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献给党》学习心得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把一切献给党》学习心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房爱军

读什么呢?对,无数的党员曾在党旗下宣誓“把一切献给党”,那么我就来读读报告文学《把一切献给党》吧!把一切献给党,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誓言!这是我们建国后的一本革命回忆录,也是被称做“中国的保尔”的吴运铎同志的自传,是曾经在五、六十年代非常受广大青年喜欢的一本书,只是这三、四十年来,很少有人提起了,读的人似乎也不多了。我不知道现在我提起读此书,会不会有人嘲笑我落伍,但是书中的主人公吴运铎,真是让我永远难忘一位英雄!无论别人如何评价,我还是非常敬佩他的!

《把一切献给党》是吴运铎一生的真实经历。吴运铎出生在穷苦的工人家庭。在苦难的童年里,就已留下了革命的血的记忆。小时候不可能上学学习,只能拣煤渣,有时跑到矿山上看机器,还时不时地向工人问上两句。由于家里贫穷,十四岁就下煤窑做苦工,煤尘、瓦斯、地下水几次要吞噬他的生命。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工人武装被镇压,失学的吴运铎当工人的梦想也破灭了,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挑煤、捡炭渣,但没能养活家人。我在小学6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学习过的《我的童年》一课,就是从这本书里节选的。后来。他一家人逃难到了湖北,仍在矿上,却是暗无天日的学徒生涯,当工人却没有机会和条件学习与机器相关的知识,一切只能靠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战乱的时代给了他觉悟的意识,也为他得到锻炼、发挥才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书中更多的是讲述了他在革命队伍中的锻炼成长。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了吴运铎一个全新的生活理想。工人们觉醒了,吴运铎更进一步认清了受压迫的原因,明白了革命是惟一的出路。吴运铎毅然参加了革命,一九三八年,他投奔了新四军,尽管这支队伍非常困难,不仅缺衣少食,而且缺少武器,但是他决心永远跟着党。从此,为了消灭敌人,他开始了与枪炮制造紧密相连的一生。这是一个战士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发展史,“把一切献给党”是一个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共产党员的心声。吴运铎的一生与我军、我国的枪炮制造史一起走过,当他被派到修械所当工人以后,他和战友白手起家,靠着师父传授的本领,他学会了修枪,又经过不断实践、探索,终于造出了自己的步枪、平射炮等很多武器。他在革命队伍里,为了制造武器不顾一切地苦打死拼,负伤流血,再所不惜。他三次负伤,左眼、四根手指和腿被炸坏,但他依然在病床上研究新武器。他原来是个文盲,后来却成了掌握现代科学的军工专家!读到这里,我怎么能不被他的顽强刻苦所感动呢?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吴运铎同志的坚强和勇敢!他刻苦顽强的精神,实在令我感动!从他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把一切献给党?这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有具体和实在内容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把一切献给党”这个伟大的信念,是党哺育了我们,是党培养和造就了我们,我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党的关怀、培养和支持、鼓励。所以我一定要抱定了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奋斗的目标。

让我们学学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坚强精神吧!就让吴运铎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陪伴我们成长吧!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学习心得体会


上一周我们观看的电影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的经典作品,上映于1999年4月8日。影片自从问世以来,不仅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也引起了各国电影学者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等多个国际大奖, 1999年12月20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世界10大最佳影片,《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排在首位。阿尔莫多瓦也凭借该片的巨大成功,登上了世界电影的颠峰,他本人于1999年获得了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恺撒荣誉奖。伟大作品背后的创作者肯定是不同寻常的,为了更好地领会这部作品,在影片的资讯部分,我想跟大家重点分享一下我所了解的这位电影大师。在西班牙这样一个有着伟大电影传统的国度里,阿尔莫多瓦被本国人民推崇为是“电影国宝”。他于一九五一年诞生于西班牙一个贫民区小镇,据有关资料介绍,那是一个极端男尊女卑的环境:男人什么都不必做,女人则需负责所有大大小小的事,这样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的养成影响相当大,让他在小小年纪时就对「万能的女性」充满了崇敬之心;在日后他的作品无一不是以女性为主角,比如,在《修女夜难熬》里面讲述的是由一个女人潜伏在一群怪异修女当中的故事,对天主教的制度提出质疑;而《我造了什么孽》则是述说一个家庭主妇每天要应付沉重的工作,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类关于被欺压的家庭主妇、女性团结独立等主题在阿尔莫多瓦后续的作品里不断出现。《濒临崩溃边缘的女人》以犀利、玩笑式的手法呈现女性的性欲和渴望,这部电影也让阿莫多瓦被赋予「女性导演」的头衔。除了在电影创作上屡屡让人耳目一新外,阿尔莫多瓦在其他方面也常有惊人之举,他是八十年代早期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一个声名狼藉的二重唱的主唱;他甚至在《激情迷宫》中大胆地以女性的造型出现。这样一个富有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导演,他所创作的电影作品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期待,就显的不足为奇了。那么接下来呢,我就把自己观看这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后的一些领会跟大家探讨一下。
