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领导成功演讲的基本要求

一个成功者所知道的,除了勤奋,便是谦逊。当你面对一个需要上台发言的场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准备好一篇演讲稿,演讲稿可以促进自己迅速成才,让自己敢于演讲,您是否做好准备开始写演讲稿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演讲与口才:领导成功演讲的基本要求”,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1)准确精练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的准确精练,就是演讲用词的准确和句子的精练。只有准确精练的语言才能使听众明白,因为对于演讲者来说,就是要使人能听懂你的意思。
一方面,演讲用词要能够确切地表达讲述的对象——事物和观念,指出它们的本质及相互关系,以避免发生歧义和引起误解。如介绍某一事物,要用惟一的名词;讲述某个运动,要用惟一的动词;说明某种性质,要用惟一的形容词;而在不同的场合,同样的事情要用不同的词。同时,在演讲中要避免使用一切形式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如“这种事情”、“大小约是”,等等。
另一方面,演讲的句子更要精练,用最少的字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演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稍纵即逝的,要尽量避免长句和复杂的句子,减少修饰和限制的成分,演讲中要多用短句,力求简洁明快,生动有力。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语;而冗长的论述绝难如此。
(2)语言要上口入耳,力求口语化。
古今中外,成功的演讲都离不开对口语的适当使用。演讲中使用口语,可以使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亲切、生动、活泼的口语,也有助于活跃会场气氛,调动听众的兴趣。有的人演讲爱用些半文不白的语言,故作艰深,说的人不上口,听的人不入耳。
当然,语言上口入耳,力求口语化,并不是绝对日常口语的复制,而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摒弃了粗俗啰嗦、拖泥带水的现象,追求朴实、平易的语言风格。
(3)表述要形象生动。
运用鲜明生动的语言,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易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是演讲成功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把握运用人的第二信号系统的特点,用形象的语言调动听众的全部感觉器官——听觉、视觉、嗅觉、感觉、味觉,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同本书前文中所指,要使语言形象生动,一个重要方面是讲究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语言进行必要的修饰加工,使之富有感召力。实践中,演讲者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引用、设问与反问、排比等。
有一篇演讲的结尾仅52个字,但却妙语生辉,大放异彩:“‘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这句话中就用了引用、排比、反复、比喻、拟人、双关等多个修辞手法。

