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范文: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用到思想汇报,思想汇报是我们实践活动结果的具体表现。怎么动手写一篇精彩的思想汇报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思想汇报范文: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寄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汇报范文: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供大家参考!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高度,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因为现代社会不仅是物质丰裕的社会,更是诚信有序的社会。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欺诈、不敢造假,可以坦诚相待而不用费心费力防范、猜忌和捉摸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将诚信作为言语行动的基本规范,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面对亲朋好友或者陌生人,你是希望遇到一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还是满口谎言、捉摸不透的人?购物或者做生意时,你是想遇到一个诚信经营、产品品质有保障的企业,还是一个靠欺诈赚钱的企业?面对台上的领导,你希望他襟怀坦白还是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这些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大家都愿意生活在简单洁净的社会环境中,都愿意面对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现代社会如此,古代社会亦然。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的文化的过程中,构建了诚信守义的优良传统,将其作为修身齐家处世治国的必备美德。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提出了“诚” “信”概念。所谓诚,其本义是指真诚、真实。《易经》之《乾》卦:“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礼记》之《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记·中庸》把诚视为礼的核心范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认为诚笃之德是达至“天人合一”境界的前提。《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诚视为人们认识、修为和治国的重要环节。在孟子那里,诚既是天道本体的范畴,也是做人的诀窍,“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则进一步认为诚为“政事之本”:“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所谓信,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取信于人的初义。《尚书·商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诗经·小雅·巷伯》:“慎尔言也,谓尔不信。”此两处先秦古籍所示之信,皆包涵言语取信于人的意思。孔子将信视为仁的体现,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信则人任焉”,他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认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即为信:“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朱熹还提出“仁包五常”, “以实之谓信”。信是人们日常交往的基本准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视诚信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为政之法,更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根基。所以,在中国历,因诚信而流传的故事比比皆是。曾子杀猪践诺,教育孩子不能言而无信;商鞅立木为信,换来了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行;张良守时,遂得黄石公之教;季布一诺重于千金,而有朋友助其免于灾祸;晏殊诚实,宋真宗信其可以教好东宫;童叟无欺,为古代店铺的招牌。真实诚恳、以信取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诚信文化的源远流长,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

fwr816.com扩展阅读

思想汇报范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这篇《思想汇报范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小编思想汇报频道。
敬爱的党组织:

在今天晚上的党课上,xxx老师谈到了发生在2011年的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记得当时小悦悦的辞世曾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但是,如今这一事件似乎已经渐渐被人遗忘,忘记曾经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似乎已被冲洗得一干二净。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小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最后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婆经过小悦悦身边时,把她拖到路边,喊来了家人。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这一事件显示了可怕的社会冷漠。据报道,先后经过的18个人中,有步行的中年男子,有骑车的人,甚至有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女子。善良的陈阿婆固然为我们这个社会挽回了一点面子,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但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陈阿婆是远远不够的。

路人袖手旁观的理由无非是这些:怕耽搁时间,怕被人误解,怕惹官司。核心的一条是怕惹麻烦。我们必须承认,眼下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简单的谴责和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

这些让人感到寒冷的事件背后,潜藏着的是善意遭到欺骗和侮辱,善行得不到支持和保护。加之不断的红十字会丑闻、层出不穷的“彭宇”案等负面问题的影响,不断侵蚀了人们的良知,动摇了人们的善念。做好事会被人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会被人认为有企图,就连善良救人的陈阿婆也被人质疑“救人想出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种对什么事情都持怀疑态度的、调侃式话语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口头禅。信任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实,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对信任是渴望的。但是面对失信行为时,公众的态度又往往不坚决,立场又往往不坚定。究其原因,既有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更有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失信环境的无奈。你敢借电话给陌生人打吗?你会主动施舍给路边乞讨的人吗?你会没有提防心地回答别人的问路吗?你敢把背包背在身后吗?……

显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是缺乏底气的。社会信任要从每个人做起。小悦悦事件是一起社会的悲剧,更是一幕人性的悲剧。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我们为什么会离“人”越来越远?毫无疑问,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新闻媒体等应当率先检讨,负起责任。但一味地依赖和指责政府、社会,挑剔体制、机制的弊端,不从公民自身查找问题,和谐社会是无法形成的。学者崔卫平曾经说过:“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在小悦悦事件之后,重新打量这句话,尤其感慨。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任何社会,任何风气,都是从一个个“我”开始构建的,倘若每个人面临类似的情况时,都能首先要求“我”多一份热诚,多一点关心,那么,即使社会风气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扭转,体制弊端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改变,也仍会让遗憾和悲剧少一点。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陈贤妹阿婆的一句话:“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救人最重要。”