瑞典导演伯格曼说过:“电影主要是节奏,它在段落的连接中呼吸。”所以,我主要想表诉的是关于这部影片的节奏问题。这部影片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呢,通常情况下,一部影片的节奏在开始阶段就定下了基本基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从影片开始到1分52秒(也就是一直到女主角曼妞拉的近景第一次完整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这段时间的影象:主要是三个长镜头,第一个长镜头是从一个几乎空白的背景,慢慢地横向移动到一个容器左侧的某一部分,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构图,这个容器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大了解,稍稍停顿,镜头以几乎和原先一致的速度横向移动,当容器的右边部分完全出现在画框里的同时镜头开始缓缓地往下移,把装着液体的容器下身部分、蓝色的连接开关展现给我们后,镜头在一个圆形的管道处又停住了,管道的上方,液滴正在以一种不快不慢的速度往下滴,管道的侧壁上还有溅起的许多小液珠,停顿了大概有6秒,镜头接着往下移,在这个圆形管道的下面,是一根细长的曲线型导液管,看到这我们基本上清楚了:这是一个打吊瓶的设备;紧接着,这个长镜头开始慢慢地淡出,与此同时,第二个长镜头开始淡入,这个长镜头以水平的方向缓缓运动,一个个仪器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的面前,镜头在运动,光调也在变化,在光调完全暗淡下去的时候,这个镜头结束了,画面上以类似于水波运动的方式出现了玫瑰红色的阿尔莫多瓦的名字,在他的名字同样以水波运动的方式消失后,第三个长镜头开始了,从一个仪器的侧面下方开始移动到正上方,再水平运动了13秒,开始往上移动,以女主角曼妞拉的近景镜头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作为结束。这1分52秒的影象展现给我们的空间范围就是这么多,可以感受的到,镜头的运动很缓慢,而且很平稳,虽然运动的范围很有限,但是却为我们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创造了条件。这是一段影象,同时也是一组活动的画面。一般来说,画面拥有什么样类型的线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画面的节奏。让我们把这组活动画面里的元素抽象成线条来看,第一个长镜头里,装药液的容器呈现的是液体流动的曲线形状,细长的导液管也是曲线形的,圆形管壁上那溅起的一个个小液珠,也构成了一条条曲线,还有那不断往下滴的液滴,尽管它们的运动轨迹是直线,但由于液滴本身的柔和性,所以这根直线也是充满了柔性美;从第二个长镜头里那一排仪器轮廓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圆形;第三个长镜头里,无论是仪器的侧面还是正上方,都有一组组旋转按钮,颜色不同,但它们的外观是一样的,都是圆形,而且在接下来镜头从仪器正上方水平移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四排金属螺冒,形状上都是圆的,这几排圆在大小上还显示出了很有层次感的逐渐变小。无论是不规则的曲线,还是规则的圆形线,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性:柔软,温和,由它们所构成的这组活动的画面从节奏上来说应该是很柔和的。综合上面所说的,我们现在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部影片的节奏应该是既缓慢又柔和的。究竟这个结论正确与否呢,我们到影片中去验证一下。
如果把一部电影的节奏也抽象成一条线的话,那么这条线最不可能是一条一平到底的直线,要不然影片就会跟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一样。通常情况下,它应该既有相对平坦的部分,又有起伏转折的部分。至于那些起伏转折的部分,在我看来应该就是代表影片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的行动。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部影片里头,女主角曼妞拉的儿子艾斯德班遇车祸身亡应该是最重要的关键事件之一,它的发生让曼纽拉经历了丧子之痛,出于对儿子的爱才使她离开马德里,踏上了前往巴塞罗那的寻夫之旅。而在这个惨剧发生之前,影片为我们安排的是母子两人幸福生活的图景:母子两人一同在温馨的家里看电影,轻松幽默的聊天,儿子建议母亲去当演员还要为母亲写剧本;儿子过生日,母亲过了午夜还买来他最喜欢的书作为生日礼物;儿子去观摩母亲在器官捐献课里的演出,并想以此为题材去参加征文比赛。。。。。。这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示的是这对母子血溶于水的亲情关系,可是这样的亲情却突然遭遇一场无情的惨剧,原本亲密无间的母子二人要分居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亲眼目睹惨剧发生后,母亲在大街上那声嘶彻里的哭嚎声,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前面那么幸福,现在却这么悲惨,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这样的情节安排,从节奏上来说应该是一个很突然的转折,很大程度的激变,这似乎与我在前面关于这部影片节奏是缓慢又柔和的推论显的格格不入。但是当我们再仔细地回顾一下惨剧发生前出现的这样一些细节:第一个是母子两人一同坐在沙发上看那部电影《夏妹的真面目》,里面的女演员玛哥有这样一句台词:“那些小鬼头,成群结队,只懂的索取签名,讨厌。。。。。。”而我们知道在情节的后面发展中艾斯德班正是因为迫切要得到话剧女明星嫣迷的签名,在奋不顾身的追赶过程中才被车给撞着的;第二个细节是影片前面的器官捐献课程里,曼妞拉扮演的正是捐献已故亲友器官的家属,当课程表演进行到“你们可以替他植入器官?”“不是植入,事实正好相反。”这样的对话时,以曼妞拉为主体的电视机画面似乎失去了色彩,变的很暗淡,把曼妞拉那凄苦的表情刻画的更是淋漓尽致;第三个细节是儿子和母亲一起去看《欲望号街车》这段戏里头,无论是儿子一开始坐在饮料厅里等母亲,还是正在上演话剧的舞台上,或是看完话剧后母子两人站在剧院旁边等待嫣迷出来,画面好几次出现多条平行的垂直线,我们知道垂直线在画面构图中有表达高耸、挺拔的作用及表现崇高、伟大的感觉,但同时它还具有向下倾压的力感,多条平行的垂直线放在一起,就会令人产生紧张、庄严的感觉,在这段戏里,这种感觉在一直重复,给观众心理一种很不安的暗示: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第四个细节就是前面说的戏里,儿子要过马路和母亲会合,结果差点被车给撞着,让母亲虚惊了一回。导演安排的这四个细节,如果把它们和后面的惨剧对照起来看,我们会发现,这四个细节实际上是惨剧的一个提前预演和让观众在心理上的预热。所以当惨剧发生后,尽管这个波折很大,但是由于导演在前面的戏当中精心安排了这样一系列熟悉的场景,就使得惨剧发生的突然性在观众心里被大大地弱化了,使得这个突然的转折在节奏线上就显的不是那么突兀。