f132.COM更多演讲稿延伸阅读

演讲技巧:事迹演讲的基本要求


事迹演讲,有的是自己讲自己,有的是演讲团成员介绍先进人物,也有的是在进行某某演讲主题的演讲会上以先进事迹(包括自己的)来说明某一主题,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事迹演讲,都必须遵循。
所谓事迹演讲,就是运用演讲的艺术形式和手段,表现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揭示生活的真谛,反映时代的本质,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新生活,推动历史前进。事迹演讲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演讲的内涵,增强了演讲的社会作用,赢得了更多的听众,使无数人为之鼓舞,为之感动,为之奋发。
事迹演讲的基本要求有:
一、表现真事真人,令人信服事迹演讲具有严格的真实性,首先要求事迹材料真实,不可添枝加叶,更不可捏造事实。事迹材料真实是事迹演讲的必要条件。有了真实的事迹材料,还要用演讲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只有如此,才能造成如临其境的现场氛围,才能使听众沉浸其中,深为信服,深为感动。请看张屹、刘铁宏的演讲《军装是一面旗帜》是如何将军人从地震废墟中抢救幼女的“真事”艺术地表现出来的:
……我睁眼一看,顿时被这凄惨景象吓呆了:闷热的空气夹杂着呛人的尘土,眼前熟悉的高楼早已不见踪影,到处是撕人心肺的呼救声。我被一堆瓦砾紧紧地压着,动弹不了,我惊恐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慌乱中伸出小手在不停地乱抓,多么希望能抓住妈妈温暖的手……忽然,我的眼前闪现了一簇绿色……“解放军叔叔!”只见那眼熟的军装已被血水、汗水和泥水浸透,两只手已经磨得血肉模糊,眼睛也被扎伤了,可他硬是摸索着,顺着我的呼叫声,一步步地爬了过来,从死神的魔爪里把我夺回到绿色的怀抱中。
演讲者以“我”的视角写出了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以景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地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以衬托的手法,蓄势的结构技巧和控场艺术,扣人心弦地突现了英雄形象,在艺术上达到了事迹演讲的真实性要求。这种极富形象性、暗示性和感染性的演讲,完全避免了报告式的说教和乏味的陈述,使人甘愿投入其中而不是游离其外。
其次,事迹演讲的真实性还要求表现“真人”,即写出真实鲜活的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真人”,可敬可亲可信可学,而不是完美无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包霖的演讲《为了共和国大厦永远屹立》写了“我”作为一个共和国税官的高尚行为,但同时也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那位老板娘拽着我的袖子说:“大兄弟,何必那么较真呢,抬抬手让我过去算了。”说着从兜里掏出了300元钱……我心想:这钱来得太容易了,都赶上我一个月的工资了。此时,只要我稍稍那么一点点……我想起了爸爸常告诫我的一句话:“喝凉酒,花赃钱,早晚是病。”……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让这么点炮弹把我撂倒了,多丢人哪!
演讲者并未无来由地宣扬自己的高尚之举,而是坦陈内心动机和复杂的心理,表现那种常人也能达到的并非高不可攀的向崇高攀援的过程。一个常人凡人才是有血有肉的,才能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