同时,要扶起跌倒的道德,有必要立法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国人从不缺少侠义精神,但如果农夫总是遇到蛇,还有多少人愿意当农夫呢?据报道,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诚然,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每个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面对小悦悦事件,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思想汇报2000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敬爱的党组织:
在今天晚上的党课上,xxx老师谈到了发生在2011年的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记得当时小悦悦的辞世曾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但是,如今这一事件似乎已经渐渐被人遗忘,忘记曾经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似乎已被冲洗得一干二净。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小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最后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婆经过小悦悦身边时,把她拖到路边,喊来了家人。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这一事件显示了可怕的社会冷漠。据报道,先后经过的18个人中,有步行的中年男子,有骑车的人,甚至有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女子。善良的陈阿婆固然为我们这个社会挽回了一点面子,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但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陈阿婆是远远不够的。
路人袖手旁观的理由无非是这些:怕耽搁时间,怕被人误解,怕惹官司。核心的一条是怕惹麻烦。我们必须承认,眼下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简单的谴责和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
这些让人感到寒冷的事件背后,潜藏着的是善意遭到欺骗和侮辱,善行得不到支持和保护。加之不断的红十字会丑闻、层出不穷的“彭宇”案等负面问题的影响,不断侵蚀了人们的良知,动摇了人们的善念。做好事会被人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会被人认为有企图,就连善良救人的陈阿婆也被人质疑“救人想出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种对什么事情都持怀疑态度的、调侃式话语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口头禅。信任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实,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对信任是渴望的。但是面对失信行为时,公众的态度又往往不坚决,立场又往往不坚定。究其原因,既有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更有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失信环境的无奈。你敢借电话给陌生人打吗?你会主动施舍给路边乞讨的人吗?你会没有提防心地回答别人的问路吗?你敢把背包背在身后吗?……
显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是缺乏底气的。社会信任要从每个人做起。小悦悦事件是一起社会的悲剧,更是一幕人性的悲剧。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我们为什么会离“人”越来越远?毫无疑问,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新闻媒体等应当率先检讨,负起责任。但一味地依赖和指责政府、社会,挑剔体制、机制的弊端,不从公民自身查找问题,和谐社会是无法形成的。学者崔卫平曾经说过:“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在小悦悦事件之后,重新打量这句话,尤其感慨。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任何社会,任何风气,都是从一个个“我”开始构建的,倘若每个人面临类似的情况时,都能首先要求“我”多一份热诚,多一点关心,那么,即使社会风气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扭转,体制弊端不能就此得到根本 本改变,也仍会让遗憾和悲剧少一点。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陈贤妹阿婆的一句话:“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救人最重要。”
同时,要扶起跌倒的道德,有必要立法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国人从不缺少侠义精神,但如果农夫总是遇到蛇,还有多少人愿意当农夫呢?据报道,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诚然,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每个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面对小悦悦事件,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思想汇报1500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敬爱的党组织:
在今天晚上的党课上,xxx老师谈到了发生在2011年的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记得当时小悦悦的辞世曾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但是,如今这一事件似乎已经渐渐被人遗忘,忘记曾经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似乎已被冲洗得一干二净。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小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最后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婆经过小悦悦身边时,把她拖到路边,喊来了家人。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这一事件显示了可怕的社会冷漠。据报道,先后经过的18个人中,有步行的中年男子,有骑车的人,甚至有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女子。善良的陈阿婆固然为我们这个社会挽回了一点面子,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但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陈阿婆是远远不够的。
路人袖手旁观的理由无非是这些:怕耽搁时间,怕被人误解,怕惹官司。核心的一条是怕惹麻烦。我们必须承认,眼下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简单的谴责和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