前面我们分析的是影片中的一个关键事件,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导演对关键人物行动的刻画。关键人物是谁呢?曼妞拉,毫无疑问是本片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人物。从影片的最开始到结束,到处都可以看见她的身影。她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含义,既是艾斯德班的母亲,又是罪大恶极的变性人罗拉的丈夫,还是话剧明星嫣迷的好帮手,甚至到最后还成了修女路莎和罗拉所生孩子的养母。。。。。。她的行动是影片剧情向前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影片从一开始就用细腻的笔触把曼妞拉刻画成一个善良的女人,如她第一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是一个带着忧郁神情的近景,当时她在一个手术室里,一个病人因医治无效死了,在场的还有医生和另外一个护士,但他们都显的很平静,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这样的事情是很正常的,可是虽然在这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下,曼妞拉还是对一条逝去的生命表现出了同情的忧郁,她的善良也就可见端倪。影片在开始阶段,运用了十分钟左右的篇幅,用平常的生活细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刻画了她和儿子之间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可是这样的亲情却毁在了一次意外的惨剧上。儿子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让她明白了尽管17年来,她已经尽心尽力去为儿子付出,但是多年来这个不完整的家庭给儿子的爱却始终带着一半的缺憾。在母爱的伟大力量作用下,虽然对儿子的生身父亲怀着很深的痛恨,但是她下了决心要为过世的儿子把这另一半缺憾给补上,她辞掉了工作,孤身一人前往阔别17年之久,曾经是伤心地的巴塞罗那。按照我们通常的思路,接下来的情节一般就是描写曼钮拉如何在诺大的巴塞罗那城市中,在茫茫人海里,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罗拉。这样的情节安排未尝不可,也可以把曼钮拉的母爱表现的很深入。但是阿尔莫多瓦如果按这样的常理出牌,他就不再是那个西班牙“电影国宝了”。我们看,他把接下来对曼钮拉行动的刻画放在了她在巴塞罗那的生活琐事上。由于要在巴塞罗那这样的城市中寻找一个17年没有音讯的人,没有谁知道到底需要多长的时间,所以只能找份工作,找个落脚之处再说。在找工作谋生存的过程中,曼钮拉结识了许多不同的女人,其中有心地善良的修女路莎,有地位高贵的话剧明星嫣迷,也有生活在边缘地带的妓女阿悦等等,这些女人也许有地位高低之分,有正常人和边缘群体之分。。。。。。但是在这群女人身上,我们都可以发现一种共同的东西——人性的温暖,比如说:路莎与曼纽拉仅有一面之交,就可以真诚地帮她找工作;当路莎怀孕又染上爱滋病的时候,曼纽拉没有顾虑太多,毅然收留了她,象对待亲姐妹那样去照顾她;当话剧明星嫣迷听完曼纽拉讲述的关于自己儿子的惨剧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亲自上门送上那份迟到的签名。。。。。。诸如此类的细节很多,曼纽拉在巴塞罗那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团结互助的群体里,本来就很善良的她,内心深处再受到这些所见所闻的感染,她心中对罗拉17年的痛恨也慢慢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情,所以我们在后面看到了曼纽拉帮助病重的路莎把孩子给生下来,虽然这个孩子是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生下的,但是这样可以让罗拉重新拥有了做父亲的权利。阿尔莫多瓦在这段曼纽拉巴塞罗那寻夫之旅,实际上是通过这一系列感人事件和场面的积累,委婉而又细微地着力去写曼纽拉对罗拉从痛恨到同情的心理和感情上变化的过程,代替曼纽拉原有的悲痛和痛恨的已经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宽容美德。而这一切不是通过紧张冲突的不断深化获得的,而是通过感人事件和场面的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从从容容地达到的,这样它在节奏上自然是缓慢而又柔和的。
讨论完了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的行动,我们再来解读一下影片的画面。我们发现影片中的很多场景的背景、家具、灯光、人物的服装、道具等都向橙色靠拢,在拍摄过程中摄象机应该装上了橙色的滤光镜,使得整个影象都带有橙色的倾向,在所有色彩里头,橙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橙色在面积上和时间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影片就形成了一种暖色调。相比之下,另一种色彩红色,虽然它在影片中没有橙色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它却贯穿于整个影片当中,从影片开头那做水波运动的玫瑰红色的字幕开始,到影片中每个女性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红色的影子,要么是整个服装,要么是服装的某一部分——比如头上的丝巾、发夹,甚至是嘴唇上的口红,红色在这里其实是一个代表女性的符号,把女性所特有的曲线给贯穿到整部作品当中去。除了这两种主体色以外,影片还融合了其他丰富的色彩元素,这些色彩都选用较高的纯度,采用明快的配色,对比上显的五彩斑斓,大多数时候是给人呈现出一种华丽的影象;从镜头的选择来看,本片是以长镜头为主,由于本片设置的场景较多,人物经常要从这一处所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在跟拍人物移动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前跟镜头和后跟镜头,较少使用侧跟镜头,因为正面和背面的运动是属于纵深运动,它们的速度感是由面积的扩大和缩小间接体现出来,而侧面的运动是在实在可见的横向空间直接表现出来的,横向移动在屏幕上是速度最快的一种运动,就象我们看过的上一部电影《小鞋子》里头,当阿里或莎拉换好了鞋子奔向学校时,小巷的镜头都是采用横移的不断切换的镜头,表现的是一种速度感。