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g20峰会精神内容思想报告范文

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书写思想汇报,一份完整的思想汇报其实倾注着我们的心血。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汇报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学习g20峰会精神内容思想报告范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敬爱的党组织: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规模、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板块。本网在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推出“专家解读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系列报道”,全面解读G20进程上留下的“中国印记”。
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四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均为“I”。“4I”主题不仅是对世界经济呼唤新发展理念的强力呼应,更是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发展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作为G20主席国,中国期待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频繁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贸易增速连续多年低于经济增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虽频频出台刺激政策,但强劲新动力尚未形成。面对困境,主要发达国家由鼓励全球化转向鼓励“再工业化”和保护国内市场;全球贸易投资机制建设的重心侧移,自贸区“意大利面碗现象”严重化;政策着眼点发生变动,由着眼长远转向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合作被筑起一道道围墙,货币、财政、汇率、贸易与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得不到有效协调,相互制肘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尤如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逆全球化”不是世界经济的正确选项。 “再工业化”、假借“双反”之名的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低效的;以邻为壑的量化宽松、汇率贬值政策治标不治本。面对挑战,世界需要更大的合作联动、包容互助,需要各国展现出更宽阔的胸怀。
2015年十八届五次全会,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动力失速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创新、协调保持经济活力和稳定增长,通过绿色、开放开启新模式和拓展新空间,通过共享来实现长期的包容均衡发展。
中国长达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经验表明,面对经济增长乏力,要从供给侧方面鼓励创业创新,向科学技术要效率、要活力、要空间;面对贸易萎靡,护产业、争市场的传统思维并不灵光,只有携手共商、分工协作、资源优化、优势互补,才能盘活全局;面对国内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盲目排外不是出路,放眼全球、践行包容,通过帮助落后贫困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开拓新的市场。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英士国际商学院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创新能力从去年的第29位上升至今年的第25位,这也是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跻身前25位。
近年来,中国坚持开放与世界实现联动发展,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倡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针对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实际,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21.6%,日均登记企业达1.2万户,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
4I是中国五大发展理念的世界呈现。在合作机制上体现创新理念,搭建更加开放、包容、自主的合作框架:“一带一路”不同于以往封闭的自贸区、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机制安排,国际产能合作不同于单向的产业转移,的表现为网络化合作;。推进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旨在疏通经络,推动世界经济实现长远联动式发展;。在平台搭建上体现包容共享,发起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方面募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和贫困落后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谐性;,另一方面,虚心汲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运作经验,积极与这些“竞争对手”开展合作。会址选择风景如画的杭州,则是传达中国希望世界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
作为G20主席国,中国在这个以对话协商为工作机制、兼顾代表性和平衡性的国际舞台,向世界传达自己的理念、信心、愿景和诚意,也期待着“4I”能激发出第五个“I”——Incentive(激励)!
此致
敬礼!

fwr816.COm小编推荐

学习g20峰会精神内容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规模、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板块。本网在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推出“专家解读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系列报道”,全面解读G20进程上留下的“中国印记”。

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四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均为“I”。“4I”主题不仅是对世界经济呼唤新发展理念的强力呼应,更是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发展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作为G20主席国,中国期待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频繁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贸易增速连续多年低于经济增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虽频频出台刺激政策,但强劲新动力尚未形成。面对困境,主要发达国家由鼓励全球化转向鼓励“再工业化”和保护国内市场;全球贸易投资机制建设的重心侧移,自贸区“意大利面碗现象”严重化;政策着眼点发生变动,由着眼长远转向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合作被筑起一道道围墙,货币、财政、汇率、贸易与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得不到有效协调,相互制肘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尤如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逆全球化”不是世界经济的正确选项。 “再工业化”、假借“双反”之名的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低效的;以邻为壑的量化宽松、汇率贬值政策治标不治本。面对挑战,世界需要更大的合作联动、包容互助,需要各国展现出更宽阔的胸怀。

2015年十八届五次全会,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动力失速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创新、协调保持经济活力和稳定增长,通过绿色、开放开启新模式和拓展新空间,通过共享来实现长期的包容均衡发展。

