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2000字

在平日里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写一份思想汇报,写好思想汇报是我们对待学习认真的具体呈现。我们在写思想汇报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35年的改革历程,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阶段,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阶段,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11月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开幕,一场关于如何让中国这艘东方巨轮继续高速、安全航行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一届领导团队如何“转舵”、“扬帆”也成为全球焦点。相信,当此次会议闭幕时,一张改革2.0版的蓝图必将呈现在公众面前。更自十八大以来,政府职能改革、高调反腐让公众坚定了对三中全会的期待。

回顾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之门。历经磨难后,1978年的这一次平常的大会却做出了一个不平常的抉择:实行改革开放,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站在这一里程碑上,老一辈中央领导集体清醒的认识到,在全球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永远不会过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35年的改革历程,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阶段,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阶段,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关键时期,面对民众拆解“硬骨头”的期盼,需要党中央直面“发展与转型”关、“政府与市场”关、“公平与正义”关三个“关口”考验,带领十几亿人民再续光荣和梦想。

直面“发展与转型”关,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全面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改革“路线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科技创新,等等,皆宣示着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的决心。发展与转型,宛如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双翼”,只有找到二者间的“黄金平衡点”,在发展中壮大经济稳住就业,在转型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突破限制,进一步完善土地、金融、财税、价格等机制机制,才能化解产能过剩之难,实现经济升级转型,推动深化改革发展。

直面“政府与市场”关,划清相互的边界,从根本上转变“万能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改革处于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国情要求采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彻底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是此次三中全会民众期盼拆解的六大“硬骨头”之一,是政治改革、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旺的根本。我们期盼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政府机构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期盼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放开市场准入,打开长期存在的‘玻璃门’‘天花板’,将阻碍深化改革的一个个“硬骨头”咬碎、嚼烂。

直面“公平与正义”关,努力实现共享共富,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实现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跨过的关口”。一个积极向上、崇尚法治民主的社会,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的期盼。只有一视同仁,按章办事,遇事讲规则制度而不是讲关系或者潜规则,才能带来安全感和公信力,筑牢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在新时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修身自省,30余年高速发展与社会矛盾并存。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国富民强,我们虽然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追求,甚至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尽管在社会民生建设上,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但至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决策曾都在不断反省,如何协调发展与民生,如何让社会和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展望未来,坚定深化继续改革信心。不久前的“383”方案,引发了国人的大讨论:如何改革?从哪些方面改革?我们能否承受改革的成本?这些问题,无论是顶层设计者还是作为社会公民,都高度关注。但有一点毋容置疑,改革刻不容缓。城乡二元化矛盾、生态环境“亮红灯”、发展后劲不足等都决定了我们不能坐吃山空。从上海自贸区到农村产权改革,这是一场“激流勇进”的前奏,深化改革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民心所向,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无论改革之路有多么艰难,我们必将披荆斩棘,勇敢前行。

扬帆起航,转变职能激发改革活力。自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以来,让我们看到了“壮士断腕”的勇气、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以及振兴市场经济的信心。政府一系列举措,既是为了转变职能,更是为了激发改革活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探路。我们相信,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此次盛会之后,我们将扬起改革之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而奋斗。

fwr816.com扩展阅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十八届第五次全会,是在重要时期,紧要关头,严峻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和纲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今后一个时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风腐败斗争的重要遵循和依据,号召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抓好、抓牢,抓狠,必须得益党中央支持不迟滞,必须坚定立场方向不动摇,必须抓住主体责任不松懈,必须强化执纪问责不软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背向,必须树立强大信心不退缩。

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靠自觉。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建设就是治本之策。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容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

岗位就是责任,职权就有风险。一味挥洒权力,不管后果责任,必将祸害人民,终将葬送仕程。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没有中继站,也没有休止符,更没有死角点,一定要马不停蹄、驰而不息、持以惯之纠正“四风”。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锲而不舍、狠抓节点、扩大成果。对顶风违纪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纪委进行严厉问责,越往后越严格,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倡导时代新风。

“打铁还须自身硬”。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刻不容缓。克服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对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坚决问责。防止“自己一边出问题,还装腔作势查别人”。

黄沙百战穿金甲,豪情满怀再出发。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2000字


尊敬的党组织:

近期,中央组织召开了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后,中国将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走过了一条艰难探索、创新发展的不平凡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作为中国当前的政治,五中全会给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答案,描绘出了一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为此,我对此次的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理解。

第一,严格恪守宪法至上原则。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体现。因此,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维护宪法,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也在于实施。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宪法当成是一部“被供奉起来的法律”,地位虽然崇高,但执行得却并不够好,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严格的违宪监督机制。违宪监督是五中全会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坚实、更有效的违宪监督权力,是宪法实施的根本保障。

第二,努力实现更公正的司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五中全会对司法工作提出的要求正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目标。纵观中国司法改革的历史,每一次都与国家的改革、与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密切相关。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今天,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中国的司法改革开始下决心破解那些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制度性矛盾。中国新一轮司法改革,每一项都落在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上。虽然如此,中国的司法改革从来没有因为走得长、走得远,而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和司法清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中国司法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司法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我相信,在党的带领下,中国的司法改革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成就,而这些,最后的受益者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三, 让守法成为一种民族精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守法即正义”,