在本片中用正跟镜头和背跟镜头在速度上是比较平缓的,就可以造成让观众跟随着片中的人物一步一步前往新的场景的真实感。此外,我们知道,在拍摄人物对话时,常规的手法是分镜头拍摄,而在本片中导演把许多的对话都安排在这些正跟镜头和背跟镜头当中,以镜头的连续性来保持剧情的连贯和表演的流畅,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领会人物的表情和对话。平缓的镜头速度下展示出这样一段段温暖色调下烘托的华丽影象,这样的节奏毫无疑问是缓慢而又柔和的。通过前面对导演在关键事件的处理方式、如何去刻画关键人物的行动以及对影象画面本体的读解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现在可以把前面的推论变成结论:这部影片的节奏确实是缓慢而又柔和的。为什么导演要采用这样的节奏来完成这部电影呢,前面资讯里介绍过了阿尔莫多瓦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作品里无一不是以女性为主角,本片在许多方面都很明显地验证了他这样的创作思路。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动物”,女性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水一般的柔性,所以就决定了在创作女性的艺术形象时,在创作手法的选择上应该要考虑能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柔性。比如在绘画这门艺术当中,创作女性的肖像时一个很大的讲究就是要用柔和的线条和细腻的光调层次去表现光滑的皮肤质感。电影的创作手法也有类似的要求,因此,阿尔莫多瓦采用这种缓慢而又柔和的节奏去完成《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塑造这部电影里扮演主角的女性艺术形象的内在要求。

优秀范文:《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学习心得体会


《优秀范文:《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学习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上一周观看的电影是《关于我的一切》,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的经典作品,上映于1999年4月8日。自从问世以来,不仅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也引起了各国电影学者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等多个国际大奖,1999年12月20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世界10大最佳影片,《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排在首位。阿尔莫多瓦也凭借该片的巨大成功,登上了世界电影的颠峰,他本人于1999年获得了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恺撒荣誉奖。伟大作品背后的创作者肯定是不同寻常的,为了更好地领会这部作品,在影片的资讯部分,我想跟大家重点分享一下我所了解的这位电影大师。在西班牙这样有着伟大电影传统的国度里,阿尔莫多瓦被本国人民推崇为是“电影国宝”。他于一九五一年诞生于西班牙一个贫民区小镇,据有关资料介绍,那是一个极端男尊女卑的环境:男人什么都不必做,女人则需负责所有大大小小的事,这样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的养成影响相当大,让他在小小年纪时就对「万能的女性」充满了崇敬之心;在日后他的作品无一不是以女性为主角,比如,在《修女夜难熬》里面讲述的是由一个女人潜伏在一群怪异修女当中的故事,对天主教的制度提出质疑;而《我造了什么孽》则是述说一个家庭主妇每天要应付沉重的工作,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类关于被欺压的家庭主妇、女性团结独立等主题在阿尔莫多瓦后续的作品里不断出现。《濒临崩溃边缘的女人》以犀利、玩笑式的手法呈现女性的性欲和渴望,这部电影也让阿莫多瓦被赋予「女性导演」的头衔。除了在电影创作上屡屡让人耳目一新外,阿尔莫多瓦在其他方面也常有惊人之举,他是八十年代早期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一个声名狼藉的二重唱的主唱;他甚至在《激情迷宫》中大胆地以女性的造型出现。这样一个富有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导演,他所创作的电影作品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期待,就显的不足为奇了。那么接下来呢,我就把自己观看这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后的一些领会跟大家探讨一下。
瑞典导演伯格曼说过:“电影主要是节奏,它在段落的连接中呼吸。”所以,我主要想表诉的是关于这部影片的节奏问题。这部影片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呢,通常情况下,一部影片的节奏在开始阶段就定下了基本基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从影片开始到1分52秒(也就是一直到女主角曼妞拉的近景第一次完整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这段时间的影象:主要是三个长,第一个长镜头是从一个几乎空白的背景,慢慢地横向移动到一个容器左侧的某一部分,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构图,这个容器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大了解,稍稍停顿,镜头以几乎和原先一致的速度横向移动,当容器的右边部分完全出现在画框里的同时镜头开始缓缓地往下移,把装着液体的容器下身部分、蓝色的连接开关展现给我们后,镜头在一个圆形的管道处又停住了,管道的上方,液滴正在以一种不快不慢的速度往下滴,管道的侧壁上还有溅起的许多小液珠,停顿了大概有6秒,镜头接着往下移,在这个圆形管道的下面,是一根细长的曲线型导液管,看到这我们基本上清楚了:这是一个打吊瓶的设备;紧接着,这个长镜头开始慢慢地淡出,与此同时,第二个长镜头开始淡入,这个长镜头以水平的方向缓缓运动,一个个仪器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的面前,镜头在运动,光调也在变化,在光调完全暗淡下去的时候,这个镜头结束了,画面上以类似于水波运动的方式出现了玫瑰红色的阿尔莫多瓦的名字,在他的名字同样以水波运动的方式消失后,第三个长镜头开始了,从一个仪器的侧面下方开始移动到正上方,再水平运动了13秒,开始往上移动,以女主角曼妞拉的近景镜头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作为结束。