中国长达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经验表明,面对经济增长乏力,要从供给侧方面鼓励创业创新,向科学技术要效率、要活力、要空间;面对贸易萎靡,护产业、争市场的传统思维并不灵光,只有携手共商、分工协作、资源优化、优势互补,才能盘活全局;面对国内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盲目排外不是出路,放眼全球、践行包容,通过帮助落后贫困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开拓新的市场。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英士国际商学院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创新能力从去年的第29位上升至今年的第25位,这也是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跻身前25位。

近年来,中国坚持开放与世界实现联动发展,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倡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针对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实际,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21.6%,日均登记企业达1.2万户,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

4I是中国五大发展理念的世界呈现。在合作机制上体现创新理念,搭建更加开放、包容、自主的合作框架:“一带一路”不同于以往封闭的自贸区、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机制安排,国际产能合作不同于单向的产业转移,更多的表现为网络化合作;。推进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旨在疏通经络,推动世界经济实现长远联动式发展;。在平台搭建上体现包容共享,发起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方面募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和贫困落后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谐性;,另一方面,虚心汲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运作经验,积极与这些“竞争对手”开展合作。会址选择风景如画的杭州,则是传达中国希望世界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

作为G20主席国,中国在这个以对话协商为工作机制、兼顾代表性和平衡性的国际舞台,向世界传达自己的理念、信心、愿景和诚意,也期待着“4I”能激发出第五个“I”——Incentive(激励)!

此致

敬礼!

学习g20峰会精神内容心得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弹指一挥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8年,因危机而诞生的G20峰会也已举办过10届。当全球经济由危机时的紧急状态转变为危机后的缓慢复苏状态之时,G20峰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甚至不断受到反全球化声音的质疑。作为全球层次的“VIp国家俱乐部”,该机制存在的意义毋庸置疑,而如何在后危机时代确保其影响力、协调力与执行力,则是所有希望延续这一机制的成员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对于G20峰会来说,是流于平庸,还是继续承担起全球治理重任,眼下已到了利害攸关的时刻。此番作为G20峰会主席国的“接棒者”??中国无疑承载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太多期望。

中国能够担负得起国际社会如此厚望、引领G20开辟出一条新道路吗?*主席在去年G20安塔利亚峰会期间曾承诺:“在杭州峰会筹备过程中,中方将始终保持开放、透明、包容姿态,同各成员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把二十国集团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在去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G20主席国之际,*主席再次作出郑重承诺:“在2016年峰会筹办过程中,中方将同各方一道,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集众智、聚合力,落实安塔利亚峰会及历届峰会成果,共同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转眼之间,杭州峰会召开在即,在先期“探班”的外媒纷纷为杭州的硬件设施、安保措施等点赞的同时,本次峰会主题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回应与支持。考虑到全球经济发展大势以及当前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本次杭州峰会将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看来,这些看上去很是“高大上”的字眼,其实非常接地气,直指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出路。古里亚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且不平衡,需求的疲软可能带来通胀的压力。G20峰会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增长,促进创新,提高就业率,同时增加经济的包容性。“G20峰会机制的意义也就在于,作出正确的决策来避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变成现实。”他说。

本次峰会主题中位列前两位的“创新”和“活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最多关注。当前,全球经济在危机后的复苏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复苏迟缓、险情重重。其中,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全球通病,过分充裕的流动性无法在实体经济中找到出口,只能在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资本市场兴风作浪,从而加大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因此,通过创新方式寻找新经济增长点,重新点燃全球经济活力,是引导全球经济摆脱低迷、步入良性循环的重中之重。为此,中方强调创新增长方式,特别是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为全球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提供持久动能。据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介绍,在中方大力推动下,G20在加强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方面已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明确了结构性改革的9大优先领域和48项指导原则,并制定了一套衡量结构性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指标体系。这在G20历是第一次,体现了标本兼治促增长的理念。

中方的“创新”倡议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颇多共鸣。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员黄子璇表示,她对创新增长方式最感兴趣。“G20创新行动计划、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等都表明,创新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她说,“中国希望通过寻求新的增长机遇和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此外,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外交部)亚洲及中东分部副总司长苏克拉尔也盛赞中方把“创新发展方式”确定为峰会重点议题之一,认为这将引领G20在创新、新工业革命与数字经济三大领域采取具体举措,通过推动结构性改革、消除中长期发展障碍等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与均衡增长。