二、奏出时代的强音,给人启迪事迹演讲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必须把握现实社会的脉搏,奏出新时代的主旋律,表现出新的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是当代人生及社会的启示录和教育篇。张均的演讲《壮哉,军人的回答》极其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了使人无奈又引人深思的现象: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军人从五六十年代的“最可爱的人”变成时代的“弃儿”,劈头提出了一串时代性“问题”:
有朋友街头相遇,打量着我橄榄绿的军装,泛白的解放鞋,他问:都啥时候了,咋不换套便装?有亲友来信打听,得知那几十元的津贴,他问:都啥时代了,够吗?有同学提起我的前程,惊讶于当了“官”照样得站岗放哨,摸爬滚打,他问:都啥社会了,划得来吗?
接着用“百万富翁”宋伟清却要扛枪弄炮的事迹对此作出“壮哉”的回答。因为宋遭劫遇一老兵相救,老兵拒绝了他的重金酬谢,向他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请求:“如果你真要谢我,请你帮我找一位姑娘。我们的指导员是个孤儿,在边防哨所干了10年,都35岁了,还没成家。这次探亲回来,哨所的战友们把省吃俭用留下的津贴一分一分凑起来,交给我一个特殊的任务,必须给咱找个嫂子。”宋伟清满口答应了下来,可就在他回到家不久,那位老兵来信说:指导员已经在巡逻中光荣牺牲了。他说他有一个冒昧的请求,如果“嫂子”找到了,请那位姑娘给指导员写一封信,哪怕一两个字也行,我们好把它敬献在指导员的坟头,以告慰他九泉之下的孤魂。面对这质朴的请求,宋伟清热泪盈眶。他感到这些当兵人的身上,有一种巨大而神奇的魔力。一个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也不能没有轻松自在的生活,但往往缺乏的正是这种催人奋发、震撼灵魂的力量,带着激动,带着疑惑,带着思索,他来到了河西走廊一个荒凉的戈壁滩上。
这段演讲感人至深催人猛醒:在一切向钱看的浊流中,还有金钱买不到的无价之宝,还有物欲享受所无法比拟的精神之美,这就是蕴含于当代人的人情美之中的崇高境界,这就是当代人应有的时代精神。
三、抓住闪光点,催人奋发事迹演讲不可平铺直叙、用力平均地堆砌事件,而要精选、挖掘和细腻入微地表现先进人物的闪光点,即最有意义最能打动人的行为、话语和心理活动等,要对此进行特写式的“放大”,要精细地刻画富于感染力的情景、动作和细节。甚至围绕一个闪光点便可以构思成篇并感人至深。比如周孝平的演讲《我是军人!》浓墨重彩地歌颂了“哥哥”在冰窟中舍身救儿童的壮举,十分酣畅地“放大”了英雄的闪光点。作者从哥哥探家、母亲接站写起,身患心脏病的哥哥毫不犹豫地向落水儿童奔去,并以岸上人的焦急或冷漠、孩子的垂死挣扎、母亲的满面泪水作衬托,然后集中力量正面刻画哥哥的救人动作(闪光点),细腻动人,感人泪下:
 五米、三米、一米……哥哥终于抱住了一个小孩,孩子已经只有微弱的一丝气息了。出于求生的本能,孩子死死地抱住哥哥的脖子,勒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努力地挣扎着,一手紧紧地抱着孩子,一手奋力地拨开冰水,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把孩子送回岸边,又哆嗦着却又毫不犹豫地游了回去!江水中还有一条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生命啊!可这哪是游啊!哥哥!这分明是一步一倒地向孩子倒去……除了脑海中孩子绝望的神情和微弱的呼吸,哥哥似乎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他只是无力地却又是坚定地一步一倒地向孩子倒去。
作者情真意切,不露痕迹地运用演讲艺术的手段将英雄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英雄的闪光点表现得光彩四溢,也很富于层次,从而一点一点地对听众的情感进行了“加温”,直至沸腾起来。这时的叙述恰到好处地出现了高潮,升华了演讲的主题,也升华了听众的灵魂;哪怕是软弱者卑下者也抵挡不了其中情感的力量、悲剧美的陶冶和崇高的感召:
就在哥哥把孩子抱到离岸边不到五米远时,他突然抖了一下,眼前一黑,栽在水里,他,心脏病又发作了!妈妈哭喊着,绝望地、不顾一切地跳进了水中!而几乎就在同时,十多名围观的群众也飞身跳进了水中。当人们噙着眼泪把奄奄一息的哥哥抱上岸时,只听见他喃喃地重复了四个字:“我是军人。”就永远地,走了!
可见,能否发掘出和表现好人物的闪光点,决定了现场效果,决定了事迹演讲的成败.