这1分52秒的影象展现给我们的空间范围就是这么多,可以感受的到,镜头的运动很缓慢,而且很平稳,虽然运动的范围很有限,但是却为我们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创造了条件。这是一段影象,同时也是一组活动的画面。一般来说,画面拥有什么样类型的线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画面的节奏。让我们把这组活动画面里的元素抽象成线条来看,第一个长镜头里,装药液的容器呈现的是液体流动的曲线形状,细长的导液管也是曲线形的,圆形管壁上那溅起的一个个小液珠,也构成了一条条曲线,还有那不断往下滴的液滴,尽管它们的运动轨迹是直线,但由于液滴本身的柔和性,所以这根直线也是充满了柔性美;从第二个长镜头里那一排仪器轮廓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圆形;第三个长镜头里,无论是仪器的侧面还是正上方,都有一组组旋转按钮,颜色不同,但它们的外观是一样的,都是圆形,而且在接下来镜头从仪器正上方水平移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四排金属螺冒,形状上都是圆的,这几排圆在大小上还显示出了很有层次感的逐渐变小。无论是不规则的曲线,还是规则的圆形线,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性:柔软,温和,由它们所构成的这组活动的画面从节奏上来说应该是很柔和的。综合上面所说的,我们现在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部影片的节奏应该是既缓慢又柔和的。究竟这个结论正确与否呢,我们到影片中去验证一下。
如果把一部电影的节奏也抽象成一条线的话,那么这条线最不可能是一条一平到底的直线,要不然影片就会跟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一样。通常情况下,它应该既有相对平坦的部分,又有起伏转折的部分。至于那些起伏转折的部分,在我看来应该就是代表影片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的行动。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部影片里头,女主角曼妞拉的儿子艾斯德班遇车祸身亡应该是最重要的关键事件之一,它的发生让曼纽拉经历了丧子之痛,出于对儿子的爱才使她离开马德里,踏上了前往巴塞罗那的寻夫之旅。而在这个惨剧发生之前,影片为我们安排的是母子两人幸福生活的图景:母子两人一同在温馨的家里看电影,轻松幽默的聊天,儿子建议母亲去当演员还要为母亲写剧本;儿子过生日,母亲过了午夜还买来他最喜欢的书作为生日礼物;儿子去观摩母亲在器官捐献课里的演出,并想以此为题材去参加征文比赛。。。。。。这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示的是这对母子血溶于水的亲情关系,可是这样的亲情却突然遭遇一场无情的惨剧,原本亲密无间的母子二人要分居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亲眼目睹惨剧发生后,母亲在大街上那声嘶彻里的哭嚎声,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前面那么幸福,现在却这么悲惨,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这样的情节安排,从节奏上来说应该是一个很突然的转折,很大程度的激变,这似乎与我在前面关于这部影片节奏是缓慢又柔和的推论显的格格不入。但是当我们再仔细地回顾一下惨剧发生前出现的这样一些细节:第一个是母子两人一同坐在沙发上看那部电影《夏妹的真面目》,里面的女演员玛哥有这样一句台词:“那些小鬼头,成群结队,只懂的索取签名,讨厌。。。。。。”而我们知道在情节的后面发展中艾斯德班正是因为迫切要得到话剧女明星嫣迷的签名,在奋不顾身的追赶过程中才被车给撞着的;第二个细节是影片前面的器官捐献课程里,曼妞拉扮演的正是捐献已故亲友器官的家属,当课程表演进行到“你们可以替他植入器官?”“不是植入,事实正好相反。”这样的对话时,以曼妞拉为主体的电视机画面似乎失去了色彩,变的很暗淡,把曼妞拉那凄苦的表情刻画的更是淋漓尽致;第三个细节是儿子和母亲一起去看《欲望号街车》这段戏里头,无论是儿子一开始坐在饮料厅里等母亲,还是正在上演话剧的舞台上,或是看完话剧后母子两人站在剧院旁边等待嫣迷出来,画面好几次出现多条平行的垂直线,我们知道垂直线在画面构图中有表达高耸、挺拔的作用及表现崇高、伟大的感觉,但同时它还具有向下倾压的力感,多条平行的垂直线放在一起,就会令人产生紧张、庄严的感觉,在这段戏里,这种感觉在一直重复,给观众心理一种很不安的暗示: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第四个细节就是前面说的戏里,儿子要过马路和母亲会合,结果差点被车给撞着,让母亲虚惊了一回。导演安排的这四个细节,如果把它们和后面的惨剧对照起来看,我们会发现,这四个细节实际上是惨剧的一个提前预演和让观众在心理上的预热。所以当惨剧发生后,尽管这个波折很大,但是由于导演在前面的戏当中精心安排了这样一系列熟悉的场景,就使得惨剧发生的突然性在观众心里被大大地弱化了,使得这个突然的转折在节奏线上就显的不是那么突兀。

把全部忠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把全部忠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把全部忠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是对党员干部基本政治品格的崭新诠释,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开拓价值。
一、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政治品格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是党性的具体体现。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最深刻、最本质的反映。它除了具有阶级性这个本质特性以外,还具有无产阶级政党独有的先进性,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先进性贯穿于党性原则之中,体现在党章规定之中,反映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思想观点、道德品格和工作、学习、生活等言论和行动之中。