相比之下,中方在峰会主题中提出的“联动”倡议则有两层涵义。其一,联动意味着协调,而后者是当前全球治理层面存在的首要棘手问题。回首过去一年多时间,全球金融市场险情丛生,货币战火时隐时现,自由贸易频频受挫,英国“退欧”公投更是掀起去区域化、去全球化的浪潮。总结上述乱象,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就是主要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协调缺位,舍共赢而贪小利。这其中,货币政策协调尤其关键。无论是在宽松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不惜实施负利率政策的日本、欧元区,还是高悬“加息”之剑却仍不时画下“宽松”大饼的美联储,在采取行动时必须要考虑可能带来的溢出效应,因为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刺痛别人的利剑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伤害自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各国政策行动产生的溢出效应意味着各国需要更好地进行协调,因此需要G20峰会来搭建相关政策框架,促进实现这种全球决策的进程。

其二,联动的价值在于“1+1>2”。正如楼继伟所说,G20各国应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加强各国经济的良性密切互动,以合作应对挑战。特别是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为此,中方提出了《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积极寻求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的“利益集合”,提升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打造促进信息沟通、机制协调、项目合作的新平台。中国作为此次G20峰会的东道主,发挥主场优势,其致力于推动全球联动式发展的行动计划主旨与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战略遥相呼应,以实际行动支持并引领全球协作。

作为峰会主题的最后一个关键词??“包容”,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毫不逊色。包容也有两个层面涵义。首先是全球层面的包容性增长。事实上,G20的出现之所以能够迅速黯淡了G7的光芒,就在于其前所未有的代表性。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中国成为G20峰会东道主,意味着事关所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利益的发展问题将得到更多重视。墨西哥伊比利亚美洲大学教授维克多?普鲁丹西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首次担任主席国,这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他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全球议题向前发展的选择。事实上,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以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弥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对中小发展中国家贷款的空白之处,从而为全球包容性增长添薪助燃。

其次,包容是指要在一国之内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近年来中国力倡的普惠金融是一大亮点,各方也迫切期待能够分享中国经验。据悉,有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将会提交给峰会讨论,分别为《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包含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增加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指标;《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提出了改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动产抵押融资、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3项优先改革措施。各方有理由相信,有动力、有信念、有方法,普惠金融一定会在G20乃至更大范围内开花结果。

此致

敬礼!

9月学习g20峰会精神内容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规模、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板块。本网在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推出“专家解读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系列报道”,全面解读G20进程上留下的“中国印记”。
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四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均为“I”。“4I”主题不仅是对世界经济呼唤新发展理念的强力呼应,更是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发展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作为G20主席国,中国期待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频繁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贸易增速连续多年低于经济增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虽频频出台刺激政策,但强劲新动力尚未形成。面对困境,主要发达国家由鼓励全球化转向鼓励“再工业化”和保护国内市场;全球贸易投资机制建设的重心侧移,自贸区“意大利面碗现象”严重化;政策着眼点发生变动,由着眼长远转向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合作被筑起一道道围墙,货币、财政、汇率、贸易与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得不到有效协调,相互制肘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尤如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逆全球化”不是世界经济的正确选项。 “再工业化”、假借“双反”之名的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低效的;以邻为壑的量化宽松、汇率贬值政策治标不治本。面对挑战,世界需要更大的合作联动、包容互助,需要各国展现出更宽阔的胸怀。
2015年十八届五次全会,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动力失速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创新、协调保持经济活力和稳定增长,通过绿色、开放开启新模式和拓展新空间,通过共享来实现长期的包容均衡发展。
中国长达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经验表明,面对经济增长乏力,要从供给侧方面鼓励创业创新,向科学技术要效率、要活力、要空间;面对贸易萎靡,护产业、争市场的传统思维并不灵光,只有携手共商、分工协作、资源优化、优势互补,才能盘活全局;面对国内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盲目排外不是出路,放眼全球、践行包容,通过帮助落后贫困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开拓新的市场。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英士国际商学院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创新能力从去年的第29位上升至今年的第25位,这也是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跻身前25位。
近年来,中国坚持开放与世界实现联动发展,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倡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针对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实际,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21.6%,日均登记企业达1.2万户,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
4I是中国五大发展理念的世界呈现。在合作机制上体现创新理念,搭建更加开放、包容、自主的合作框架:“一带一路”不同于以往封闭的自贸区、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机制安排,国际产能合作不同于单向的产业转移,的表现为网络化合作;。推进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旨在疏通经络,推动世界经济实现长远联动式发展;。在平台搭建上体现包容共享,发起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方面募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和贫困落后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谐性;,另一方面,虚心汲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运作经验,积极与这些“竞争对手”开展合作。会址选择风景如画的杭州,则是传达中国希望世界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
作为G20主席国,中国在这个以对话协商为工作机制、兼顾代表性和平衡性的国际舞台,向世界传达自己的理念、信心、愿景和诚意,也期待着“4I”能激发出第五个“I”——Incentive(激励)!
此致
敬礼!

