密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品德。

用“方”来表达“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含义,也是合乎中国词汇的意义的!在中国古代,历来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地方,是一个最常用词汇。因此,“方”可以用来表达“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含义。

《周恩来在重庆》为我们党发扬周全、周到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品德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教材。这一电视剧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了周恩来同志事无巨细地关照到各个方面人士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正是朝柱兄说的“在这近8年的时间里面,他吸引、凝聚、团结了大批进步人士,连敌人阵营内部的人都被感化、分化,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智慧、丰富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魅力。”正是有了周恩来同志的这种周到细致的作风,才使毛泽东提出的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得到完美地落实。

在谈到周总理在贯彻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我联想起我母亲近年写的一部小说《乐莫乐兮心相知》!这部小说是描述我父亲1963年以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团长的身份接待印度战俘的故事。这本小说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每天夜里,我父亲在听完其他同志的汇报后,要立即打电话向在北京的总政联络部部长杨思德汇报,杨思德部长要连夜向忙了其他事情以后的周总理汇报,汇报完后,杨思德部长又要马上将周总理的最新指示用电话转达给我父亲。我父亲再根据转达来的周总理指示,布置第二天的工作。这一切完后,我父亲要吃烈性安眠药才能睡着,的确十分辛苦。但是,我父亲只是感到责任重大,并不感到辛苦,因为他知道,敬爱的周总理是在日理万机地处理了其他许多事物后,再来处理这件事情的,比他们辛苦得多!

在说到中国共产党的平民化作风的普遍特征时,我们也要注意两种类型:一种是本身就是来自下层民众的人物,属于“草根英雄”范围;另外一种是出身上层社会的知识精英,这些知识精英在背叛了他们出身的剥削阶级家庭后,主动跟工农群众相结合,受到人民的信任,成为工人阶级的领袖人物。周恩来就是这群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周总理有一句名言: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这句名言成为众多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知识分子努力改造自我,跟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座右铭!

周总理的这句名言也是我父亲的座右铭。我的爷爷是一个旧军人,并有几百亩土地。解放初期,在我父亲的劝说下,我爷爷将这些土地和房产上交给当地政府,后来他在党的教育下努力改造思想,当上安庆市政协副主席。我父亲到延安上抗大时,努力向老红军学习,改掉自己的公子哥恶习和知识分子的清高,成为一个合格的八路军战士。这也是他长期以周总理为楷模,改造思想的结果!

我父亲一直是周总理的崇拜者,用今天的时髦的说法,就是周恩来的“粉丝”!他在晚年时,家里墙壁上贴的是那位意大利摄影家给周恩来总理照的那张骨瘦如柴的相片。我父亲一生都以周总理为榜样,严格律己,清政廉洁!我想,这也是许多老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力量来源!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联合国降半旗致哀。当时,一些国家的代表感到不平,因为他们国家的元首去世时,联合国都没有降半旗。一些代表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拇在总部大厦前发表了演讲,说了如下两个理由:“一是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的财富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根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钱私人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却没有一个亲生的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的任何一条,那么在他去世时候,联合国照样为他降半旗致哀!”这段话音刚落,大厦广场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当今,将周恩来周全、周到、周密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品德相对独立地分出来,加以突出和强调,也表现了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时代要求。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都需要全面细致地照顾到各个人的具体利益和尊严,现在许多人都在讲“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对各级领导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更多地表现在周密细致方面,周全、周到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品德就更加为当代群众所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对“东方平民哲学”的命题进一步阐发,将周恩来的周全、周到、周详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高尚品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加以发扬光大。

总理这个职位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日理万机,同样是来自天津的平民化总理温家宝在关注细节方面继承了周总理的周全、周到、周密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品德。展现了时代要求,而胡锦涛总书记不仅在实际行动上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的诸多细节问题,而且他关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新提法,进一步发扬了中国共产党重视群众利益细节的传统,进一步将这种周全、周到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品德上升到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由此也可见,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时,根据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要求,更加突出地发扬周恩来的周全、周到、周密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高尚品德。

当然,我们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不仅继承了周恩来的周全、周到、周密地关照到“方”方面面的厚德载物的高尚品德。保持了毛主席、周总理廉洁奉公的优良品德,干干净净地做人做事,而且还发扬了毛主席嫉恶如仇,严惩贪官的斗争哲学,给陈良宇等特殊利益群体的代表人物给予毁灭性打击,大快人心,大得民心!这实际上也是周全、周到、周密地关照民众“方”方面面利益所必须的领袖要素!

可以说,我们党领袖集团的更加成熟,也为我们更全面地概括总结“东方平民哲学”的智慧内涵提供了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基础!


《《周恩来在重庆》观后感》是篇好,涉及到周恩来、总理、智慧、一个、方面、王朝、电视剧、厚德载物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