演讲与口才:演讲具有的基本特点——领导口才全书


演讲具有的基本特点
演讲优于一般的现实的口语表达形式,因为它不仅仅是现实活动,而且具备着戏剧、曲艺、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1)具有整体感。
在演讲中,不仅缺少任何一个系统都构不成演讲,而且任何一个系统如果脱离了演讲的整体,就失去了它作为演讲之一部分的意义和作用。在整个演讲活动中,由于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渗透,才给人造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感。
(2)具有协调感。
整个演讲活动不仅给听众以整体感,而且也给听众以协调感。各系统要素不仅为了总目标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而且它们之间总是配合默契,协调一致,共同完成着总任务。
(3)富于变化。
演讲的各要素要根据主题和情感的需要而变化,才能始终给人一种新颖之感。比如声音大小、速度快慢、表演手段的变化等等。
(4)富于美感。
整个演讲活动,不是纯现实的活动,而是带有艺术性的活动。列夫·托尔斯泰指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正因为演讲活动具有艺术性,才增强了感人的力量。

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含义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
演讲稿的主题要鲜明,例证要动人,感情要深厚,结构要清晰、完整,并注意跌宕。力求灵活、朴实、形象、幽默、并善于运用警句。
种类
1。叙述式:向听众陈述自己的思想、经历、事迹,转述自己看到、听到的他人的事迹或事件时使用的。叙述当中,也可夹用议论和抒情。
2。议论式:摆事实、讲道理,既有事实材料,又有逻辑推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3。说明式:对听众说明事理,通过解说某个道理或某一问题来达到树立观点的目的。
写作格式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注意讲话人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口吻、语言应有所不同。演讲稿没有严格的、固定的格式,一般分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标题可以是:
1。标明会议性质、演讲内容。
2。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3。前两者的结合。
正文部分有开头,主体,结尾。开头除了对不同对象加上不同的称呼外,开头一句要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或主要内容,说明演讲意图。主体要突出和强调讲话的中心问题,不可轻重不分,面面俱到。结尾要总结全文,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给人以启示,充满激情给人以鼓舞,提出奋斗口号,发出号召,展示美好前景等。
写作要求
1。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
2。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
3。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领导讲话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摘 要:讲话稿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讲话的结构形式也不尽相同, 但就领导讲话稿写作的总体而言,却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关键词:领导讲话稿; 写作的基本要求

由于讲话的场合、对象、内容、作用不同,讲话的结构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讲话稿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只是有个大体框架。至于如何设计结构、安排层次,写什幺、怎幺写,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但就领导讲话稿写作的总体而言,却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一、主题突出,态度明朗

领导讲话稿一定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中心思想要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注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否则适得其反。一篇讲话稿的好坏,首先要看反映了什幺样的观点。拟稿时,撰稿人和讲话人认识要一致,对讲稿中涉及的有关方针政策要相当熟悉与了解。对于不清楚、不理解的不能信口开河,随便发表见解,表示态度。全篇讲话肯定什幺,反对什幺歌颂什幺,批评什幺,态度鲜明,不可模棱两可,不能含糊其辞,要体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观念、理论修养、思想境界,以增强听众的信誉和信任感,这样才能起到引导、指向的作用。

二、实中有精,“虚”而不空

一篇讲话稿特别是一些篇幅较长的讲话稿,一般都要由几个部分或几个题目组成。在几个题目中,有“虚”实之分,象“提高认识”、“分析形势”、“加强领导”之类的题目都被认为是“虚”题,也是不好写的题。“部署工作任务”、“采取措施”之类的题都属于实题,通常是比较好写的题。无论是“虚”题还是实题,在一篇讲话稿中都有有其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都必须写好。

写好实题,就是要把这一类的题目写的精到,有骨有肉,而且骨肉比例适当,切忌冗长、拉杂。一些实的题目由于材料比较丰富,又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写起来有许多话要说,往往一发而不可收。在这时,就要对自己的笔有所控制,不能把凡是可用的材料都写进来。第一,要写好“主干”。用简洁、凝炼的语言马要做的事情、要阐明的观点“亮”出来,使人一听就明白要表达的意思。第二,要写好“分枝”。就是为主题服务的几个部分,要观点分明,线条。就是为主题服务的几个部分,要对点分明,线条清楚。经三,要写好“绿叶”。“红花沿需绿叶扶”。“绿叶”就是题目中的“细胞”,要写得详细具体,即要把怎样做的措施写进去,但也不能过细。

写好“虚”题,就是力求“虚”中有实,切忌空发议论。由于一些“虚”的题目比较抽象,没有更多的素材,而且多是老生常谈,因此写起来比较困难。要把“虚”题写实,应注意三点:一是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充实内容。比如分析部队建设面临的形势,就要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写出来,而且尽可能用上些数据说明有利条件的可信度和制约因素的程度。二是用一些新的情况作为例证,避免和克服过去已经用过的内容。三是用一些要求性的语言。比如写“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这一类题目,就可以把各级部队怎样做、主管部门怎样做、领导干部怎样做、做到什幺程度等比较实在讲话稿中,就可以收到“虚”而不空的效果。

三、逻辑严谨,情理交融

讲话稿是为讲话者叙事、说理、解惑、联谊等需要而准备的,它常常要在稿中确立一种观点或批驳一种观点,以对听众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论理性。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用充足的理由,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说明问题,教育听众;另一方面需要融理论于情感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话稿中的理,通常指反映客观规律的基本理论、道德观念,或是科学文化知识心肝及方法、经验等。说服听众的根本在于以理服人,好的讲话稿,无不具备阐述道理方面的精辟而透彻。