大学生学习杭州G20峰会思想报告



敬爱的党组织:
第十一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即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G20峰会,也将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面对复杂的国际反恐形势和全球性挑战,为举办好这次峰会,中国严阵以待,多措并举确保G20峰会安全。
历来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都是重中之重。美国、韩国、法国、英国、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国家,在重要国际会议及大型国际活动期间,都采取了制定专门策略、提高警戒级别、限制车辆流量、严查入境及内部人员、加强安全检查等措施,有效确保会议顺利召开。本次G20杭州峰会,杭州同样在安保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认为,这不仅仅与恐怖主义的严峻形势紧密相关,还与卫生防疫等全球性挑战有关:“从全球的形势来看,恐怖主义确实是一个令世界都很头痛的问题。无论是哪个国家办峰会,都面临这个挑战。第二个全球性挑战,比如说传染病,像前面一段时间,包括里约奥运会当时大家也非常担心,就是寨卡病毒。”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伟指出,大型国际活动安保工作的总原则就是确保活动的绝对安全,具体安保措施要根据活动举办的规模、所在地、参加人员数量等因素有所区别。李伟强调,对于安保工作而言,“防患于未然”永远比“亡羊补牢”更重要:“目前恐怖袭击的方式和手段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有些方式手段很难想象。中国虽然不是恐怖袭击最主要的目标和对象,但我们也知道,参加会议的国家有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对象。为了确保G20的安全顺利举行,那么安全是最根本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在安保的措施上有所放松,或者说有漏洞或薄弱环节的话,一旦发生涉安的事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作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杭州确实面临不少安保难题。但目前,杭州已经为确保峰会安全做了万全准备。杭州采用了级别的安保措施,为G20峰会构筑了一道安全防线。比如,此次峰会特别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强化重点区域的安防布控。同时,相关部门还对实名制进行了强化,主要体现在酒店、快递、上网等方面。此外,为便于实施各种突发预案,杭州组建了巡防队伍。杭州警方试运行172个公安陆路检查站,实现了“陆路无死角”。同时,在安保措施实施过程当中,采取群防群治,基层社区都对安保工作投入极大热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严格的安保工作势必会给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某些不便。比如,机场地铁等一些重要场所,得查身份证;寄快递要实名登记,一些交通管制方案也在落实等等。但这些举措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嵎生表示,杭州市民的支持与配合,是峰会安保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我非常相信,中国老百姓都非常通情达理,不仅会理解(安保工作的重要性),还会万众一心,都会非常主动地在G20安保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实际上,峰会安保与社会安全稳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二位一体、共享共赢的。因此,对于此次G20峰会的安保工作,人民群众给予理解的同时,也很有信心。李伟指出,正是平日里的严格要求,保证了中国安保工作的高质量:“在整体的安保方面,包括在交通,特别是像地铁、火车,中国的安保工作比其他国家做的要更好一些。”
G20峰会为杭州带来了安保的挑战,也为杭州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带来了机遇。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表示,本次安保工作是杭州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水平的契机:“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当时上海的安保压力也是非常非常大,但世博会后,整个城市的服务水平,包括承载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杭州峰会呢,确实(给民众)带来了一些不方便。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必要的城市管理的压力测试,对我们政府在未来公共管理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一个契机。”
此致
敬礼!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