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是对党性的具体展开和诠释。三者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各有侧重。其中,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是首要的、管总的,集中体现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观念;毫无保留地忠诚于人民是根本,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观念;毫无保留地忠诚于事业是关键,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和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是决定我们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如果党员干部缺乏忠诚素质,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没有做到毫无保留地忠诚,就不可能做到不遗余力,死而后已。就会在党的政策执行上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在名利面前私利膨胀,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一味强调个人要求,稍有不满足就牢骚满腹;在工作上做表面文章,满足于一知半解,追求轻松生活;在成绩面前飘飘然;在挫折面前垂头丧气;在困难和问题面前退避三舍。这些都是不忠诚的表现,必将影响发展,贻误事业。二、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是: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在为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带领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保持不骄不躁,聚精会神,心无旁鹜地抓好各项工作。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省委提出的富民强省和市委提出的民本岳阳和谐崛起目标。要完成这些既定任务,达到预定目标,必须有一支毫无保留地服从于党和人民利益,服从于事业大局,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领导干部队伍。我们面临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坚持“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努力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落实这些新要求,瞻前顾后不行、因循守旧不行、不顾全大局不行、不尊重群众意愿不行,迫切需要我们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以无限的忠诚为党和人民工作,努力为民造福,在科学驾驭新局面、正确应对新挑战中建功立业。三、坚持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首要是忠诚于党。一是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重点掌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以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确保行动上的清醒和坚定。二是严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坚持讲党性、守纪律、顾大局,在政治、思想、行动、作风上始终与中央和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把入党誓词作为庄严政治承诺,经常重温,时刻牢记,深入践行。四是站稳立场,听到对党的不正确议论及时解释,看到有损党的形象的行为及时制止,坚持时时处处维护党的利益。
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根本在于忠诚于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位置。情为民所系,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一想是否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是否符合群众愿望,是否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权为民所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舞台,正确运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努力造福于人民群众。绝不能把权力作为个人捞取好处、博取名利的工具。利为民所谋,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关键在于忠诚于事业。坚持以发展把全部忠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把全部忠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为第一要务,以诚恳务实的精神干事业,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干事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长远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维谋划工作,敢于改革求突破,创新谋发展,努力使各项事业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按科学发展的要求干事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优势优先、又好又快”要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把全部忠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把全部忠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学习《细节决定一切》心得体会


学习《细节决定一切》心得体会