四、表述准确,通俗易懂

讲话稿在语言最明显的特征是口头语同书面语有机结合。既要注意为听众易接受而口语化,又要为加强语言表现力,强调论述的准确性而使用必要的书面语言。总之,对语言要求,具体说来,就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表述准确,实事求是

在讲话稿中作概括性的、估价性的陈述,词汇、词组的使用以及数字的列举,都必须准确,因为领导讲话稿不同于文艺作品,基本特点是真实,不允许虚构和夸张。词、词组的使用也要尽可能地做到准确。一些数字的列举更应是准确无误,起草讲话稿时必须把数字核准,做到一是一,二是二。

(二)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

领导讲话的语言应尽量使用朴实、常用的语言,而不宜用生辟、不常用的语言。常用的语言读起来,听起来顺耳,容易被听众所接受。读起来“咬嘴”而且较长的句子也不宜用。一篇朴实的有份量的讲话稿,切忌堆砌词藻和使用套话。当然,使用大众语言,并不是把没经过加工的口头语言原封不动地搬过来,那样就会使讲话稿显得拉杂、苍白无力。所以我们强调要说大众话,并不是要排斥使用书面语。书面语典雅庄重,舒展严密,整齐对称,过分使用又会晦涩难懂,失之呆板,成为非大众化的语言。要把握好讲话稿的语言运用,关键是要坚持在说大众话的前提下,做到书面衙与口语的有机结合。

(三)形象生动

要求讲话稿尊重客观事实并不是不需要运用形象化的表述方法。因为领导讲话是让大家听的,如果讲得杂乱无序、罗嗦无味,听者就会厌烦分心,不知所云,讲话也就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古语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起草领导讲话稿,一方面必须尊重事实,力求准确;另一方面又要在尊重事实、力求准确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所以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场合和内容不同,在使用语言的技巧上必须作一些变通。象工作报告、祝辞之类的讲话,就需要渲染气氛,用上些形象生动的评议来表达。如果这类讲话口头语言用得较多,不注意语言的参差错落、起伏跌宕,就会失去这类讲话稿的吸引力。

五、礼仪周全,亲切自然

一篇讲话使人叹服,一是演讲内容翔实可信;二是字里行间充满感情;三是尊敬、亲切、友好、自然的称呼;四是恰到好处的切实要求、希望与呼吁。其情调应以能制造适合与会议、活动性质,目的良好气氛为宜。尤其是礼仪性讲话,更应注意这些。

演讲与口才:成功演讲的“灵魂”


成功演讲的“灵魂”
实践证明,观点是演讲的灵魂,观点表述的创新则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因而追求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者的重要任务。同时,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更是演讲者水平和实力的真正体现。
(1)老话新谈。
在演讲中,把老观点巧妙地“包装”一下,是观点出新的常用方法。同一个正确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说法是听众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讲者一味照旧,就会使听众兴味索然。
如培养人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在演讲中,将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这种说法可谓充满了新意。
(2)破旧立新。
也就是说,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这种要求的难度和风险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收到出语惊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
请看《我们不愿做睡狮》的演讲片段: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们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我们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百年。狮子是百兽,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吗?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如果我们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们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人家的预言曾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但仔细分析起来,为一个过去的预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实际又有何益处呢?演讲者鲜明地提出“我们不愿做睡狮”的观点,犹如当头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奋发。
(3)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如果演讲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认现有观点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另一方面”并适当加以强调,就能达到演讲观点深、新并举的目的。当然,这就要求演讲者能熟练运用辩证法。
而由浅入深,就是说敢于对已形成结论并被人们当作“定论”广为接受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其综合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

看到这里关于“思想汇报基本要求”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如果对《演讲与口才:领导成功演讲的基本要求》还无法解决您的需求,请继续看我们为您准备的“思想汇报基本要求”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