这些让人感到寒冷的事件背后,潜藏着的是善意遭到欺骗和侮辱,善行得不到支持和保护。加之不断的红十字会丑闻、层出不穷的“彭宇”案等负面问题的影响,不断侵蚀了人们的良知,动摇了人们的善念。做好事会被人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会被人认为有企图,就连善良救人的陈阿婆也被人质疑“救人想出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种对什么事情都持怀疑态度的、调侃式话语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口头禅。信任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实,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对信任是渴望的。但是面对失信行为时,公众的态度又往往不坚决,立场又往往不坚定。究其原因,既有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更有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失信环境的无奈。你敢借电话给陌生人打吗?你会主动施舍给路边乞讨的人吗?你会没有提防心地回答别人的问路吗?你敢把背包背在身后吗?……
显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是缺乏底气的。社会信任要从每个人做起。小悦悦事件是一起社会的悲剧,更是一幕人性的悲剧。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我们为什么会离“人”越来越远?毫无疑问,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新闻媒体等应当率先检讨,负起责任。但一味地依赖和指责政府、社会,挑剔体制、机制的弊端,不从公民自身查找问题,和谐社会是无法形成的。学者崔卫平曾经说过:“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在小悦悦事件之后,重新打量这句话,尤其感慨。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任何社会,任何风气,都是从一个个“我”开始构建的,倘若每个人面临类似的情况时,都能首先要求“我”多一份热诚,多一点关心,那么,即使社会风气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扭转,体制弊端不能就此得到根本 本改变,也仍会让遗憾和悲剧少一点。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陈贤妹阿婆的一句话:“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救人最重要。”
同时,要扶起跌倒的道德,有必要立法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国人从不缺少侠义精神,但如果农夫总是遇到蛇,还有多少人愿意当农夫呢?据报道,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诚然,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每个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面对小悦悦事件,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思想汇报2500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这篇《思想汇报2500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爱的党组织:
在今天晚上的党课上,xxx老师谈到了发生在2011年的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记得当时小悦悦的辞世曾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但是,如今这一事件似乎已经渐渐被人遗忘,忘记曾经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似乎已被冲洗得一干二净。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小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最后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婆经过小悦悦身边时,把她拖到路边,喊来了家人。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这一事件显示了可怕的社会冷漠。据报道,先后经过的18个人中,有步行的中年男子,有骑车的人,甚至有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女子。善良的陈阿婆固然为我们这个社会挽回了一点面子,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但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陈阿婆是远远不够的。
路人袖手旁观的理由无非是这些:怕耽搁时间,怕被人误解,怕惹官司。核心的一条是怕惹麻烦。我们必须承认,眼下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简单的谴责和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
这些让人感到寒冷的事件背后,潜藏着的是善意遭到欺骗和侮辱,善行得不到支持和保护。加之不断的红十字会丑闻、层出不穷的“彭宇”案等负面问题的影响,不断侵蚀了人们的良知,动摇了人们的善念。做好事会被人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会被人认为有企图,就连善良救人的陈阿婆也被人质疑“救人想出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种对什么事情都持怀疑态度的、调侃式话语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口头禅。信任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实,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对信任是渴望的。但是面对失信行为时,公众的态度又往往不坚决,立场又往往不坚定。究其原因,既有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更有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失信环境的无奈。你敢借电话给陌生人打吗?你会主动施舍给路边乞讨的人吗?你会没有提防心地回答别人的问路吗?你敢把背包背在身后吗?……
显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是缺乏底气的。社会信任要从每个人做起。小悦悦事件是一起社会的悲剧,更是一幕人性的悲剧。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我们为什么会离“人”越来越远?毫无疑问,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新闻媒体等应当率先检讨,负起责任。但一味地依赖和指责政府、社会,挑剔体制、机制的弊端,不从公民自身查找问题,和谐社会是无法形成的。学者崔卫平曾经说过:“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在小悦悦事件之后,重新打量这句话,尤其感慨。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任何社会,任何风气,都是从一个个“我”开始构建的,倘若每个人面临类似的情况时,都能首先要求“我”多一份热诚,多一点关心,那么,即使社会风气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扭转,体制弊端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改变,也仍会让遗憾和悲剧少一点。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陈贤妹阿婆的一句话:“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救人最重要。”
同时,要扶起跌倒的道德,有必要立法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国人从不缺少侠义精神,但如果农夫总是遇到蛇,还有多少人愿意当农夫呢?据报道,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诚然,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每个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面对小悦悦事件,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