×《细节决定一切》读书心得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是《细节决定一切》一书中的开篇语。这对于办公室工作来说真是切中肯綮。办公室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很多工作就落实在一个个细节中,而细节是闪光点,也往往是失误点。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时时注意,事事留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工作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以习惯完善细节。本文尝试提出办公室人员应养成的八种习惯,以资探讨。
×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幸运女神总是垂青那些有所准备的人。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和超前的谋划准备,是很难适应岗位要求做好工作的。“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不仅是思想境界的反映,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凡事从点滴做起,尽可能把工作干在前头,争取主动。
勇于更新,慎终如始。这是个在辛勤耕耘中积蓄能量、在战胜自我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以恒心和汗水为代价的,也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基础和阶梯。要想走向成功,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满足,不能“吃老本”,必须以终点为起点,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锻炼、增长才干。否则,不仅适应不了时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会使个人在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遇和竞争面前处于被动。
勤加总结,紧抓落实。这是办公室工作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总结、决策和落实,作为政务管理的基本要素,三者互为影响,密不可分。总结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决策必须靠落实来体现。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做到既多谋而善断,从实践中吸收营养、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又要勤勉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出成果。
扎实处世,认真做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管做事还是做人,都要脚踏实地,胸怀坦荡。特别对于人际交往而言,大家在一起共事,免不了有性情之差异、见识之不同,甚至出现分歧和摩擦,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冷静面对,决不可为苟且之事,不可进虚妄之言,不可论人后是非。只有这样,正气才能弘扬,团结才能加强,人格的魅力才会形成。
相互欣赏,互为人梯。每个人身上都不乏优点,怕的是缺乏彼此关爱的真情。特别是对待成功人士,永远不要嫉妒,而是要学其所长。从每个成功人士身上学习一点经验,就会成就自我。正如一句美国名言:不相信别人之所以成功,那你永远不会成功。办公室同事之间要“相互欣赏、悦人之长”,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里共同成长进步。
自我调节,永不放弃。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压力。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潜质,关键要看他在逆境中的表现。没有飞翔的欲望时,连翅膀也会成为累赘。你不能左右机遇,但你可以把握命运;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如意,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言放弃,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在逆境中磨砺心志、克难而上,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享受工作,乐于受命。“工作并快乐着”,是一种境界。办公室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项“苦差事”。如果不能“苦”中求乐、以“苦”为乐,动辄畏难发愁,消极应付,是很难干好工作的。因此,要学会愉快地接受各种任务,把工作当成学习提高的过程,并享受高质量完成工作后来之不易的成就感。
×常责于己,怨不及人。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贵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一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知过则改。特别要学会宽容,遇到摩擦,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即使真是对方的过错,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体现出容人的雅量。



一切为了教育-师德学习体会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两个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们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们俩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们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们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于程和王茂宇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在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他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于程同学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二、 