这个古老的法治命题,在当下的中国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对公民个人来讲,守法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整个民族来讲,守法应该成为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依法治国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法治文化的滋养和法治精神的支撑。如果说,科学立法、公平执法、公正司法是依法国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以全民信法、守法为代表的法治文化就是依法治国的内生动力。只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依法治国植根于中国的大地,释放出无尽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五中全会把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党的治国方略正在融入社会文化,国家治理方式正在升华为民族精神。 第四,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为此,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五中全会不仅明确了党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依法执政的理念具体化、法治化、可操作化。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依法执政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碍,关键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打破思想上的障碍,自觉地把权力和个人意志置于宪法和法律的监督之下,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坚定不移地走中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释放出的最明确信号。宪法至上、科科学立法、公平平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路径。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全面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法治中国的理想必将成为现实。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名预备党员,我们更要听从党的指挥

,跟随党的领导,时刻懂法守法,并把这些理念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党的全面的依法治国才能早日实现。

此致

敬礼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xx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维护宪法法律,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指示,将会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将会进一步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将会很快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会进一步深化。创新社会治理,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进程,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10月15日晚发布,主要有“中国将放开‘单独二胎’”、“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准官员多处占用住房,探索实行官邸制”、“废止劳教制度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等内容。对于关心法律的人来说,最关心的当属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劳动教养创立于建国初期,当时*中央的目的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6年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在全国实行。自1982年之后,劳动教养制度在法律性质上及适用对象上均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199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权报告》将劳动教养制度定义为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制裁手段,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效用,其法律性质、适用对象也因时代主题的不同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以来曾教育、感化和挽救过一大批轻微违法犯罪的人员,在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劳动教养制度存在根本的缺陷:首先,劳动教养制度违背了法治国家公认的基本原则,如法定主义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立法法》第8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处罚和措施,只能制定法律。”《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明显的是在《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颁行以后,劳动教养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第二,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格格不入。劳动教养制度没有了法律依据,破坏法治统一,成为了国际社会攻击中国政府违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侵犯人权的借口。

党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回应了民意和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查权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司法改革的重点所在。司法机关的经费由本级财政保障,司法权运行必然受到地方势力的干预,同时,司法机关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也严重影响了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权力。要推动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和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司法制度。只有这样,法院检察院才能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司法正义,让清白之人不受非法处罚,让有罪之人及时得到惩罚,也只有这样,司法机关才可以较快的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法律的保障。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号召下,我相信我们的党一定会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报告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35年的改革历程,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阶段,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阶段,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11月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开幕,一场关于如何让中国这艘东方巨轮继续高速、安全航行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一届领导团队如何“转舵”、“扬帆”也成为全球焦点。相信,当此次会议闭幕时,一张改革2.0版的蓝图必将呈现在公众面前。更自十八大以来,政府职能改革、高调反腐让公众坚定了对三中全会的期待。

回顾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之门。历经磨难后,1978年的这一次平常的大会却做出了一个不平常的抉择:实行改革开放,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站在这一里程碑上,老一辈中央领导集体清醒的认识到,在全球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永远不会过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35年的改革历程,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阶段,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阶段,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关键时期,面对民众拆解“硬骨头”的期盼,需要党中央直面“发展与转型”关、“政府与市场”关、“公平与正义”关三个“关口”考验,带领十几亿人民再续光荣和梦想。

直面“发展与转型”关,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全面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改革“路线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科技创新,等等,皆宣示着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的决心。发展与转型,宛如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双翼”,只有找到二者间的“黄金平衡点”,在发展中壮大经济稳住就业,在转型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突破限制,进一步完善土地、金融、财税、价格等机制机制,才能化解产能过剩之难,实现经济升级转型,推动深化改革发展。

直面“政府与市场”关,划清相互的边界,从根本上转变“万能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改革处于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国情要求采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彻底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是此次三中全会民众期盼拆解的六大“硬骨头”之一,是政治改革、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旺的根本。我们期盼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政府机构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期盼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放开市场准入,打开长期存在的‘玻璃门’‘天花板’,将阻碍深化改革的一个个“硬骨头”咬碎、嚼烂。

直面“公平与正义”关,努力实现共享共富,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实现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跨过的关口”。一个积极向上、崇尚法治民主的社会,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的期盼。只有一视同仁,按章办事,遇事讲规则制度而不是讲关系或者潜规则,才能带来安全感和公信力,筑牢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在新时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修身自省,30余年高速发展与社会矛盾并存。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国富民强,我们虽然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追求,甚至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尽管在社会民生建设上,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但至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决策曾都在不断反省,如何协调发展与民生,如何让社会和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展望未来,坚定深化继续改革信心。不久前的“383”方案,引发了国人的大讨论:如何改革?从哪些方面改革?我们能否承受改革的成本?这些问题,无论是顶层设计者还是作为社会公民,都高度关注。但有一点毋容置疑,改革刻不容缓。城乡二元化矛盾、生态环境“亮红灯”、发展后劲不足等都决定了我们不能坐吃山空。从上海自贸区到农村产权改革,这是一场“激流勇进”的前奏,深化改革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民心所向,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无论改革之路有多么艰难,我们必将披荆斩棘,勇敢前行。

扬帆起航,转变职能激发改革活力。自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以来,让我们看到了“壮士断腕”的勇气、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以及振兴市场经济的信心。政府一系列举措,既是为了转变职能,更是为了激发改革活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探路。我们相信,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此次盛会之后,我们将扬起改革之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而奋斗。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