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的《致家长一封信》都是我利用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信中要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 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学校行为录》的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家庭品德表》的行式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家庭品德表》,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我将自己这一做法,撰写成德育论文《小公民自我教育行为录》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 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屈指算来,我已教了十六年书了,教过的学生累计也有一千多人。当我看到同学们有的成了技术熟练的会计,有的成了独当一面的厂长,有的成了给农民们排忧解难的农业技术员,有的成了医术不凡的年轻医生,有的和我一样踏上了教育岗位……我渐渐从内心体会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快乐。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给了我乐教勤业的巨大动力。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网络小班教学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学形式。为了制作出一个适合网络小班学生使用的识字课件,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夜,不会的就翻书,感觉不理想再重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终于成功了。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课件,同学们欢欣鼓舞,非常喜欢,为激励他们多识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指导同学们写好起步作文,我利用课余时间,从全班同学的暑假日记中选取了三十多篇优秀日记加以修改,又在每一篇日记后面加上了详细的批语,在自家的电脑上打印了25页。接着,我又自己花钱到外面的复印店给每个同学复印了一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幼稚的日记被打印成铅字时,每一张小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们练习写日记的劲头更足了。
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新行员培训心得:态度决定一切


新行员心得:态度决定一切

赵志刚

金秋十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在北山综合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2015年新行员培训,有72位和我一样刚进入人民银行工作不久的新行员参加了本次培训。这次的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岗位的我们一起学习,共同交流,彼此分享,大家过的很充实也很快乐。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社会阅历尚浅,人生经验不足,工作中缺乏经验和技巧,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我们都经历着从大学生向职业员工转变的"阵痛",就像新球员撞到"新秀墙"一样。在入行两个月的时间里有过困惑,有过不解,也有过抱怨甚至是迷茫,这些负面的东西和情绪缠绕着我,阻碍着我更有效、更快速的完成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这次的培训就如同久旱逢甘露般来的恰如其时。此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场对自我的反省和重新认识。

此次培训主要有五项内容:集中授课、拓展训练、结构化研讨、座谈交流、参观学习。多项课程内容的学习,使我清楚的了解了人民银行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和不同岗位的职能职责;拓展训练激发了我的团队意识,也锻炼了凝聚力和执行力;行长和优秀青年员工代表的座谈交流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反省自我。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触良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与行长和优秀青年员工代表的座谈交流。交流中各位领导和前辈以他们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为指导,从新行员的角度出发,细致入微的解答了我们遇到的困惑和疑问,并且结合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新行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通过大家真诚的交流和领导前辈们的分享我更加清楚了如何尽快转变角色,调整心态,成为一名合格的央行员工。交流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一句话——"静下心来练内功,切忌浮躁,一切归零。"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经常跟我们强调,为学要静下心来,要戒骄戒躁,正如罗玉冰行长所言"年轻人要切忌浮躁,切忌好高骛远,不要急于求成。"现在参加工作了更要静下心来,抛开一切杂念,静心静默地去看待和处理每一件事。但凡有成就之人,其心必如止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应该是要坚持的人生信条。当人们试着去融入一个新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态,要明白任何事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任何的收获都与付出紧密相连。现阶段遇到的很多问题和困惑都是我所必须经历的,很多客观上的改变都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改变主观,改进自我。

供稿:人行迭部县支行 赵志刚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